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草還有果哪一個是最早的被子植物?

2020-09-03 熱河生物群燕遼生物群

從進化歷史的角度來說,被子植物,也就是開花植物,絕對是植物世界的王冠。花是美麗的象徵,代表了植物世界繁殖策略的最高水平。美豔的花朵不僅讓大自然顯得更加美麗,而且造就了龐大的昆蟲家族,影響了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蝴蝶舞翩翩、蜜蜂響嗡嗡,無不是在為花的怒放演奏美妙的交響曲。正是由於被子植物如此重要,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試圖破解被子植物的起源和進化之謎。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中國古植物學家在遼西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些重要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為被子植物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認識。1998年,中國學者首次在遼西北票地區發現了當時認為的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距今約1.45億年前晚侏羅世的遼寧古果,並提出了東亞為被子植物起源中心的假說,引起學術界和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雖然後來的研究證明,遼寧古果的年代測定有誤,其時代應該屬於距今1.2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但其重要性還是不容置疑的。隨後,中國科學家又發現了中華古果、十字中華果等早期被子植物化石,豐富了我們對於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認識。2007年,遼西又傳來了好消息,中國學者發現了距今1.6億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中華施氏果,從而將被子植物的化石記錄又向前推進了3000多萬年。中華施氏果化石是一個處於幼年期的雌性花序,大約1釐米寬、6釐米長,上面長著20多個成對的雌性生殖器官。

長期以來,被子植物的起源一直是讓人困惑的演化生物學難題。主流的古生物學家都認為,被子植物的歷史不會早於白堊紀。這種觀點將它們的「年齡」定在距今1.25億年左右。此外,國內外許多植物學家都曾對其「年齡」提出了不少假說,而唯一能夠辨別這些學說孰真孰偽的辦法,就是找到相應的化石來檢驗。在此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1.25億年前不僅有被子植物,而且還有不少種。發現的1.25億年前,全球範圍內符合嚴格定義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在全球範圍內有8屬10種,分別命名為梁氏朝陽序、遼寧古果、中華古果、十字中華果、始花古果、中華施氏果、迪拉麗花、中華星學花、道虎溝太陽花等。遺憾的是,這些被子植物的「先祖」們,都沒有被流傳下來,甚至連「親戚」都沒有。即便如此,這些化石已經足以將被子植物演化歷史至少向前推進至早侏羅世。這些產自早白堊世到侏羅紀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為揭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了關鍵性的證據。

然而對於最早被子植物的發現遠遠沒有結束,被子植物的化石記錄沒有最早,只有更早。 2010年遼寧再次發現1.6億年前的花化石,而且是一種對傳統「演化規律」提出挑戰的遠古植物。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士俊博士在2010年8月出版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上報導了這種新發現的侏羅紀被子植物化石。他們以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植物學家李星學的名字作屬名,以中華為種名,將其命名為中華星學花。

中華星學花每朵的大小只有1至2毫米,最大的花的高度也不過只有2.6毫米左右,只有針眼大小,沒有花瓣。而且,中華星學花具有特立中央胎座。由此,研究者王鑫提出,傳統的花朵心皮應當由兩個部分組成,即相當於一個長胚珠的枝的胎座和相當於一個葉的片狀結構。王鑫認為,具有特立中央胎座的被子植物類群是最為原始的,因為這些類群的心皮更容易和裸子植物中同源器官對比起來。這一點不僅和傳統的,而且和最新的被子植物系統都是不同的。循著這個線索,人們不僅可以找到被子植物的祖先類群,而且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以及裸子植物各個類群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釋。這種結論已經得到了植物解剖學、形態學、發育基因學和分支分類學的支持。其實,關於被子植物的心皮究竟和裸子植物的哪部分器官相對應一直爭論不休,心皮是被子植物區別於所有裸子植物的最標誌性特徵。一種觀點認為心皮相當於一個葉片,一種認為心皮相當於一個枝。雖然前一種學說長期以來佔據主導優勢,但是後一種學說並非完全沒有市場,二者之間的爭論還在延續。

