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這是《荀子.天論》開篇的第一句,也是我老師常常說的一句話,以前不懂,現在年紀上來了,學的東西也多,開始慢慢地有點體會,但肯定不是老師的那個意思。老師更多的是想表達對自己人生的遺憾,或許說對自己沒能去做自己想做的發出由心地嘆——命。這是命,他不會因為你是誰,是不是好人或其他的就會對你有所眷顧。
我則有不一樣感悟,天行有常,但人定勝天。後半句不就說「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順勢而行,事半功倍。這就是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定義,路是由自己選的,不管你是有意或是無意。當然,如果我們有意地希望得到一個結果,是能為其創造條件去實現的。關鍵還是我們得去相信能有這樣的一個結果,能實現這樣的一個夢想的信念。
信念是一切成就的基礎。想知道成功之道,那你得先知道自己的目標,然後為這個目標設置每個過程,知道實現這些過程的方法。當然在執行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阻礙,沒關係,你得有應變的能力直到獲得想要的那個結果。
這個說起來似乎就是這麼簡單,可是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呢?在生活裡我們更像是一個瞎子,看不到周圍的一切。我們根本就不可能肯定自己知道的那些到底是不是真的,對的。所以,堅持這樣的一個不確定的行為根本就是不現實的。聰明的人在應變的過程中會慢慢地丟失他一開始尋找的方向,慢慢地就隨波逐流,成為生活人潮裡的一員,就像我的老師一般,覺悟時,有的也只是無奈罷了。
只要能不斷地提醒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就不至於迷路裡吧。確實,信念好像就是這樣的一回事。我們可以學著去理解,每件事的發生,一定有其原因和目的,而且他是跟你相關的,還記得開篇的那句話嗎,「應之以治則吉」,我們要順著什麼樣的「道」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當你懷著「想法」,懷著信念去做某件事的時候,無論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事實,你都希望往你想要的那個結果的方向走,你會儘可能利用一切發生的事實。所以說,當你希望得到某個結果,或者說你希望獲得成功的時候,你會很自覺地留意任何情況中的可能性,從而找出有利結果。不管事實是多麼的惡劣,你都會認為有可能。
事實上,每次我們遇上一件不愉快的事件時,通常表現出來的是難過或沮喪,坐在家裡發愣或外出買醉。甚至會生悶氣,心裡痛罵那些與這件事相關的人,不管是對手還是隊友。這些行為或許可以讓我們氣消一些,但卻無濟於事,因為這樣並不能讓我們重新開始。信念就是在這個生活告訴我們要自制,要重新調整腳步,要檢討過失,要亡羊補牢,要再去尋找其他的機會,那個強烈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