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勝天」 一語話今古

2021-01-09 中國僑網

    「人定勝天」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其結構關係如何分析?筆者作過一次小調查。基本要求是:請用單豎線「丨」把「人定勝天」這個小句的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隔開。結果,出現了兩種分析。分析一:把單豎線劃在「人」和「定勝天」之間,共28人;分析二:把單豎線劃在「人定」和「勝天」之間,共2人。接受調查者都是高層次或較高層次的知識分子,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大學教授。如果問問一般群眾對這一詞語的理解,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向「分析一」一邊倒。

  古代原本用法,「人定勝天」的意思是「分析二」。這一點,凡是涉及古代漢語的詞典,以及各種成語詞典,都做了解釋。比如,《辭海》解釋道:人定,猶言人謀,謂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戰勝自然。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劉祁《歸潛志》十二:「人定亦能勝天。」按《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亦此意。又作「人眾勝天」,見《史記·伍子胥列傳》(縮印本306頁)。觀察可知:第一,「人定」和「勝天」之間可以出現把二者隔開的語言成分,包括「兮、亦能」等。第二,學者們把「人定」看作一個結構單位,往往用「人謀、人強、人眾」等來訓釋。可見,「人定」首先發生組合關係,然後才跟「勝天」發生組合關係。再看兩個實際用例:例一,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惟元帥察之(《宋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例二,語云:天定勝人,人定亦能勝天。(徐枕亞《玉梨魂》第十四章)前一例,對舉使用「人定勝天」和「天定勝人」,「人定」和「勝人」之間出現了「者」,「天定」和「勝人」之間出現了「亦能」;後一例,對舉使用「天定勝人」和「人定勝天」,「人定」和「勝天」之間出現了「亦能」。

  現代通常用法,「人定勝天」的意思是「分析一」。這一用法的產生和流行,有其外因和內因。一方面,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這是外因。到底開始於什麼時候,還無法確認,但可以肯定,在強調戰天鬥地的火熱時期,這一用法成了一個口號,一種指導人們行動的思想,深入人心。《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人定勝天——記河北省人民的抗旱鬥爭》的文章,其中寫道:「天大旱,人大幹,奪取豐收不靠天」的豪邁聲音,時時鼓舞著我們,使我們強烈地感到,有了黨的領導,群眾發動起來了,自然災害再猖狂,也一定能夠戰勝它。(1975年12月23日)這正是歷史的記錄。另一方面,受到語言本身演化的影響,這是內因。時代的發展,引發人們對語言理解的變化,人們不會固守古人的原本用法。今天,當說「人定勝天」的時候,人們大都會根據對「定」、對「勝」的最熟悉的用法來理解。例如: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詞典》,從試用本到2005年的第5版,都把「人定勝天」解釋為「人力能夠戰勝自然」,「人/定/勝/天」分別同「人力/能夠/戰勝/自然」相對應。一開始便參與和領導這部詞典編纂工作的學者,比如丁聲樹先生和呂叔湘先生,都是飽學之士,他們不會不知道古代原本用法,但是在這部現代漢語中型詞典中,他們只提了現代通常用法。

  在對事物的認識和表述上,兩種用法有不同的觀點取向。作為一種表述方式,古代原本用法可以稱之為客觀理性式。即客觀地看待和評價「人」與「天」之間的強弱關係,認為二者孰強孰弱可以相互轉化,顯得頭腦冷靜,富於理性。古文根底深厚的現代人,有時也會在這個意義上使用。例如:只知道人定勝天,而不知道天定勝人,同樣是錯誤的。(徐特立《怎樣發展我們的自然科學》)相對地,作為一種表述方式,現代通常用法可以稱之為主觀意志式。即強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激勵人們憑藉自己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充滿豪情壯志。例如:如今的年輕人已很難想像那個時代人們的激情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力量。……那是一種人定勝天的豪情壯志,一種信仰的力量;那是一種自覺的奉獻,一種快樂的勞動。當然,主觀意志式畢竟反映的是人的主觀願望,並不等於就是事實。如果頭腦發熱,認為一定會這樣,那就會帶來不良的後果。下面這個例子,反映了一種冷靜的反思:我們曾經一度過高估計人類徵服自然的能力,相信「人定勝天」。(《人民日報》2001年9月10日)顯然,兩種表述方式各有其語用價值:客觀理性式,適合在對事物進行冷靜分析時使用;主觀意志式,適合在鼓舞人們排除萬難去奪取勝利時使用。對於帶有主觀情緒的說法,不能用客觀理性的標準去看待。「事在人為、心想事成」等等,也是如此。

