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藥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效果好,這幾個科學服用的問題要搞清

2020-12-01 騰訊網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醯水楊酸,是一種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帶醋酸臭,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可溶於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阿司匹林片這種經典老藥,經過120多年的臨床應用,證明對緩解輕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酸痛及痛經效果較好,也用於感冒、流感等發熱疾病的退熱,以及治療風溼痛等。近年來發現阿司匹林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臨床上用於預防短暫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臟瓣膜和靜脈瘻或其他手術後血栓的形成。

這種百年經典老藥,也不是只要對上症了就想服就服。阿司匹林,還需根據它的藥物特性科學服用。關於服用的常見問題具體解答如下:

■是空腹服還是餐後服?

有一些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消化道的損傷。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損傷是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的結果。局部作用是阿司匹林對消化道黏膜的直接刺激,直接損傷胃黏膜,還可損傷腸黏膜屏障。全身作用是其使前列腺素合成減少,而前列腺素是一種可以調節胃腸道血流、刺激黏液和碳酸氫鹽的合成及分泌而保護胃黏膜的物質。

如果服用的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它的外面有一層耐酸包衣,胃內的環境是酸性的,耐酸的包衣可保護在胃內酸性環境不被溶解、釋放,進而能在小腸鹼性環境緩慢釋放吸收,因而降低了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及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因此,阿司匹林腸溶片推薦空腹服用。再者,空腹服用可縮短胃內停留時間,進而順利到達小腸吸收部位,避免了胃內停留時間的延長而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但是如果使用的不是阿司匹林腸溶片,而是阿司匹林的普通片,就不存在上面的保護機制,這樣的阿司匹林應該餐後服用。

■空腹、餐後具體是什麼時間?

空腹服藥其實是指吃飯前1小時或吃飯後2小時。餐後服藥不是指吃完飯就馬上吃藥,而是吃完飯後15-30分鐘服用。

■應該早上服還是晚上服?

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有專家認為晚上的血小板黏稠度更大、血栓風險更高,為發揮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應晚上服用;也有專家認為早晨發生心血管風險事件的風險高,為預防心血管風險事件應該早晨服用。

阿司匹林是通過不可逆地抑制環氧化物酶而發揮抗血小板作用,可存在於血小板的整個生命周期(約10天左右),其一旦生效,抗血小板作用是持續性的。所以,阿司匹林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時段(早上、中午或晚上)服用,重要的是每天在同一時間規律服用。

■能不能掰開來服用?

大部分情況下使用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是不能掰開使用的,因為其外面的包衣發揮了胃黏膜的保護作用,如果掰開服用,會破壞表面的包衣層,就失去了腸溶包衣的保護作用了。所以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時,應該根據醫生處方的劑量要求,選擇相應劑量規格的阿司匹林腸溶片。

■什麼時候可以嚼碎用?

心梗自救時需要嚼碎服用。院前正確急救,是減少心肌梗塞致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家有50歲以上的老人或冠心病患者,應常備阿司匹林,外出要隨身攜帶。

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是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出現疼痛,有瀕死、壓迫感,可伴有出汗、噁心等症狀。當懷疑患者發生心梗時,可立即嚼碎服用阿司匹林300毫克,並撥打120。此時嚼碎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可以使藥物迅速崩解,加快藥物吸收,使其更快地發揮抗血小板作用。此外,當需要進行冠脈支架手術前,也可服用嚼碎阿司匹林發揮快速起效的作用。

(北京安貞醫院藥事部主管藥師-彭文星)

