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堅持母乳餵養,導致孩子活活餓死?!用證據說話

2020-12-02 騰訊網

較真鑑定:

1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在出生後初期體重下降10%是常見的不能根據當事媽媽的敘述,就定論是因為純母乳餵養失敗而活活餓死孩子熱傳文章的標題是草率的,是缺乏理據的。

2、母乳餵養成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需要媽媽們提前學習相關知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要及時尋求幫助和指導,如果操作正確,絕大部分媽媽都可以母乳餵養成功。

3、如果實在母乳餵養困難不想堅持了,改為混合餵養或配方奶餵養也未嘗不可。但不需要因為一些極端情況下發生的案例,而去否認已經有大量堅實證據支持的母乳餵養建議。


查證者:澳洲婦幼Dr韓(澳大利亞婦產科醫學博士 臨床營養學碩士 臨床醫學學士 微信公眾號:DrHAN_AU)


近幾天,朋友圈一篇題為醫院讓她堅持母乳餵養,卻導致小嬰兒活活餓死!這本是一瓶奶就可避免的悲劇…」的文章特別火爆。裡面講述一位媽媽的一段悲痛經歷,大致梗概如下:


一位新手媽媽在孩子出生後一直被要求只餵母乳,生後第一個24小時哺乳時長達9小時,但是仍被鼓勵堅持母乳餵養,然後孩子出生後的三天,體重下降了9.7%,最後在出院後不到12小時,孩子因為飢餓脫水心跳停止雖返雖經搶救,最後孩子仍不幸離世。最後孩子媽媽說:「如果我當時給他餵哪怕一點點奶粉,也許他就不會死……」

這篇英語寫成的故事圖文並茂、很有感染力,並且還附帶了網站發起醫生的評論,在全球範圍都引發關注

對於描述母乳餵養風險的多數說法,大部分家長還是有識別能力的,不過,這篇文章似乎有些不同,它有英文出處,而且有很多圖片佐證,是一個真人真事。


痛惜之餘,很多人可能會想:堅持母乳餵養,真的可能害死孩子嗎?事實到底是怎樣?



一、孩子離世的悲痛是真切的,但並不代表這位媽媽對離世原因的判斷就是可靠的

雖然這位媽媽認為堅持純母乳餵養,結果失敗,最終導致孩子出生後由於飢餓脫水致死。對於一個死亡案例的原因分析,並不是根據當事人的主觀描述就可以定論的。

我們無從得知一個出生時,看著完全健康的孩子,是否還有其他潛在的問題?在孩子去世之後,是否進行相關死因的鑑定?如果有死因結論,那這個結論真的是如這位媽媽講述的那樣,完全健康的孩子,因為喝不到母乳活活餓死嗎?

文章裡,這位媽媽描述了孩子要長時間哺乳以及哭鬧不安的表現,也記錄著孩子體重的下降,這些描述的確是容易讓人把孩子離世關聯到飢餓。不過,2015年美國兒科學會統計了108,907名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嬰兒體重變化狀況,研究發現,在出生後48小時,大約5%自然分娩和>10%剖宮產分娩的新生兒會有10%體重下降,而出生後72小時,>25% 的剖宮產新生兒會有10%的體重下降。而這篇美國兒科學會文章的最後結論是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在出生後初期體重下降10%是常見的。

另外,也有相關的循證系統回顧發現,健康足月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在出生後頭三天體重下降7-10%可以認為是正常的。

因此,孩子不幸離世了,孩子的確是在純堅持母乳的狀態下離世,但僅根據當事媽媽的敘述,就定論是因為純母乳餵養失敗而活活餓死孩子,甚至提出如果及時給孩子配方奶就可以倖免,是欠妥的。醫院讓她堅持母乳餵養,卻導致小嬰兒活活餓死!這本是一瓶奶就可避免的悲劇…」這個標題是草率的,是缺乏理據的。

二、了解這個文章的英文原文出處,就能理解這個悲劇為何會被渲染


有意思的是,這個朋友圈文章的英文原文出處標題是「「如果我當初給他餵了一瓶(配方)奶,他應該就會活著If I had given him just one bottle, he would still be alive)。這個標題是引用的是當事人媽媽的一句敘述。這麼看的話,朋友圈文章的標題這麼來解讀,似乎也沒那麼標題黨。

不過,如果我們對原文出處的Fedisbes.org網站以及組織背景稍稍了解之後,也許就能理解為什麼這個悲劇會以這樣的標題,發布在這個網站。

The Fed is Best Foundation是一個非營利性小型組織,提倡嬰兒永遠都不應該遭受飢餓而媽媽們也應該有充分的自由選擇一個安全的餵養方式,這個選擇可以是母乳餵養,配方奶餵養又或者混合餵養。這個宗旨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十分理性和客觀。

可是,Fed is Best在踐行這個宗旨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的呼籲媽媽們合理選擇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而是推動一個嬰兒在出生後的頭幾天不應該長久等待母乳開始大量分泌,而是應該在出生後頭幾天及時採取配方奶餵養。理由他們認為嬰兒在媽媽乳汁大量分泌之前會攝入不足,可以導致低血糖和黃疸,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嬰兒腦損傷甚至死亡。

