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冷管」可以在不依靠空調的情況下克服夏季的高溫

2020-08-27 工程學習

Cold Tube項目團隊,左起:Lea Ruefenacht,Kian Wee Chen,Eric Teitelbaum,Forrest Meggers,Kipp Bradford和Adam Rysanek。

許多人通過搖動空調來克服夏天的高溫。但是,空調耗能,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它們也不總是對您的健康有益-持續暴露於中央空調會增加細菌再循環的風險,並引起呼吸問題。

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ETH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說,還有更好的選擇。

他們稱其為Cold Tube,並且證明了它的有效性。

UBC建築與景觀建築學院環境系統助理教授亞當·裡桑尼克(Adam Rysanek)解釋說:「空調通過冷卻和除溼我們周圍的空氣來進行工作,這是一項昂貴且並非特別環保的提議。」未來的能源系統和綠色建築。「冷管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的輻射直接散發的熱量,而不必冷卻流經他們皮膚的空氣。這可以節省大量能源。」

冷管是由矩形牆或天花板組成的系統,通過在其中循環的冷水使它們保持低溫。由於熱量通過輻射自然地從較熱的表面移動到較冷的表面,因此當人站在面板旁邊或面板下方時,他們的身體熱量會向較冷的面板輻射。即使空氣溫度很高,也會產生像冷空氣一樣流過人體的冷卻感。

儘管這些類型的冷卻板已經在建築行業中使用了幾十年,但令Cold Tube獨樹一幟的是它無需與除溼系統結合使用。就像在炎熱的夏天冷玻璃杯的檸檬水會冷凝水一樣,冷卻建築物的牆壁和天花板也會冷凝水,而無需先使面板周圍的空氣乾燥。Cold Tube背後的研究人員設想了一種不透氣的防潮膜,將冷凍的板包裹起來,以防止冷凝形成,同時仍允許輻射穿過。

冷卻戶外

該小組去年在新加坡建立了一個室外示範單位,邀請55位公眾人士參觀並提供反饋。當系統運行時,儘管平均氣溫為30攝氏度(86華氏度),但大多數參與者仍感覺「涼爽」或「舒適」。得益於特殊的薄膜,面板也保持乾燥。

冷管示範館的外觀。

AIL Research的高級工程師Eric Teitelbaum表示:「由於冷風管可以使人們感到涼爽而又不會使周圍的空氣除溼,因此我們可以設法減少適用空間中典型空調能耗的50%。」在新加坡ETH中心工作的示範項目。

「這種設計已經準備就緒。很明顯,它可以用於許多室外空間,例如露天夏季集市,音樂會,公共汽車站和公共市場。但是任務是使設計適應於通常使用中央空調的室內空間, 「 他加了。

項目聯合負責人,普林斯頓建築學院及安德林格能源與環境中心的助理教授福雷斯特·梅格斯(Forrest Meggers)表示,除了節能以外,像冷管這樣的技術還有廣闊的前景。

梅格斯說:「由於冷管的工作不受室內空氣溫度和溼度的影響,因此在我們日益炎熱的夏天保持窗戶打開的同時仍能感到舒適,」 「冷管可以在不同地區提供緩解,從目前依靠標準HVAC系統的北美家庭和辦公室,到預計在未來半個世紀中非常需要冷卻的發展中經濟體,」。

在大流行期間保持室內空氣健康

Adam Rysanek說,冷管的另一個方面在2020年尤其重要。

Rysanek說:「 COVID-19大流行已經使公眾意識到我們的健康狀況對我們在室內呼吸的空氣品質有多敏感。特別是,我們知道,這種&39;中最安全的空間是室外空間。」 。「隨著氣候變化和空調越來越成為一種全球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我們需要準備替代品,這些替代品不僅有益於環境,而且有益於健康。敞開窗戶保持涼爽的想法令人感到不安。今天的價值比六個月前高得多。」

