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建昌出土最早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圖)

2020-12-03 騰訊網

中華侏羅獸化石復原圖

本報訊(記者趙穎彥)體重僅為13克左右,生活在距今1.6億年前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被發現。據研究分析表明,它是包括人類在內當今所有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曾祖母"。

今天上午,北京自然博物館聯合中國地質科學院發布了該消息。

據介紹,中華侏羅獸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季強博士於2009年發現,標本目前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

據季強介紹,中華侏羅獸出自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距今1.6億年的髫髻山組,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這一發現為哺乳動物演化歷史建立了一個新的裡程碑,將以前的白堊紀記錄提前了3500萬年。

記者在自然博物館看到,該化石保存了長約2.2cm的不甚完整的頭骨、部分頭後骨架以及殘留的軟體組織印痕,如毛髮等。有三顆臼齒的牙齒特徵表明其為食蟲類哺乳動物。

據了解,今天出版的國際權威刊物《自然》雜誌上也將同步公布這一發現。

多知道點兒

研究分析表明,中華侏羅獸是當今繁盛的所有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曾祖母。

據季強介紹,其體重為13克左右。

「就是這個還不到巴掌大的中華侏羅獸,最終演變為靈長類,孕育了人類。」季強表示。

相關焦點

  • Nature:中國發現最古老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
    中華侏羅獸化石2009年發現於中國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地質年代距今1.6億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此前這一紀錄為中國遼寧省凌源市發現的攀援始祖獸保持,其地質年代距今約1.25億年。
  • 我國遼寧首次發現「中生代的嚙齒類」動物化石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記者 王立彬)中美兩國科學家16日宣布,在我國遼寧首次發現被稱為「中生代的嚙齒類」的侏羅紀多瘤齒獸類哺乳動物。    記者當日從中國地質科學院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館、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國際合作團隊在當日的國際著名學術雜誌《科學》上報導了這件產自遼寧建昌1.6億年前的具有完整齒列和骨骼的多瘤齒獸類哺乳動物化石。這一發現對於研究多瘤齒獸最早期的演化、食性分異、運動適應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恐龍時代有胎生哺乳動物存在嗎?現代哺乳動物和恐龍有什麼關係?
    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距今2.2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是不是胎生已經不可考。考慮到今天的哺乳動物仍有卵生的種類,最初的哺乳動物是卵生的可能性更大。恐龍時代同時生活著大量哺乳動物,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好幾十種中生代哺乳動物的化石,相信還有更多的原始哺乳動物沒有形成化石或還沒有被發現。
  • 研究稱:哺乳動物最早起源於2.08億年前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11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畢順東、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員通過對在我國發現的、年代為一億六千萬年前的6件相當完整的哺乳動物化石進行研究,提出哺乳動物起源於至少2.08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並首次命名了神獸、仙獸兩個新屬以及陸氏神獸、玲瓏仙獸和宋氏仙獸三個新種。
  • 遼寧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照片記者31日從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獲悉,遼寧省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據介紹,這次發現的「李氏果」化石保存完好,形態特徵與現生的毛茛科植物基本一致,在葉形、脈序和果實特徵等方面特別像現生的鐵線蓮、翠雀花等。真雙子葉植物是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主要分支之一,以具有三溝型花粉為特徵。人們平時常見的槭樹、柞樹以及毛茛科植物等都是真雙子葉植物。
  • 在重慶,出土過這麼多遠古哺乳動物化石
    不斷的野外調查顯示著重慶市內其他動物、植物還有遺蹟化石也豐富多彩,其中很多化石是同類化石中的佼佼者。萬州鹽井溝化石群重慶保存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化石群萬州鹽井溝哺乳動物化石群是重慶最早研究的化石,也是保存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化石群。
  • 1.6億年前侏羅紀「小老鼠」化石,揭示哺乳動物舌骨的早期演化
    罕見的舌骨化石 2013年,古生物學家在內蒙古寧城縣五化地區發現了一具古哺乳動物的化石,這具化石非常完整,分為正副模保存在對開的石頭上。化石後來被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學院徵集,並由該學院的周長付教授主導研究,參與者包括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羅哲西教授、來自德國波恩大學的T.馬丁教授,以及美國耶魯大學的A.布拉爾博士等。
  • 八塊帶毛恐龍化石有故事
    根據出土化石地層同位素測年佐證,這些化石分別產自遼西的侏羅紀燕遼生物群(距今約1.6億年)和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距今約1.25億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徐氏曙光鳥」,屬於小型帶羽毛獸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於遼西建昌中晚侏羅世髫髻山組,是2013年在國際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模式標本,學術價值極高。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日前,由中國古生物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我國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19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這對於研究我國及全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 哺乳動物起源曝新解:或源於爬行類動物(圖)
