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國地質學家發表了這一消息,在廣西那坡縣內,我國最近發現了世界性的沙坑群,這些坑的容積都超過了100萬立方米,完全保存,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這個天坑群面積很大,位於千米高原,據說觀光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非常大,從現在的發掘來看,這可以說是世界性的天坑遺蹟,那個坡的天坑群的發現,在改善天坑的進化理論上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在推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上有著很高的價值。
據參加這次遺蹟發掘的專家介紹,那個坡上的天坑群有巖溶質遺蹟的種類多種多樣,特別是色彩豐富的洞窟、巖溶峽谷和瀑布,更珍貴的是,這些幻想性的自然景觀通常難以完全保存,該坡天坑群保留了完整的東棕櫚、蛇根、攀緣樹、樟樹、棕櫚樹等原始植被群落,其中,東棕社區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林木30米以上,這樣大的天坑野生的布朗林是我國首次發現的,這裡不僅是天坑,也是個美麗的山洞,洞窟中的鐘乳石完全保存著,和其他地方不同,沒有破壞和採礦等遺蹟破壞現象。
很多人想問一下,豎井是怎麼形成的?彼得在中國的分布怎麼樣?原來,坑不是隕石碰撞的結果,也不是超自然力的創造,它是巖溶地形的一種,是流水和巖石長期作用的傑作,天坑通常位於深谷中,其坑壁通常陡峭,坑底生長著很多遠古的植物,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因此,許多天坑的景色十分迷人,也是一種珍貴的旅遊資源,到目前為止,在地球上發現的大規模的坑大部分分布在中國,截至2017年底,分布面積約100平方公裡,在全國發現了27個坑群,坑的數量也達到了172個。
中國的坑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在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有很多地方,另外,中國的漢中地區也有坑分布,也就是說,中國的坑研究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天然資源,因此,我國對天坑的研究水平也在世界前列,這個領域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很多地質和生態科學家來到中國,尋找著彼得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