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記院士:從納米傳感到神經科學,描繪腦機接口應用場景

2020-10-24 時代大健康

金秋10月,萬山紅遍,橙黃桔綠,當下正值「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科技國際論壇10月17日在深圳召開,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院士蒞臨論壇,發表了《從納米傳感到神經科學》的演講,濃墨重彩講解了人工智慧、腦機接口熱門話題及應用前景,引起與會科學家、企業家的濃厚興趣,為讓更多讀者了解更多腦機接口關聯知識,本人多次反覆聆聽張院士的演講,整理本圖文,方便讀者快速「腦補」。

張院士演講分三塊內容,一是腦科學簡史與未來,二是腦疾病與科學護腦,三是納米傳感在腦科學中的應用。在第一個板塊,腦科學又稱神經科學,腦科學,作為獨立學科只有幾十年歷史,1906年高爾基創立神經元學說,1932年謝靈頓提出突觸概念,1936年戴爾發現神經遞質,1998年穆拉德提出生物信號傳遞的新理論。從認識腦,保護腦,到開發腦。比如生活節奏導致焦慮、抑鬱,小學生抑鬱症高達15%。開發人腦,包括增強智能,及模擬人腦,智能電腦。

計算神經科學與腦生物學契合,催生了腦機結合。腦機接口發展短短50年歷史,實現了從動物腦到人腦的跨越。實現了人機互動,肉體的生滅不足以能夠定義一個人的生死。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廣泛,用於意識控制義肢,聾者可以聽見大千,盲人可以看見世界。人腦信息實現了儲存,理論上人類生命延續不受肉體制約。

張院士描繪了腦機接口應用場景:

腦機接口的應用場景

溝通:人類不需要語言,僅靠大腦中的腦電信號,就可以彼此溝通,實現無損的大腦信息傳輸。

增強:短時間內擁有大量知識和技能,獲得一般人無法擁有的超能力。

腦機接口四層金字塔:溝通、增強、改善、修復

改善:改善大腦運行,讓我們立刻精神抖擻、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能夠保持高效清醒高效。

修復:通過心念操縱機器,讓機器替代人類身體的一些機能,修復保障人士的生理缺陷。

用思想控制輪椅

重大腦病是全球性醫學難題

腦科學是國家科技戰略重點。重大腦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中年抑鬱症、兒童自閉症。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目前缺乏有效防治藥物。美國前總統裡根、英國女王柴契爾夫人、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高錕罹患阿爾茲海默症,香港影星張國榮因抑鬱症跳樓自殺,兒童自閉症,3歲以內起病,約2/3的患兒需要終生照顧養護。WHO數據顯示,腦相關疾病是發展中國家中4類過早死亡的重要慢病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將達20.2億,其中中國老年人口4.8億,佔全球老年人口的1/4。

中國現階段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世界第一

中國現階段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增速最快國家/地區之一。目前中國痴呆患者1000萬,其中60%阿爾茲海默症。65歲以上發病5%,80歲以上發病超過30%。數據顯示,我國痴呆患者95%以上沒有就診治療。

全球抑鬱症發病11%,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1/7的女性經歷產後抑鬱症。兒童自閉症全球發病率1~2%,位居各類精神殘疾前列,治療以教育和行為幹預為主,四歲之前是最佳幹預期。

提高腦疾病治癒率,在於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能提高腦病治癒率。生物傳感器大顯身手。傳感器技術發展迅猛,湧現了活體傳感器、人工智慧傳感器、納米生物傳感器等,生物傳感是典型的交叉學科。

未來醫學,智能傳感監測加個性化醫療,智能傳感加智慧醫療。

腦機接口的遠景

張學記院士判斷,預計20-30年的時間,聾者能說話,盲人能看見,啞巴能說話,癱子站起來,人類永生。

未來是機器人,還是人機器?拭目以待。

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科技國際論壇一年一度,時代(中國)集團發起並承辦,籌備了1年

連結一:腦機接口、記憶存儲、控制夢境……這些在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未來場景,在上海華山醫院虹橋院區的腦科學前沿實驗室即將成為現實。10月23日,就在今天,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第一個腦科學前沿實驗室上海華山醫院虹橋院區落成投入使用。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等多項內容,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

