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照片

記者31日從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獲悉,遼寧省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

今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介紹了由瀋陽師範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植物所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組成的課題組的這一重大發現。

據介紹,這次發現的「李氏果」化石保存完好,形態特徵與現生的毛茛科植物基本一致,在葉形、脈序和果實特徵等方面特別像現生的鐵線蓮、翠雀花等。

真雙子葉植物是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主要分支之一,以具有三溝型花粉為特徵。人們平時常見的槭樹、柞樹以及毛茛科植物等都是真雙子葉植物。

然而,由於早期真雙子葉植物的化石十分罕見,以往科學界對真雙子葉植物的早期類群及其祖先所知甚少。這次發現的「李氏果」填補了我國早白堊世早中期真雙子葉植物化石記錄的空白。

「『李氏果』所代表的真雙子葉植物現在仍有約25萬種,佔整個被子植物種類的75%,是迄今最早的與現生毛茛科被子植物有直接系統演化聯繫的化石,」 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孫革教授說。

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是目前地球上少有的古生物化石寶庫。此前,科學家曾相繼在此發現了「遼寧古果」、「中華古果」、「十字裡海果」等被子植物化石,其中「遼寧古果」更是被譽為迄今發現的地球上「最早的花」。

來源: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記者 劉策) 編輯:許銀娟

相關焦點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 我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新華社瀋陽3月31日電(記者 陳夢陽、王瑩)科學家最近在我國東北遼寧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這一古老的真雙子葉植物非常接近現生的毛茛科植物,也是現生的大多數有花植物有直接系統演化聯繫的迄今最早的「祖先」。
  • 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四朵花」
    」開在1.3億年前  199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在封面發表了《追索最早的花——中國東北侏羅紀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的論文,一時間,「世界最古老的花發現在中國」的標題見諸世界各大媒體。  由於「遼寧古果」是迄今唯一有確切證據的最早的花,所以目前它一直被稱作地球上的「第一朵花」。
  • 地球上最早的四朵花
    第一朵花叫「遼寧古果」開在1.3億年前  199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在封面發表了《追索最早的花——中國東北侏羅紀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的論文,一時間,「世界最古老的花發現在中國」的標題見諸世界各大媒體。論文的第一作者就是孫革。  由於「遼寧古果」是迄今唯一有確切證據的最早的花,所以目前它一直被稱作地球上的「第一朵花」。
  • 花和草還有果哪一個是最早的被子植物?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中國古植物學家在遼西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些重要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為被子植物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認識。1998年,中國學者首次在遼西北票地區發現了當時認為的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距今約1.45億年前晚侏羅世的遼寧古果,並提出了東亞為被子植物起源中心的假說,引起學術界和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
  • 我國確認迄今最古老有花植物新類群「古果科」
    ,新近被確認屬於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類群「古果科」。  這一重大發現是全球被子植物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的新突破。今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以封面文章的重要位置,刊登了這項成果的領銜科學家、吉林大學孫革教授和中國地質學院季強研究員等人的論文。  在吉林大學古生物中心標本室,記者看到兩塊枝繁葉茂、形態非常相似的植物化石標本。
  • 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
    我們在食用花生和玉米時會發現,花生仁易被分成兩半,而玉米粒卻很難。這是怎麼回事呢?
  • 遼西凌源發現被子植物化石為花朵演幹上提供新啟示
    他們發現了遼寧凌源大王丈子義縣組(約1.25億年前)地層中出產的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解決這個問題也許不難,找化石證據。」 中科院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近日,《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了王鑫研究團隊與福建農林大學共5位學者合作完成的題為《早白堊世包括不同器官的新型被子植物為花朵演化提供新的啟示》的論文。他們發現了遼寧凌源大王丈子義縣組(約1.25億年前)地層中出產的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
  •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或挑戰「被子植物白堊紀起源說」  光明日報錦州3月9日電(記者畢玉才)白堊紀才開始有被子植物,這是以往學界較通行的觀點,但遼寧西部一塊1.25億年前化石的發現,有可能將這一時間提前
  • 世界上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是我國科學家發現
    我國科學家發現1.64億年前中侏羅世地層中的一種草本植物化石,這個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的發現,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前人提出的被子植物演化觀。拼版照片:左圖是中侏羅世的渤大侏羅草化石,右圖是渤大侏羅草的復原圖。
  • 中華十字果:真正的被子植物誕生了?
