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英格蘭足總杯第三輪淘汰賽,意外成為了英國社會的焦點話題。這是一個未能完成的草根奇蹟,也是疫情下足球世界的縮影,更是一段五味雜陳的時代故事。
文 / 陳點點
編輯 / 宋鑫宇、殷豪男
英國足球,從來不缺少故事。即便是在全英正面臨一日超5萬例新增病例的嚴峻形勢下,足球仍以它特有的形式,影響著整個社會。
兩天前,英格蘭足總杯的第三輪淘汰賽迎來了一場在其150年歷史中,對陣實力最為懸殊的較量——來自英格蘭第八級別聯賽的海運聯(Marine AFC),在主場面對的是現英超排名第四的託特納姆熱刺。
它們在英格蘭足球聯賽體系中的排名,相差了整整160位。
海運聯在比賽前熱情歡迎做客的熱刺
雖然足總杯向來是以弱勝強、草根逆襲的溫床,然而當海運聯的球員在自己的主場對壘穆裡尼奧的熱刺時,沒有奇蹟和童話——37分鐘的時間裡,海運聯就已經淨吞四蛋,最終0-5止步足總杯第三輪。
然而,對於1894年成立的海運聯而言,這本是其127年歷史中一場雖敗猶榮的失利。而在疫情的長期籠罩下,這場比賽的終場哨響,意味著海運聯與其球員一起,走到了命運的拐點。
01
無比艱難的海運聯
與其它英格蘭第八級別聯賽的球隊一樣,海運聯還在苦苦等待賽季重啟。
受疫情的影響,英格蘭的第八級聯賽在進行了7輪比賽後便開始進入停擺。考慮到整個英國的疫情仍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賽季取消,似乎是大概率事件。
但對於在足總杯不斷突圍的海運聯而言,聯賽雖然幾近停擺,但俱樂部卻必須咬著牙維持運營。在足總杯第三輪獲得挑戰熱刺的機會之前,海運聯從去年的9月12日開始接連獲得了5場資格賽和2輪淘汰賽的勝利。
海運聯走了很長的路,才來到了熱刺的面前
這樣的戰績放在過往,對於一個第八級別聯賽的球隊而言,必定會是一個名利雙收的賽季。
但不幸的是,海運聯127年歷史中最高光的時刻,偏偏發生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
在英格蘭的第八級別聯賽的生態中,俱樂部的生存條件極為苛刻。規模化的聯賽讓俱樂部能夠從比賽日消費(門票、會員、衍生品等)和商業贊助中獲得商業回報,根據收入模型來決定俱樂部人員、軟硬體等方面的投入。
量入為出,是這些草根俱樂部能生存下來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疫情的影響,闖入足總杯第三輪的海運聯,能夠獲得來自英足總至少20萬英鎊的獎金分成,這對於俱樂部而言已經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要知道,過往海運聯一個賽季的球員薪資預算大約是10-13萬英鎊。但由於疫情之下空場比賽的緣故,俱樂部CEO 詹姆斯·利裡(James Leary)透露,這筆足總杯獎金與之前相比少了約50%,也就是10萬英鎊左右。
「兼職踢球」的海運聯球員James Barrigan,也是一名市政清潔工
少了英足總10萬獎金對海運聯來說並不是最致命的打擊,高頻的聯賽遭遇停擺,俱樂部日常運營的造血功能失效,才是生死攸關的大問題。而與此同時,在足總杯資格賽上一路高歌猛進的海運聯,還要面對的是疫情下高額的運營成本。
球場的日常養護、比賽日的安保、醫療、交通等方面的開支,因為英國在全國範圍內強制執行的「封城」舉措,讓俱樂部的人力成本、運營成本不斷增加。
一方面收入不如預期,一方面成本不降反升,讓海運聯在此前不得不做出一個略顯殘忍的決定:如果對陣熱刺的比賽失利,那麼俱樂部的所有球員都將在第一時間被臨時解僱,這意味著整個海運聯將處於停擺的狀態。
足球何時回歸他們的生活,仍是一個未知數。
02
無比走運的海運聯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說過,足球在英國社會中,是人們的精神寄託,也是療傷靈藥。
根植於這樣的土壤,海運聯無疑還是幸運的。
延伸閱讀:這部「非典型」奈飛體育劇,借足球拍出了資本主義簡史 | 點點專欄
幾周前,當BBC 1臺確定對海運聯與熱刺的比賽進行全英直播後,社會和媒體開始關注這支來自第八級別聯賽的草根球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新聞媒介,了解到了上文我們提及的海運聯的窘境。而作為對手的熱刺,從穆裡尼奧到球員,都在聲援這個來自第八級別聯賽的對手。
在此之前,海運聯為了彌補比賽空場的門票收入損失,以10鎊的價格對外出售對陣熱刺比賽的虛擬門票。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希望以「購票就有機會成為下賽季球隊某場友誼賽教練」為噱頭,賣出了500張球票。對於海運聯而言,5000英鎊的比賽日收入,對應了他們本場比賽的運營成本。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海運聯的虛擬門票在經過社交媒體發酵之後,大量球迷通過購票的方式幫助處於困境的海運聯。比賽開始前一天,銷售數字早就突破了原計劃的500,達到了15000張。這其中的絕大部分購票者,來自熱刺的陣營。就連穆裡尼奧個人,也自掏腰包購買了海運聯的虛擬球票。
最終,海運聯賣出了30700張虛擬票。總共30萬英鎊的收入,相當於其20年主場球票銷售的總額。
相似的劇情,在過去幾個世紀的英國不斷重演
在過去一年裡困擾著海運聯的財政危機,在短短2天的時間裡得到了解決。
而除了從門票銷售上獲得意外的收入,海運聯的商業開發上也有「貴人」相助。