爭論沒有阻止年代更為久遠的被子植物的發現,雖然都認為被子植物是有花植物,但是無論從最早的遼寧古果的發現,還是到中華星學花的出世,可以說先前發現的所有的被子植物化石都缺乏顯著的「花」的特徵,或者說它們的「花」的特徵極不明顯,至少有「假花」的嫌疑,到2015年,真花出現了,而且年代更為久遠,它就是「潘氏真花」,年代是1.62億年前。

潘氏真花化石標本

潘氏真花,是根據發現者姓氏和花的屬名命名的侏羅紀時代的被子植物花朵。潘氏真花標本出產於中國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三角城村的侏羅紀地層,由著名的古植物學者潘廣先生於20世紀70年代收集,號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典型花朵。其1.62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打破了典型花朵的時代紀錄,為植物學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證據。

它的發現與研究的過程是這樣的,上世紀70年代,遼寧煤田地質局的地質工程師潘廣被從瀋陽遣送到遼西的錦西縣新臺門公社(現屬葫蘆島市連山區)插隊落戶。此間他利用節假日和上街趕集之機,到處尋找化石,然後把化石標本提供給古生物學家研究。他在新臺門一帶的湖相沉積地層中,發現了10多件蠑螈化石,有的交中科院科學家研究命名為鍾健遼西螈。重要的是,他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還在這一帶發現了大量的植物化石。2013年6月,他把幾件在三角城村附近發現的植物化石,交給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員研究。

這朵「真花」最終由國家蘭科中心劉仲健教授與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員在英國出版的《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發表的論文題目為題為「中國侏羅紀的完全花」論文表示潘氏真花具有典型花朵的所有組成部分,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其花萼和花瓣有顯著的分化,花葯有四個藥室,雌蕊包括花柱和單室半下位的子房。子房包裹著多枚有單層珠被的胚珠。這些特徵使得潘氏真花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典型的花朵。

潘氏真花的發現為被子植物起源研究開闢了新的空間。潘氏真花,具有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典型被子植物花朵的所有組成部分,其花萼和花瓣顯著分化,花葯具有四個藥室且成熟時藥室兩兩融合,雌蕊包括花柱和單室半下位的子房,子房包裹著多枚著生於子房壁僅有單層珠被的胚珠。潘氏真花的花葯和典型的被子植物無法區分,都具有四個藥室而且成熟時藥室兩兩融合。潘氏真花的雌蕊包括非常顯眼的花柱和單室半下位的子房。它的花柱很長,上面具有大量纖毛,這些纖毛很可能具有收集花粉的功能。子房包裹著多枚著生於子房壁僅有單層珠被的胚珠。雖然潘氏真花不大,只有12毫米見方,但是胚珠被包裹這一個特徵足以確定了它的被子植物屬性。研究者認為,上述這些特徵使得潘氏真花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無可爭議的侏羅紀的被子植物花朵,所以屬名定為真花。

當時的媒體用「千尋萬找始出來,千錘萬鑿始見真」來形容它的發現,媒體說,中國科學家終於在遼西找到了地球上最早的典型的花。這一發現打破了「被子植物不會早於白堊紀」的魔咒,促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此前人們信以為真的植物學理論的合理性。潘氏真花的侏羅紀時代打破了典型花朵的時代紀錄,也為相關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證據。

誠如前文,潘氏真花1.62億年的年齡大大地延伸了花朵的歷史。按照植物演化理論,早期的被子植物不應該有典型的完全花,其花萼和花瓣也不應該有明顯的分化。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話,那麼潘氏真花在侏羅紀的出現意味著被子植物的歷史應當更加悠久。這個結論與國際上最近報導的三疊紀中和被子植物無法區分的花粉不謀而合。值得注意的是,潘氏真花和所有的植物演化理論所期望的原始被子植物都不相同。實際上,幾乎沒有哪個植物學理論曾經成功預言過某種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態特徵。這種理論和現實的脫節看起來似乎是對現有理論不利,但是對植物科學的下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很顯然,植物學家現在面臨兩個選擇,要麼重起爐灶建立新的理論,要麼對既有的理論進行調整,以便維持其合理性。潘氏真花的種名贈與潘廣先生,以紀念他對中國古植物事業的熱忱和貢獻。