該團隊目前正在使用在新加坡收集的數據來更新他們對全球範圍內冷管在室內空間有效性的預測。他們計劃在2022年之前展示該技術的商業可行版本。

今天在PNA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Cold Tube 。

相關焦點

  • 發明「冷管」比空調更有效地克服夏季熱量
    冷藏面板比傳統的A / C能耗低,並且可以在開放空間中工作。許多人通過搖動空調來克服夏天的高溫。但是,空調耗能,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它們也不總是對您的健康有益-持續暴露於中央空調會增加細菌再循環的風險,並引起呼吸問題。
  • 國外研究團隊開發出冷管預計不久將來全面替代空調
    當今世界人類都是使用空調來克服夏天的高溫。但是空調消耗的能源非常巨大,並且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持續進入中央空調會增加細菌再循環的風險,並引起呼吸健康問題。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橫行,使用中央空調循環更加使得疫情容易傳播。開發一種新型製冷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 被稱可能是比空調更好的降溫選擇的「冷管」靠譜嗎?
    [釘科技編譯] 根據《AZO》消息:很多人人利用空調來應對夏天的高溫,但是,空調往往耗電,並且會釋放二氧化碳。此外,空調並不總是對健康有益,持續暴露於空調環境中會增加細菌重複感染的風險並引起呼吸問題。研究人員稱這種「可能更好選擇」為「冷管」(Cold Tube),並在證明它的有效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景觀建築學院項目共同負責人兼環境系統助理教授Adam Rysanek表示,空調通過冷卻和除溼周圍空氣來工作,是昂貴和不環保的方案。
  • 夏季開窗不是夢?科學家研發「冷管」製冷新技術 能耗僅為空調一半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空調是給辦公室和家庭降溫的一種便捷方式,但在這個過程中它們會消耗大量的能源。據報導,一個科學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名為「冷管」(Cold Tube)的替代方案。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來達到降溫的目的,而能耗僅為傳統空調的一半。
  • 「冷管」技術助你健康涼爽度夏
    UBC助理教授、項目聯合主管Adam Rysanek解釋說:「空調通過冷卻-除溼空氣發揮作用,這是一種成本高昂、不太環保的降溫方式。冷管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體輻射直接釋放的熱量降溫,而不必再去冷卻流經皮膚的空氣,這種方式可以節約大量能源。」
  • 科學家發明「冷管」製冷系統:吸收人體熱量 只需空調一半電量
    來自《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節能製冷系統,只需空調電量的一半。  空調的出現使人們能夠更舒適的度過夏季,但是卻及其費電。因此,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被稱為「冷管」製冷系統,它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來工作,因此只需空調一半的電量。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當•瑞薩內克(Adam Rysanek)解釋說:「空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來降溫和除溼,但這並不環保。
  • 科學家開發「冷管」製冷系統,能耗僅為空調的一半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空調是為辦公室和家庭降溫的一種便捷方式,但在此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一支科學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名為 「冷管」(Cold Tube)的替代解決方案,它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身上散發的熱量,因此可以使用傳統系統一半左右的能量。
  • 炎炎夏日,電費昂貴, 「冷管」 可以戰勝夏日炎熱,再也不用空調
    冷管項目組,左起: Lea Ruefenacht,Kian Wee Chen,Eric Teitelbaum,Forrest Meggers,Kipp Bradford許多人通過啟動空調來抵禦夏天的炎熱。然而,空調耗電,每天噴出數百萬噸二氧化碳。它們也不總是對你的健康有益-持續暴露於中央空調會增加細菌循環和導致呼吸問題的風險。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聯邦理工學院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說,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他們稱之為冷管,他們已經證明它是有效的。
  • 沒有空調房,也能涼一夏?
    然而,空調能耗較高,且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若長期使用中央空調,還會增加循環細菌的風險,導致呼吸症狀。UBC助理教授、項目聯合主管Adam Rysanek解釋說:「空調通過冷卻-除溼空氣發揮作用,這是一種成本高昂、不太環保的降溫方式。冷管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體輻射直接釋放的熱量降溫,而不必再去冷卻流經皮膚的空氣,這種方式可以節約大量能源。」冷管是一套由矩形牆壁或天花板組成的系統。冷卻水在其內部循環,使系統內保持低溫。熱量會自然地通過輻射作用從高溫表面轉移到低溫表面。
