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裡的魚也有寄生蟲!現在的魚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12-05 大別山小農人

話說今天周日,盼望已經的出釣順利來到,本來準備一個人去的,無奈臨走的時候被神獸發現,吵著鬧著非要和我一起去釣魚,可能是他自己一個人在家太無聊了吧,也可能是我陪伴他的時間太少了。

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想著以後能有個陪伴的,再加上少有陪伴內心的一點「愧疚感」,就爽快的答應了。當然我也是有自己的考慮的,那就是我一個人帶他去肯定是釣不成魚的。

看上起很漂亮的河流

就拉老婆同行,這樣就一舉兩得了,既能陪家人散心,又能釣到魚,於是就把目的地選在了一處純野生的河流水域。這些日子上遊水庫在放水,下遊沙灘地在漲水,淹沒了很多溼地,魚兒也都往這裡躲藏。

野河作釣

外加今天天氣很好,多雲加點風,時不時地滴幾滴小雨,一開始用傳統長竿短線走釣,效果一般,不過釣到兩條黃辣丁,一個有二兩了,只是有一條黃辣丁背上已經長出紅點了,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寄生蟲吧。

之後就拿手竿作釣,用3.9米長的,釣快兩米水深,竿子輕釣釣小鯽魚也不錯,不大一會大板鯽就來報到了,只是這不上岸不知道,一看鯽魚真的嚇我一大跳。因為看得我滿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身上的寄生蟲

只見鯽魚身上到處都是紅色的點點,有的聚集在一起都成片了,嚇得我感覺將它放生,心想可能是個別情況。

再過幾竿,提竿刺魚感覺有點分量,三秒鐘之內還不出水呢!心中一陣竊喜,想著肯定又是大板鯽了。魚出水之後的確沒出乎意料,只是定睛一看,身上的雞皮疙瘩又起來了,因為大板鯽身上也都是紅色的寄生蟲。

後面釣到的一半大板鯽身上都存在此類問題,而小鯽魚卻很少有這樣的情況,詢問左右釣友,都說同樣的話,讓人好不惱火,好不容易上大板鯽,還得扔,可惜了!

於是釣友之間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是水質問題,野河有寄生蟲不稀奇,但都是大鯽魚身上有就有點奇怪了,所以有的釣友就推測,是不是大鯽魚都來自上遊某個相同的地方,此地水質差才造成它們都有寄生蟲。

遍體鱗傷的鯽魚

我倒認為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我釣到兩條身體彎曲且身上都有寄生蟲的大板鯽,魚的身體彎曲大家肯定會想到是被電過的,這是永久的傷痕,可能會導致它們免疫系統下降,才會被寄生蟲感染,尤其是大板鯽生活時間比較長,更容易感染。

另外,一些其它的對魚類有破壞作用的行為,也會造成此類情況,比如:粘網粘過的魚,身上會掉很多鱗片,那麼就容易感染寄生蟲,其實很多大板鯽已經鱗片不整了,好似渾身傷疤的病號一樣。

電過的鯽魚感染寄生蟲

因為在此類河流中,基本上是沒有人管理的,所以什麼人都有,什麼行為都會施加進去,那麼存活下來的魚類,只能是苟延殘喘,帶著人類刻在身上的烙印而活著,忍受著痛苦和病痛的折磨,還會繼續影響其它的水生物,惡性循環就這樣一直下去。

