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檢測流量表及暖通管內的溫度
大哥,這是幾個意思?你這樣真心讓小弟沒有存在感!
(資料圖片,非真實裝置)
實現計量收費面積僅198.16萬㎡
全市供熱總面積5500萬㎡
□策劃社會新聞中心執行記者張瞧王悅生文圖
核心提示|供暖期間外出休假,暖氣片一直開著,有點浪費;家裡老人有老寒腿,暖氣片溫度卻無法調高一點……今年集中供暖啟動以來,不少鄭州市民向大河報詢問熱力按流量計費的事。昨天,在大河報客戶端發起的調查中,有81%的人希望自家供暖能按流量收費。
目前,全國出臺「計量熱價」的地級以上城市已有上百個。鄭州的熱力計量收費現狀,已成為這些城市的一個縮影。2010年以來,鄭州市接連發了14個文件力推按流量收熱力費,但時至今日,僅有不到4%的供熱面積實現了按流量收費,其他絕大多數仍然在按建築面積收費。
身邊實例|哪個更科學更環保更人性化?請出實例來「說話」
舉例
1
按流量收費,休假、外出者可省錢
「我們家就3個人住,我和老伴兒都受不了太熱,孫子白天去上學了,家裡的暖氣閥就會關上。人老啦,儉省意識可能比年輕人要強些。」家住鄭州鑫苑名家的王老先生說,他往年曾因家中供暖溫度過高而無法正常入睡,「只能開窗睡,這跟開著空調蓋被子一樣,太浪費了」。
王老先生稱,熱力公司於2012年對該小區部分居民住宅進行了熱計量改造,他申請了按流量交熱力費。如今,家中6個暖氣片可手動自主調溫,十分方便。
「家裡沒人的時候,出門前把暖氣片的閥門全關了,回家時再調大,晚上睡覺時再將流量調小。」王老先生說,供暖季4個月裡,他家暖氣的實際使用時間只有2個多月。他家房子的套內面積是125平方米,如果按面積收費,要繳2852元,而計量收費的話,每個供暖季能省約300元。「也許有的人不會把這筆小錢看在眼裡,但這樣計費不僅更科學,而且節約能源,值得推廣。」
記者了解到,鄭州每年冬天有不少老人選擇去三亞等南方城市過冬,如果暖氣一直開著,確實過於浪費。「按流量收費,家裡有人就開,出門就關,這樣既省錢,又能減少霧霾,符合節能減排的目標。」王老先生說。
2
按流量收費,私裝管道泵者將多掏錢
「我們這一層樓住有3戶,隔壁兩家都裝了管道泵,鄰居在家裡只用穿秋衣,我家暖氣片卻涼颼颼的……」11月27日,鄭州市嵩山路附近一小區的孕婦徐女士說,她家室溫一度低至13℃。
因小區裝有熱量表,徐女士發現,反差最大的時候,自家熱量表的瞬時流量居然是0,而鄰居家的熱量表卻跑得飛快,「這是逼著我也去買個管道泵來裝的節奏啊」!
經熱力公司檢測發現,徐女士的兩戶鄰居確實私裝了管道泵,「管道泵的工作原理是吸取通往其他用戶家的熱力管網裡的水來獲取更多的熱流量,結果就是熱了自家,害了鄰居。這種做法不僅不道德,而且違法」。
隨後,熱力公司向這兩家私裝管道泵的用戶下發了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其在3日內拆除室內加裝的熱循環裝置。逾期不拆除,將暫停供熱。
徐女士說,他們小區雖然裝了熱量表,但施行的還是按建築面積收費。該小區多位居民說,裝了管道泵的業主每天用的熱流量比沒裝管道泵的業主高,卻和其他業主一樣按建築面積繳費,「如果按流量收費,裝管道泵的業主肯定要多掏錢,這樣對其他業主才算公平」。
徐女士認為,如果按流量收費,可以讓居民不再「吃大鍋飯」,用得多就多掏錢,用得少就少掏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3
按流量收費,能滿足個性化供暖需求
希望推行按流量計費的,還有一些對供暖有個性化需求的業主。
中原西路某小區的張女士說,她家有個不滿半歲的嬰兒,因家住18樓頂層西南角,冬天單靠暖氣的話,屋裡溫度常在16℃上下。為了孩子,天冷的日子,家裡還會打開空調,「醫生說幼兒冬季最適宜的溫度是20℃」。
張女士表示,她特別願意選擇按流量收費,這樣她就能根據家人的需要選擇調高或調低流量。「控溫方便的話,我願意多花點錢,讓孩子更舒服一些。」
「我家親戚多,每年一到12月下旬就會收到很多蔬果食品,得為此專門騰出一個房間當儲藏室,所以我想把這個房間的溫度控制在10℃以下。」家住經二路與林科路交叉口附近某家屬院的王女士稱,但因家中6個暖氣片均為串聯,這一需求現在根本無法實現。
「牽一髮而動全身,關停一個暖氣片的閥門,整套房內的水循環就停了。」王女士說,如果按流量計費,將串聯改為並聯,每個房間的暖氣片都可調可控,那該多好啊。
鄭州現狀|實現按流量收費的面積僅有不到4%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我國就提出要推行按流量收熱力費。當年6月,住建部發布《民用建築供熱計量管理辦法》規定,新建建築和進行節能改造的既有建築必須按照規定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實行按流量收費的制度。
「我們公司從2006年就開始關注按流量收費的事。2007年,鄭州還曾有小區率先作為計量收費的試點。」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0年開始,鄭州市相關部門接連出臺了14個文件,力推按流量收熱力費。
2010年11月,鄭州市政府發布的《鄭州市民用建築供熱計量管理實施細則》規定,對不符合民用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新建建築,不得銷售或者使用,熱力企業不予供熱。對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不同步實施供熱分戶計量改造的,不得通過驗收。
2010年,鄭州市還出臺了《關於加強對新建民用建築供熱計量監管工作的通知》。
2014年年末,鄭州又提出:用一年時間,在城市精細化管理先行區內實現供熱分戶計量率達到25%。
喊了這麼多年,目前鄭州到底有多少地方實行了按流量收費?鄭州市熱力總公司一位負責人稱,目前鄭州已達到「可以實行按流量收費條件」的供熱面積是396.81萬平方米,已經實行供熱計量收費的供熱面積有198.16萬平方米。
據該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鄭州全市的供熱總面積已達5500萬平方米。據此計算,鄭州目前實現按流量收費的僅有不到4%。
本報調查|81%的參與調查用戶希望能按流量計費
您家的熱力費是按流量收的嗎?您感覺省錢嗎?您認為是按面積收費好還是按流量收費好?
昨天,在大河報客戶端發起的網絡調查中,有220多人參與。其中,57%的人沒有聽說過熱力費可以按面積收的事,也沒人對其宣傳過;有95%的人說自己家的暖氣費是按面積來收的;有81%的人希望自己家能按流量收熱力費。
在不願按流量收費的讀者中,有人認為頻繁開關閥門太麻煩;還有人說家裡裝的是地暖,如果出門時關了等下班回來再打開,預熱要好長時間,會影響舒適度,還是希望屋子是恆溫的舒適狀態,一進門就能感受到「暖風撲面」。但總體來說,希望按流量收熱力費的市民還是佔了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