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及計算公式,太全了!

2020-11-30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會計視野

1

主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1+16%)+利潤表中其他業務收入+(應收票據期初餘額-應收票據期末餘額)+(應收帳款期初餘額-應收帳款期末餘額)+(預收帳款期末餘額-預收帳款期初餘額)-計提的應收帳款壞帳準備期末餘額

2、收到的稅費返還

=(應收補貼款期初餘額-應收補貼款期末餘額)+補貼收入+所得稅本期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3、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營業外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業務收入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收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其他應付款相關明細本期貸方發生額+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體操作中,由於是根據兩大主表和部分明細帳簿編制現金流量表,數據很難精確,該項目留到最後倒擠填列,計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公式二)

=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2)-(4+5+6+7) }

公式二倒擠產生的數據,與公式一計算的結果懸殊不會太大。

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期末餘額-存貨期初餘額)〕×(1+16%)+其他業務支出(剔除稅金)+(應付票據期初餘額-應付票據期末餘額)+(應付帳款期初餘額-應付帳款期末餘額)+(預付帳款期末餘額-預付帳款期初餘額)

5、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

=「應付工資」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應付福利費」科目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管理費用中「養老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成本及製造費用明細表中的「勞動保護費」

6、支付的各項稅費

=「應交稅金」各明細帳戶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應交款」各明細帳戶借方數+「管理費用」中「稅金」本期借方發生額累計數+「其他業務支出」中有關稅金項目

即:實際繳納的各種稅金和附加稅,不包括進項稅。

7、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營業外支出(剔除固定資產處置損失)+管理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折舊、壞帳準備或壞帳損失、列入的各項稅金等)+營業費用、成本及製造費用(剔除工資、福利費、勞動保險金、待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其他應收款本期借方發生額+其他應付

2

主表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1、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短期投資期初數-短期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

該公式中,如期初數小於期末數,則在投資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2、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

=利潤表投資收益-(應收利息期末數-應收利息期初數)-(應收股利期末數-應收股利期初數)

3、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淨額

=「固定資產清理」的貸方餘額+(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4、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收回融資租賃設備本金等。

5、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在建工程期末數-在建工程期初數)(剔除利息)+(固定資產期末數-固定資產期初數)+(無形資產期末數-無形資產期初數)+(其他長期資產期末數-其他長期資產期初數)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數小於期初數,則在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淨額項目中核算。

6、投資所支付的現金

=(短期投資期末數-短期投資期初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數-長期股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長期債權投資期末數-長期債權投資期初數)(剔除投資收益或損失)

該公式中,如期末數小於期初數,則在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項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投資未按期到位罰款。

3

主表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1、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實收資本或股本期末數-實收資本或股本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應付債券期初數)

2、借款收到的現金

=(短期借款期末數-短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

3、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投資人未按期繳納股權的罰款現金收入等。

4、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

=(短期借款期初數-短期借款期末數)+(長期借款期初數-長期借款期末數)(剔除利息)+(應付債券期初數-應付債券期末數)(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

=應付股利借方發生額+利息支出+長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應付債券利息-預提費用中「計提利息」貸方餘額-票據貼現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發生籌資費用所支付的現金、融資租賃所支付的現金、減少註冊資本所支付的現金(收購本公司股票,退還聯營單位的聯營投資等)、企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建固定資產,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現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現金等。

4

補充資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淨增加額」

現金的期末餘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餘額;

現金的期初餘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初餘額;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淨增加額=現金的期末餘額-現金的期初餘額。

一般企業很少有現金等價物,故該公式未考慮此因素,如有則應相應填列。

5

補充資料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1、淨利潤

該項目根據利潤表淨利潤數填列。

2、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本期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發生額累計數

註:直接核銷的壞帳損失,不計入。

3、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製造費用中折舊+管理費用中折舊

或:=累計折舊期末數-累計折舊期初數

註:未考慮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而減少的折舊。

4、無形資產攤銷

=無形資產(期初數-期末數)

或=無形資產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註:未考慮因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減少。

5、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長期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

或=長期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累計數

6、待攤費用的減少(減:增加)

=待攤費用期初數-待攤費用期末數

7、預提費用增加(減:減少)

=預提費用期末數-預提費用期初數

8、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減:收益)

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或收入)明細帳分析填列。

9、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根據固定資產清理及營業外支出明細帳分析填列。

10、財務費用

=利息支出-應收票據的貼現利息

11、投資損失(減:收益)

=投資收益(借方餘額正號填列,貸方餘額負號填列)

12、遞延稅款貸項(減:借項)

=遞延稅款(期末數-期初數)

13、存貨的減少(減:增加)

=存貨(期初數-期末數)

