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核超高溫,為什麼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面,冬天水還那麼冷?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地熱是我們常見的能源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綠色可再生能源!全球地熱最豐富的應該要數冰島,全國超過85%的人口利用地熱取暖,首都雷克雅未克全部利用地熱,全世界都羨慕不已!但吃瓜群眾並不關心這個,取之不盡的地熱能是哪裡來的?真的取之不盡?

地熱來自哪裡?

地熱來自於地球內核的熱量,從溫度高達6000度的最熾熱的內核到液態鐵鎳質外內核,再到地幔以及上地幔等,結構如下圖:

由內而外,溫度是逐漸降低的,到地殼表層時,溫度已經和地表沒有什麼差異,從內到外的溫度分布如下表:

我們可以了解到,只要到達30千米的地殼莫霍面時,溫度就已經達到400-1000℃,如果以此開發燒水發電的話,已經綽綽有餘,但很可惜我們最深的孔也只挖到了12226米,也就是12千米左右,因此要利用地熱的話還是需要在地殼斷裂帶,熾熱熔巖距離地面比較近的位置。

地球內核熱量來源有兩個:

  • 放射性元素衰變

  • 形成地球物質的引力勢能

前者佔了地球內部熱量來源的60%-80%,是的球內核熱量的主要來源,但地球已經誕生約46.5億年,大部分放射性物質早已過了半衰期,未來的熱量產出將會來越少!

後者引力勢能是繼承於行星形成過程中星雲坍縮時角動量守恆的撞擊和引力勢能,這個個過程和放射性衰變一起構成了地球內核熱量的來源。

內核的熱量會地表傳導嗎

地球半徑大約是6370千米,由內而外是一個溫度漸變的過程,即使巖層不是熱的良導體,在漫長的時間裡也會慢慢向外界散發熱量,傳導到地球表面時約為0.085瓦/平方米,跟地球從太陽獲得的功率1366瓦/平方米,這明顯微不足道,但太陽由於大量的氫元素聚變,熱量源源不斷,而地球從誕生後即有限的放射性元素衰變和引力勢能,這個數字加上地球表面巨大的面積,另外還有火山噴發與海底的熱液泉等都在不斷的消耗地球內部的熱量。

根據科學家估算,地球從誕生起到現在大約已經下降了約500℃,對於在46.5億年的漫長歷史才下降這麼一點也確實可以看到地球巖石的保溫效果。但未來也許會有一些隱憂在裡面。

為什麼地下水還冰冷?

準確的說地下水是冬暖夏涼的,但這只是一個錯覺,其實地下水大致恆溫(10-22℃,不不同緯度略有差異),冬天感覺暖和是因為外界溫度只有0℃左右,10℃的水就比較暖和了,如果15-20℃都能勉強算溫泉了。

但等到夏天來臨時,外界溫度在30-35℃以上,觸碰到15-20℃的水,是不是透心涼?這就是地下水冰冷的來歷。當然地下水沒有被地核加熱是因為普通地下水深度不夠,0.085瓦/平方米還不足以加熱地下水,更深的地下熔巖還沒有與水接觸,否則就是地熱資源了!

地熱資源形成示意圖,當然這個唯一來源是地球內部的熱量。

真的取之不盡?

地熱在現代能源定義中是屬於可再生的一次能源,但從地球物理角度來看,它卻並不是,儘管我們利用地熱並不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因為對於地球龐大的熱量來說,我們利用的不過是每年從牛身上拔一根毛,有影響嗎?當然有,但是有多大呢?相信各位也知道這個比例。

真正的關鍵並不在此,因為地球產熱機制已經大大下降,因為最大的熱量來源放射性衰變物質大都已經過半衰期,也就衰變能的紅利已經過了頂峰了,未來將會持續下降,而源源不斷的各種途徑散失熱量,未來地球內核溫度會逐漸降低,據科學家估計二十三億年後後,內核的溫度可能會下降到難以支撐內核液態金屬流動的溫度,這將導致地球磁場逐漸消失!