相關焦點

  • 阿司匹林可引發腦出血?長期服用的人,麻煩牢記這幾個要點
    如今距離阿司匹林的誕生,已經有100多年,它的江湖地位依然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撼動。神藥真的那麼神嗎?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阿司匹林之所以能預防血栓的形成,正是因為它有阻止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它帶來的風險也十分顯然,對於部分人來說,服用阿司匹林腦出血的風險是比較大的。阿司匹林真的會引發腦出血嗎?
  • 服用阿司匹林防血栓,醫生提醒5個注意事項,長期用藥更安全
    阿司匹林是一個百年老藥,其最早的應用是解熱鎮痛方面,但隨著臨床用藥經驗的不斷積累和發現,近二三十年來,阿司匹林由於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預防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而過多新型的更安全的解熱鎮痛藥的出現,使得阿司匹林在解熱鎮痛領域的應用有所減少,而在心血管疾病預防領域的應用,卻仍然保持著其基礎用藥的地位。
  • 我國科學家發現「百年老藥」阿司匹林的新功能
    >   2019年2月21日,張學敏/李濤團隊在Cell雜誌發表題為「Acetylation Blocks cGAS Activity and Inhibits Self-DNA-Induced Autoimmunity」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cGAS的乙醯化修飾可抑制其酶活性,進而抑制下遊幹擾素通路,且該乙醯化可受阿司匹林
  • 防治血栓,該選華法林還是阿司匹林--中國數字科技館
    對於心腦血管病患者來說,阿司匹林和華法林都是經常聽聞甚或要經常用到的藥物。二者均是抗血栓藥物,但作用機制不一樣。那麼,同樣是預防血栓,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華法林呢?阿司匹林和華法林能不能互相替換?兩種藥能不能一起吃呢?
  • 阿司匹林的作用能持續10天左右,可以隔一天吃一次嗎?藥師詳解
    提到阿司匹林,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是一款百年老藥,很多朋友都吃過起初,阿司匹林主要用於解熱鎮痛,後來,它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被發現,如今已經成為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藥物,是世界醫藥史上公認的三大經典藥物之一。 阿司匹林究竟有什麼神奇的作用? 阿司匹林有著「百年神藥」的美稱,它為什麼能稱神呢?神在哪裡?
  • 百年老藥阿司匹林,顯著降低消化道癌症風險
    正值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好醫友也推出系列防癌抗癌科普宣傳,希望各位讀者提高癌症防治意識,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 增加劑量可降低癌症的風險;每天服用75至100毫克的阿司匹林與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相比,可將患癌症的風險降低10%;每天325mg的阿司匹林可降低35%的風險,每天500mg的阿司匹林可降低50%的風險。 雖然研究證實了服用較高劑量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腸癌風險。
  • 百年「神藥」阿司匹林,是時候重新認識它了
    阿司匹林幾乎可以說是全世界都家喻戶曉的百年老藥,但是為什麼說他是「神藥」?今天就來講一講阿司匹林的神妙之處。阿司匹林阿司匹林(Aspirin,乙醯水楊酸)是一種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帶醋酸臭,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可溶於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
  • 每天一片阿司匹林,有什麼好處和風險?醫生提醒:不要亂服用
    阿司匹林距今已經應用了上百年,是醫藥史上的三撒經典藥物之一,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用於治療感冒、發熱、牙痛、關節痛等,在臨床上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在體內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所以可以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作。
  • 阿司匹林能夠預防血栓,但四個注意事項,你也需要儘早了解
    如果心臟部位出現了血栓,那麼心臟跳動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人體會出現缺血、缺氧的情況。一般來說很多人出現了心血管問題後,會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血栓,它能夠降低人體的凝血功能,避免血管出現堵塞,那麼在服用期間,有哪些事情需要多留意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 經常吃阿司匹林好嗎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從字面上來看,它是一種抗炎藥,其實它不僅僅只有這一個作用,它還具有解熱鎮痛的作用、抗風溼、預防血栓、治療膽道蛔蟲等等。那麼阿司匹林有副作用嗎?經常吃阿司匹林好嗎?一、阿司匹林的功效和作用鎮痛解熱阿司匹林通過血管擴張短期內可以起到緩解頭痛的效果,該藥對鈍痛的作用優於對銳痛的作用。
