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波三折,拼多多事件發展到現在,關注爭議的重點發生了很大的偏離。拋開這是否是一次失敗的危機公關(當然它是),一個年輕生命的隕落不應該更值得關注嗎?」
2021年1月4日晚間,我的朋友張秀芳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發酵到今天,輿情已經呈現鼎沸之勢,幾乎全網都在討論。然而業界(至少科技業界如此)討論的問題都聚焦在了拼多多的公關處理層面,忽視了問題的本質。
張秀芳在朋友圈發出的吶喊,我很想轉給那些所謂的公關專家、行業大咖。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豈是一個公關事件,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網絡滿屏的批評拼多多公關不及格之際,還有誰關心「拿命換錢」的微小蒼生。
2
新聞事件大家應該都了解了,我再簡單捋一捋。
2020年12月29日凌晨,拼多多98年的員工發病猝死。
此後數日,該消息沉寂。
2021年1月3日,一則 "拼多多新疆買菜妹子下班路上猝死" 的新聞在網上流傳發酵並登上熱搜。
2021年1月4日,拼多多(該帳號真實性被知乎官方確認)在知乎創建回答【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至此,輿情發酵,業界一片譁然。拼多多的發聲被批評「沒有人性」「錯誤的公關處理方式」。
同日,拼多多闢謠該條內容,稱「第三方公司的帳戶管理員所為」,不代表官方的聲音。同時,拼多多還原了員工張*霏去世的細節,並表達了懷念和惋惜之情。
隨後,知乎官方打臉拼多多,表示拼多多帳戶確係拼多多官方帳號,身份經過嚴格審核。
2021年1月4日晚間,央視新聞等官媒發起了「拿命換錢」的投票討論。與此同時,上海市長寧區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已對拼多多公司的勞動用工情況進行調查,會對該公司用人合同、用工時間等情況進行檢查。
3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李商隱有句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刷了一晚上的朋友圈,可謂是「可憐群賢朋友圈,不問蒼生問公關。」
在拼多多事件上,我們大部分人雖然都只是一個「看客」,但一個年輕的生命逝去,我們不應該先關心生命本身嗎?我們的鍵盤和滑鼠為逝者發聲,為的是督促拼多多這樣的公司在效率為上的同時也兼顧基本的人性關懷,而不是停留在公關層面。
我覺得周忠孝說的挺好的:出現危機時,應該是處置好危機,而不是公關,牽頭處置的也不該是公關團隊,而應是高管團隊,公關團隊只是根據危機處置機制來對外披露信息;而危機如何處置,應該是公司層面的事情,就如此次員工猝死,難道靠幾篇公關文章,就能讓公司心安理得了嗎?就能讓公司幾萬名員工對公司心懷感恩嗎?就能保證公司行穩致遠、基業長青了嗎?
就事論事之後,我們再來反思行業存在多年的996、熬夜加班、冷酷績效的現象。如果我們的主流網際網路企業不能通過這起悲劇事件吸取教訓,以後只會有更多的張三、李四猝死在工作的崗位上。
另外,拼多多是應該批評,我們把此事件扭轉成一個公關事件的人不也應該被批評嗎?怒刷存在感的知乎,把人家已經刪除的內容再次發出來的行為,不更應該批評嗎?所有給此事火上澆油的網民,不也應該反思嗎?
4
逝去的已經逝去,我們能為活著的生命做點什麼?
2021年1月4日,我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採訪,談近日拼多多發生的不幸事件。我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劇,另外這個行業真正最辛苦、健康最被忽視的是地面推廣的人員。這幾天我一直在下沉市場走訪,看到美團和滴滴的地推小哥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起早貪黑,一家家的跑商戶。每跑到一個商戶做團長,獎勵150元左右。PS:這些地推小哥工作量遠比我們這些坐辦公室的人大,他們賺的也不多,也沒有和平臺籤署的勞動合同,很多人沒有五險一金,他們的健康更值得關注。
「拿命賺錢」何止一個多多買菜?昨天我在下沉市場走訪時,看到了社區團購這個行業太多畸形奮鬥的打工人,他們的健康同樣不容忽視。有兩個滴滴橙心優選的地推人員,為了搶奪更多的訂單,忙活一整天只喝了幾口白水,吃了幾個幹饃饃。
他們不是不知道休息,而是不敢休息。因為訂單量關乎績效,完不成績效,提成收入就呵呵噠了。
我在想,滴滴的網約車業務有強制司機休息的機制,還有一整套司機的健康關懷體系,這些機制和體系為什麼就不能複製到社區團購業務來呢?
很多地推小哥為了圖幾兩碎銀,極度壓榨健康,他們的健康問題平臺都沒有關注到,莫說重視。
《論語·述而》有雲「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我想提醒下拼多多、滴滴、美團等企業,社區團購這個行業,最下沉的人是最苦最累最沒有保障的,你們「別只盯著上頭,忘記下頭」,是時候該舉一反三了,構建一套關心這個群體的關懷機制了。
5
我們說回拼多多。
關於此事的後續輿情走向,拼多多真正應該反思的地方在於:為什麼一個事件真相還沒出來之前,業界就一片倒的批評它?
當然,我不相信那條知乎評論是拼多多官方真實聲音,但我相信是很多底層打工者的內心真實控訴。
央視新聞4日晚間也通過微博發聲,表示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但奮鬥不只靠激情,也要講效率,切不能演變成「拿命換錢」。讓員工少熬夜、不透支,用人單位嚴格規範勞動保障、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保護好奮鬥者同樣重要!
央視新聞的微博雖沒有點到拼多多的名字,但很好的呼應了群眾對此事的關注以及關注的維度。
猝死事件看起來是偶發的,但按照目前網際網路行業這種高強度的業務推進流程,也會變成必然現象。
央視新聞批評「拿命換錢」,該警醒的何止拼多多一家? 當然,批評企業的同時,也應該想辦法完善制度的不足。我走訪時,有太多太多的拿命換錢的案例讓我落淚。有個小夥子,白天起早貪黑的跑社區團購拉團長,晚上開計程車拉活。他願意這樣嗎?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惆悵,可讓父母安康,可護幼子成長。但這碎銀幾兩,也斷了兒時念想,讓少年染上滄桑,壓彎了脊梁。
彩蛋時間:
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了今年關注過的老年奮鬥群體。
2020年10月23日,晚上10點。
在合肥萬象城一層大廳內,二三十位保潔工作人員集合在一起開晚會。簡單的集合、復盤工作後,散會。
這些看起來平均年齡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利落的拿起手中的傢伙事,從萬象城西側的大門魚貫而出。他們工種看起來各不相同,有人拿著各種清潔物事,有人佝僂著背扛著箱子,一個個步履矯健,臉色掛滿了擁有996福報的青年人都不再享有的滿足和歡樂。
我起了興,「尾隨」前後。在經過車水馬龍的習友西路時,沒有車停下來讓道,這個群體的每個人都熟練的橫穿馬路,間不容髮的躲避往來的車輛。有一位手提箱子的老奶奶差一點就被一輛白色的小轎車撞到,我看的都捏了一把冷汗。
穿過體育中心後,這些城市的夜行者回到住處,是一個夜無燈火,漆黑一片的城中村。
我在想,我們的企業和社會應該做點什麼,我們廣大的「鍵盤俠」可以做點什麼,關心這些奮鬥中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