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實驗室研發生物腦機接口揭開生理反應的形成之謎!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資訊】大腦對於人類來說一直都很神秘,在學術界,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視頻和音頻影響我們大腦和身體的神秘方式。此外,還有一家名為杜比實驗室的公司,一直在開展內部的研究,它們正在研發生物腦機接口用來探索人類生理反應,希望了解這些媒介是如何觸發人類的反應。

杜比實驗室位於美國舊金山,杜比最初在2012年開始探索人類的生理反應,並在2015年創建了一個完整的生物物理實驗室。杜比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波比·克朗姆(Poppy Crum)表示:「我們希望知道人們是否會更投入,或者他們的反應是否會在某個節點強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人類體驗」。」

杜比實驗室最近向外界展示了它們的一個試驗,在一個臨時的隔音客廳裡,一位女性正坐在一張皮革沙發上,她佩戴著64通道EEG腦電極帽,這是一種通常用於測量大腦神經元產生的腦電活動的生物醫療帽。手腕上的追蹤器會測量她的心率和皮膚電反應(汗水),指尖上的是脈搏血氧儀,而她的對面則設置了一臺熱成像相機。房間中有三個屏幕,揚聲器至少有十幾個。其中一個顯示屏會向坐在沙發上的女性播放一系列的視頻;另外兩個屏幕會實時顯示她的反應數據。左邊屏幕是熱成像,心率則在右邊顯示。

克朗姆說:「所有這些都是原始數據,而在這種場合下,主要是用於展示。但我們團隊正在處理和利用這些信息,幫助探索媒介產生的方式。現在,我們杜比實驗室有大約40名受訓的測試者(部分人來自公司內部,部分屬於外部志願者),他們正幫助杜比科學家們測試特定的算法:電影中哪些場景會使他們的心跳加速?什麼導致他們出汗,或促是臉紅?又是什麼使得他們睡著?」

顯然,杜比實驗室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傳感器器進行測試,其實杜比不是首家利用先進傳感器進行測試的公司。在2014年,Netflix通過眼動追蹤技術來幫助進行界面再設計,他們發現觀眾經常會來回掃視內容的標題和側邊欄的描述。現在,虛擬實境頭顯正逐漸普及開來,科研人員和開發者也在採集大量的數據,探索身處沉浸式環境的人們是如何對身體作出反應。Facebook旗下的Oculus於去年12月收購了一家眼動追蹤公司,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在於分析VR用戶的眼睛動向,以便Facebook制定更好的廣告策略。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認為這家公司研究的東西很高大上,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不是的,杜比實驗室其專有的高動態範圍(HDR)技術已向Netflix授權,用於製作真人漫畫劇集《鐵拳》。其實小編覺得,很多研究看似高大上,其實應用起來,與我們生活還是息息相關的。