地磁場對於萬物都很重要,沒有地磁場,大多數鳥類的導航也許就要出錯了,高能帶電粒子也會讓我們天天可以看極光,無論緯度高低,但問題是很多更高能會到達地表,大氣也會在這些高能粒子的轟擊下達到逃逸速度而逐漸減少......地球磁場消失絕逼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還有數十億年,想必我們不會呆在地球上等死。

相關焦點

  • 地核6千度高溫,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表?這點溫度煮水都不夠
    那麼,地球內部源源不斷的能量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科學家稱,構成地熱能的主要有兩大條件,其一是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其二則是形成地球物質的引力勢能。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佔據了地熱能的百分之60到80左右,它是地熱能的主要來源,但地球的歲數已經有46億年了,大部分物質已經過了衰期,因此,未來地球的熱能的產出只會越來越少。
  • 地球內核溫度不輸太陽,為何數十億年了,冬天的水依舊那麼寒冷
    文/行走天涯地球內核溫度不輸太陽,為何數十億年了,冬天的水依舊那麼寒冷儘管人類目前早就已經將腳步邁入到了外太空中,一直以來比較關注的問題都是地外文明以及類地行星等等,但其實我們人類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才是最值得人類探索的,所謂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只有當人類過多的去了解到地球上的一切
  • 地球的內核年齡是46億年嗎?科學家給出答案,它年輕了10億歲
    宇宙如此之大,但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條件限制,我們發現只有地球擁有著生命,而我們所居住的這顆星球,它的年齡高達46億年。然而在最近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年齡也許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而它的內核真實年齡也許比46億年還少。
  • 地球已經形成46億年,為什麼地心還在燃燒,還要多久才冷卻?
    地球內部結構主要分為地殼、地幔、外核層和內核層,地球的溫度會隨著深度的下降而升高,位於內核層的地心是地球溫度最高的地方,據推測地心的溫度高達6600℃,而太陽的表面溫度僅為6000攝氏度,也就是說地球的地心溫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還要高,我們其實是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火爐上方,說到這裡很多人感到疑惑,地球至今已經形成了46億年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按理說地心溫度也該冷卻了啊,可是非但沒有冷卻,溫度卻比太陽表面溫度還要高很多
  • 地球已經形成46億年,為什麼地心還在燃燒,還要多久才冷卻?
    地球內部溫度非常高,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根據地質學家勘測,地球內部結構主要分為地殼、地幔、外核層和內核層,地球的溫度會隨著深度的下降而升高,位於內核層的地心是地球溫度最高的地方,據推測地心的溫度高達6600℃,而太陽的表面溫度僅為6000攝氏度,也就是說地球的地心溫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還要高,我們其實是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火爐上方,說到這裡很多人感到疑惑,地球至今已經形成了46億年的時間
  • 水滲透無孔不入,為什麼還沒全部滲入地球內部,只在地表循環?
    水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在我們的印象中,地下室即使是水泥澆築也是一個陰暗潮溼的世界,只要有一絲縫隙,汩汩的水流就會滲透而入,但地球並不密封,存在太多的裂縫和空隙,為什麼地球上那麼多水,沒有在重力的作用下滲入到地球內部呢?
  • 地球年齡被改寫?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
    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或許很多人都想問,地球到底多大了呢?其實這要從地球的起源開始說起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就已經孕育而生了,因此年齡應該從那個時候開始算起。正是因為人類無法參與整個地球生長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只能推斷和判斷。
  • 冷哭了!明明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冬天還這麼冷?
    自2020年12月以來,這個冬天已經出現了3場寒潮,目前到來的是第4場。頻繁來襲的寒潮讓我們感慨"冷哭了",不用父母提醒就自覺穿上秋衣秋褲。 冬天變冷了嗎?
  • 地球內核幾億年來都高溫,能量從哪裡來?為什麼沒有傳導到地面?
    地底下是熱的,這我們從中學地理課本中就有學到,當然教課書上也有說明地下為什麼那麼高溫,不過就是一筆帶過,咱來補充說明下這高溫到底是怎麼來的!1、引力坍縮能這一點也許不太容易理解,但只要理解能量守恆即可理解地球的引力坍縮能來自哪裡,即一片星雲在坍縮成地球的過程中,其角動量是守恆的,但地球自轉並不足以全部消耗角動量,因此在坍縮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角動量以引力坍縮能的方式在釋放出來,坍縮前的星雲質量越大,那麼最終導致的內核溫度也越高,比如:地球直徑為:1.27萬千米
  • 是什麼力量使地球自轉了46億年?用科學來解釋
    然而我們親愛的地球母親自轉卻並沒有那麼的穩定,她也會轉地忽快忽慢,並且她旋轉的地軸也不是雷打不動,也會繞圈圈、各種擺動,導致歲差、北極點漂移等古怪現象。我們不禁有了疑問:地球為什麼要自轉?地球為什麼轉個不停?地軸為什麼是歪的,並且還一直在變?下面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一一尋找答案。地球為什麼要自轉?
