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商會文化是商會生存、競爭、發展的靈魂,是把商會做大、做強、做持久的不竭動力。所謂商會文化是具有本商會特色的精神和理念,是商會在長期發展實踐中創造和逐步形成的,為全體會員所認同、遵循。其主要內容包括商會價值觀、精神、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打造獨具特色的商會文化,需牢牢把握商會文化建設的著力點,連接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商會各自具有的特色,對增強商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於商會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形態也不盡相同,有以業緣為基礎的同業商會,也有以地緣為紐帶的地域商會等,各類商會的宗旨、作用、職能等還在摸索建立的過程中。因此商會文化也處在不斷形成和穩定的過程中,可以說,迄今還沒有一家商會形成了成熟且獨特的商會文化。
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積極進行商會文化建設,打造商會軟實力:
01
以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為核心
一個商人,如果對自身所屬商會文化及自身文化屬性認同,就容易親近商會,親近同仁,從而促進會員間的交流和團結。商會文化建設一方面離不開對商會會員個體文化信仰的提煉和升華,另一方面需要我們有意識地通過各種工作去培養和建立。商會應該著力強調的服務文化,通過實實在在地幫助會員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問題,切實發揮商會的排憂解難作用,在會員間形成有困難找商會的共識,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商會的凝聚力。
要將商會的文化建設具體到商會的日常工作當中,但商會文化建設更離不開獨立的文化活動的舉辦。通過活動的舉辦,可以在會員間形成了以集體辦活動,以活動促交流的氛圍和共識。通過把商務和文化有機結合,讓會員加入商會後入有所得、得則能留、留而能久,真正實現企業發展和個人素質提升的雙豐收才是成立商會的根本目的,也是商會增強凝聚力的根本所在。
02
以制度為保證
商會文化建設工作要從制度建設入手,例如建立商會理事例會輪值制度,將例會作為商會文化的又一載體,增強商會文化的可操作性。
03
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新形勢下商會的作用、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國特色的商會組織。面對許多的新情況、新特點、新變化,商會如何跨越發展成為每一個商會管理者轉型發展思考的方向。
特別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商會建設已從「草莽時代」邁向理性、成熟、轉型跨越,商會已進入「網際網路+」新時代。商會在「網際網路+」時代,扮演的角色將既是為政府與企業提供服務的智庫顧問,又是兼具策略、組織、實施與引領功能的商業領導組織。只有這樣,商會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服務企業,助力經濟建設,實現轉型跨越。
未來,我們還需要繼續付出更大的努力,不斷總結、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商會文化,不斷提高商會的綜合服務能力,為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商會組織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