相關焦點

  • 生物兼容性腦機接口概念出爐
    科技日報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常麗君)植入式神經假體裝置(NPDs)是腦機接口(BCIs)的關鍵組成部分,直接與局部神經細胞對接。但NPDs可能會被免疫系統排斥而使移植失敗。最近來自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等多家單位的一個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柔性生物兼容腦植入裝置設想,有望降低免疫反應,提高手術成功率,為那些脊髓損傷和使用義肢的人帶來利益。
  • 解密腦機接口:專訪CMU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賀斌
    帶上電極帽,你可以在實驗室中用意念控制無人機飛行;在大腦皮層中植入電極,癱瘓病人能夠用意念打字或者驅動輪椅。無論是無創還是有創的腦機接口,都試圖在人類大腦與外部機器之間建立連接。過去幾十年中,腦機接口技術穩步發展,一步步從科幻走向現實,也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生活。
  • 「腦機接口」技術或讓「讀心術」成為現實
    「腦機接口」技術要發展成熟,遇到的核心技術難點包括大腦神經生物信號採集及處理、人機高效協同等。如何高效採集到腦電信號並成功「解碼」,能否將人腦的思維活動轉換為指令信號,都考驗著涉及機械動力、機器學習、神經科學、認知科學、信息工程等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   還記得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癱瘓少年通過大腦控制外骨骼開出的那一球嗎?
  • 當腦機接口裝上軍事按鈕
    當前,腦機接口軍事應用的具體研發進展如何?相關應用又將給軍事領域帶來哪些改變?值得關注。已涵蓋核心軍事功能  早在1970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就開始組建腦機接口研究團隊。  這一戰場效果的達成,得益於美軍科學家研發的一套包含腦機接口的系統——包括集成到士兵所佩戴眼鏡中的移動式眼動追蹤傳感器和可以測量士兵腦電波的傳感器,當士兵的視覺與戰場環境接觸時,系統會自動識別出與任務相關的物體與活動。隨著匯集和積累的信號增多,人工智慧系統經過複雜分析運算,從而了解士兵的意圖,形成清晰的特徵提取和更高層次的情感狀態。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他表示:「腦機接口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控制智能設備,僅通過與皮層接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這個「腦機接口」並沒有那麼神奇,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腦機接口的研究根據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
  • 腦機接口,賽博格時代的忒修斯之船?
    據介紹,這些小豬的大腦中已經由手術機器人植入了Neuralink最新研發的腦機接口晶片,它們的神經活動實時無線傳輸到現場的一臺電腦,於是,全世界陶醉地目睹了小豬們在運動或在被撫摸鼻子時的神經元反應。一時間,「腦機接口」這一充滿未來感的研究再度躍入大眾視野。
  • 腦機接口、夢境控制……這家實驗室正在讓科幻電影成為現實
    人民網上海10月24日電(陳晨)10月23日,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第一個腦科學前沿實驗室,在大型神經醫學中心上海華山醫院虹橋院區落成投入使用。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嗅覺香氛舒緩情緒等多項內容,將以國際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特色,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電影《環太平洋》中,「機器人」大戰外星球怪獸,更讓鋼鐵之軀的機器人獲得了人腦的智能。 神奇科幻正逐步走向現實。這得益於「腦機接口」技術的創新發展,自上世紀70年代「腦機接口」技術誕生以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如今已能實時捕捉大腦複雜神經信號,並用來直接控制外部設備,使得人和機械可以作為一個生命不同組成部分而共存。
  • 腦機實驗室系列 | 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腦機接口研究所
    在去年1月16日,浙江大學對外宣布了"雙腦計劃"重要科研成果,求是高等研究院腦機接口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合作完成國內第一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研究,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腦運動皮層信號精準控制外部機械臂與機械手實現三維空間的運動,同時首次證明高齡患者利用植入式腦機接口進行複雜而有效的運動控制是可行的。
  • 科技 | 腦機接口、夢境控制……這家實驗室正在讓科幻電影成為現實
    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嗅覺香氛舒緩情緒等多項內容,將以國際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特色,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TCCI創始人陳天橋在落成儀式上致辭中表示,腦科學前沿實驗室是TCCI進行腦科學研究的重要載體,也是TCCI捐助5億人民幣支持中國腦科學研究的重要一步。