潘氏真花復原圖

1.62億年前潘氏真花號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典型花朵,我們知道,有花植物就是被子植物,然而能不能說,它是否是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呢,且慢。

2016年3月,1.64億年前中侏羅世地層中的一種草本植物的化石——渤大侏羅草,被我國科學家發現。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前人提出的被子植物演化觀。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中國近日出版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上。發現人是渤海大學古生物中心韓剛博士,該植物標本是2010年在內蒙古寧城道虎溝發現的,號稱是迄今發現全球最早的草本種子植物。

被命名這個「渤大侏羅草」(渤大是渤海大學的簡稱),我國著名植物學家李秉滔(現任華南農業大學植物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植物學科學術帶頭人)用「了不起的發現」來評價渤大侏羅草。研究論述1.64億年前的中侏羅世地層中發現的渤大侏羅草植物化石是一棵完整保存的草本被子植物,僅有不到4釐米高。該標本雖小,但保存完整,包括相連的根、莖、葉、果。果實的出現表明該植物的矮小不是未成年造成的,而是其成體就只有這麼高。如此之小的個體表明,這是一個真正的草本植物。因為被子植物是種子植物中唯一具有草本形態的類群,所以侏羅草的草本形態強烈地指向其被子植物屬性。這個結論得到了侏羅草中被包裹的胚珠或種子的進一步確認,因此渤大侏羅草無疑是一個被子植物。這個看似平常的結論,如果考慮到侏羅草中侏羅世的年代就變得意義非凡。

中侏羅世的渤大侏羅草標誌著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記錄,同時也是目前最早的草本種子植物記錄,它比潘氏真花,還早大約200萬年。而其草本形態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前人提出的被子植物演化觀:要麼草本被子植物不是原先想像地那麼進化,要麼所謂的更為原始的木本被子植物應該出現在更加久遠的地質歷史中,二者之間至少必選其一。無論如何,先前人們很多看起來合理的想法在化石資料面前很可能只是紙上談兵,距離真實的植物歷史可能相去甚遠。渤大侏羅草發現,促使人們重新審視科教書中常見的被子植物演化觀。

渤大侏羅草標本以及復原圖

無獨有偶,又有媒體報導,2016年6月,深圳投資控股公司旗下的蘭科中心劉仲健教授和中科院南古所王鑫教授在中國內蒙古道虎溝中侏羅紀(1.64億年前)發現了一種開花植物的化石。據悉,該有花植物包括相互連接的根、莖、葉、花、果以及果實裡面的種子。線狀葉片螺旋著生於一個彎曲的莖上,葉片具有五六條平行的葉脈。果實有20多個,在果序上呈螺旋排列,每個果實包含一枚種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化石完整地保存了有花植物的全部組成部分以及處於不同生長階段的生殖器官,使得人們可以窺見早期被子植物的全貌和有性生殖的過程。

道虎溝雨含果化石以及復原圖

該化石被命名為「一個有花植物新屬(種)Yuhania(雨含果)」,並發表於國際著名的古生物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雨含果在中侏羅紀的發現,將開花植物的起源時間推前了近四千萬年,改寫了有花植物的進化歷史,為人們研究早期被子植物演化提供了新的證據。

又是一個1.64億年前, 真是沒有最早,只有更早,歷史不斷被改寫,但無論如何,有關早期被子植物或相關先驅植物的發現不斷湧現,為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不斷開闢了新的空間。相信在未來,在古生物學家的努力下,人類對古老生物的認識會越來越多,更多的謎題會被破解。然而究竟誰是最早呢,是花,是草、還是果,我們期待下一個神奇的發現。