相關焦點

  • 「家」魚沒有「野」魚鮮?不一定哦!
    7月24日,水產專家告訴記者,市民對長江野生魚的營養價值、口感存在一定誤區。長江野魚市民喜惡不一「支持禁漁!這是造福子孫的好事。」7月23日,城區萬壽橋江段,李大爺面對長江頗為動情。老人在江邊長大,從小喜歡吃長江裡的野生魚,2016年退休後,幾乎每天都到江邊從漁民或垂釣者手中購買。但近些年,他常撲空。「以前長江裡的魚好多,現在越來越少了。」老人感嘆。
  • 小時候河裡常見的小魚,現在變成「稀罕」觀賞魚,據說一條上百元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有這種經歷,那就是去到小溪釣魚,以前小黃生活在農村裡,最喜歡跟鄰居去小溪釣魚,農村的小溪非常的多,裡面水非常的清澈,有著很多小魚小蝦。下面這種小時候河裡常見的小魚,現在變成「稀罕」觀賞魚,據說一條上百元,來看看吧以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經常去到河邊釣魚,每次都會都能釣到很多魚,挑一些比較大的自己吃,剩下一些小的就拿給雞鴨吃,以前經常能釣到一種魚,這種魚雖然可以吃,但是有些小,處理起來特別繁瑣,所以才會扔掉,這種叫做鰟鮍魚。
  • 男子連釣十幾條「殭屍魚」,被啃食嚴重,寄生蟲還是被咬?
    這位湘潭的釣魚愛好者黃先生也是吃了一驚,不過他認為這可能是一條受傷快腐爛的魚,只是被魚鉤意外鉤起。 然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隨後更是陸陸續續釣起十多條這種「殭屍魚」,有餐條魚,有鯽魚,還有很小的鯉魚,無論是什麼魚,它們都清一色肚子被吃空,看起來頗為嚇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以前在農村河裡常見的小魚,現在變成「稀罕」觀賞魚,一條上百塊
    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有這樣子的經歷,那就是去河邊釣魚了,以前小優在農村生活的時候,最喜歡跟著幾個小夥伴去河邊釣魚。那農村的小河小溪是很多的,裡面的水是非常清澈的,有著很多各種各樣的小魚小蝦,非常原生態。下面這種以前在農村河裡常見的小魚,現在變成「稀罕」觀賞魚,據說一條上百塊呢!
  • 男子河裡釣起「雙頭魚」,模樣古怪,網友:這魚誰敢吃?
    如今,野生魚成為越來越稀罕的食材,即使去菜市場裡,花錢也難買到幾條。 不過,野生魚雖然受到吃客們的追捧,但跟養殖的家魚相比,河裡釣起來的野生魚,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奇魚」,估計也沒人敢吃——比如下面這位浙江釣魚人...
  • 吃了身體彎曲的畸形魚,擔驚受怕一整天,這些魚是怎麼來的?
    近日,經常一起釣魚的小夥伴說,他昨天吃了一條尾巴彎曲的畸形魚,雖然沒有吃到寄生蟲,但是感覺很噁心。這條畸形魚是家人在河裡捕到的,幾斤魚裡體型都正常,唯獨這條身體彎彎曲曲。雖然吃下去了,但是心裡難受了一天,如今很是後悔,不知這魚有沒有毒害?有人說吃了畸形魚也是沒事的,畸形魚大部分都是電打後存活下來的。雖然我國水域資源豐富,大江大河極多,在這些遼闊的水域裡,藏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魚也是正常的。
  • 上海河道,現大量紅色噁心生物,釣魚人:河裡魚都沒了
    「怪物」是什麼?「我們來看看。這條河沿上有很多地方,有的多,有的少。我們以前沒見過他們「/釣魚愛好者付先生說他很驚訝。它最初是作為一種食品原料引進的,但由於其寄生蟲數量龐大,逐漸被市場所拋棄……據報導,福壽螺「吃不下」後,許多養殖的福壽螺被放歸自然水域,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使它們一度在許多地方「泛濫」……不僅岸邊有卵,河裡也出現不少「成螺」據這些釣魚愛好者介紹,他們經常在釣魚時釣到很多「福壽螺
  • 擔心寄生蟲?這樣做才能放心吃魚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段視頻,標題叫做《恐怖,魚身上長滿寄生蟲》。視頻中男子用剪刀破開一條魚的鱗片,然後挑出一條很長的線狀物體,接連幾處都是如此。正如視頻中另一位男子所言,那些寄生蟲讓人「頭皮發麻」,再也沒有吃魚的欲望。
  • 釣上鴨嘴魚,魚嘴和魚身差不多一樣長,價格不便宜,一般人難吃到
    很多人都說好山好水有好魚,但是好魚並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哦,有的魚就很罕見的了。就比如我們難遇到的野生中華鱘、野生的金龍魚,但要是運氣好了,也說不定就能釣上不常見到的魚類。就像這名釣友,釣上了一條奇怪的魚。
  • 這3種魚特別「髒」,寄生蟲還多,大部分人都不懂,還經常買來吃
    我們小時候吃的魚基本上都是家裡養的,健康吃的也放心。而現在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或者超市買購買,你知道哪些魚適合買,哪些魚不能買嗎?大部分都不知道,這3種魚特別髒,寄生蟲還多,並且你一旦買錯了,吃下去會危害到我們的身體,還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可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究竟哪3種魚是不能買的,大家記得不要踩坑。