  • 柳葉刀:高危人群服用「神藥」阿司匹林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說:電影不是濟世良藥,只是一片阿司匹林。但事實上,阿司匹林早已被稱作「神藥」——它在臨床上對多種病症都有著不凡表現,全球每年大約消耗掉1500億片阿司匹林。自從1897年被合成出來後,阿司匹林的用處越來越多,從最初的解熱鎮痛消炎,到抗血栓、預防心血管疾病。至今,人們還在不斷發現它的新功能。
  • 阿司匹林作為心血管健康的「守護神」,請牢記,這5人類不能吃
    在很多人眼裡,阿司匹林是一種神藥。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科研界對於阿司匹林的認知也是越來越深入,傳統的觀念認為,阿司匹林只是抗炎、鎮痛、解熱,但是隨著人們對老藥新用的拓展,發現阿司匹林的用處不僅限於這些,如今阿司匹林已經成為了心血管「神藥」,很多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醫生會給他們開這種藥。
  • 阿司匹林是萬能藥?長期吃阿司匹林腸溶片,或有三大副作用
    阿司匹林有「萬能藥」之稱,其不單單具有解熱鎮痛作用,還可以用在感冒、血栓、心肌梗死的治療。阿司匹林雖然萬能,但也有不少副作用存在,在用藥時應謹慎小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其適應症為阿司匹林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用於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發病風險,預防心肌梗死復發以及在動脈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後,預防大手術後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那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會有哪些副作用呢?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會有哪些副作用呢?
  • 家有老人要知道,腸溶阿司匹林到底什麼時間服用好?
    家有老人要知道,腸溶阿司匹林到底什麼時間服用好?本文科普醫生:吳瑾醫生好多老年患者因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各種原因需服用腸溶阿司匹林,有些人是早餐前服用,有些人是早餐後服用,有些人是睡前服用,那麼到底什麼時間服用好呢?
  • 阿司匹林腸溶片早晨空腹效果最好,為何不傷胃?專家這麼說……
    一級預防是指對於未患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卒中、外周動脈疾病等)的人群,採用各種措施預防首次血栓事件的發生。目前心血管疾病具有年輕化的趨勢,且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的知曉率、治療率、達標率低,導致我國心血管病的拐點尚未到來。
  • 長期吃阿司匹林、頭孢、布洛芬的危害
    先簡單說下答案,再分別詳細解釋:阿司匹林是解熱鎮痛藥,通常長期服用是為預防血栓及心腦血管問題,需注意過敏反應及出血傾向,長期服用切記應定期檢查凝血功能;頭孢類藥物屬於抗生素,應對症使用,切勿長期服用,服藥過程中應注意過敏及其他副作用;布洛芬是非甾抗炎藥物,不推薦長期服用,在服用中應注意胃腸道刺激及其他副作用
  • 這種葉子是防治腦出血、腦梗塞良藥!正確食用,兩月即可化血栓!
    這種葉子是防治腦出血、腦梗塞良藥!正確食用,兩月即可化血栓!血栓是現代中老年朋友常見頭疼問題。血栓主要是由於血液中甘油三酯等雜質較多,導致血管出現沉澱物。這些沉澱物積累多了,會被流動的血液衝刷出來,形成流動的血栓。這些流動的血栓是非常危險的。它們被衝刷到各個器官中,會造成血管堵塞,器官壞死。衝刷到腦部,會形成腦血栓,嚴重會導致死亡。
  • 別把雌激素當「防老藥」亂吃或致癌
    殊不知,雌激素並非有求必應的「防老藥」,胡亂補充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特別是,一些打著美容豐胸、駐顏回春旗號的保健品,有可能暗藏植物性雌激素,長期服用或使外源性雌激素在體內增加而產生副作用。適量補充雌激素可減輕更年期症狀雌激素由卵巢和胎盤產生,腎上腺皮質也產生少數雌激素。
  • 動脈血栓、靜脈血栓都是血栓,可是成因不同,治療也不一樣
    但是,同樣是血栓,動脈血栓、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不盡相同。動脈血栓形成始動於血小板,而靜脈血栓主要由於凝血酶激活、纖維蛋白形成。說這些,是因為不同的血栓防治用藥不同。動脈血栓防治主要是抗血小板治療,比如說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維,泰嘉),還有新出的替格瑞洛(倍林達)等;而靜脈血栓防治就要用抗凝血藥,比如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癸鈉)、華法林,還有新型藥物如利伐沙班(拜瑞妥)、達比加群酯(泰畢全)等。 【動脈血栓】 最常見發生於粥樣硬化的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