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舍利寶塔位於四川成都彭州市,屹立在市區龍興寺內天王殿前的中軸線上,展示了我國早期佛教的宏偉氣勢和勞動人民的高超技巧。是一座高41.5米的密簷式四方形磚塔,它與舊日高大的城郭、挺拔的蒼柏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絕妙的風景畫。它是我國級數最多的古塔,有17層高,一起來領略一下吧!
相傳古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阿育王(?-232年)立佛教為國教,在釋迦牟尼死後200多年(約前272年-前226年),將佛骨舍利分為8.4萬份,在世界各地於同一天內建了8.4萬座塔,用以供奉。其中在我國建了19座真身舍利塔,而益州有其4座,龍興寺即居其一,是世界最古老的佛塔之一。近年來,建築、考古專家張馭寰、林向等先後實地考察,以其外觀為空筒形結構建築風格、
龍興寺塔歷經自然和人為的破壞,雖搖搖欲墜,岌岌可危,經過1933年松潘疊溪地震,1976年南坪大地震的考驗,仍安然無恙。但隨著歲月的流逝,特別是1981年5月1日,被一蘇姓精神病患者拆毀6層,只剩殘高18.74米後,已失去它昔日的風採,塔基也已開裂,千秋古塔瀕臨倒塌之虞。1992年,為消除垮塌險情,改善城市景觀,拆除龍興古殘塔,重建新塔。
新塔根據當年能海法師仿印度加爾各答的菩提加雅大塔形建造,殘塔塔身拆除後,用鋼筋混凝土加固封閉了地宮,開始建築大型龍興寶塔,由1座主塔和4座隅塔組成,分為塔座、塔身、塔頂三部分。整個塔基為30平米見方,深挖土方達7000多立方米,並用鋼筋混凝土澆注,面積900平方米,厚10米。為保證耐久、耐磨,塔座地面採用大理石鋪面,規格為600毫米×600毫米×80毫米。塔身均呈方錐形,上小下大,塔形雄偉、挺拔、莊重,四隅小塔中衝突而出,騰空而起,寓意著佛教文化深刻的內涵。主塔高81米,內設5個塔室,展覽釋迦牟尼佛應化事跡及佛門書畫物品。其牆面用浮雕佛像壁畫,並有雙向樓梯直上64米塔頂平臺,觀賞天彭風光,四隅護塔各高26.7米,塔身為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先已成為彭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