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體制的日益完善,商會在凝聚會員、引導和規範企業健康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新的時期,商會協會作為企業自主形成的民間組織,在承接政府職能、緊密聯繫企業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時,商會通過自身民間性和市場性的優勢,能夠快速有序地開展業務性活動,如在提高市場配置、擴大招商引資、開拓和規範行業市場、效率等方面發揮著政府無法替代的作用。為更好地發揮商會協會的作用,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應該對商會協會建設的職能進行定位和探索。
明確和規範行業商會協會的職能定位,就必須從提高服務能力,進行行業協調,明確法律地位,加強行業自律等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服務能力。協助會員企業解決其在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和困難,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市場信息、法律援助、技術諮詢等方面的服務;及時有效地為企業提供行業發展研究、統計數據和政策規範等方面的信息,組織和舉辦相關會展招商、商務交流、產品推介等活動;開展國內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從各個環節出發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為企業走出國門保駕護航。
二、進行行業協調。引導會員企業貫徹和落實政府相關行業政策;針對會員與會員,會員與行業內非會員,會員與其他行業經營者、消費者及其他社會組織的關係進行溝通和協調;通過法律法規,開展價格協、調行業統計、公信證明、行業調查等工作。
三、明確法律地位。作為政府實施宏觀管理的媒介和助手,商會必須要具有一定的社會權威性,這就必須要有法律的保障和規範。例如,在提供特定產品和服務時,不得超出法律規定範圍等;在活動涉及多個不同國家時,更要遵守國際法及國際慣例,使得活動合法化、有序化。為此,應儘快制訂出臺《商會法》,明確商會的職能和任務,依法開展商會活動。
四、加強行業自律。商會要想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就必須具備一套完整健全的行業自律機制,以此來對本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準則以及組織管理等進行規範。其中包括:依據協會章程或行規行約,制定本行業質量規範和服務標準,並參與產品標準的制定;定期對組織內部成員進行評估和考試,對申請加入商會的成員進行資格審查,維護行業信譽,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建立和組織相關內部監督和評估管理辦法。對違章違紀成員採取警告、業內批評、通告、開除會員資格等懲戒措施,並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