相關焦點

  • 十字中華果一一真正的早期被子植物
    繼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被發現並命名後,關於地球上第一朵花以及第二朵花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許多古植物學家紛紛質疑,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雖然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其是早期的被子植物仍然存疑,存疑的主要依據是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化石中的所謂「種子」,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種子。
  • 我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新華社瀋陽3月31日電(記者 陳夢陽、王瑩)科學家最近在我國東北遼寧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這一古老的真雙子葉植物非常接近現生的毛茛科植物,也是現生的大多數有花植物有直接系統演化聯繫的迄今最早的「祖先」。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 誰是最早的花
    2002年5月,吉林大學古生物研究中心和美國佛羅裡達自然史博物館的古植物學家們宣布:他們又在遼西發現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這種產於中國湖相地層晚侏羅紀1.45億年前的、被稱為「中華古果」的水生植物類群很可能就是現今世界上所有花果和穀物的祖先。此外還有發現「始花古果」的報導。
  • 遼寧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照片記者31日從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獲悉,遼寧省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今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介紹了由瀋陽師範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植物所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組成的課題組的這一重大發現。據介紹,這次發現的「李氏果」化石保存完好,形態特徵與現生的毛茛科植物基本一致,在葉形、脈序和果實特徵等方面特別像現生的鐵線蓮、翠雀花等。
  • 我國確認迄今最古老有花植物新類群「古果科」
    ,新近被確認屬於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類群「古果科」。據這個中心主任孫革教授介紹,這些標本就是在遼寧義縣組下部地層(晚侏羅世,距今1.45億年)中發現的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他們猶如同宗兄弟,既有同科、同屬植物的共同特性,又有不同種質的差異。作為被子植物,他們都有著胚珠(種子)被果實包藏的典型特徵,並在枝軸上心皮呈螺旋狀著生、雄蕊成對排列、葉子細小深裂等主要方面顯示了共性,但在蓇葖果、雄蕊和葉子的大小和疏密上,又表現了明顯的差別。
  • ...被子植物 早侏羅世 中華古果 植物解剖學 道虎溝 裸子植物 大化...
    中華氏史果屬於中侏羅世的化石,從表面看,它的生殖器官和營養器官長在一起,這和銀杏等裸子植物有些相似,但又不盡相同。因為它的雌性器官在植物未受精前,是封閉的,而裸子植物卻是敞開的,而且雌性器官的中間有縱向的隔壁是任何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這些都是被子植物的特徵。  在此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1.25億年前不僅有被子植物,而且還有不少種。
  • 地球上最早的四朵花
    第一朵花叫「遼寧古果」開在1.3億年前  199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在封面發表了《追索最早的花——中國東北侏羅紀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的論文,一時間,「世界最古老的花發現在中國」的標題見諸世界各大媒體。論文的第一作者就是孫革。  由於「遼寧古果」是迄今唯一有確切證據的最早的花,所以目前它一直被稱作地球上的「第一朵花」。
  • 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四朵花」
    開在1.3億年前  199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在封面發表了《追索最早的花——中國東北侏羅紀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的論文,一時間,「世界最古老的花發現在中國」的標題見諸世界各大媒體。2002年,美國《科學》雜誌的封面文章發表了「中華古果」的研究成果,又讓全世界知道了地球上的第二朵花。古植物學界一直疑惑早期開花植物到底是草本植物還是木本植物,是陸生在先還是水生在先。 「中華古果」暗示了被子植物存在水生起源的可能性。「中華古果」的化石則更像我們所知道的蘆葦,化石底部的莖由粗及細,莖的頂端是有蓬鬆感的羽狀物。
  • 中華十字果:真正的被子植物誕生了?