  • 太陽能把熱量傳到地球,為什麼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是寒冷的?
    太陽是一顆恆星,由於重力崩塌,恆星在內核中形成超高溫超高壓區域,以吸引周圍的塵埃形成物體,恆星的核心區域遭遇氫物質,從而發生劇烈的核聚變反應,使太陽能夠發光發熱,而由於太陽是一顆恆星,所以它能產生非常高的高溫,據科學家觀察和分析,太陽內核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表面溫度也高達6000攝氏度,這是什麼概念
  • 從地球誕生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億年,為什麼地球上的水還沒用完?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不難發現所有文明古國都是在河流附近開始的,所以水是不可缺少的資源,地球花了漫長的時間才進化出各種資源,從而誕生多樣的生物,最後才形成了人類。我們通常會說「女人是水做的」,這其實也正是說明了我們身體大部分都是由水構成的,如此可見,水是多麼的重要。從地球誕生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億年,為什麼地球上的水還沒用完?
  • 地球變年輕了!內核只有10億歲,遠比46億歲更年輕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根據地核的年齡來判斷地球的年齡,因為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地核的年齡與地球的年齡相差並不大。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這意味著地核的年齡也在40億歲以上。然而前段時間《物理評論快報》上出現了一篇研究論文稱地核的年齡實際上只有十幾億年,比人類認知中的年齡還要年輕得多。提出這一理論的是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那麼他們通過什麼方法發現地核的情況呢?
  • 地球年齡被改寫!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歲年輕多了
    據報導,近期,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通過一項實驗,發現地球內核的年齡要遠比人們想像中的年輕許多,這項發現意味著,地球內核的年齡或許僅為10億年,從而地球的真實年齡或許也要遠比46億年要年輕許多。43.74億年的歷史,不過,巖石年齡要比地球的真實年齡小很多,因為在地球誕生早期,地球上的巖石並不存在,而是經過上億年的時間才一點點形成的。
  • 宇宙那麼冷,太陽是怎麼把熱量傳到地球的?原因很多人沒有想到
    平時我們在房間裡面感到有點冷的時候,就會拿著一把椅子到院子裡曬太陽,當太陽曬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不會感到寒冷了,而是產生了溫暖的感覺,這種溫暖是太陽帶來的,因為太陽會發出熱量,而這種熱量是太陽從1.5億公裡外輸送到地球的,如果沒有太陽給地球輸送「熱量」,地球就不會有生命誕生
  • 杭州進入最冷的冬天!但 "三九」還沒到
    冬季南下的強冷空氣與合理配置的高空暖溼氣流是產生降雪天氣的兩大主要天氣系統,產生降雪的條件:一是近地面氣溫必須低於2℃;二是高空必須存在充足的水汽。  未來幾天氣溫變化不大,受冷空氣和降雨的共同影響,今天到周日最高溫可能只有6-8℃,最低3℃左右,雖然溼冷,但主城區想看到雪花的機率不大,這次的雪花依舊青睞氣溫更低的高山區。
  • 46億歲的地球,有一顆年輕的「心」
    早在195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地球化學家克萊爾·帕特森(Clair C. Patterson)就利用同位素法測定出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更加準確的說是45.5±0.7億年。然而,最近有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內核卻只有10億多年的歷史,它的年齡可能在10億至13億年之間。那麼,為什麼地球內核有著跟地球不一樣的年齡,甚至比地球年輕了那麼多呢?
  • 46億歲的地球,有一顆年輕的「心」
    人類對天空的探索從古至今未曾停止,這其中,養育萬物的地球自然成為了我們最好奇的星球之一。早在195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地球化學家克萊爾·帕特森(Clair C. Patterson)就利用同位素法測定出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更加準確的說是45.5±0.7億年。然而,最近有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內核卻只有10億多年的歷史,它的年齡可能在10億至13億年之間。
  • 地球真實年齡是多少?地核僅出現10億年,為何地球卻46億歲?
    科學界內地球的年齡已經超過46億年,馬上要進入中年階段,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國際小組進行一個實驗,發現地球的年齡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衰老,它的內核年齡可能僅僅只有10億年的時間,這刷新了大家對地球的認識,難道地球的年齡將要被徹底改寫了嗎?它的真實年齡又是多大呢?
  • 46億年燒掉103個地球質量,為什麼太陽還不會熄滅?
    太陽給予了地球光和熱,地球上的生命幾乎都直接或間接依賴於太陽而生存。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發出光,而且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長達46億年。通過光譜分析,天文學家知道了太陽的主要成分為73.46%的氫和24.85%的氦,氧的佔比為0.77%。雖然太陽包含了一些氧元素,但它們並非以氧氣的形式存在,因為太陽上的溫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