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發現一世界級天坑群:原始植被群落保存完好

2020-12-03 海外網

央視網消息: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發現一個世界級的天坑群。這些天坑容積均在百萬立方米以上,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該天坑群由19個天坑組成,主要分布於那坡縣城廂鎮和龍合鄉,這是我國境內繼大石圍天坑群、漢中天坑群後,發現的又一世界級天坑群。這些天坑容積均在百萬立方米以上,保存完好,有的發育於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之上,有的順著地下河軌跡呈串珠狀分布。那坡天坑群的發現對完善天坑演化理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所高級工程師張遠海介紹說,在北回歸線以南,它是最大的一個天坑群,就是數量最多的,從這個區域性來講,它是獨一無二的。從它的地理位置,發育的地層和形態來講,它跟別的天坑不一樣,填補了我國天坑分布的一個區域空白。

那坡天坑群內發育有類型眾多的巖溶地質遺蹟,尤其是豐富多彩的巖溶洞穴、巖溶峽谷、伏流和瀑布景觀,難能可貴的是基本都保存完好。那坡天坑群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樹龍、香木蓮、棕櫚樹等,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董棕群落,林木均高在30米以上,如此高大的天坑野生董棕林為國內首次發現。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所高級工程師張遠海介紹說,它不僅是天坑,洞穴也非常漂亮,洞穴裡面的那個鐘乳石保存都很好,都沒有遭到破壞,不像其他地方還有盜採的現象,這裡都沒有。

天坑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我國的天坑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天坑並不是隕石撞擊的結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創造,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種,是流水和巖石長期作用的傑作。天坑的坑壁四周通常十分陡峭,很多坑的底部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倘若站在坑底仰望,則又是一派迷人的風光。到目前為止,地球上被發現的大規模天坑大部分都分布在我國。截至2017年底,以約100平方公裡分布區域為界,我國發現的天坑群數量27個。僅這些天坑群的天坑,其數量就達到172個。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所高級工程師張遠海說,我國天坑主要還是在西南,廣西特別多,貴州、雲南、四川、重慶都有,另外的話就是漢中那一塊也有。

憑藉全球最豐富的天坑資源,我國的天坑研究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也吸引全球眾多地質及生態科學家前來我國一探天坑秘境。