    繼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被發現並命名後,關於地球上第一朵花以及第二朵花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許多古植物學家紛紛質疑,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雖然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其是早期的被子植物仍然存疑,存疑的主要依據是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化石中的所謂「種子」,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種子。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進化關係自古就是科學謎題。最近,北京...
    在琳琅滿目的植物世界,被稱為「開花植物」的被子植物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類,不僅因為它們用絢爛的花朵將世界裝扮得奼紫嫣紅,它們孕育的累累碩果更是維繫人類文明的食糧。在研究領域,被子植物同樣備受關注,其中關於被子植物的起源與進化,自達爾文時代起,便成為植物進化領域裡的一個重大難題,達爾文直接將其稱為「令人討厭的謎題」。
  • 種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區別,科普一下
    產生種子,不過胚珠和種子是裸露的。裸子植物生活史松柏綱紅豆杉高達30米,條形小葉不規則互生。種子堅果狀,生於紅色杯狀的由珠託發育成的假種皮內。樹皮內含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被子植物門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級的一類,自新生代以來,它們在地球上佔著絕對優勢。現知被子植物共1萬多屬,約20多萬種,佔植物界的一半。
  • 世界上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是我國科學家發現
    我國科學家發現1.64億年前中侏羅世地層中的一種草本植物化石,這個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的發現,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前人提出的被子植物演化觀。拼版照片:左圖是中侏羅世的渤大侏羅草化石,右圖是渤大侏羅草的復原圖。
  • 中國專家復原世界上最早的鳥和花-中華古果 孔子鳥 復原圖 化石...
    東方網6月18日消息:世界上最早的鳥和花17日在中國專家的手中「復活」。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首席教授、刑事相貌學專家、痕跡考古學家趙成文在遼寧省朝陽市公布了他的復原圖。   1996年發現於遼寧省西部朝陽地區的孔子鳥化石,距今已1.3億年,被稱為世界上「最早具有角質喙的鳥類」。
  • 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區別
    本記錄的科、屬以中國植物志為準被子植物有1萬多屬,約30萬種,佔植物界的一半。它們形態各異,包括高大的喬木、矮小的灌木及一些草本植物。裸子植物的表面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例如銀杉、水杉等,而被子植物是有果皮包被的,例如我們常吃的蘋果、水蜜桃等。
  • 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
    這些事實表明,中、低緯度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極可能是被子植物的起源中心。從這裡,它們迅速分化和輻射,並向中、高緯度發展,而後遍及各大陸。被子植物來自何源——關鍵的祖先問題關於被子植物的祖先,目前主要有三種學說——假花學說、真花學說和種子蕨類起源說。假花學說。裸子植物中的買麻藤目現存3個屬,即買麻藤屬、百歲蘭屬及麻黃屬。
  • 一億年前「神秘花」現身:被子植物起源依舊成謎—新聞—科學網
    比如,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突然大量出現的現象,就令達爾文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達爾文找不到更早的被子植物的線索,也就和他所希冀從少到多逐漸發展的模式不吻合,所以他將被子植物的起源稱為「討厭的謎團」。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團隊在《科學報告》上報導了一件被命名為「靜子花」的化石,為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大量出現提供了一個新的證據。
  • 漲姿勢:APG系統被子植物分科
    本列表主要依據James L. Reveal & Mark W. Chase, 2011的文獻中對APG III系統被子植物414科的排列順序,但有少許改動,整個被子植物作為有胚植物(木賊綱Equisetopsida)的一個亞綱(木蘭亞綱Magnoliidae)處理,其下設超目、目、科三級單元。中文名的整理和擬定由劉冰、@劉夙 共同完成。
  • WEEK計劃|考點14:種子植物的分類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咱們生物中的種子有兩種分類:①一種是按照 子葉 的多少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點擊藍字複習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秘早期被子植物新成員——變果
    被子植物起源及其早期演化是植物學家長期以來致力攻克的難題,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找到化石證據。我國遼西的義縣組地層因其出產的被子植物化石而聞名,近期,學界關於義縣組古植物學研究取得進展——獲得變果,其是一個被子植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