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是星辰宇宙!想像力才是科博會雲展館的「邊界」

2020-12-08 四川在線


點擊上圖逛「雲上科博會」

川觀新聞記者 祖明遠

點進「2020科博會雲展館」,屏幕上首先會出現一段星際漫步的視頻,視角跟隨著機器人「小科」的飛行,與許多中國航空科技的「驕傲」在太空中擦肩而過,最後衝向地球,降落在科博會的主辦地——四川綿陽。

科博會雲展館片頭動畫

「很炫酷,和以往的觀展體驗完全不同。」網友「海闊天空」對雲展館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而逛展過程中,隨處可見的航空元素,更給了這個科技迷以驚喜,「展館的天花板是星空,逛展就像置身於星辰宇宙之中,」

事實上,在雲展館的設計中,還巧妙融入了許多航天元素,也引起許多網友的「尋寶」探索。

許多觀眾在逛展時會有種感受,雲展館的邊際似乎遠在天邊,空間感十足。據介紹,這其實是通過展館的天花板實現的——以浩瀚的星空為頂,整個展館仿佛一座太空中的飛船,置身於宇宙之中。

「在設計場館時,我們希望突出雲展和線下展覽的區別,儘量呈現在實體展館裡看不到的。」封面傳媒設計部總監王亞敏,她也是科博會雲展館視覺設計負責人。

什麼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王亞敏首先想到了宇宙、銀河和科幻片裡的種種場景。在惡補了大量太空電影,設計團隊找到了一個共同點——使用冷色調,大量運用光圈、光柱,營造科技感。

進入中國(綿陽)科技城主題館,繁星之下,閃爍金光的科技樹熠熠生輝,象徵著科技城20年建設的累累碩果。「這樣的光線運用和視覺效果,在線下是很難實現。」王亞敏說。

在逛展時,陪伴在每一位觀眾身邊的智能導航機器人「小科」,也是科技感的一環——「小科」的頭部,其實是神舟飛船返回艙的造型,手臂則是神舟飛船軌道艙,背後的翅膀借鑑了C919和ARJ21的機翼部分,腿部則來自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助推器部分。

