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美洲這些國家,很多人很難第一時間想到烏拉圭,因為烏拉圭是一個人口只有300多萬,面積不到20萬平方公裡的中小型國家,綜合國力不強,在南美洲影響力不高。同南美洲的「明星國家」相比,他沒有巴西的疆土遼闊,人口眾多,沒有智利較高的人均GDP,沒有委內瑞拉得天獨厚的石油資源,也沒有阿更廷曾經的輝煌。這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國家,沒有過人之處,卻也一直不甘平庸,保持和諧穩定的發展,這可能就是他最為出色的一面。該國在人均生活水平、政府清廉度、政治穩定度位於南美洲前茅,是一個中等發達水平的國家。
南美洲曾經也有一個發達國家,那就是阿根廷,在上世紀40年代左右,人均收入、社會發展程度已經看齊了美英,是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經歷了激進的改革,導致社會矛盾頻發,以至於經常發生軍事政變,政局一直不穩定,阿根廷從此一蹶不振,直到上世紀60年代,被踢出發達國家團體。阿更廷有過短暫的榮光,毀於社會一系列的動蕩,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從發達國家淪為發展中國家的例子。
阿根廷的時代已經過去,巴西的時代似乎即將來臨。巴西在南美洲無論是人口、國土面積、經濟總量等遠遠高於其他各國,是地區內的「超級大國」。他也有著不小的「野心」,積極加入各種組織,樂於處理國際事務,表現的相當活躍,是一個懷揣著大國夢的發展中國家。然而在2019年,巴西為了成功加入OECD(美國的條件是巴西以發達國家的身份加入),單方面宣布放棄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成為了一個人均只有1萬多美元的發達國家,這麼低的人均收入在南美也只能排在第四位,相當於烏拉圭的三分之二。雖然巴西政府考慮到多方面的原因,但這個消息一出令世界人民大跌眼鏡,要知道發達國家的門檻是很高的,沒有哪個國家或組織真正認可巴西的發達國家身份。巴西作為南美最有影響力的大國,綜合實力毋庸置疑,但就人均、社會發展程度離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委內瑞拉被稱為「南美洲反美急先鋒」,之所以有這麼個稱號,是因為他不甘於淪為「美國的後院」,在政策上處處在和美國較勁。能和美國掰手腕的國家不多,委內瑞拉作為中小型國家,他的勇氣一方面來源於其他反美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最為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石油經濟。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其不怕美國的經濟制裁,也能保障本國較高的人均GDP,是一個靠資源發家的國家。但委內瑞拉並不具有成為發達國家的潛力,主要問題是社會基礎建設相對落後,這也是只依賴資源指向型的國家,成為不了發達國家的通病。
智利的人均GDP排名南美第一位(2.52萬美元),這個神奇的狹長國家也創造出了不小的奇蹟,他頂住壓力艱難地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一個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程度都相當高的國家。按理說應該是最具有潛力成為發達國家,但綜合而言智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於自身的資源優勢,資本投入和勞動集中全部集中在了幾個優勢產業,比如和礦石有關的產業,其他產業幾乎被完全架空。同時又極度依賴外部市場,加工和出口非常單一,產品附加值很低。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國家,也是一個非常有機會成為發達國家的潛力股。
烏拉圭人均GDP在南美排名第三位(2.25萬美元),和第一的智利相差不大,從目前來看是最有希望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在21世紀初始階段,烏拉圭率先跳出南美洲的「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一度達到南美洲第一,而後經歷了平穩的過度,優化產業結構,重視宏觀調控,農業、工業、服務業齊頭並進,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在政治穩定度上,烏拉圭是南美的佼佼者,近幾十年來社會未發生動蕩,是南美少有的經濟穩定、社會安寧的國家。
南美洲總體來說經濟呈現衰弱趨勢,主要是因為區域內的大國還未能走出經濟危機中的陰影,而一些中小型國家把握住了發展的時機,可以說是喜憂參半。而以優美自然風光和安定社會環境,被西方譽為「南美瑞士」的烏拉圭,表現有目共睹,在經濟上大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瑞士」,最先成為南美洲的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