註:未考慮存貨對外投資的減少。

14、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

=應收帳款(期初數-期末數)+應收票據(期初數-期末數)+預付帳款(期初數-期末數)+其他應收款(期初數-期末數)+待攤費用(期初數-期末數)-壞帳準備期末餘額

15、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

=應付帳款(期末數-期初數)+預收帳款(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票據(期末數-期初數)+應付工資(期末數-期初數)+應付福利費(期末數-期初數)+應交稅金(期末數-期初數)+其他應交款(期末數-期初數)。

6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公式大全

一、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指標越高,企業流動資產流轉越快,償還流動負債能力越強。國際公認200%,我國150%較好。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00%。國際標誌比率100%我國90%左右。

3、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指標越高負債程度高,經營風險大,能以較低的資金成本進行生產經營。保守比率不高於50%,國際公認較好60%。

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100%

二、資本狀況分析:

1、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100%,指標越高,資本保全情況越好,企業發展潛力越大,債權人利益越有保障。

2、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指標越高,所有者權益增長越快,資本積累能力越強,保全情況好,持續發展能力越大。

三、盈利能力分析:

1、主營業務毛利率=毛利(主營收入-主營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介於20%-50%之間,一般相對合理穩定,流動性強的商品,毛利率低。設計新穎的特殊商品(時裝)毛利率高。

2、主營業務淨利率=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反映企業基本獲利能力。

3、主營業務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4、 營業費用率=營業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5、主營業務稅金率=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100%

6、資產淨利率=稅後淨利/平均總資產*100%=主營業務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指標高低於企業資產結構,經驗管理水平有密切關係。

7、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100%。反映投資者投資回報率,股東期望平均年度淨資產收益率能超過12%。

8、不良資產比率=年末不良資總額/年末資產總額*100%

9、資產損失比率=待處理資產損失淨額/年末資產總額*100%

10、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淨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11、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12、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13、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1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100%

15、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16、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17、 主營業務毛利率=毛利/主營業務收入*100%

18、 主營業務淨利率=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19、主營業務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20、 營業費用率=營業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21、主營業務稅金率=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100%

22、資產淨利率=稅後淨利/平均總資產*100%=主營業務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

23、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100%

24、 管理費用率=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25、 財務費用率=財務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26、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100%

27、 銷售收現比=銷售收現/銷售額

28、 營運指數=經營現金淨流量/經營所得現金

29、 現金比率=現金餘額/流動負債*100%

30、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流動負債*100%

31、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總負債*100%

32、 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淨流量/銷售額*100%

33、應收帳款周轉率(次數)=賒銷收入淨額/應收帳款平均餘額

34、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天數/應收帳款周轉次數

=計算期天數*應收帳款平均餘額/賒銷收入淨額

銷售收入淨額=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售折扣與折讓

35、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36、 存貨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存貨周轉率

37、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率)=銷售收入淨額/流動資產平均餘額

38、流動資產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39、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淨額/平均資產總額

40、總資產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總資產周轉率

41、已獲利息倍數=(稅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42、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7

現金流量表可以這麼編

步驟一:立框架

編制的現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從資產負債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潤科目(期末減期初,即本期淨利潤),推導出資產負債表左上角貨幣資金科目(期末減期初,即現金淨增加額),這其實是教材上的間接法。

但不得不說從利潤表的淨利潤調,而是從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就是為了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把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都納入到資產負債表中,這樣三表之間的關係就更明確了。注意,我們是要做直接法,這個形似間接法的原理,只是為了更好的理解。

第一步:列資產負債表差額,即在期初期末欄後面加一列差額欄,分別填上每個項目的期末減期初數,是的,全部是期末減期初,這樣就不必去擔憂這個數是加是減、是期末減期初還是相反了,原因看下面第二步。下圖為資產負債表差額表部分項目簡表:

第二步:拆未分配利潤項目,即引入利潤表項目,這時按利潤表項目性質(可以看教材公式了)填列到對應現金流量表項目中,同時把資產負債表中須調整的項目填列上(如應收應付預收預付等),怎麼填?

看下面兩段解釋,記住,這一步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所有的項目都要填在現金流量表中才能配平(配平即流量表最後一項「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餘額」=①=0),因為資產負債表是平的,未分配利潤是利潤表中所有項目加減得來的。

講一下加減的問題:

把未分配利潤差額想像成縮印的整張利潤表,把資產負債表差額表左側除貨幣資金差額欄外所有的項目都移到右側,所以調整銷售收入的時候應收帳款、應收票據都是「減(期末-期初)」,而預收帳款則是加,因為預收帳款跟未分配利潤在同側,正負相同。

此外,還要考慮現金流量表本身自帶的正負號,所有現金支出項目在計算現金及等價物增加額時,都是作為負項的,但在流量表項目填列中要填正數,所以與這些有關的資產負債表項目跟上面正好相反,即從左側移過來的項目都是加,右側項目變為減。所以調整銷售成本的時候預付帳款為「加(期末-期初)」,而應付帳款、應付票據為減。因此這些科目雖與未分配利潤同側,但正負與其相反。