    繼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被發現並命名後,關於地球上第一朵花以及第二朵花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許多古植物學家紛紛質疑,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雖然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其是早期的被子植物仍然存疑,存疑的主要依據是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化石中的所謂「種子」,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種子。
  • 十字中華果一一真正的早期被子植物
    繼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被發現並命名後,關於地球上第一朵花以及第二朵花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許多古植物學家紛紛質疑,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雖然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其是早期的被子植物仍然存疑,存疑的主要依據是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化石中的所謂「種子」,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種子。
  • 誰是最早的花
    最早的被子植物到底什麼樣子,最早的花到底是誰?達爾文做了大量調查,未找到任何線索,因此稱之為「討厭之謎」。80年代初期,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發掘出一塊植物化石,經研究證實,它是1.2億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的化石。在此之前,科學家們還找到了距今1.3億年的被子植物花粉,但沒有花朵的殘留物。而在美國加州白堊紀早期地層發現的加州洞核果(類似核桃)一度曾被認為是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
  • 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區別
    雙子葉單子葉要分明被子植物門下有兩綱,這是兩個比較自然的群,叫雙於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
  • 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別小看了它們 其中還有兩項世界之最呢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徐氏曙光鳥」是世界上最早的鳥 「赫氏近鳥龍」是最早的帶羽毛恐龍遼寧擁有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兩個世界級古生物化石寶庫,對研究鳥類和被子植物起源以及恐龍和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過重大貢獻,轟動世界的「中華龍鳥」、「孔子鳥」以及「遼寧古果」等化石就產於此。  2017年1月,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先生委託比利時恐龍學家哥德弗洛伊教授,聯繫上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教授,表示願將他們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這8塊化石標本無償贈送給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 領略「中華龍鳥」風採品味「遼寧古果」芳香
    遼寧古果 資料圖片本報北京5月4日電(記者畢玉才通訊員張松)由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中國古生物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首屆化石文化周,日前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拉開帷幕。北票地處遼西,1996年6月,該市上園鎮四合屯村一位農民在種地時發現一塊似龍似鳥的石頭,帶著疑惑,他把石頭抱到了中國地質博物館。經專家研究,這一前肢粗短,後肢較長,嘴上長著銳利牙齒,從頭到尾披覆著原始羽毛的石頭,竟是億萬年前的原始鳥類化石,遂被命名為「中華龍鳥」。
  • 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區別 怎麼區分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在所有的被子植物中,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在整個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的種類佔總數的4/5,雙子葉植物除了幾乎所有的喬木以外,還有許多果類、瓜類、纖維類、油類植物,以及許多蔬菜;而單子葉植物中則有大量的糧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麥、小麥、高粱等。那麼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有什麼區別呢?
  • 新疆準噶爾盆地西緣發現真葉植物化石
    中國園林網7月19日消息:在3.6億年前,新疆準噶爾盆地西緣地區曾經生長著一種個頭超級矮小的植被,最粗的枝葉不足兩毫米,模樣和今天的植被差別極大,有點像科幻小說中描述的植物「怪物」。
  • 遼西化石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新證據
    關於這個問題現代植物學家提出過各種不同的假說,我國遼西義縣組的被子植物化石曾為檢驗這些假說提供了重要的證據。但是,相應的化石證據卻比較少,只有發表過的瓶形遼寧果。但是,瓶形遼寧果的發表並未引起大家多大關注。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瓶形遼寧果僅是一個孤證。因此這種情況下亟需更多的證據來確認植物學的新理論。
  • 古生物學家在凌源發現1.25億年前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
    1.25億年前的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這種有趣的遠古植物,同一個植物個體上長著形態各不相同的葉子和果實,這為人們探知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態打開了窗口。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的被子植物約30萬種,佔現生植物界種類的絕大多數。現在的被子植物,同一種植物的葉、花、果實等器官形態基本一致,而凌源變果之所以特別,在於一個「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