    (畢順東供圖)  今年8月份,來自我國的兩批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分別報導了兩種新發現的最古老哺乳動物賊獸化石。然而,通過對這兩種化石的研究,在哺乳動物起源問題上,不同學者觀點又有所不同。在19、20世紀,科學家們相繼報導了許多重要的脊椎動物化石,比如蛇齒龍、克色龍、基龍、異齒龍、犬頜獸、三尖叉齒獸等,它們中的一些種類是從獸孔目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這些化石證據清楚地告訴我們哺乳動物是從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
  • 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人字洞」出土乳齒象化石
    新華網合肥10月16日電(周立民、吳芳)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繁昌人字洞日前發掘一頭完整的乳齒象骨骼化石。據中科院考古專家介紹,這是目前亞洲出土的乳齒象化石中最完整的一頭。  這頭乳齒象年齡在14歲左右,門牙、頭骨、脊椎骨和腿骨都相當完整。可能由於長時間沉積或大象死後遭受重壓等原因,這頭乳齒象化石已經呈扁平狀。此前考古專家也曾在人字洞多次發現乳齒象化石,但像這麼完整還是第一次。
  • 我國發現的侏羅紀化石揭示哺乳動物舌骨早期演化
    該成果是基於在我國內蒙古寧城五化地區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一個新的哺乳型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由周長付與國際著名古哺乳動物學家芝加哥大學羅哲西教授、波恩大學託馬斯·馬丁教授和耶魯大學安詹·布拉爾博士等共同合作完成。中生代哺乳型動物化石是現代哺乳動物的近親類群,其新化石發現可以為追溯哺乳動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提供最直接證據。
  • 在恐龍時代,鮮有體型巨大的哺乳動物可與之抗衡,這是為什麼?
    哺乳動物的祖先:犬齒獸類哺乳動物是很古老的一類動物,我們的先祖與恐龍起源幾乎同時,大約在2.25億年前的晚三疊紀。哺乳動物的祖先是似哺乳爬行動物,具體地說是爬行綱—合弓亞綱—獸孔目—犬齒獸亞目。迄今發現的最早哺乳動物化石,為晚三疊紀的隱王獸,出土於美國德克薩斯。隱王獸僅有部分顱骨化石,只能看出其體型非常小,而且大腦進化得比爬行動物更加先進。在我國發現的中國尖齒獸,可追溯至侏羅紀早期。
  • 河北出土的1.6億年前化石 揭開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秘密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1.6億年前的化石,揭開了哺乳動物聽覺器官的演化之謎,證實了與恐龍同時代的賊獸已具備哺乳動物中耳結構。
  • 1.2億年前哺乳動物化石揭示中耳演化新模式:進食或成關鍵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孟津有關早期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過報導發現於遼寧凌源的早白堊世多瘤齒獸類新屬種——蓋氏熱河俊獸(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種新的哺乳動物中耳演化模式。
  • 領略「中華龍鳥」風採品味「遼寧古果」芳香
    遼寧古果 資料圖片本報北京5月4日電(記者畢玉才通訊員張松)由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中國古生物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首屆化石文化周,日前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拉開帷幕。經專家研究,這一前肢粗短,後肢較長,嘴上長著銳利牙齒,從頭到尾披覆著原始羽毛的石頭,竟是億萬年前的原始鳥類化石,遂被命名為「中華龍鳥」。同年11月,在上園鎮黃半吉溝村,又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化石,北票一時間名聲大振,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隻鳥飛起、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
  • 有完整舌骨的哺乳動物化石竟然被你發現了
    日前,由瀋陽師範大學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中國內蒙古寧城五化地區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新的哺乳型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 (Microdocodon), 這是中國發現迄今最早的舌骨保存完好的哺乳型動物化石。7月19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這對於研究我國及全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 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別小看了它們 其中還有兩項世界之最呢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徐氏曙光鳥」是世界上最早的鳥 「赫氏近鳥龍」是最早的帶羽毛恐龍遼寧擁有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兩個世界級古生物化石寶庫,對研究鳥類和被子植物起源以及恐龍和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過重大貢獻,轟動世界的「中華龍鳥」、「孔子鳥」以及「遼寧古果」等化石就產於此。  2017年1月,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先生委託比利時恐龍學家哥德弗洛伊教授,聯繫上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教授,表示願將他們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這8塊化石標本無償贈送給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 1.2億年前哺乳動物化石揭示中耳演化新模式
    11月28日消息,《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關於早期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1.2億年前的早白堊世多瘤齒獸類新屬種——蓋氏熱河俊獸,提出了一種新的哺乳動物中耳演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