「雲展館擺脫了線下展館的物理空間閒置,其邊界其實就是我們的想像力。」王亞敏說。

雲展館的巧妙設計,也引發了觀眾的積極互動。「每點開一個展區,面前就像打開一道太空艙門,充滿了期待和幻想,總想衝進太空裡看一下。」網友「天邊的雲」這樣形容感受。

視頻由封面傳媒提供

相關焦點

  • 這些「黑科技」亮相科博會
    普通電梯安裝一般需要3-4個月,而正在四川綿陽舉行的第八屆科博會雲展館內,一款裝配式鋼結構電梯安裝只需要3天。此外,雲展館內,還有一款「黑科技」冰箱,能讓玫瑰花保鮮33天。
  • 中國品牌「雲」上綻放:「線上會展的想像力可被無限拓寬」
    「我們利用360度全景等技術建立線上虛擬展館,同時接入各類新媒體、電商等互動平臺,打造全方位的『在線雲體驗』展覽。總體來講,這次『雲展覽』要好看、好用、好玩。」莊擎對中新網記者說。每年的5月10日是中國品牌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即將在「雲」上「綻放」。
  • 玫瑰花保鮮33天的冰箱、安裝僅需3天的電梯……「黑科技」亮相科博會
    普通電梯安裝一般需要3-4個月,而正在四川綿陽舉行的第八屆科博會雲展館內,一款裝配式鋼結構電梯安裝只需要3天。此外,雲展館內,還有一款「黑科技」冰箱,能讓玫瑰花保鮮33天。 裝配式鋼結構電梯安裝僅需3天 四川科萊電梯結合智能、便捷等現代科技元素,推出了新一代裝配式鋼結構電梯,該電梯在雲展館展品推薦裡全景360度展現。
  • 2020北京科博會時間在幾月(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2020北京科博會時間在幾月?  2020年9月。  2020北京科博會開始時間:2020年9月17日  2020北京科博會結束時間:2020年9月20日  2020北京科博會地點: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查看交通】  2020北京科博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
  • 霍金:宇宙的邊界條件是它沒有邊界
    邊界,所能掌控及影響的勢力範圍。一,地球的邊界。地球的大氣層邊界在離地面85km的高空。地球的引力邊界是地月系。推測的邊界-奧爾特雲。據科學家推測,太陽系的邊界在奧爾特雲(彗星的故鄉),距離太陽約50,000~100,000個天文單位,最大半徑差不多為1光年,即太陽與比鄰星距離的四分之一。據估算,奧爾特雲多達1000億顆彗星。一部分彗星被巨行星的引力捕獲變為周期彗星,一部分被拋出太陽系。
  • 華益弘為了免費:網易雲的生態想像力
    雲村鄉民對版權的絕望聲似乎從未斷過,今年以來又增加了對日趨鬱悶化的社區文化的聲討……口碑崩裂,用戶逃離,網易雲音樂的下滑趨勢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這些現象背面所反映的,無疑是網易雲音樂在商業戰略上的錯位。對音樂的想像力有限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與大海
    天時、地理、人和,才有了對火星理解的質的突破。火星疑雲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對火星的觀測,本該對它的了解越來越深刻才對,可當時落後時代的科技和一大批富有想像力的天文學家把歷史帶進了溝裡。漫漫長路:地球和火星的距離最近也有 5460 萬公裡,這可不是地月這種「小」距離,探測器沿拋物線軌道就需要 7 個月,途中還需要多次修正,這種宇宙中的高爾夫可不是誰都能打的。
  • 磁動力發電機亮相第22屆科博會
    為期四天的科博會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科技創新重要思想,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以「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緊迫需求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尖端、前沿領域,集結高精尖技術成果和產業集群,推介一批優質項目,探討科技產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引擎,助推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 如果人類站在宇宙的邊界,將會看到什麼?
    不過人類的智慧還是不容小覷的,儘管不能飛到宇宙這個大環境中,那就使用探測器來看一下宇宙到底有多大吧。通過觀察,人類能看到宇宙的直徑範圍是930億光年,這已經是一個大到不能想像的數據了,然而並不是宇宙的真實大小。對於宇宙的真實大小,誰都不知道,而且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也無法測得,所以有人認為宇宙其實是無限大的。
  • 《2001太空漫遊》——宇宙的想像力
    如果在沒有光汙染的鄉村,在月亮隱去的夏日夜空,躺在泛著青草香味的草地上,仰臥著,看頭頂那浩瀚閃耀著星辰的星空,每個人都會對神秘莫測的宇宙感興趣,而每個人也都會在自己的大腦裡「製作」一部屬於自己的「科幻片」。
  • 宇宙邊界被發現?100億光年處出現一堵牆,拒絕任何物質進入
    宇宙究竟有沒有邊界,這個問題在科學界中已經討論了多年,但人們仍然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而迄今為止,人類對於宇宙的全部了解都被局限在一個直徑為920
  • 宇宙邊界疑被找到!科學家首次發現巨大宇宙牆,長達35億光年
    宇宙總是給人一種神秘且靜謐的感覺,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是無窮無盡的,而宇宙中蘊含的無數奧秘也是促使科學家去積極探索的一大動力。 儘管現在的人類科技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可以可以說,人類目前對於宇宙的知識面就連宇宙的萬分之一都沒有達到。
  • Leafstar首個沉浸式光影藝術展《遺忘的星辰》空降...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關於遙望的星辰、關於內心的理想我們可能有無數種想像一直以為這只是種漫無目的的想像直到走進「遺忘的星辰」才切身感受到想像的限制南寧首個沉浸式光影藝術展,「遺忘的星辰」沉浸式光影藝術展是由LeafStar葉子星辰主辦,晟鈥科技、雲影視覺、南寧萬象城聯合出品的沉浸式藝術展覽。展覽於2021年1月31日在南寧萬象城開展。
  • 人類看不到宇宙邊界?科學家提出更可怕的想法:宇宙不只有一個
    有人會認為宇宙是大到沒有邊界的,也就是沒有大小。但是世界萬物都是有一個程度的,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大自然,或許只是宇宙實在是大到超出了人類的想像力,而讓人誤以為沒有邊界而已。
  • 日月星辰質量在宇宙中少的可憐,仰望星空,還有誰
    千字文開篇講到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莊子也講到古往今來曰宇,四面八萬曰宙,而毛主席在年輕時也寫到過心之力一文,上面有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是什麼呢?有沒有邊界,是怎麼產生的,沒有腦洞大開的思維,靠眼睛中的看到的那點東西也僅僅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
  • 到達宇宙邊界,可以把手伸出去嗎?
    首先,宇宙有無邊界目前尚無科學定論這裡準確地說是沒有準確的科學定論,但主流觀點認為,整個宇宙並沒有邊界,宇宙是一個無限而無邊的,但可觀測宇宙是有限而無邊的,這很像一個球體,但總的來說都沒有邊界。其次,空間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在今天的科學定義就是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的統一體,我國古人也有雲:「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
  • 想像力可以超越宇宙
    想像力是人類掌握世界的翅膀,可以自由翱翔,但要把想像力變為現實,必須符合宇宙規律。比如,人類想像的外星人,不要看鋪天蓋地的宣傳,那是掏錢的招數,因為違背哲學規律,違背科學原理,是永遠的瞎忙活。再如,有人假設的矽基生命,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宇宙就不允許矽基生命的存在,沒這條件。可以研究,但不會成為現實。宇宙是什麼?
  • 宇宙有邊界麼?宇宙邊界之外又是什麼?
    這個探究似乎告訴我們,宇宙是有限大的,天體是有限多的。當然,奧伯斯那個時候並不知道光速是恆定的,宇宙是有年齡的等等。不過這也算是我們人類對於宇宙邊界的一次很深刻的探討。隨著科學理論和觀測設備水平的提高,我們知道真空的光速是恆定的,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宇宙還是膨脹的,很多光其實還來不及到達地球。所以,關於宇宙是不是有邊界這個問題,我們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 探索無邊界的宇宙地圖
    探索無邊界的宇宙地圖意識觀測的方式,決定了每個人體驗的形式。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真正秉持的觀點找到足夠多的證據,於是,他們通過驗證就以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從而會否定與它不一致的看法。實際上,每種對現實的認識都可以是正確的,也可以是錯誤的。
  • 如果太空製造有邊界,那只能是想像力
    例如,已經走進百姓「菜籃子」的「太空辣椒」「太空土豆」等食品,就是利用太空宇宙射線、高真空、微重力等特殊條件,誘發種子染色體畸變,進而導致生物遺傳性狀的變異,這些「太空造」農產品一方面可被帶回地球供科學研究,另一方面,在太空環境下直接生產農產品,也可解決太空人員的食物來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