原標題:《我國又發現一世界級天坑群 擁有世界最豐富天坑資源》

責編:張婧妍

31665692,.中國又發現一世界級天坑群:原始植被群落保存完好,.2019-11-17 07:18:40,.204442,.張婧妍

相關焦點

  • 廣西發現目前北回歸線以南的最大天坑群
    新華社發(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 供圖)記者11月16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獲悉,近日,巖溶地質研究所聯合中外專家,開展「西南巖溶地質遺蹟調查」時,在廣西西南邊境發現一大型天坑群。這是11月2日拍攝的弄羊天坑底部的董棕樹林。
  • 北回歸線以南發現的最大天坑群,廣西天坑群,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前兩天有一個好消息傳來:在百色市那坡縣發現了世界級天坑群。這是繼廣西大石圍天坑群、陝西漢中天坑群後,新發現的又一世界級天坑群。無論是怎樣的天坑群,經歷了多少的發育,都是對完善天坑演化理論提供了科學研究基礎。百色市那坡縣的世界級大型天坑群,由19個天坑組成,主要分布於那坡縣城廂鎮和龍合鄉。
  • 廣西又現世界級天坑群!地下600米,竟然藏著一個植物王國?
    本文綜合自央視新聞、《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近日,我國又出了一個「世界級」新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在廣西那坡縣發現了一個「世界級」的天坑群。此次新發現的天坑群,由19個天坑組成,主要分布於廣西百色市那坡縣的城廂鎮和龍合鄉,系目前北回歸線以南發現的最大天坑群。天坑天坑是碳酸鹽巖地區形成的大型陷坑。一般指口徑和深度都大於百米、容積上百萬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環繞,形如漏鬥。如重慶奉節的小寨天坑、漢中鎮巴的圈子崖天坑。所有的天坑形成都與地下暗河的溶蝕作用相關。
  • 廣西那坡發現世界級天坑群,由地下河衝蝕形成,坑中樹高達50米
    昨天(11月15日),自然資源部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在廣西那坡縣發現了大規模的坑群,由19個坑構成,容積在100萬立方米以上,原始生態非常完整,科研和旅遊開發價值很高。這個天坑群主要分布在那坡縣城廂鎮和龍合鄉,形成於當地的定業地下河流域,據地質學家調查,定業地下河匯水面積達到486平方公裡,地下河的總長度約60公裡,落差達到292米,其中有豐富多彩的巖溶洞穴、巖溶峽谷、暗流和瀑布景觀,這些對於科學家們研究坑進化理論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 現實版「地心」冒險 陝西竟藏世界級天坑群
    隨著這一發現的公布,漢中這一世界級天坑群也首次揭開面紗,考察專家組一致認為:漢中天坑群的典型性、原始性、稀有性、完整性等資源稟賦優異,具備科學研究、科考探險、觀光旅遊等多種價值,達到了世界級地質遺蹟的標準。國際著名洞穴探險家讓·波塔西在考察寧強禪家巖地洞河天坑後,讚譽其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
  • 南滾河是我國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動物種類繁多的熱帶雨林保護區
    區內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動物、植物種類繁多,是熱帶雨林保護區。在班老鄉境內,可以通過南滾河水路進入南滾河自然保護區,這也是進入保護區腹地最便捷和安全的方式,不過冬季水淺估計不少地段行船有問題,其他方式就需要徒步叢林穿越進入了。
  • 地理時政08:從廣西發現世界級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
    從廣西發現世界級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11月15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在廣西那坡縣發現了一個世界級的天坑群。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所高級工程師張遠海說:它不僅是天坑,洞穴也非常漂亮,洞穴裡面的鐘乳石都保存很好,沒有遭到破壞。天坑並不是隕石撞擊的結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創造,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種,是流水和巖石長期作用的傑作。
  • 神秘天坑遺蹟被發現,奇幻的自然景觀太迷人,它就在廣西
    前幾天,中國地質學家發表了這一消息,在廣西那坡縣內,我國最近發現了世界性的沙坑群,這些坑的容積都超過了100萬立方米,完全保存,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這個天坑群面積很大,位於千米高原,據說觀光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非常大,從現在的發掘來看,這可以說是世界性的天坑遺蹟,那個坡的天坑群的發現,在改善天坑的進化理論上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在推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上有著很高的價值。
  • 巴西雨林現巨型圖86%的原始森林在亞馬孫流域仍然保存完好
    據悉,雖然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近年過度砍伐大量林地夷為平原,但是86%的原始森林在亞馬孫流域仍然保存完好。一些環保人士竭力主張建立一個亞馬孫自然保護區,但該地區的人口已由1970年的350萬猛增到現在的2000萬,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近年過度砍伐,大量林地夷為平原。
  •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天坑,最大天坑和天坑群都在同一國...
    巴馬盤陽河天坑群「世界長壽之鄉」中國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擁有著眾多天坑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百魔洞和百鳥巖。天坑四沿絕壁環繞,巖壁陡峭,形如刀削,宏偉壯觀,原始植被豐富良好。陽光可從坑口射入,清水從絕壁而降,匯成小溪,成為天坑「動植物王國」的生命之源。百魔洞是國家4A級盤陽河景區的一部分,譽為巴馬的「長壽養生聖壇」。
  • 陝西漢中世界級天坑群底到底有什麼?
    地理學上被稱為「喀斯特漏鬥」,這種壯觀的喀斯特地貌最多可以達到數百米深,2016年發現的漢中天坑群遺蹟200餘處,震驚了世界,這裡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甚至達到了世界級地質遺蹟的標準。,坑內分布有石鐘乳、石筍,漢中天坑群的天坑大部分都分布在人跡罕至的森林之中,原始程度比較高,為研究天坑內的生物和地質多樣性提供了豐富的科研依據。
  • 陝西漢中世界級天坑群底到底有什麼?
    地理學上被稱為「喀斯特漏鬥」,這種壯觀的喀斯特地貌最多可以達到數百米深,2016年發現的漢中天坑群遺蹟200餘處,震驚了世界,這裡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甚至達到了世界級地質遺蹟的標準。在經過科考團隊這些年的不斷探索研究下,這裡不僅發現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還有暗流湧動的地下河、天坑和溶洞等等千姿百態的地下洞廳,坑內分布有石鐘乳、石筍,漢中天坑群的天坑大部分都分布在人跡罕至的森林之中,原始程度比較高,為研究天坑內的生物和地質多樣性提供了豐富的科研依據。
  • 世界級大天坑,廣西又發現一個!300多米深
    來源:南寧新聞綜合頻道廣西的天坑又迎來了一個大消息11月24日-30日由中國、法國、比利時洞穴專家、探險家組成的30人探險隊參加了第三屆東蘭長壽地質國際科考探險活動此次活動在河池東蘭縣境內的紅水河第一灣以西600平方公裡範圍,發現天坑數量達到15個,其中深度超過200米的大型天坑有
  • 陝西漢中天坑群調查發現劍齒象化石
    近日,中外專家在對陝西漢中天坑群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中,在漢中的巖溶地下水調查中發現劍齒象化石。此次發現的劍齒象化石是繼20世紀80年代在漢中盆地初次發現劍齒象化石之後,再次發現此類化石,也是首次在漢中天坑群溶洞中發現劍齒象化石。
  • 俄現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腦保存完好
    俄現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腦保存完好> "← →"翻頁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6日報導,在位於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瑟阿拉赫河(River Syalakh)邊,人們發現
  • 英國發現大量保存完好恐龍腳印化石 細節清晰可見
    英國發現大量保存完好恐龍腳印化石3) "← →"翻頁 近日,英國考古學家在東蘇塞克斯黑斯廷發現了至少由
  • 可可西裡植被的主要類型特點及分布
    可可西裡處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的過渡區,主要植被類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墊狀植被和高寒荒漠也有少量分布,特別是高寒荒漠僅分布在極個別的地區。
  • 最早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在中國發現完整的舌骨
    原標題: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最近,由中國古生物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並證實了中國侏羅紀地層中最早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微柱齒」,其大約有1.64億年前。該研究於19日在美國雜誌「0x9A8B」上發表,為中國和世界早期哺乳動物進化研究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