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衝刺——回歸基礎之長度的測量和估測知識點詳情

2020-12-06 物理中考培優補差輔導

1、知識點的認識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遊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米尺,雷射測距等.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m),比米大的單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單位有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等,長度測量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刻度尺上兩條相鄰刻線間的距離)決定的,測量的實際要求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包括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3)進率為1000從大到小的單位: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um)、納米(dm)

進率為10從大到小的單位:米(m)、分米(dm)、釐米(cm)、毫米(dm)

(4)測量長度的幾種特殊方法:

①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測多求少的方法來間接地測量. 如: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細鐵絲的直徑等. (h=H/n(其中h是每張紙的厚度,n是紙張數目,注意不是書的頁碼數,紙張數目=紙的頁數/2,H是n頁書總厚度)

②滾輪法:測較長曲線的長度時,可先測出一個輪子的周長.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周長.

③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或彈性不大的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

④組合法:有些長度很難直接測量,如球的直徑,圓錐體的高度等,這時可以使用輔助器材配合測量.

例1: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遊戲活動中,小明根據「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如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分析:由圖讀出腳印的長度,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即為兩刻度之間的距離(即1小格代表多少)根據「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計算身高.

解:「犯罪嫌疑人」的腳印的長度約為:25.10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25.10cm×7=175.70cm=1.7570m;

由此分析可知選項B是正確的;故選B.

2、知識點的認識(1)估測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規律、物理常數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值、數量級進行快速計算以及對取值範圍合理估測的方法,運用估測法計算的問題稱為估測題必須要注意對一些物理量的單位及單位換算要有正確的認識1m、1dm、1cm有多長.

(2)常見的物體長度有:①手臂長74cm②某同學身高160cm ③手指寬1.5cm ④教室課桌高78cm⑤桌球的直徑約是40mm⑥教室門的寬度是95cm ⑦一本物理書長26.7cm ⑧一元硬幣的直徑18.0 mm

例1:下列對一些常見物體的估測最恰當的是(  )

A.中學生課桌高度約80cm

B.物理課本長度約50cm

C.學校教室的長度約20cm

D.學生用筆直徑約4cm

分析: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於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A、中學生課桌高度小於1m;與80cm接近;故A正確;

B、物理課本的長度在25cm左右;達不到50cm;故B錯誤;

C、學校教室的長度在10m左右,遠遠大於20cm;故C錯誤;

D、學生用筆的直徑接近1cm;達不到4cm;故D錯誤;故選A.

例2:12歲的李明一年內明顯長高了,他增長的高度可能是(  )

A.8cm B.8mm C.8dm D.8μm

分析:本題考查對長度的估測及長度數據、數量級的認識.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識並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進率.

解:A、對於12歲的學生來說,一年內身體增長大約10cm左右,符合題意;

B、8mm等於0.8cm不到1釐米,是不明顯的,不符合題意;

C、8dm等於80cm,一年內身高增長80cm超出人類增長的速度,不符合題意;

D、8μm等於0.008mm,還不到1mm,不符合題意.故選A.