海運聯所坐落的克羅斯比鎮,在利物浦以北十公裡的海岸邊。於是來自家鄉的利物浦名宿卡拉格也對海運聯慷慨解囊。他以自己的基金會(JC23 Foundation)的名義成為了海運聯訓練服和球員席的贊助商。
卡拉格與海運聯的主席Paul Leary
與此同時,作為最初把海運聯的經歷向社會進行傳播的媒體機構,知名媒體The Athletic也成為了俱樂部球衣背後廣告和場邊廣告的合作品牌。
在海運聯的主場,The Athletic的標識隨處可見。而穆裡尼奧所在的教練席背後,就是當地居民的後院
雖然這些贊助沒有對外公布金額,但CEO詹姆斯·利裡在此前連線奧恩斯坦&查普曼播客(The Ornstein & Chapman Podcast)時透露,在眾多社會力量的幫助下,海運聯已經擺脫了疫情之下所帶來的危機,其獲得的大量資金支持在維持俱樂部未來運營的基礎上,會有計劃地進行球隊發展上的投入。
而這些向海運聯掏了真金白銀的贊助商們,無意中也製造了一個花小錢辦大事的體育營銷案例:海運聯與熱刺的這場比賽在BBC 1的直播時段中,峰值收視人數達到了680萬,平均收視人數達到了570萬,再算上移動端通過BBC iPlayer觀賽的100萬觀眾,這對於品牌而言,無疑是在英格蘭本土市場的一次現象級曝光。
而在社交媒體方面,海運聯同樣是當天英國體育門類的熱搜榜首。
比賽結束後,知名足球評論員萊因克爾的推特
故事說到這裡,這似乎又是一個關於英國足球皆大歡喜的happy ending。但現實真是如此嗎?
03
英國草根足球的危與機
在海運聯身處的英格蘭第八級別聯賽,共有138個紮根於當地社區的草根足球俱樂部。其餘的137支球隊不像海運聯這樣幸運,能在短短的一周時間裡解決俱樂部未來十年的財政問題。
在英國疫情無法有效控制、執行全國封鎖的當下,近200年歷史的英國草根足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震蕩。
首當其衝的,就是運轉縝密的足球發展模式。
我之前的文章裡提到過一個趨勢:職業足球俱樂部在2020年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但現在看來,頭部的俱樂部哪怕日子再苦,也能過下去。而對於草根足球而言,面臨的是生或死的考驗。
英超退款、德甲降價,職業體育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 點點專欄
幾個月前,英國《鏡報》和《衛報》對疫情之下的英國業餘足球市場進行了調研,其結果顯示英乙(英格蘭第四級別聯賽)級別以下的俱樂部因疫情的影響在2020年損失了46%-48%的收入。
英國的業餘足球、草根足球的發展基於的是社區經濟。球隊的比賽日收入大部分源於當地的社區居民消費,商業贊助來自當地小企業、小品牌的營銷投入。
如果我們理性客觀地分析未來草根足球發展的外部環境,就會意識到在疫情的作用下,英國的實體經濟、特別是零售業、製造業、教育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而這些企業恰巧是英國業餘足球產業發展的金主爸爸們。
因此,即便是在後疫情時代,足球的金字塔體系、運營模式重新恢復,也許球迷能夠重新填滿球場,但在商業開發的領域,恐怕再也無法找到足夠多願意掏錢、掏足夠多錢的合作夥伴。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英國足球的金字塔基必定會經歷長期的「重建」階段。而這一過程中,草根足球也將對職業足球環境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具體的呈現形式,還需要未來更多的觀察。
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疫情下的英國草根足球的發展環境,也正是因為其與社區居民、當地社會無處不在的緊密聯繫,才最終孕育了海運聯這個不大不小的平民奇蹟。不過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正開始幫助這些受困於疫情的業餘球會。
雖然輸掉比賽,但是海運聯卻暫時擺脫了「破產」危機
去年九月,前英格蘭國門大衛·詹姆斯聯合多家草根足球俱樂部一同起草製作了一份「新冠疫情下草根足球發展報告」。這份16頁的報告向社會揭示了英格蘭草根足球所面臨的挑戰和棘手問題,也向社會各界收集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這份報告的自救方案,已經細緻到俱樂部如果調低一度暖氣、隨手關燈關電,一年能節省下多少成本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之下英格蘭的足球生態會遭到重創,甚至是重建。但當我們看到連勝七場闖入足總杯第三輪的海運聯,看到無數的普通人傾囊相助,看到全社會和媒體的正能量時,你能篤定這些當下水深火熱的草根球隊在未來都能尋找到活下去的方式,就像一個半世紀前英格蘭的足球秩序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逐漸形成那樣。
慢,卻紮實牢靠。
相比之下,我們自己的職業足球正在經歷什麼?是飽受爭議的工資帽,是屢見不鮮的欠薪醜聞,是俱樂部中性化更名的啼笑皆非。也正因為如此,當我看到海運聯的故事時,有一股衝動告訴我,要把這樣的故事,及時用文字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