  在詞義狀態上,兩種用法也有不同的理解選擇。這表現在「勝」和「定」這兩個詞的含義上面。先說「勝」。幾乎所有的詞典,包括涉及古代漢語的詞典,都把「勝」解釋為「戰勝」。主觀意志式的「勝」肯定是「戰勝」,但對於客觀理性式來說,卻較難解釋「天定勝人」,因為客觀事物按其自身規律運動和發展,不存在天對人發起意願性挑戰的問題。因此,最好把理性式中的「勝」解釋為「勝於、勝過」。柳宗元:「人勝天,則善者行。」(《答劉禹錫天倫書》)陳光磊等編著《中國古代名句辭典》解釋道:「人勝天:人力勝過天力。」(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7月,877頁)這裡解釋「勝」,用了「勝過」,很恰當。再說「定」。主觀意志式的「定」是「必定」,用作副詞;客觀理性式的「定」肯定不是副詞,應該怎麼解釋?有的詞典用「人謀、人眾、人強」來解釋「人定」,但「謀、眾、強」都不是「定」字本身的直接含義。從最基本的含義看,「定」即「安/安定」。宗福邦等《故訓彙纂》,「定」字條下共列訓釋84條,1-5都是「安」;(564頁)《漢語大字典》所列24個義項,第一項便是「安定」。(1359頁)「人安定」,意味著眾人和順協調,因而能夠充分地發揮強大的潛能和力量;「天安定」,意味著大自然風調雨順,因而同樣能夠充分地發揮強大的潛能和力量。正因如此,人有可能勝過天,天也有可能勝過人。如果用「安定」來解釋「人定勝天」和「天定勝人」中的「定」,也許更符合事物的辯證關係。

  語言發展的歷史表明,「人定勝天」已經先後出現了兩種用法。兼顧古今漢語的詞典,「人定勝天」詞條下面應立兩個義項。對「勝」和「定」的解釋,兩個義項應有所不同。

  應該指出:在從古至今的歷史縱線上,詞語的用法往往有所發展。更常見的情況,是意義上有所演變,不大涉及語法關係的演變問題。比如「陳陳相因」、「鈎心鬥角」,現代人的理解都跟古代的原本含義相去甚遠。有的情況,也會牽動語法關係的變化,但並不典型。比方「望洋興嘆」,「望洋」是個連綿詞,表示仰視的樣子,還有「盳洋、望羊、望佯、望陽」等寫法,原本不是「望著海洋」的意思。到現代,常常可以看到「望樓興嘆、望河興嘆」之類用法。這麼使用「望×興嘆」,顯然有其心理基礎,即內心裡把「望洋」當成了動賓結構「望著海洋」。這就改變了連綿詞「望洋」的原本結構關係了。然而,這畢竟只是活用,屬於修辭現象。由於理解上的變化而引發了語法結構的變動,「人定勝天」特別具有典型性。這類詞語,包括成語,到底還有哪些,一共有多少,各自的具體情況如何,很值得做深入的專題研究。

  還應該指出:「人定勝天」中的「人定」,並未成為漢語的一個具有固定性的組合單位,即並未「詞化」。有的詞典收入了「人定」的詞條,但表示的是「夜深人靜時」的意思。比如白居易《人定》:人定月朧明,香消枕簟清。又如王建《寄楊十二秘書》:人定猶行背街鼓,月高還去打僧房。(來源:光明日報,文:邢福義 )  


