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1.64億年前中侏羅世地層中的一種草本植物化石,這個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的發現,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前人提出的被子植物演化觀。
拼版照片:左圖是中侏羅世的渤大侏羅草化石,右圖是渤大侏羅草的復原圖。
被子植物是當今世界植物界中最進化、種類最多、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類群。現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萬種,佔植物界總數的一半以上。我國已知的被子植物約2700多屬,3萬餘種。 被子植物與人類有著及為密切的關係,如我國的被子植物可提供食物的達2000餘種;果樹有300多種;花卉植物數不勝數;藥用被子植物有10 027種(含種以下分類單位),佔我國藥用植物總數的90%,是藥用種類最多的類群,絕大多數中藥均來自於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由少數(典型的是8個)細胞構成的胚囊和雙受精現象被視為被子植物在進化上的一致性和與其他植物類群區別的證據。被子植物在形態上具有不同於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葉球的花;胚珠被包藏於閉合的子房內,由子房發育成果實;子葉1~2枚(很少3~4枚);維管束主要由導管構成;在生殖上配子體大大簡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數而發育,雌配子體中的頸卵器已不發育;在生態上適應於廣泛的各式各樣的生存條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大得多的對光能利用的適應性。
來源:百度百科 植物之家——植物百科
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