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發布人工智慧倫理準則,希望以「歐州優勢」邁向全球標準

2021-01-09 中國綠髮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近日,綠會顧問、原聯合國辦公廳高級官員杜暉賢(Fred Dubee)教授與中國綠髮會的小夥伴們分享了一篇關於人工智慧倫理的文章。經周晉峰秘書長指示,綠會工作人員將其編譯發布。

一篇FT的文章指出,大型技術巨頭們一次又一次的侵犯人權,這是為什麼要發布《歐盟人工智慧倫理準則》( 關鍵詞:EU's ethical guidelin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一政策的重要原因。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上,歐盟已經落後於中國與美國。4月8日(星期一),歐盟委員會發布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旨在通過確保(例如)有關歐盟公民的數據不會被用來傷害他們來增進對人工智慧的信任。此舉被普遍認為是推動邁向一個全球相關標準的重要舉措。

《人民日報》2019年04月11日第17 版

未來如何決定人工智慧是否對社會有益?歐盟的這套準則留下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其答案,將是對單個的應用程式進行精細管理,而不是對所有人工智慧使用一個籠統的方法。這個準則的出臺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專家的意見,並基於這樣一個理念:人工智慧既應該尊重人的權利,也應該足夠強大,以避免無意的傷害。

對「人工智慧的倫理」這個問題,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在釣魚臺參加「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筆者參加了有關論壇,百度公司的李彥宏先生提到:中國用戶對隱私問題不是特別敏感;蘋果CEO庫克則強調要保護隱私,要防治用戶的個人數據被濫用和盜用。後來筆者就此跟庫克一對一地就此進行了討論,感覺到一些中西理念還是差距比較大的。攝/CBCGDF

這份指南認為,人工智慧應該尊重歐盟的「價值觀和基本權利,以及諸如問責制和透明度等道德原則」。亦即,它將人類的基本權利作為任何人工智慧系統的核心。這與歐洲範圍內的一般數據保護法規類似,該法規鼓勵公司將隱私視為業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工智慧指導方針和《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都是建立在現有框架之上,而不是試圖從頭開始立法。

人工智慧應用在其規模、使用的數據類型以及對社會的潛在影響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確保人工智慧儘可能開放,建立在先前的法規基礎上,並將人類置於發展的中心,是確保這些系統符合道德的最佳方式。歐盟的指導方針是「一個新的、開放的討論過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歐盟委員會同時宣布啟動人工智慧倫理準則的試行階段,邀請工商企業、研究機構和政府機構對該準則進行測試。該文件還鼓勵民間社會團體、政府和學者參與道德人工智慧的討論中。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準則是指南性的,並沒有法律約束力,其條文中包括了歐盟希望能夠產生「值得信賴和有效的人工智慧技術」的七個基本領域:人類力量與監督(Human agency and oversight)、穩健性和安全性(Robustness and safety)、隱私和數據管理(Privacy and data governance)、透明度(Transparency)、多樣性、非歧視性和公平性(Diversity, non-discrimination and fairness)、社會和環境福祉(Societal and environmental well-being)、問責機制(Accountability)。

整理/Linda 翻譯/AI 核/綠茵 責編/Angel

【Reference】

https://www.ft.com/content/6dc00b5c-5ac0-11e9-939a-341f5ada9d40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4/11/nw.D110000renmrb_20190411_7-17.htm