相關焦點

  • 人定勝天到底對不對?
    人定勝天是個笑話。為什麼這麼講?首先要弄明白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定勝天」裡的「人」是誰?另一個則是「天」又是誰?就說第一個問題,人定勝天中的「人」,到底是一個人呢,還是一個人組成的團體,組織,國家,還是整個人類。
  • 人定勝天是對的嗎
    人定勝天,如果認為那種反抗,打砸,鬧出一個新黎明的那種的話,不好意思不可能。人都是有福報業障承負的。越是善道不彰顯,福報越弱。一般來說,打完了砸完了最後一看,還不如以前就是這個原因。那麼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說人定勝天呢?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多行善積德,放生,孝順父母,改變命運。
  • 每天分享一句話「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相信這句話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裡了。其實這句話在毛主席那個年代說得最多。那時新中國百廢待興人們的思想也比較單純【不像現在的人這樣煩躁】就認準一個理「擼起袖子加油幹」他們認為只要敢就能成功。「人定勝天」。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也走了不少彎路。
  • 人定勝天,你相信嗎?
    人定勝天最早出於西周尹吉甫曰:「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也就是天一定能打敗人,但人不一定勝不過天人定勝天,人定勝天當年我們的毛主席也用來對人民群眾進行鼓舞與激勵。但是心理學上表現的一個道理是這樣的:當一個人,認定這個事情會發生的時候,這個事情發生的概率至少會提升50%,如果這個事情在人所處於的環境中,被反覆提及,人們的潛意識裡面,他就會慢慢的形成意識形態,去促進你去完成由潛意識形成的意識,然後促進你去執行與完成他,這可能就是是人定勝天最大的效果與刺激!
  • 人生是「命中注定」,還是「人定勝天」,選擇後者的人往往更優秀
    人生之中,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唯有歷經磨難,並從中鍛鍊、升華,讓自己更優秀,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路,而究竟能走多遠,或許不會有明確的答案,可以是人定勝天,也或許它真的是命中注定。所以讓我們一步步來分析下吧!
  • 人定勝天,勝天半子!
    瀑布希麼叫做人定勝天?這句話,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吧。我說一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首先這個天,是指的天氣變化,再不同的天氣,我們選擇不同的對應方式來應對。這就叫做人定勝天。比如,事先知道了今天氣溫下降了,那麼今天出行就多加一件衣服。事先知道了,今天氣溫回升,就正常穿戴。事先知道了,今天下雨,就帶一把雨傘。事先知道了今天風大,那麼就穿一件風衣外套。事先知道了今天陽光強,就選擇帶一個墨鏡,,,,,,,明年打算去春遊,那麼看天氣預報,選擇一個晴朗無風的天氣,等等吧。人的決定,可以勝過一切,但需要提前知道。這叫做人定勝天。那麼如何提前知道呢?
  • 「人定勝天」,其實我們只做對了一半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站起來了,開始「人定勝天」。「改革開放」後,更是突飛猛進,一躍千裡。結果,環境遭到極大破壞,無視西方的前車之鑑。現在我們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始了恢復自然環境的人工之路。其實「人定勝天」並沒有錯,而只是做對了一半。近現代科學和工業革命的誕生,應該說,就是「人定勝天」的一次飛躍。人們常說,人類近幾十年的發明創造,比之前歷史上的總和還多。
  • 一直以來都誤解了「人定勝天」的意思,原來是這個樣子
    人定勝天,百科上的解釋是:人為的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還有其他的各種各樣的解釋。這個詞語出自《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原文:召虎私謂伯陽父曰:「前童謠之語,吾曾說過恐有弓矢之變。今王親見厲鬼操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篤。其兆已應,王必不起。」
  • 武林門,「北往南來千裡碧波貫今古,湖光山色滿城佳氣蔚蔥蘢」
    那石柱正南有兩副楹聯,內聯是:「北往南來千裡碧波貫今古, 湖光山色滿城佳氣蔚蔥蘢」,外聯是:「夾城夜月半道春紅若飛凌波駕艇詎名賞會 , 漕運陣檣安瀾剪孽果欲攬月登舟宜允夢尋」。石牌坊的東西兩側,石柱正上方,都裝飾了金色的舵,這舵古人稱之為「凌波至寶」,因為舵是用以改變和保持船舶航行方向的操作設備。我們熟知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就體現了舵的重要性。
  • 這個北方人花三四年苦學地道潮汕話,他演繹的潮語話劇成為海內外...