相關焦點

  • 中考物理知識點:長度、時間的測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長度、時間的測量   ⑴單位:國際單位是米(m),比米大的單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單位有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②使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側貼近所測長度(不要放歪了)。③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④記錄測量結果要有一位估讀數字(結果由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組成)。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根據密度的公式,只要測量出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就可以計算出物質的密度哦,由此可見,密度只能是間接的測量(液體的密度也可以用密度計直接測量)。   (1)在密度的測量中,質量的測量用天平,上面已梳理過;但體積的測量需要用量筒或量杯。
  •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流的測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流的測量   一: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是電流,通常用字母I表示。I=Q/t   二:電流的測量   ①儀器:電流表   ②表示符號:     ③結構:接線柱,量程,示數,分度值。   量程和分度值:電流表有3個接線柱2個量程。使用「-」和0.6,兩個接線柱時,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使用「-」』和3.
  • 中考物理知識點:質量的測量工具
    中考物理知識點:質量的測量工具   一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物理符號:m   二單位:國際單位:㎏,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   單位換算:1t=10^3㎏ 1g=10^-3㎏ 1㎎=10^-6㎏   三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無關。   四測量工具:生活中用各種秤測量質量,案秤、電子秤等…實驗室用天平測量質量。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僅供參考!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溫度及其測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溫度及其測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溫度及其測量   1.溫度   (1)定義:表示物體冷熱程度。   (2)攝氏溫度(℃):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
  • 中考物理「質量和密度」兩大重點之一!「密度測量實驗」全歸納!
    對於初二的學生們來說,初二上半年學習物理的適應期,因此上半年的物理知識相對比較簡單,大部分地區主要學習了聲音、光現象、運動學、以及質量和密度等,全部上冊內容一般也就只有兩個公式,一是速度公式,二是密度公式。
  • 中考物理知識點:測量大氣壓
    中考物理知識點:測量大氣壓   在測量大氣壓的實驗中,某同學將玻璃板放在桌子上,用吸盤貼在玻璃板上面,用彈簧測力計將吸盤緩慢向上拉,直到吸盤脫離板面。問:   (1)實驗原理是什麼?   (2)某同學做實驗時發現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太小,不能測出吸盤脫離板面時的拉力。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測量液體:以鹽水為例。   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m1;   ⑵將燒杯中的鹽水適量倒入量筒,記下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   ⑶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餘鹽水質量m2;   ⑷求得鹽水的密度ρ=m/v=(m1-m2)/v;   測量固體:以蠟燭為例。
  • 2020中考物理衝刺模擬考試題!題型經典,初三的學生務必提前做
    2020中考物理衝刺模擬考試題!題型經典,初三的學生務必提前做在不少初中同學的眼中,物理是一門學習難度極大的科目,不僅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繁多,而且相應的試題難度還非常的大。而現在中考正一天天的逼近,許多同學的複習進程卻是非常的慢,那麼怎麼才能在這段時間複習好物理這門科目呢?其實,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基礎知識的掌握,然後在針對自己相對比較薄弱的地方進行提升訓練。
  • 【物理試講】長度的單位和測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親自動手,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理論聯繫實際的素養。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單位及其換算,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從而減少誤差的方法。【難點】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從而減少誤差的方法。環節二:新課講授一、長度的單位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測量自己鞋子的尺碼,在學生回答出具體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嘗試,在學生得出結果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物理中長度的重要性。 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教材,自學長度的基本單位及常用單位,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回答長度的單位。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強調。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運動和力知識專題總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運動和力知識專題總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測量   1.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測量結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2)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   (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3.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小誤差。
  •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氣壓概念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氣壓概念   1、概念:大氣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一般有p0表示。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分氣體壓強)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分氣體壓強。高壓鍋外稱大氣壓。   2、產生原因:因為空氣受重力並且具有流動性。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歐姆定律學習口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歐姆定律學習口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歐姆定律及其運用   歐姆定律說電流,I等U來除以R。   三者對應要統一,同一導體同一路。   U等I來乘以R,R等U來除以I。
  • 100個中考必考物理知識點
    中考必考物理知識點之聲與光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氣體 3.樂音三要素: 音調(聲音的高低)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三種方法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三種方法   一原理:ρ=m/v   二被測物體的質量:m 被測物體的體積:v   三器材:天平和砝碼量筒燒杯石塊鹽水水細線   四步驟:⑴測量石塊的密度。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和應用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和應用   一密度的引入:   ⑴實驗操作及數據:用天平測量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   量,把數據填入表格。   ⑵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氣壓強總結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氣壓強總結   1、大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生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2、產生原因:氣體受到重力,且有流動性,故能向各個方向對浸於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4)幾點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裡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 2019中考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輔導
    對知識點要竄起來,這樣才有好的複習。教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輔導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2019中考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輔導 1.歐姆定律及其運用 歐姆定律說電流,I等U來除以R。 三者對應要統一,同一導體同一路。
  • 初二物理教學設計:長度的測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和估測1分鐘的時間,認識到人的感覺並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學生熟悉的測量工具,並指出長度測量是*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節.對於「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繫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