  • 當腦機接口「從軍」,未來戰爭會變成什麼樣?
    當前,腦機接口軍事應用的具體研發進展如何?相關應用又將給軍事領域帶來哪些改變?值得關注。這一戰場效果的達成,得益於美軍科學家研發的一套包含腦機接口的系統——包括集成到士兵所佩戴眼鏡中的移動式眼動追蹤傳感器和可以測量士兵腦電波的傳感器,當士兵的視覺與戰場環境接觸時,系統會自動識別出與任務相關的物體與活動。隨著匯集和積累的信號增多,人工智慧系統經過複雜分析運算,從而了解士兵的意圖,形成清晰的特徵提取和更高層次的情感狀態。
  • 腦機接口將成真?未來戰場或能用意念決勝千裡之外
    為實現人腦與計算機的連接,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在積極推動「腦機接口」研究,旨在研發出更加「善解人意」的計算機,實現以人的「意念」完成鍵盤、滑鼠等輸入操作。  所謂「腦機接口」技術,就是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直接連接的信息通路。
  • 科學家研究腦機接口:可用於「植物人」意識檢測
    現有的臨床診斷方法是依靠行為量表,簡單地說,就是靠照手電、響鈴鐺、喊名字等直觀的行為刺激,去觀察評估病人的反應。一個突出的矛盾是,這些病人往往缺乏行為反應,因而導致現在臨床誤判率在40%左右。而醫生的診斷結果將會直接影響後面的治療方案與治療效果。  目前處於國際研究前沿的腦機接口技術,為醫生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辦法。
  • 腦機接口神話當前,先要「去幻想」
    腦機接口屬於神經科學裡電生理學(electrophysiology)的衍生,二者使用的基本設備都不外乎是各種電極、信號放大器、數模轉換器和數據分析軟體。不同的是,傳統電生理學,主要是通過採集並觀察實驗者/實驗動物在生理或病理狀態下特定腦區的神經元電信號數據來分析大腦的活動狀態,並以此推斷這些現象背後可能的生理/病理機制。
  • 陳根:腦機接口,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不同的是,傳統電生理學,主要是通過採集並觀察實驗者/實驗動物在生理或病理狀態下特定腦區的神經元電信號數據來分析大腦的活動狀態,並以此推斷這些現象背後可能的生理/病理機制。而腦機接口技術,則更注重對腦內採集的電信號進行解讀,並將其輸出為計算機可以理解的程序指令,最終實現直接用神經元電活動來控制電子設備運行的目標。
  • 腦機接口、智能生物晶片身份證、8G網絡
    動動「意念」,音樂直流大腦,繞過耳朵,直接用大腦享受…… 不用久等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預計在一年以後也就是 預計到2033年,現實版鋼鐵俠馬斯克的星鏈衛星6G網絡會有上萬顆衛星在軌,他的腦機接口也開始普及,腦機接口如果結合未來的7G網絡和8G網絡,可以從太空直接讀取地面任何一個人的行為和意識,如果未來把這項技術軍用,就可以用雷射武器從太空直接清除地面上任何潛在的威脅。 再過二十年呢?
  • 人工智慧下一代技術,「BrainCo」問道非侵入式「腦機接口」
    這一消息將腦機接口這一前沿頂尖技術推入公眾視野,人腦與電腦的「連線」成為當下熱議。腦機接口作為人工智慧領域頂級技術,無疑是當下全球科技競爭又一制高點。腦機接口技術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被譽為「人工智慧的下一代技術」。它涉及神經科學、信號檢測、信號處理、模式識別等諸多學科,從腦機的接入方式可劃分為「侵入式腦機接口」「半侵入式腦機接口」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三大類。
  • 張學記院士:從納米傳感到神經科學,描繪腦機接口應用場景
    腦機接口發展短短50年歷史,實現了從動物腦到人腦的跨越。實現了人機互動,肉體的生滅不足以能夠定義一個人的生死。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廣泛,用於意識控制義肢,聾者可以聽見大千,盲人可以看見世界。人腦信息實現了儲存,理論上人類生命延續不受肉體制約。
  • 腦機接口先驅尼古萊利斯:人類無法實現數字永生
    杜克大學官網介紹,如今美國、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神經科學實驗室已經將尼古萊裡斯的實驗範式應用於研究哺乳動物的各種神經系統中。今年8月,矽谷明星企業家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展示了其最新的腦機接口產品設備,包括簡化為硬幣大小的Neuralink設備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馬斯克及其團隊還將設備植入豬腦,現場展示豬腦的活動情況。
  • 腦機接口技術已經來到你身邊!
    人類心靈能夠與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其它心靈通過腦機接口技術(BCI)直接相連,從而超越人類壽命的限制嗎?在過去的50多年裡,全世界的大學實驗室和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員已經在這一領域獲得驚人的進步。最近伊隆·馬斯克和布萊恩·詹森等成功企業家已經公布了新的目標,試圖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增強人類能力。那麼,將大腦與科技相連的成功距離我們還有多遠?當我們的大腦與機器相連時會帶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