連結二:腦機接口是目前最尖端最前沿的技術,光是腦電波傳輸領域就獲得了5個諾貝爾獎。它指的是,人腦和機器實現互通,並且實時翻譯,最終做到人和人之間,人和物體之間,實時傳輸思想,下載上傳思維。目前,腦機接口技術正在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已經能夠預見,在不遠的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將逐漸改造人類,實現從人到「機器人」的進化。

腦機接口讀取了腦電波又有什麼用呢?科學狂人馬斯克用一隻在跑步機上的豬,演示了用腦電波進行運動軌跡的預測。圖表顯示,預測的運動軌跡和真實的運動軌跡基本吻合。

相關焦點

  • 腦機接口難題不少
    2020-10-23 04:49:23 來源:人民日報敬宜在電影《黑客帝國》中,主人公通過腦機接口與矩陣系統連接,在虛擬世界來去自如;《阿凡達》中,人的意念可以操縱另一個星球上的化身;《阿麗塔:戰鬥天使》則描繪了一個人機共生的世界……這些科幻電影都涉及一項日益受關注的技術
  • 首批腦機接口腦科學課程在三翼鳥智慧客廳誕生,能科學開發智力
    「腦機接口」技術莫屬了,它能實現「人腦與電腦共生」,讓科幻變成現實。同時,這也是全球第一批通過腦機接口實現的腦科學課程。並涉及到神經科學、信號檢測、信號處理、模式識別等多學科的交叉技術。  當天在《潮玩智家》星推官現場,選手們就是通過戴上這種腦科學頭戴設備進行拔河比賽,利用頭戴設備採集腦電波,注意力越集中的選手,他所代表的卡通人物在屏幕裡就會越用力。
  • 陳根:腦機接口是與非,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
    可以說,腦機接口幾次在科技界掀起軒然大波,而這次的升級版腦機接口在帶來震撼過後,討論的聲音也漸趨理性。升級版的腦機接口是「言過其實」還是「確實如此」?其又將在腦機接口的發展裡佔據怎樣的地位?包括此前植入心臟起搏器,或者深度腦刺激的設備都會有無線傳輸,但是寬帶沒有那麼大,傳的數據並不是很多,且不能無線充電。而Neuralink 的無線既傳電能,又傳數據,這意味著,作為一個電子設備,Neuralink是完整的,這也是電子設計的一個進展。
  • 腦機接口先驅科學家尼科萊利斯:馬斯克的心靈感應、數字永生都是營銷
    "11月7日,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腦機接口專家、神經科學家、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米格爾·尼科萊利斯(Miguel Nicolelis)在接受包括北京科技報|科學加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自己對腦機接口的"相關結論"表示遺憾和反對。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魯白教授用他從事的神經科學領域的一項研究,生動形象地解釋了基因的好壞是基於不同場景的。人體有一個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基因,因為其序列中一個鹼基的差異,導致有V型和M型兩種,分別在白色人種中佔80%和20%。魯白教授早先的研究表明,基因為M型BDNF的人在場景記憶方面比V型的人要差15-20%。
  • 陳洪淵、成會明、孫世剛、張學記四位院士都分享了什麼?
    活動邀請了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院士、廈門大學孫世剛院士、深圳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張學記院士為該校本科生作專題報告及面對面交流。 跳轉閱讀 找化工原料、中間體,CAS號查詢,推薦您用用這個小程序!
  • 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開放的場景有一些編碼可能是有效的,但大部分無效。鄒劍宇:現在的腦機接口會設定多少類場景?陳衛東:我們做的最多的還是運動。比方說EEG(腦電圖)腦機接口觀察左右手動作。從EEG信號分辨出左手動,腦電信號發放了一個Pattern,想像動右手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個Pattern。
  • 腦機接口,賽博格時代的忒修斯之船?
    2020年8月28日,美國加州弗裡蒙特,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舉行發布會,展示了最新的可穿戴設備 LINK V0.9 和手術機器人,並通過現場的三隻小豬和實時神經元活動演示,展示了 Neuralink 腦機接口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
  • 2020上海國際腦機接口行業發展應用大會
    腦機接口作為當前神經工程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在生物醫學、神經康復和智慧機器人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巨大的應用潛力,近10年來,腦機接口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飛速的發展,應用領域也在逐漸擴大。
