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在中國發現完整的舌骨

2020-12-06 中國荷都網

原標題: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最近,由中國古生物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並證實了中國侏羅紀地層中最早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微柱齒」,其大約有1.64億年前。該研究於19日在美國雜誌「0x9A8B」上發表,為中國和世界早期哺乳動物進化研究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圖解/新發現的「微型柱狀齒獸」化石

新發現的「微型柱狀動物」化石保存完好,長約14.7釐米,重5-9克。它是中國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小的柱狀動物化石。

2013年,一支古生物學家團隊首先在內蒙古寧城縣五華村的1.64億年前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它。經過六年多的研究,「微型柱狀」化石最終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的舌骨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記者:該化石中舌骨的比例非常小。我們怎樣才能專注於舌骨?

瀋陽師範大學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周長付:起初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化石被保存在原位,只是在喉嚨裡,後來發現它應該是舌骨。通過比較現代(哺乳動物)系統解剖結構,證實舌骨是舌骨。其結構與現代哺乳動物的舌骨相同。

「小柱獸」化石與現存哺乳動物保持著相同的舌頭結構,其特徵非常獨特:關節間有活動的關節,結構呈馬鞍形,不同於較原始的犬科和爬行動物。杆結構簡單。

在此之前,爬行動物(包括早期的恐龍、鱷魚、鳥類等)的舌形結構在吞咽和簡單方面有所不同。現在發現了「小圓柱獸」,它的舌骨結構是馬鞍形的。這種鞍狀結構解決了舌骨對吞咽的影響。中國古生物學學會副主任孫戈說,這是世界早期哺乳動物進化的重大突破。

