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開窗不是夢?科學家研發「冷管」製冷新技術 能耗僅為空調一半

2020-08-21 科創板日報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空調是給辦公室和家庭降溫的一種便捷方式,但在這個過程中它們會消耗大量的能源。據報導,一個科學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名為「冷管」(Cold Tube)的替代方案。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來達到降溫的目的,而能耗僅為傳統空調的一半。

眾所周知,空調的能源效率極低,科學家們也因此一直在研究下一代製冷系統,希望以更有效的方式讓人們保持涼爽。這支研究小組就是其中之一,由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和新加坡-ETH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組成的團隊,瞄準了作為當今空調系統關鍵功能的除溼過程。

「空調的工作原理是對我們周圍的空氣進行降溫和除溼,這是一個昂貴而又不是特別環保的方式,」該項目的共同負責人、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Adam Rysanek解釋說:「冷管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體輻射直接釋放的熱量,而不必冷卻經過皮膚的空氣。這就實現了大量的能源節約。」

該系統利用熱能從較熱的表面通過輻射自然地被吸引到較冷的表面,具體形式是讓冷水管道通過矩形牆壁或天花板面板。這些管道被一層密封的新型薄膜包裹著,可以排斥溼氣,以避免冷凝水的堆積。

與此同時,這種薄膜允許輻射通過,這意味著當一個人站在面板旁邊或下方時,身體的熱量就會向冷板輻射,從而產生一種涼爽的感覺,而不需要對空氣進行除溼。去年,科學家們在新加坡對冷管進行了測試,受邀來測試的55名參與者中,大多數人都表示,儘管氣溫高達30℃,他們還是能感到「涼爽」或「舒適」。

該研究團隊成員Eric Teitelbaum表示:「因為冷管可以讓人們感到涼爽,而無需對周圍的空氣進行除溼,我們可以期待在適用空間中減少50%的典型空調能耗。」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的冷管設計已使其成為夏季戶外活動的合適解決方案,如夏季博覽會、音樂會和市場等。但他們的最終目標是繼續開發這個系統,以便它可以在家裡和辦公室裡代替傳統的空調,甚至還可能提供一些其他的好處。

該項目的共同負責人、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Forrest Meggers表示,「因為冷管的工作原理與室內空氣的溫度和溼度無關,因此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天,你也可以保持開窗通風,同時仍能感到涼爽舒適。」

