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除了常見的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被認為是清潔可再生能量以外,地熱能也是地球重要的能源之一,冰島這個國家就是全球地熱能最豐富的地方,超過百分之85的地區都依賴地熱能為生。
那麼,地球內部源源不斷的能量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科學家稱,構成地熱能的主要有兩大條件,其一是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其二則是形成地球物質的引力勢能。
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佔據了地熱能的百分之60到80左右,它是地熱能的主要來源,但地球的歲數已經有46億年了,大部分物質已經過了衰期,因此,未來地球的熱能的產出只會越來越少。
而說到後者形成地球的物質,這部分也非常關鍵,如果沒有繼承於行星形成過程中星雲坍縮時角動量守恆的撞擊和引力勢能,地球的內核不可能進行持續地發熱。
但讓人在意的是,根據熱傳導效應,只要是位於同一位置的不同部分,或者兩個物質發生接觸,溫度就會發生傳導。
按理來說,地球的內核溫度高達6000度以上,在漫長的46億年裡早就應該傳遞到地表了,可是為什麼居住在地面上的人卻絲毫感覺不到熱呢?
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方面,巖石層則是最關鍵的一個,地球的內部不是實心的,而是如同洋蔥般層層遞進的結構,越接近地球的內部,其溫度就越高。
而下層的巖石就越堅硬,在上個世界美蘇冷戰時期,前蘇聯就曾挑戰挖穿地心,結果實驗進度在12262米永遠地停止了,地球底層的硬度超乎人們想像。
其次,除了地幔外,還有兩樣東西一直在保護著地面上的生物,它們就是火山和水,火山爆發是人類畏懼的自然災害之一,巖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而在此過程中,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的物質也被釋放了出來。
而地球有百分之七十的地區都被大量的水所包裹著,水體的總體積超過13億立方公裡,水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加之地熱傳遞到地面時約為0.085瓦/平方米,這樣的溫度更不足以加熱水體,因此,即使再過23億年,地核溫度冷卻了也不可能傳遞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