    受訪者供圖近日,南都記者在廣東汕頭話劇團專訪了著名潮語話劇演員趙曙光。作為一個北方人,趙曙光「半路出家」,年輕時為演好潮語小品苦學潮汕話,後期在電視劇創作中加入大量潮語「諧音梗」深受人們喜愛,其中很多段子也成了現在潮汕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言。
  • 《緊急救援》沒有十惡不赦的反派,只有「人定勝天」的國人信念
    所以,今天想從情節上和大家聊一聊,《緊急救援》的用心和突破。電影講述故事的張力很多時候都來自於衝突和對立。比如《湄公河行動》中緝毒警察和毒販就是天然的對立面,《紅海行動》中蛟龍隊員和恐怖分子也是立場分明、不共戴天。有了反派,為了打倒反派,主人公一切的努力、行動就會顯得合情合理。同時隨著衝突的出現,情節也不會乏味。
  • 「人定勝天」的意思,原來這麼多年,這麼多人,我們都理解錯了
    「人定勝天」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經常會在很多人的口中聽到。也經常可以在他人的社交軟體上的籤名上看到,包括前段時間非常紅的動畫電影《哪吒》上小哪吒也說了類似的話「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非常的霸氣,充滿了勇氣和魄力。
  • 閩南語學習教程:日常生活閩南話常用語翻譯對照
    閩南話學習課程閩南話普通話你好!您好!敖早!早上好!食未?吃了嗎?食甚物?吃了什麼?看著你真歡喜。見到你真高興。是!是的。歹勢!對不起,難為情。多謝!多謝!汝遮早要去倒落?您這麼早要去哪兒?我要去中山公園。我要上中山公園。要去中山公園麼代?上中山公園幹嘛?要去行行的。去走走。再會!再見!請留步!請留步!
  • 人定勝天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大家一直都理解錯了
    有人說這就是「人定勝天」,但真的是這樣嗎?公元前3500年的大洪水,完全毀滅性的災難,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只有少部分逃到高山的倖存者。人類戰勝了自然嗎?沒有,是洪水消退了。明朝王恭廠大爆炸,印度死丘事件,還有俄羅斯通古斯大爆炸,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我們對此有無數的猜想,卻始終不知道真相,即使再次發生也無法避免。
  • 迎高溫戰酷暑人定勝天 促出口保增長眾志成城
    迎高溫戰酷暑人定勝天 促出口保增長眾志成城2014-07-29 | 發布者:柴喜男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進入7月份,洛陽氣溫持續走高,驕陽似火,熱浪襲人。筆者在國機洛建裝配車間看到的卻是一番迎高溫、戰酷暑、忙生產的景象。   夏日炎炎,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車間作業更是揮汗如雨。
  • 解密河洛語(閩南話)的你我他
    或許有人會問那就一定是「我」嗎,那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河洛語閩南話是正兒八經的漢語而不是什麼怪語鳥語,古音古意、古樸文雅但也不會特別複雜和與眾不同,其話語所對應的本字大多數還是我們日常有在使用的漢字,或者起碼是在歷史文獻中有出現過的字詞,用字習慣有所差異但都不會偏離自古形成的全國各地通用的漢字體系,沒有太多生、冷、怪、僻,無需過度臆測(參見:對漢語文以及河洛語(閩南話)用字的一些必要的基本的認知
  • 臺灣河洛話簡介
    臺灣話(白話字:Tai-oan-oē ),亦稱Hō-ló-oē(河洛話),習慣上專指在臺灣所使用的閩南語方言,與廈門話極為接近,推估同源詞比例為99%。  由於「臺灣話」並沒有統一標準名稱,某種程度上「臺灣話」、「河洛話」、「臺灣閩南語」等名詞可以交互使用。
  • 「天鴿」來襲,颱風的起源與希臘語/阿拉伯語/粵語都有關!
    了解了本次颱風的名字起源後,我們再來說一說「颱風」這一稱號的由來。很多人都認為颱風是從英文typhoon音譯而來的,但事實上,它的起源遠比音譯要複雜。外來詞很多,然而和颱風一樣存在多國語言背景的詞彙卻很少,有說它起源於廣東話的大風,還可能受到希臘語和阿拉伯語的影響。
  • 古蜀語研究者「方言考古」出圈了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發了一篇名為《考論蜀語 牽住古蜀研究「牛鼻子」》的報導。該報導以長篇專訪的形式,介紹了汪啟明教授以及他近年來在蜀語和蜀文化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在這篇文章中,汪啟明提出,蜀地文字研究是今後若干年古蜀文化研究的「牛鼻子」。
  • Minecraft神秘的6種人造語言:外星人用的克林貢語,還有精靈語?
    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Minecraft中比較有趣的6種人造語言:1、世界語(Esperanto);早年間,地球上並沒有一種通用的語言。於是在1887年一位博士創造了世界語,理論上世界語應該很快會成為風靡全球的通用語言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