「冷管可以為不同地區緩解能源壓力,既有目前依賴標準暖通空調系統的北美家庭和辦公室,也包括未來半個世紀內存在大量製冷需求的發展中經濟體。」他補充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冷管」製冷系統,能耗僅為空調的一半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空調是為辦公室和家庭降溫的一種便捷方式,但在此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一支科學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名為 「冷管」(Cold Tube)的替代解決方案,它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身上散發的熱量,因此可以使用傳統系統一半左右的能量。
  • 科學家開發「冷管」製冷系統能耗僅為空調的一半
    來源:cnBeta空調是為辦公室和家庭降溫的一種便捷方式,但在此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一支科學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名為 " 冷管 "(Cold Tube)的替代解決方案,它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身上散發的熱量,因此可以使用傳統系統一半左右的能量。
  • 科學家發明「冷管」製冷系統:吸收人體熱量 只需空調一半電量
    來自《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節能製冷系統,只需空調電量的一半。  空調的出現使人們能夠更舒適的度過夏季,但是卻及其費電。因此,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被稱為「冷管」製冷系統,它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來工作,因此只需空調一半的電量。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當•瑞薩內克(Adam Rysanek)解釋說:「空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來降溫和除溼,但這並不環保。
  • 「冷管」技術助你健康涼爽度夏
    然而,空調能耗較高,且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若長期使用中央空調,還會增加循環細菌的風險,導致呼吸症狀。儘管類似的冷卻板技術已在建築業中使用多年,但冷管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需要與除溼系統搭配使用。炎熱的夏季,如果不先除溼,建築物冷卻板就會出現凝結水。冷管項目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密封型排溼膜,既能防止冷凝水形成,又能讓輻射熱量通過。
  • 國外研究團隊開發出冷管預計不久將來全面替代空調
    當今世界人類都是使用空調來克服夏天的高溫。但是空調消耗的能源非常巨大,並且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持續進入中央空調會增加細菌再循環的風險,並引起呼吸健康問題。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橫行,使用中央空調循環更加使得疫情容易傳播。開發一種新型製冷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 發明「冷管」比空調更有效地克服夏季熱量
    冷藏面板比傳統的A / C能耗低,並且可以在開放空間中工作。許多人通過搖動空調來克服夏天的高溫。但是,空調耗能,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它們也不總是對您的健康有益-持續暴露於中央空調會增加細菌再循環的風險,並引起呼吸問題。
  • 這種「冷管」可以在不依靠空調的情況下克服夏季的高溫
    許多人通過搖動空調來克服夏天的高溫。但是,空調耗能,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它們也不總是對您的健康有益-持續暴露於中央空調會增加細菌再循環的風險,並引起呼吸問題。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ETH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說,還有更好的選擇。他們稱其為Cold Tube,並且證明了它的有效性。
  • 新型節能製冷系統:利用輻射冷卻原理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
    據外媒報導,來自《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節能製冷系統,只需空調電量的一半。空調的出現使人們能夠更舒適的度過夏季,但是卻及其費電。因此,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被稱為「冷管」製冷系統,它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來工作,因此只需空調一半的電量。
  • 沒有空調房,也能涼一夏?
    然而,空調能耗較高,且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若長期使用中央空調,還會增加循環細菌的風險,導致呼吸症狀。因此,當用戶站在冷管系統中時,他們的身體熱量會自發向低溫面板輻射。即使空氣溫度夠高,這也會讓人覺得仿佛有冷空氣拂過身體,產生涼爽感。儘管類似的冷卻板技術已在建築業中使用多年,但冷管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需要與除溼系統搭配使用。炎熱的夏季,如果不先除溼,建築物冷卻板就會出現凝結水。冷管項目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密封型排溼膜,既能防止冷凝水形成,又能讓輻射熱量通過。
  • 被稱可能是比空調更好的降溫選擇的「冷管」靠譜嗎?
    [釘科技編譯] 根據《AZO》消息:很多人人利用空調來應對夏天的高溫,但是,空調往往耗電,並且會釋放二氧化碳。此外,空調並不總是對健康有益,持續暴露於空調環境中會增加細菌重複感染的風險並引起呼吸問題。研究人員稱這種「可能更好選擇」為「冷管」(Cold Tube),並在證明它的有效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景觀建築學院項目共同負責人兼環境系統助理教授Adam Rysanek表示,空調通過冷卻和除溼周圍空氣來工作,是昂貴和不環保的方案。
  • 中國空調製冷技術發展新動態(二)
    以挪威的勞倫曾(G.Lorentzen)教授為代表的提倡天然製冷劑的流派投向了「取之於自然,還之與自然」的天然製冷劑。   國際製冷學會(IIR)從1994年起舉辦兩年一度的專題討論天然工質的國際會議,交流探討在此領域中的新發現和成果。目前在天然製冷劑中以氨、丙烷與其他烴的混合物及CO2製冷技術**有可能成為R22的長期替代物。
  • 科學家發明可替代空調的「Cold Tube」系統:耗能減少一半,不受室內溫溼度影響
    炎炎夏日裡,許多人都不禁感嘆「命是空調給的」。不過,它不僅耗能還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也容易增加細菌再循環和引起呼吸問題的風險。幸運的是,除了空調,一些新技術和新研究已經展示了更高效、節能、健康的解決方案。
  • 製冷技術:美的中央空調離心機大行其道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 本屆奧運會上,美的中央空調聯手美的在巴西的合資公司美的開利為24個比賽場館提供了中央空調設備,合計中標金額過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國產空調企業在離心機關鍵技術上的突破,未來家用中央空調將是空調企業發力的一個重點。新技術提效能減能耗裡約熱內盧目前正處於冬季,不過其熱帶海洋性氣候使得當地終年高溫。
  • 空調不製冷,僅僅是缺了氟利昂?
    央視記者採訪到空調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說:「製冷劑不是空調消耗物,一般5年之內的新空調,由於密封性良好,不需要補充製冷劑」。高級工程師介紹,空調不製冷原因多樣,製冷劑缺失、電壓不足、蒸發器積塵等都可能引起製冷效果下降。
  • 炎炎夏日,電費昂貴, 「冷管」 可以戰勝夏日炎熱,再也不用空調
    冷管項目組,左起: Lea Ruefenacht,Kian Wee Chen,Eric Teitelbaum,Forrest Meggers,Kipp Bradford許多人通過啟動空調來抵禦夏天的炎熱。然而,空調耗電,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它們也不總是對你的健康有益-持續暴露於中央空調會增加細菌循環和導致呼吸問題的風險。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聯邦理工學院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說,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他們稱之為冷管,他們已經證明它是有效的。
  • 淺析中國製冷空調行業發展趨勢及對中國製冷展的影響
    近十年來,我國的製冷空調設備生產大國的地位已鞏固,現在正在創造條件向製造強國過渡。三、我國製冷行業發展趨勢(一)發展節能型產品我國是能源資源消耗大國,幹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節約能源。製冷空調設備的能源消耗佔能源總消耗的8%左右,所以必須努力提高製冷空調設備的效率,降低能耗,否則是沒有出路的。首先,是開發高效節能的製冷壓縮機。
  • 開空調≠開窗通風,原來新風系統這麼重要
    炎熱夏日逐步到來之際,海信新風淨化系統在市場上颳起了「新風熱」,各地幼兒園、早教中心也紛紛引入,筆者更有幸見證了小蒙&小芭兒童成長中心安裝和體驗海信新風淨化系統的全過程。確實,對於改善室內空氣來說,「開窗通風」是最為非常重要的一環,可現實情況是:天太冷,不開窗;開著空調,不開窗;有霧霾,不開窗;在睡覺,不開窗…
  • NightSolar夜間輻射冷卻系統,夏季可節省50%空調費
    遠離大氣層的太空溫度約為4K,即使考慮到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夜間天空溫度也會比空氣溫度低很多,可以用作輻射製冷的冷源。地球上溫度較高的表面就會通過長波輻射將熱量散向溫度較低的天空,從而使該表面被冷卻,這就是夜間天空輻射製冷的基本原理。
  • 第二十一屆中國製冷、空調與熱泵節能博覽會開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更加強調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樣的格局下,製冷將面臨什麼樣的發展機遇?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於11月30日來到上海光大會展中心。  行業翹首,萬商雲集的第二十一屆中國製冷、空調與熱泵節能博覽會在這裡開啟。
  • 「電動祺觀」其實電動車空調是這樣製冷的!
    雖然說這樣的實測通常備受吐槽,但我們至少能得到一個直觀的結論:夏季開空調,真的挺耗電!  ■ 汽車空調的製冷原理 當你了解了『空調耗電大』這一表象後,我們正式進入今天的正文。作為一檔科普專欄,我們探究的是電動汽車表象後的原理。所以,我們從汽車空調最基本的原理中尋找空調耗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