做完上面這些,如果①=0就完成大框架了,如果不等於0,找原因,現在找原因非常簡單。

步驟二:修細節

編制方法上以工作底稿法作大斧砍出基本框架(步驟一),以分析填列法作小刀修補細枝末節(步驟二),砍與修都是採用T型帳戶法(一借一貸)原理。其實教材上講的這三個方法也都是互相使用的,列出不同方法只是為了突出某種方法的特點。

步驟一已經把大框架做出來了,現在開始分析填列。方法就是「拆」!根據什麼來拆,總帳明細帳,方法是做一個分析填列表,列明填列項目、借貸方、校驗。下圖為分析填列表部分項目簡化表格:

下圖為總帳部分科目簡化表格,把它放在分析填列表右側,同一張表容易查看:

需要分析填列的最基本的幾項,包括應交稅費、應付職工薪酬、固定資產和財務費用等,調整的時候遵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則,現金流量表項目裡,某個項目減掉一塊,另一個項目必然加一塊,否則,原先配平的表就會不平。此時仍需注意現金流量表自身的正負號,有時候現金流入項目加一塊,現金流出項目也是加一塊而不是減一塊。

關於借貸方的分析填列,應交稅費主要是根據明細項的帳戶性質,如進項銷項、稅費返還,正負號需要大家去琢磨了;應付職工薪酬則是跨項目,借方數列支付職工現金,貸方則是需減掉的管理費用、營業費用,此外還有代扣代繳個人的,也是這個原理;財務費用則只是借方數分明細了。主要就是這三種情況,其他項目根據需要若需再分,仍根據這個方法來,分得多細都不會糊塗。

校驗項中,各分項借方數-各分項貸方數=±該科目帳戶淨額數(±以該帳戶借貸性質為準),二者相減②應等於0,校驗非常關鍵,等帳目變動後發現①不等於0先看校驗項,若某個項目的校驗項②不為0,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找原因了。這種校驗方法還能查錯帳,有幾次配不平最後發現是核算做錯了科目。

其實上面一些原理性的東西教材上都是講過的,只是一筆帶過,而且現在很少有手工編表,大部分都直接在電子表上點公式,使得這些帶著樸素原則的古老方法接近失傳。

原則總結:

1、現金流量表是拆出來的,不是湊出來的。教材上的編制方法、網上流傳的各種口訣、各種秒殺,大部分都只針對後期調整項目的方法,而且是單向調整,缺乏整體概念,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就算把這些公式記住,實際應用的時候仍然力不從心, 因為這種調整屬於開放式的調整,很容易遺漏,一旦有遺漏,不得不把之前做過的調整每條翻一遍,到最後基本上是「湊」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額,我的方法是封閉式的調整,沒有遺漏,一開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後也是平的。因為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時候遵循了借貸相等的原則;

2、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對,這是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但絕對是真理,既然你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根據這個原理來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來的現金流量表不遵循這個原則,絕對是走入歧途。