https://phys.org/news/2019-04-eu-unveils-ethics-guidelines-artificial.html

https://euobserver.com/science/141681

相關焦點

  • 歐盟人工智慧倫理準則概要
    為了有效應對這些挑戰並充分利用AI帶來的新機遇,歐盟委員會於2019年4月8日以「建立對以人為本AI的信任」為題,發布了歐洲版的AI倫理準則,期望建立「以人為本、值得信任」的AI倫理標準,不斷促進社會公眾接受AI技術、應用AI技術。
  • 新冠疫情與人工智慧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
    導讀全球抗疫背景下,人工智慧在醫療場景的應用不斷增加。然而,在新冠疫情中,已有倫理原則的局限性顯現,主要體現在不同倫理準則之間面臨衝突。本文將分析疫情背景下AI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並探討對策。關鍵在於確保使用這些技術帶來的倫理、社會和政治問題得到充分解決。人權應始終得到尊重,隱私和自主性與安全的價值觀應當得到審慎權衡。」顛覆性技術帶來的倫理挑戰由來已久。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以前,相關討論就已經起步。2018年,歐盟委員會提出五大「可信賴的人工智慧」倫理準則,分別是自主性、有益性、預防傷害、公平性和可解釋性。
  • 如何規範人工智慧軍事應用?一文帶你透視美軍的人工智慧倫理準則
    導讀:2019年10月,美國國防創新委員會(Defense Innovation Board)發布《人工智慧準則:推動國防部以符合倫理的方式運用人工智慧的建議》報告。2020年2月24日,美防長正式籤署這一文件,使其成為美國防部在人工智慧倫理領域的官方政策。
  • 騰訊研究院發布《科技向善白皮書2021》提出人工智慧倫理三大共識
    DoNews1月11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近日,騰訊研究院與騰訊學院聯合發布了《科技向善白皮書2021》,後疫情時代科技如何發展、人工智慧與倫理關係、算法是否會「控制」我們的生活等一系列問題,在白皮書中被詳細探討。
  • 《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正式發布 國內AI教育邁向普及階段...
  • 推行醫藥企業倫理準則 塑造健康產業環境
    早在去年10月,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中國醫藥保健進出口商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等九大協會聯名對外發布了《中國醫藥企業倫理準則》,呼籲淨化醫藥市場。該《原則》 源於亞太經合組織(APEC) 在2012年9月提出的生物製藥領域的商業道德準則,即《墨西哥城原則》。
  • 「管理科學」人工智慧體引發的倫理困境
    研究人員需要同時構建人工智慧算法道德體系和人工智慧監管體系,依靠達到標準和準則對人工智慧的行為進行評定和約束。3.1.1構建人工智慧道德體系為了使人工智慧體走出倫理困境,構建人工智慧道德體系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被看做是解決相關問題的核心性工作。
  • 人工智慧倫理三問:如何對待機器和自身的關係?
    (資料圖片) 當前,人工智慧浪潮方興未艾,在很多領域展示出巨大應用前景。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引發的倫理爭議也不斷出現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報告——《未來基石——人工智慧的社會角色與倫理》。針對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報告在提出一系列建議的同時,也希望推動問題的充分討論。
  • 人工智慧 國家戰略_人工智慧:國家人工智慧戰略行動抓pdf - CSDN
    在過去的 15 個月裡,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國、阿聯、芬蘭、丹麥、法國、英國、歐盟委員會、韓國和印度都發布了促進 AI 應用與開發的戰略。這些戰略無一相似,關注的方面也有所不同,如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技能與教育、採用公共和私有部門、道德包容、標準與法規及數據與數字基礎設施。
  • 中國AI全景論文:關注AI發展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
    論文的發布是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成果在全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的體現,也彰顯了上海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高地的實力。除了提到AI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和人才培養外,論文詳細介紹了人工智慧道德規範問題。論文寫道,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實現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社會的長遠目標,不僅要加大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慧的潛力,而且要更加關注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諸多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負責任人工智慧治理原則》。
  • 人工智慧與外交:新議題、新工具、新挑戰
    根據斯坦福網絡政策中心發布的報告,自2017年起,已經有超過25個國家和區域組織發布了人工智慧的發展戰略,並且在報告中多次提及確保在該領域取得相對優勢和領先地位。由此可預見,人工智慧將會在未來成為各個國家激烈爭奪的高地。同時人工智慧的出現也給國家提供了新的合作領域,成為將來各國外交的重要議題之一。
  • Nature解析中國AI現狀,2030年能引領全球嗎?
    中國發展 AI 的企業和人口優勢Ding 表示,考慮到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家核心科技企業日益提升的專業技能和業界影響力,相信中國到 2020 年擁有全球領先 AI 公司的計劃能夠達成。他說道:「儘管尚未達到谷歌和微軟等美國科技巨擘那樣的水平,但這三家企業已經成為了 AI 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歷史上,納粹的虐行激發了國際社會研究人員的協作,個別國家的失當做法促使各地改善監管工作,學術團體的反省和質詢能推動國際社會改進倫理標準。  《赫爾辛基宣言》影響深遠。有惡劣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促成國際社會制定倫理準則。
  • 如何與AI談倫理?
    對於人工智慧是否會毀滅人類,有人認為重要的不在技術,而是規則。在人工智慧這股不可逆的潮流中,前有阿西莫夫著名的機器人學三大定律,後有國際人工智慧界正在日益重視的倫理與法律問題,如IEEE全球人工智慧與倫理倡議、阿西洛馬人工智慧23條倫理原則相繼出現,顯而易見,人類渴望著科技的進步,但又恐懼科技的進步。
  • 全球媒介倫理及技術化時代的挑戰
    就媒介倫理的具體準則而言,我們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單子,為什麼把這三個核心理念作為「原生規範」(protonorms)? ●:你說得很對,我們可以列出一個具體媒介倫理準則的長單子,但我想強調的是,你問題中提到的「全球性」(universal)。那麼問題就變成了:哪些準則是最主要的、跨國界及跨文化的?在全球化時代,我們需要全球視角。
  • 中國標準邁向國際化!第四屆無人機系統標準發展與應用國際論壇在穗...
    中國標準邁向國際化!第四屆無人機系統標準發展與應用國際論壇在穗舉行金羊網  作者:梁栩豪 任珈瑤  2020-11-22 來自全球6個國家和地區無人機行業的200餘位代表,圍繞「標準提升無人機國際競爭力」論壇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 2018 年度人工智慧熱門事件大盤點:「悲喜交加」
    而這一年,人工智慧領域也頻頻湧現「人工智慧寒冬」的擔憂,不過更讓人涅一把汗的則是人工智慧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和道德倫理危機——Uber 無人駕駛測試車撞死行人事故震驚了全世界、Google Duplex 代替人類自動接打電話「以假亂真」引發了對 AI 道德倫理的廣泛熱議,近日歐盟正式發布的人工智慧道德準則草案,更是集中體現了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恐慌與擔憂。
  • 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遭倫理拷問,怎麼破?
    基因編輯、人工智慧等倫理爭議最受關注根據中國社科院組織的相關調查,在科技倫理領域最受關注的問題中,基因技術排在首位,機器人、人類增強、人工智慧等分列其後。作為一名生殖醫學科學家,北大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身處技術和倫理衝突的「第一線」。
  • 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新技術遭遇倫理拷問,怎麼破?
    >在科技倫理領域最受關注的問題中,基因技術排在首位,機器人、人類增強、人工智慧等分列其後。人類是否有尋求技術共識、建立全球科技倫理治理體系的可能?「去年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擬定《在工程領域負責任地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原則》,對全球各國各大企業的相關做法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極大相似性,在最基本原則上,大家的認識是相同的。」龔克說。
  • 人工智慧面臨倫理困境
    > 關鍵詞:人工智慧;谷歌;機器人;倫理意識;無人駕駛汽車 作者簡介:   日前,已進行測試多年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事故,致人受傷,這一事件再次將人工智慧牽涉的倫理問題推到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