  • 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
    在科幻電影中,經常有這樣的場景:殘疾人可以用機械臂自如地彈唱,人類依靠意念指揮著龐大的機械……其實,這些神奇的場景都是以一種技術為基礎的——腦機接口技術(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 馬斯克宣布腦機接口重大突破!留學生該去哪裡攻讀BCI?
    從演示中可以觀察到,外界能夠通過腦機接口檢測豬大腦的信號,並且預測其關節的運動。預測的運動和實際的運動擬合程度非常好,馬斯克是想用此證明該設備對大腦信號的採集和解讀能力。看到這裡,很多年輕人可能會產生學習和研究腦機接口(BCI)領域的興趣和衝動,那青年學子應該如何邁出第一步呢?
  • 人工智慧下一代技術,「BrainCo」問道非侵入式「腦機接口」
    近日,淘寶被披露進軍腦機接口領域,部分專利技術甚至領先於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原型樣機,有望在未來十年實現「意念購物」等應用場景。
  • 腦機接口迎來新進展:一千個新材料電極直接植入大腦,可使用數十年
    時間回溯到去年7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宣布旗下神經科學初創企業Neuralink研發「腦機神經織網」設備N1,將3000多個電極附著在柔韌絲狀物上,或將實現大腦意念控制電腦,在此之後,腦機接口的研究推向了公眾視野,並成為當下熱點。
  • 腦機接口神話當前,先要「去幻想」
    腦機接口屬於神經科學裡電生理學(electrophysiology)的衍生,二者使用的基本設備都不外乎是各種電極、信號放大器、數模轉換器和數據分析軟體。不同的是,傳統電生理學,主要是通過採集並觀察實驗者/實驗動物在生理或病理狀態下特定腦區的神經元電信號數據來分析大腦的活動狀態,並以此推斷這些現象背後可能的生理/病理機制。
  • 陳根:腦機接口,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文/陳根 2014年6月12日,聖保羅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一個下身癱瘓的巴西少年,依靠大腦控制機械骨骼的裝置,順利開球,這一全球目睹的史詩級時刻,就是腦機接口最早的真實應用。 此後,腦機接口的突破性技術開始頻繁刊載於各大學術期刊,以及各新聞的科技版面。
  • 中國科學家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
    圖片由清華大學提供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郭穎)腦機接口技術作為信息科學與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在康復醫學、醫療電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來自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解密腦機接口:專訪CMU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賀斌
    賀斌是無創腦機接口領域的優秀科學家,2013年,他的研究團隊利用無創腦機接口技術,實現了意念控制無人機飛行並跨越障礙,2019年,他的團隊又實現了意念控制下機械臂對運動光標的連續追蹤。在這次訪談中,賀斌談到了腦機接口技術的歷史與未來應用方向,並著重介紹了無創腦機接口相關的機遇與挑戰。
  • 腦機接口的軍事應用,未來戰爭要成為現實了嗎?
    蘭德公司的研究發現,隨著美軍越來越多地在軍事活動中應用人工智慧(AI)和半自主系統,腦機接口可以有效幫助其擴展和改善人機協作。但是,由於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還不成熟,開發和採用時也會存在潛在的道德和法律風險,值得廣泛關注並及時採取措施。
  • 腦機接口、夢境控制……這家實驗室正在讓科幻電影成為現實
    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嗅覺香氛舒緩情緒等多項內容,將以國際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特色,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TCCI創始人陳天橋在落成儀式上致辭中表示,腦科學前沿實驗室是TCCI進行腦科學研究的重要載體,也是TCCI捐助5億人民幣支持中國腦科學研究的重要一步。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會把人類帶往哪裡?
    如今頗具科幻意味的腦機接口亮相,就再次讓人類站在前行的十字路口上。按照馬斯克的說法,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大腦的問題,將腦機接口植入腦子裡,會解決大腦或者脊髓的重要問題。從理論上來說,腦機接口可以被期待用來解決視障、聽障、帕金森等問題,腦部損傷患者有可能因此重新獲得對世界的某方面感知。甚至,通過腦機接口可能打造電影《黑客帝國》裡的場景,創造一個神經現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