來源:鹹蛋說,小艾財稅俱樂部,搜狐網。

相關焦點

  • 城投、建築類企業的「工程施工」會影響現金流量表?
    通常情況下,在直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時,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是根據公式「營業總收入-應收帳款餘額增加-應收票據餘額增加+預收帳款餘額增加-當期計提的應收帳款壞帳準備」計算得來的,在建造合同準則下,如果沒有進行工程結算,沒有將「存貨」轉至「應收帳款」,就會造成公式失靈,就會導致根據公式計算出來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虛增。
  • 51套會計常用公式,收藏起來!
    2、計算利息基本方法由於存款種類不同,具體計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計息的基本公式不變,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積,公式為: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如用日利率計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數a如用月利率計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數(一)計算過期天數的方法過期天數=(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數-到期月、日數
  • 50套會計常用公式,趕緊收藏起來!
    二、計算利息基本方法由於存款種類不同,具體計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計息的基本公式不變,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積,公式為: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如用日利率計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數a如用月利率計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數(一)計算過期天數的方法過期天數=(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數-到期月、日數
  • 建設項目經濟分析的主要方法
    建設項目經濟分析的主要方法  經濟費用效益分析(掌握)  費用效益分析是建設項目經濟分析的核心方法,一般通過編制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計算經濟內部收益率和經濟淨現值等指標,分析項目的經濟盈利能力。
  • 從零開始學財務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
    現金流量表分析是在現金流量表出現以後發展起來的,屬於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中的一種;它以現金流量表為主要依據,並結合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其他少數資料,利用多種分析方法,進一步揭示現金流量信息,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評價。
  • 「廣州市中心城區暴雨公式及計算圖表編制」項目成果通過專家評審
    「廣州市中心城區暴雨公式及計算圖表編制」項目成果通過專家評審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1年05月23日14:58
  • 內部收益率計算公式
    內部收益率計算公式  內部收益率(IRR)  1.經濟含義:使方案在計算期內,各年淨現金流量的現值累計(NPV),等於零時的折現率。  2.計算方法  ◇常規現金流量:折現率→淨現值  ◇「試算法」的原理(理論表達式)
  • BXM指數的編制方法及應用
    指數的編制方法2002年4月11日,CBOE宣布推出S&P500的BuyWrite月度指數,簡稱BXM,該指數是衡量一個資產組合的潛在總收益的指數,這個組合為買一個S&S&P500指數(SPX)看漲期權會一直持有到期,如果屆時為實值的話就會以現金結算。期權到期後,一個新的一個月期的、略高於指數點位且接近平值的看漲期權又被賣出。賣出期權收取的權利金可以增加資產組合的總收益。那麼CBOE為什麼要推出這樣一個指數呢?
  • 六角鋼管的重量計算公式及計算方法
    碳鋼/合金鋼/不鏽鋼 六角鋼管的重量計算公式 及 計算方法 說明六角鋼管的重量計算公式及計算方法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六角鋼管的重量計算公式。碳鋼六角鋼管重量計算公式:(下面的公式適用於 普通碳鋼 如:10# 20# 35# 45# Q345 Q195 Q235 ......
  • 創業板指數計算公式
    創業板指數,就是以起始日為一個基準點,按照創業板所有股票的流通市值,一個一個計算當天的股價,再加權平均,與開板之日的「基準點」比較。  為了更全面地反映創業板市場情況,向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可交易的指數產品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標的物,推進指數基金產品以及豐富證券市場產品品種,深圳證券交易所於2010年6月1日起正式編制和發布創業板指數。該指數的編制參照深證成份指數和深證100 指數的編制方法和國際慣例(包括全收益指數和純價格指數)。至此,創業板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共同構成反映深交所上市股票運行情況的核心指數。
  • 優化表面積計算方法而得計算公式
    長方體的6個面,因分組不同導致計算方法也不同。如果按上下、左右、前後的位置分成三組來計算其表面積,就會有a×b×2+b×h×2+a×h×2;如果按上前右和下後左分成兩組來計算其表面積,有(ab+ah+bh)×2。這兩種計算方法都可以作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如果都能理解並掌握、應用是最好的。
  • 複利計算公式與係數
    1.一次支付的現值係數和終值係數 一次支付的現金流量圖如圖5-8所示。如果在時點t=0時的資金現值為P,並且利率i已定,則複利計息的n個計息周期後的終值F的計算公式為: F=P(1+i)n 上式中的(1+i)n稱為「一次支付終值係數」。
  • 暖氣流量表流速多少正常 暖氣片採用的保養方法
    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沒有暖氣片的保養,生活質量將會大大折扣,大家可以看看各種供暖的措施,比如暖氣片,然後了解一下暖氣流量表流速多少正常,做好節能環保的準備。但在使用過程中,為了保證暖氣片的效果,要特別重視暖氣片採用的保養方法,有利於快速減少使用過程的故障問題。
  • 淨年值計算公式
    淨年值計算公式  淨年值(NAV)  1.經濟含義:以預定的基準收益率將項目計算期內的淨現金流量,進行等值換算後的等額年金。  2.計算公式  或NAV=NPV(A/P,ic,n)  3.分析判別:  ◆若NAV≥0,方案在經濟上可行;反之,若 NAV<0,方案不可行。
  • 滬深300指數的編制方法如何?
    滬深300指數的編制方法如何?選樣方法:計算樣本空間內股票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A股日均成交金額與日均總市值;對樣本空間股票在最近一年的  (2)指數計算指數以調整股本為權重,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進行計算。其中,調整股本根據分級靠檔方法獲得。
  • 聊聊估值方法:自由現金流折現法、PEG估值法
    常用的估值方法一般有自由現金流折現法、股利貼現法、市盈率估值法、市淨率估值、市銷率估值、PEG估值法等,前面 2 個是絕對估值法,後面 4 個是相對估值法。下面分別講一講:一、自由現金流折現法其實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種,最權威、科學的估值法是自由現金流折現法(DCF),在討論估值方法時,我們永遠無法繞開DCF估值法。
  • 上證50ETF期權SKEW指數編制及應用分析
    圖為芝加哥偏斜指數走勢下文我們主要分析SKEW指數的基本原理以及編制方法。目前上證50ETF波動率指數的計算也是基於芝加哥的波動率指數的計算方法編制,但國內尚未有官方編制的SKEW指數,在實際應用中,投資者必須自行計算,以作為對未來投資決策的重要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