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濁清
地核溫度高達6680攝氏度,為何46億年沒有變化?科學家給出答案
如果要說到地球的組成部分,想必大家都是比較清楚的,那就是地殼,地核和地幔,而地核又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是地球內部從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稱之為地核,主要的成分就是鐵,鎳,半徑大約在3480千米。
而要說到地核又分為內地核和外地核兩個部分,地核佔地球的總體積的16%,和人們關係最為密切的就莫過於地殼,可是僅佔地球的1%,而所謂的地幔佔83%,也是佔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地核的溫度非常的高,越接近地核溫度就越高,地核溫度最高點大約有6680攝氏度,不過也有人感到好奇,地球誕生46億年,為何地核的溫度仍然沒有變化?
科學家們也曾經對這個問題表示疑惑,而他們提出疑惑的時候也會進行解答,要知道一種物體在高溫的時候都能夠保持固態,那則說明它的熔點非常的高,而地核也是如此,更何況地殼的核心部分大多都是以鐵為主,而鐵的熔點是在1500攝氏度左右。
按照這個比例來講的話,應該鐵就會被融化才對,可為何還能夠保持固態呢?最主要的原因就因為地球內部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鐵原子排列在一起之後,呈現出的形狀和狀態和普通的鐵元素組成的部分是完全不同的,反而構成了一個六方體的晶體結構。
而這種這種超強的壓力之下,所組成的這些立方體原子的運動速度非常的快,但是由於在這種體徵之下受到了限制,所以也無法留到其他的地方就只能匯聚於中心,只不過在互相的交換位置吧,但是卻完全影響不了外表的形狀和狀態。所以即便在高溫之下,地核也沒有發生質的變化,依然能夠保持固態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