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新華社瀋陽3月31日電(記者 陳夢陽、王瑩)科學家最近在我國東北遼寧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這一古老的真雙子葉植物非常接近現生的毛茛科植物,也是現生的大多數有花植物有直接系統演化聯繫的迄今最早的「祖先」。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
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四朵花」
花由於比較嬌嫩,很難形成化石。這裡的「花」實際上是四個果實,但是有果實必然有花,況且果實還殘留有部分花的結構。在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的生命起源與進化廳裡,靜靜地陳列著,一組被稱為「古果」的化石,他們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四朵花」,它們是著名古植物學家——孫革教授發現的。
-
地球上最早的四朵花
第一朵花叫「遼寧古果」開在1.3億年前 199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在封面發表了《追索最早的花——中國東北侏羅紀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的論文,一時間,「世界最古老的花發現在中國」的標題見諸世界各大媒體。論文的第一作者就是孫革。 由於「遼寧古果」是迄今唯一有確切證據的最早的花,所以目前它一直被稱作地球上的「第一朵花」。
-
遼寧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照片記者31日從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獲悉,遼寧省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今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介紹了由瀋陽師範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植物所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組成的課題組的這一重大發現。據介紹,這次發現的「李氏果」化石保存完好,形態特徵與現生的毛茛科植物基本一致,在葉形、脈序和果實特徵等方面特別像現生的鐵線蓮、翠雀花等。
-
花和草還有果哪一個是最早的被子植物?
雖然後來的研究證明,遼寧古果的年代測定有誤,其時代應該屬於距今1.2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但其重要性還是不容置疑的。隨後,中國科學家又發現了中華古果、十字中華果等早期被子植物化石,豐富了我們對於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認識。
-
圖文:我國發現飛行的爬行動物新類群化石(3)
圖文:我國發現飛行的爬行動物新類群化石(3)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中外科學家發現侏羅紀早期「南京花」 為迄今最古老花朵 2018-12-18 16:46: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我國發現能飛行的爬行動物新類群
、早白堊世爬行動物新類群——翼龍化石模式標本及其研究成果,這也是我國科學家在遼西「熱河生物群」爬行動物領域研究所取得的一項新的科研成果。 據專家介紹,翼龍類Pterosauria爬行動物最早出現於距今約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是最奇特的一類能飛行的爬行動物,也是脊椎動物向天空擴展的先驅之一。它們多生活在較大的湖或海邊。以往在我國新疆烏爾禾地區早白堊世晚期發現的準噶爾翼龍Dzungaripterus就是生活在大湖邊,翼展達3.5米;美國的無齒翼龍Pteranodon翼展達6.7米以上。
-
十字中華果一一真正的早期被子植物
繼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被發現並命名後,關於地球上第一朵花以及第二朵花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許多古植物學家紛紛質疑,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雖然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其是早期的被子植物仍然存疑,存疑的主要依據是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化石中的所謂「種子」,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種子。
-
世界上第一朵盛開的花,世界上第一隻起飛的鳥,它們長什麼樣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博物館,這裡發現了第一朵開花的植物——「中華古果」和世界上最早的鳥類——「中華龍鳥」,朝陽也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1.45億年前盛開在朝陽地區的「世界最早的花」 ——中華古果,被確認屬於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中華古果」是一種小的、細嫩的被子植物,它雖具有花的繁殖器官,卻沒有奼紫嫣紅的花瓣。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遠古森林 主要生長著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植物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遠古森林 主要生長著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植物時間:2020-06-04 09: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發現迄今最早遠古森林 主要生長著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植物 據中國科學院,新疆發現距今約3.71億年的遠古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
-
我國發現飛行的爬行動物新類群吉大翼龍(圖)
新華社記者 馬揚攝 記者張玉來報導:昨天下午,吉林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在中心化石陳列館首次展示了前不久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的早白堊世爬行動物新類群———「吉大翼龍」化石的模式標本及其研究成果。 該化石是由我國著名恐龍研究專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吉林大學兼職教授董枝明及其率領的吉大古脊椎動物課題組完成的。
-
領略「中華龍鳥」風採品味「遼寧古果」芳香
遼寧古果 資料圖片同年11月,在上園鎮黃半吉溝村,又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化石,北票一時間名聲大振,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隻鳥飛起、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截至目前,北票市發現的化石除古鳥類外,還有恐龍、翼龍、其他爬行類、兩棲類、魚類、葉肢介、介形類、雙殼類、腹足類、昆蟲、真獸類哺乳動物以及植物化石包括早期被子植物等20多個門類近千餘種,對研究「熱河生物群」、特別是研究鳥類起源和早期演化,對研究我國遼西及東亞地區早白堊世古地理、古氣候具有重大科學意義。
-
最古老花朵化石「南京花」面世
「南京花」重建圖 中科院南古所供圖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副研究員傅強在內的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三國學者團隊在eLife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距今1.74億年前綻放於侏羅紀早期的「南京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將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
-
誰是最早的花
2002年5月,吉林大學古生物研究中心和美國佛羅裡達自然史博物館的古植物學家們宣布:他們又在遼西發現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這種產於中國湖相地層晚侏羅紀1.45億年前的、被稱為「中華古果」的水生植物類群很可能就是現今世界上所有花果和穀物的祖先。此外還有發現「始花古果」的報導。
-
緬甸琥珀中發現苔類植物新類群—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近年來,白堊紀琥珀中的古生物研究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對其中的苔類植物的了解和報導較少。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博士李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Harald Schneider以及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吳鵬程合作,對緬甸克欽邦白堊紀中期琥珀苔植物進行深入研究並取得了系列成果。 該研究團隊報導了一塊保存較為完整且具解剖構造的耳葉苔科耳葉苔屬營養枝琥珀化石,並建立了深裂耳葉苔新種。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地學刊物《白堊紀研究》。
-
中國專家復原世界上最早的鳥和花-中華古果 孔子鳥 復原圖 化石...
東方網6月18日消息:世界上最早的鳥和花17日在中國專家的手中「復活」。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首席教授、刑事相貌學專家、痕跡考古學家趙成文在遼寧省朝陽市公布了他的復原圖。 1996年發現於遼寧省西部朝陽地區的孔子鳥化石,距今已1.3億年,被稱為世界上「最早具有角質喙的鳥類」。
-
...被子植物 早侏羅世 中華古果 植物解剖學 道虎溝 裸子植物 大化...
在地球上的30多萬種植物中,其中20多萬種都屬於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就是有花植物,是人們在自然界中最常見到的一大類植物。與其他各個類群的植物相比,被子植物不僅種類最多,而且與人類的關係也最密切。但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問題,一直是植物學家備感困惑的演化生物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