相關焦點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日前,由中國古生物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我國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19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這對於研究我國及全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 有完整舌骨的哺乳動物化石竟然被你發現了
    日前,由瀋陽師範大學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中國內蒙古寧城五化地區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新的哺乳型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 (Microdocodon), 這是中國發現迄今最早的舌骨保存完好的哺乳型動物化石。7月19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這對於研究我國及全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 我國發現的侏羅紀化石揭示哺乳動物舌骨早期演化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田靜 任波)日前,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以《新的侏羅紀哺乳型動物揭示了哺乳動物舌骨的早期演化》為題發表了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教授周長付為首的國際合作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1.6億年前侏羅紀「小老鼠」化石,揭示哺乳動物舌骨的早期演化
    我國內蒙古寧城縣發現罕見柱齒獸化石,其舌骨結構保存完好,將現生哺乳動物的舌骨構造起源向前推進了近4000萬年。(註:哺乳型動物,是指現生哺乳動物的非直系祖先,和現生哺乳動物的直系祖先生活在一個時代,後來滅絕) 該化石的發現,揭示了現生哺乳動物的「馬鞍狀」舌骨構造(不利於吞咽)傳承於更為原始的哺乳型動物,可能在整個哺乳動物家族祖先獲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階段就已成型。該成果於7月 19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中國發現最原始滑翔哺乳動物化石
    本報訊(記者劉冕)北京自然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河北地質大學聯手,在中國遼寧省建昌縣和河北省青龍縣距今約1.6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兩種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這是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動物。這一發現日前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發布。
  • 往年今日:我國發現最早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
    往年今日:我國發現最早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 2020-04-25 0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中國發現最古老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
    英國《自然》雜誌8月25日發表中美科學家的研究文章,介紹了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最古老的「曾祖母」——中華侏羅獸。中華侏羅獸化石2009年發現於中國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地質年代距今1.6億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此前這一紀錄為中國遼寧省凌源市發現的攀援始祖獸保持,其地質年代距今約1.25億年。
  • 中國發現1.6億年前「小飛獸」 為最原始滑翔哺乳動物
    由中國和美國科學家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1.6億年前地球上已經誕生了滑翔哺乳動物。  均在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  8月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刊登《侏羅紀新的滑翔哺乳動物》和《侏羅紀生態系統中哺乳動物中耳和捕食適應進化的新證據》兩篇連載文章,介紹了兩種世界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研究成果。
  • 哺乳動物中耳如何演化?最新研究稱漸進過程與發育具一致性
    (研究團隊/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毛方園、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孟津等科研人員,通過對中國熱河生物群化石中新發現的潘氏中華俊獸保存完好聽骨的合作研究表明,哺乳動物中耳演化是一個漸進過程,其路徑與生物發育過程具某種程度的一致性。
  • 【科研速報】中耳演化發育在熱河哺乳動物中的祖先表型三維連續留影
    爬行類具原始頜關節(primary jaw joint),由下頜關節骨與頭骨上的方骨構成,中耳只有一塊聽骨(鐙骨=耳柱骨)。與此相比,哺乳動物中耳則由錘骨、砧骨、鐙骨形成聽骨鏈,外鼓骨支撐鼓膜收集聲音,下頜由一塊齒骨構成,形成齒骨-鱗骨頜關節。解剖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的大量研究證明,哺乳動物的聽骨和爬行動物的齒骨後骨和方骨具有同源關係。
  • 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遠古「鴨嘴獸」!
    近期,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程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早三疊世(約2億4千8百萬年前)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了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
  • 國際團隊新發現:距今1.6億年,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會滑翔
    在現代哺乳動物中有一種比較特別的類型,它們能在空中滑翔,比如中國的特有物種復齒鼯鼠、東南亞的鼯猴、澳洲的有袋飛鼠,這在哺乳動物演化歷史上是最為特異的演化適應特徵之一,那麼,這種特徵最早又是出現在什麼時候?
  • 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社會行為的最早證據
    哺乳動物是群居動物有多久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至少從恐龍時代的白堊紀晚期開始,這種行為的最早證據距今大約1000萬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這種動物經常出沒和群居的證據。
  • 遼寧建昌出土最早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圖)
    中華侏羅獸化石復原圖本報訊(記者趙穎彥)體重僅為13克左右,生活在距今1.6億年前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被發現。據研究分析表明,它是包括人類在內當今所有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曾祖母"。今天上午,北京自然博物館聯合中國地質科學院發布了該消息。據介紹,中華侏羅獸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季強博士於2009年發現,標本目前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據季強介紹,中華侏羅獸出自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距今1.6億年的髫髻山組,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
  • 在重慶,出土過這麼多遠古哺乳動物化石
    不斷的野外調查顯示著重慶市內其他動物、植物還有遺蹟化石也豐富多彩,其中很多化石是同類化石中的佼佼者。萬州鹽井溝化石群重慶保存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化石群萬州鹽井溝哺乳動物化石群是重慶最早研究的化石,也是保存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化石群。
  • 我省學者認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蛇頸龍化石在中國
    浙江日報8月18日訊 今天,筆者從浙江自然博物館獲悉,該館研究員趙麗君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李淳等,在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地質學報》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ACA》)2008年第2期上發表論文稱,在我國雲南東北部中三疊世晚期地層中發現了長4.2米的早期蛇頸龍化石。
  • 我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改寫有袋類動物的起源歷史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日前,雲南大學畢順東教授與中國科學院生物演化與環境卓越創新中心等單位合作,在內蒙古寧城地區發現一件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早白堊世哺乳動物化石,命名為混元獸。該重大發現表明亞洲可能不是有袋類動物的起源中心。  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2018年6月14日凌晨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 我國南方發現最早的現代人類化石
    原標題:我國南方發現最早的現代人類化石 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刊登在10月15日《自然》雜誌上的論文稱,在我國湖南省道縣福巖洞發現了47枚約8萬年到12萬年前人類的牙齒化石,以及多種滅絕和現生哺乳動物的化石。這是迄今在東亞地區發現的最早的現代人的蹤跡。
  • 全球最早原始動物化石竟然在貴州!
    由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銜的課題組3月9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說,他們在中國
  • 研究稱:哺乳動物最早起源於2.08億年前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11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畢順東、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員通過對在我國發現的、年代為一億六千萬年前的6件相當完整的哺乳動物化石進行研究,提出哺乳動物起源於至少2.08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並首次命名了神獸、仙獸兩個新屬以及陸氏神獸、玲瓏仙獸和宋氏仙獸三個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