  • 河裡魚莫名大批死亡,原因原來是這樣
    在非洲水是特別少的東西,到了換季的時候更是如此,為了存活下來,動物們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遷移,這裡有一條神秘的河,名字叫做馬拉河,這裡雨季的時候經常發現大批的死魚,這就有點奇怪了,既然是少有的有雨的時間,魚應該過的更滋潤才對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死魚呢?
  • 觀賞魚身上這寄生蟲厲害了,沒細心都觀察不出,最終讓魚潰爛致死
    魚鯴,是一種非常難發現的寄生蟲。如果沒有細心觀察,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魚鯴最終會導致觀賞魚身體潰爛致死。似乎這種寄生蟲大家並不是很熟悉,別急,這期我們就來講講,關於預防魚鯴,殺滅魚鯴的那些事情。不過先要注意!魚鯴和魚蝨是不一樣的!魚蝨是寄生在魚類的嘴中,取代了魚類的舌頭,也叫做「縮頭魚蝨」。
  • 這3種魚或富含寄生蟲,醫生建議:撤下飯桌,魚販子:我還咋賣?
    但是我們平時吃魚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些魚會有大量的寄生蟲和細菌,如果使用的話會將細菌和寄生蟲吃到我們的體內一些魚販子都不會吃這些魚類,而且已經早就被他們拉入到了黑名單當中。這3種魚或富含寄生蟲,醫生建議:撤下飯桌,魚販子:我還咋賣?
  • 野生水產普遍攜帶寄生蟲 加熱冷凍放心吃魚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段視頻,標題叫做《恐怖,魚身上長滿寄生蟲》。視頻中男子用剪刀破開一條魚的鱗片,然後挑出一條很長的線狀物體,接連幾處都是如此。正如視頻中另一位男子所言,那些寄生蟲讓人「頭皮發麻」,再也沒有吃魚的欲望。從視頻中,無法看出這條魚從哪裡來,也沒法分辨那些線狀物體到底是不是寄生蟲。不過,水中出現寄生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 這是什麼魚?釣友說它是紅眼魚,但為什麼它眼睛的顏色是黃色的?
    要說起來,其實紅眼魚我也釣起來過,不過不是在這個釣位,是上次回鄉下野河裡釣的,野河裡一般都是野物,味道真是鮮美。但是昨天在郊區不遠處的野塘裡,我又釣上來一些長著黃眼睛的紅眼魚。   上面一段也提到到紅眼魚的體型了,昨天釣的這些魚從體型外貌上看,和紅眼魚無一例外,幾乎長得一模一樣,除了紅眼魚眼睛上面是紅的
  • 觀賞魚總是衝撞魚缸玻璃是怎麼回事?
    你家觀賞魚有沒有出現過撞缸的情況?明明好端端的觀賞魚在那一刻瘋狂撞向魚缸,心疼的你站在缸前萬分焦急卻又束手無策。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觀賞魚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精神抑鬱還是狂躁爆發?或者是感知到地震波的提前到來?我要不要趕快疏散到安全地帶還是帶著魚缸一起逃跑?
  • 魚腮和魚身長滿「白珍珠」? 原來竟是寄生蟲!
    原標題:魚長「白珍珠」? 竟是寄生蟲! 魚內的白色異物   7月6日,市民康女士反映,其在市中心城區水溝前菜市場買了一條鯽魚,發現魚鰓和魚身有許多白點   6日上午,康女士前往水溝前菜市場買菜,路過魚攤時便買了一條鯽魚,並讓攤主剖好,康女士一回家就把魚放進冰箱保鮮層。「晚上做飯時把魚拿出來清洗,發現魚鰓裡有很多米白色的疙瘩。」於是,康女士摳下幾顆一看,只見這些白色顆粒突然變長,並蠕動起來,原來是一條條小蟲子。康女士和其丈夫非常驚訝,「以前從來沒碰過這樣的情況」。
  • 什麼魚被稱為「魚醫生」?
    根據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最近,科學家發現,有一種魚能通過鏡像測試,認出鏡子裡的自己。這還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除了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外,還有其他動物也能通過「鏡像測試」。能通過這個測試的動物非常少,而且都是非常聰明的動物,比如說黑猩猩。
  • 收穫一盆魚,鯽魚為主,還有幾條腹部是紅色的魚,什麼魚呢?
    對於喜歡釣魚的朋友來說,現在釣魚難了。不管是大河流還是小河溝或者玩黑坑,釣上的魚真是少得可憐。儘管看到不少人放生魚,但是依然還是覺得魚少。然而,這名男子在家不遠處的河溝釣魚,竟釣獲了一盆鯽魚,讓人嫉妒啊。不過現在是4月份,魚相對來說比較多,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好運。看他的釣點,水面渾濁,看起來和魚都沾邊,但是魚獲卻出奇的好。
  • 我國農村河裡常見的10大野生魚,味道鮮美,外觀漂亮,價格不菲
    在我國農村的旁邊幾乎都會有一條河,河裡生長著許多的野生魚,小時候沒人把它們當好東西,逮到往往都是做成飼料味雞鴨了,如今這些野生魚可成了稀罕物,不僅成為了觀賞魚,有些還是餐桌的美味,一斤難求,而且價格還很貴,有些種類品質上乘的野生魚,一條就要幾百元,下面就來看看我國農村河裡常見的10大野生魚,味道鮮美,外觀漂亮,價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