  • 【HVAC】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溼球溫度的選用
    比如在我國西北等地,夏季空氣乾燥(含溼量低),夏季空調的主要任務是降溫和通風換氣,不需要除溼甚至要向室內加溼,但是許多工程在設計計算和選用設備時,本應採用高溫冷源,卻仍採用具有除溼功能的7 ℃/12 ℃低溫冷源;設計師有時也難以找到適宜的高溫冷源設備,比如風冷或水冷變頻多聯機,結果造成空調系統初投資高、運行費用高。
  • 高溫天氣下,歐洲的空調普及率只有6%,為何他們都不用空調?
    夏季是太陽直射於某一緯度的時候帶來的氣溫變化,它會讓半球的氣溫普遍上升,所以在夏季之中,高溫成為了最尋常的現象。高溫天氣頻繁發作,各地都有熱浪高溫的情況事實上,在這個夏天的時候,人們需要對於高溫天氣有一個直觀的認知,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標準,通俗來說,日最高氣溫高於32%的天氣,且持續時間超過了3天以上,就可以稱呼為高溫,而在中國氣象學中,也一般將氣溫超過35度的天氣視為「高溫天氣」。
  • 疫情疊加高溫 六招做好夏季防疫
    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者,可用此藥預防中暑。人丹:具有清熱解暑、避穢止嘔之功效,是夏日常用防暑成藥,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暑症片:具有祛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甦醒後即可停藥。孕婦忌用。
  • 夏季開車時,空調是內循環還是外循環好?知道這些不吃虧
    我們都知道,在車子的車載空調中都會有內循環以及外循環兩種選擇模式,那麼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的區別呢?它們之間的區別又有多大呢?在燥熱的夏季開車的時候,我們又應該選擇哪種模式才能更清爽省油一些呢?想知道這個問題的話,我們首先要知道車載空調系統當中的內外循環並不是什麼比較難搞懂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把工作時的空調理解成是一個抽風機,將空氣抽進來之後進行製冷處理然後在吹出來。而外循環實際上僅僅是在抽入空氣的方式上有一些不同而已,其中內循環是從車子裡面進風,也就是將車子裡面的空氣抽進來進行製冷在吹出去,等同於是車子裡面的空氣一直在車廂與空調壓縮機之間進行循環。
  • 他發明不用電的「空調」,讓11億窮人在50度高溫活了下去!
    在孟加拉國,夏季氣溫可以達到45℃但卻因為貧窮,有將近一半的人用不起電。為了幫助那些買不起空調用不起電的貧民,為了扭轉這種情況,救人性命。孟加拉的一家公司 The Grey Group發明了一臺完全不耗電的生態空調——Eco-Cooler
  • 科學家開發「冷管」製冷系統能耗僅為空調的一半
    來源:cnBeta空調是為辦公室和家庭降溫的一種便捷方式,但在此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一支科學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名為 " 冷管 "(Cold Tube)的替代解決方案,它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身上散發的熱量,因此可以使用傳統系統一半左右的能量。
  • 新空調壓縮機過熱保護怎麼辦 新空調壓縮機過熱保護解決方法
    首先說說,夏季一般空調室外機能夠承受的高溫,究竟在多少度?  據悉,目前空調器的國家標準規定正常的工作溫度範圍是-7℃到43℃,但近期的室外高溫,導致處於太陽直射地方的空調外機冷凝器溫度達到50℃以上,超過了冷凝器的散熱溫度,壓縮機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過熱保護,不能正常製冷。這是空調設計原理導致的,並不是空調質量不好。  深度清洗就能一招解決,你信不信?  深度清洗,就能遠離高溫保護,你信不信?
  • 夏天將開啟高溫模式 選購空調別忽略能效等級
    每到夏季,氣溫回升後接踵而來的是高溫天氣。為了解暑納涼,家裡的空調開始用起來。此時家裡還沒有空調的消費者也開始搜索攻略選購空調,在選購空調方面,我們除了看品牌、價格,還需要注意產品的能效問題。眾所周知,空調產品分為一級節能、二級節能和三級節能。空調一級能效和三級能效的區別是什麼?空調一級能效和三級能效的區別是耗電量。目前,空調能效等級是根據2010年出臺的GB12021.3-2010《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而來的,劃分的標準是能效比,空調依據能效比可以分為1、2、3三個等級,1級表示能效最高。
  • 梅雨 高溫 颱風 夏季「三劍客」今年有啥不尋常
    出梅首日,浙江武義、永康、松陽等地的最高溫便已攀升到35℃,梅雨高溫「無縫交接」,第5號颱風「丹娜絲」也在趕來的路上。梅雨、高溫、颱風,是浙江人熟悉的夏季「三劍客」。隨著今年「性子狂躁」的梅雨季正式結束,接下來便是高溫和颱風唱主角。今年夏季,我省的天氣已經、正在、將要經歷哪些不尋常?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氣候密碼?且和記者一起,跟隨省氣象部門的有關專家一探究竟。
  • 為什麼歐洲國家都不裝空調?天再熱也只能吹風扇,真裝不起嗎?
    比如法國南部港口城市馬賽夏季短、暖和、乾燥和大部分晴天,冬季長比較長,比較冷,多風和部分多雲。 在一年中,氣溫通常在4°C到29°C之間變化,極少低於-1°C或高於32°C。這樣的天氣哪要啥空調啊,直接搞個壁爐就可以過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