生後頭幾天才用哪種餵養方式,其實會對母乳餵養產生很大的影響的。因為在這個階段母乳還沒能開始大量分泌,如果這個階段給孩子添加配方奶粉則可能減少孩子對媽媽乳房的吸吮,失去吸吮的刺激,就可能導致接下來的母乳分泌不足或者母乳餵養困難,因此這個3-4天是最艱難而又最關鍵的階段。顯然,Fed is Best推崇的出生後積極添加配方奶粉餵養與主流組織和機構提倡的如何成功實現和維持純母乳餵養的操作是相違背的。

Fed is Best認為的需要在母乳大量分泌前,需要及時添加配方奶的理念是否有循證醫學證據呢?答案是否定的。在20168月更新的Cochrane(考克蘭圖書館,循證醫學權威機構)系統回顧結論指出:對於健康足月的嬰兒,目前無充分依據否定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主流權威組織推薦的:嬰兒出生後的前6個月純母乳餵養,不需要增加任何其他食物或者液體。

其實,Fed is Best組織的成立,緣起發起人Dr. del Castillo Hegyi自己的孩子在出生後的頭幾天經歷了脫水,後來孩子被診斷了自閉症譜系障礙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Dr. del Castillo Hegyi認為孩子早期由於母乳餵養不足,可能就是導致她孩子的自閉症譜系障礙和動障礙的原因,然後這個論點到目前為止也同樣並無證據支持讀到這裡,我們也許可以理解,這個故事為什麼發表在這家網站

事實上,母乳餵養雖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但要母乳餵養成功卻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需要媽媽們提前學習相關知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要及時尋求幫助和指導,如果操作正確,絕大部分媽媽都可以母乳餵養成功,如果實在母乳餵養困難不想堅持了,改為混合餵養或配方奶餵養也未嘗不可。但不需要因為一些極端情況下發生的案例,而去否認已經有大量堅實證據支持的母乳餵養建議。

這篇火爆的朋友圈文章裡穿插了一些科普,但卻是不正確的

朋友圈文章裡提到當時確實有一位哺乳專家告訴Jillian,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這種常見的婦科病會導致內分泌和荷爾蒙失調,進而造成她沒有奶水或奶水較少。

關於多囊卵巢症候群和母乳餵養之間的關係,目前的結論是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明確,而並不是像文章裡說的那樣定論式的陳述。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許多多囊卵巢症候群媽媽可以非常成功的實現並維持母乳餵養,而有些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媽媽甚至出現母乳分泌過量。因此,請不要因為個案中提到的一個信息,而蔓延至所有的多囊卵巢症候群病史的哺乳媽媽,造成不必要的母乳不足的恐慌。

朋友圈文章裡還有幾點提醒媽媽們注意:

「白天的時候,每隔1-3個小時餵一次奶,確保孩子每次睡眠的時間不超過3個小時。」

這是不正確的。對於健康的新生幼兒,在母乳餵養初期,每天8-12次哺乳頻率是比較多見的,遵從的原則是按需餵養。而對於足月健康的幼兒,沒有所謂的要確保孩子每次睡眠不要超過3小時,也就是說健康足月出生,體重良好的寶寶,無需刻意喚醒寶寶來哺乳。

「正常情況下,嬰兒每天應該排尿5-8次,並且尿液呈淺黃色。」

這是不正確的。作為一個粗略的參考,幫助媽媽們判斷孩子是否母乳攝入充足,從排尿上來講:

出生第一天大約有1個溼的紙尿片

出生第二天大約有2個溼的紙尿片

出生第三天大約有3個溼的紙尿片

出生第四天大約有4個溼的紙尿片

出生第五天大約有5個溼的紙尿片

在此之後,每天大約有每天有大約5-7個溼透的紙尿片,而不是5-8次排尿。而尿色的觀察應該是淺或接近無色,無異味。

「正常情況下,嬰兒每天應該排便2-4次,大便稀鬆、呈芥末色」

這是不正確的。在小幼兒時期,比如前4-6周,母乳餵養的孩子每天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稀便。但是,隨著月齡增加,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幾天排便一次,也可以是正常的。而母乳餵養孩子的大便顏色也可以是各異的稀便。

判斷母乳是否充足,除了觀察孩子的排便排尿狀況。此外,我們還需要觀察孩子的整體狀況,比如每次哺乳後是否有飽足的表現。在體重指標上,出生後第一周5-10%的生理性體重減輕,是否能夠在大約2-3周時恢復到出生體重。如果這些觀察指標都是好的,通常說明寶寶的攝入是良好的。母乳餵養幼兒的最佳生長評估標準是世界衛生組織2006版的標準生長曲線。

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版生長曲線(男孩版)

而在朋友圈文章裡提到的母乳餵養當然是很好,但是餵完之後最好再給孩子喝一點奶粉,這樣您才能知道他是不是吃飽了」,這也是不正確的。對於足月健康且生長良好(可參考上述觀察指標)的幼兒來講,通過追加配方奶粉來判斷母乳是否充足的做法是錯誤的

對於母乳餵養,我們需要科學而理性的對待,由證據來說話,而不是由主觀陳述性的個體化事件來說話。最後想說的是,母乳餵養其實也不是成功媽媽或者科學餵養媽媽的評估標準。如果能實現母乳餵養,那是最好的;如果嘗試了所有方法,母乳餵養仍然困難重重,及時尋求合適的替代餵養方式是才是合理的,而在12月齡以內,配方奶是母乳的理想替代品。

讓母乳餵養成為一件自然的事情,不刻意渲染好的,也不刻意渲染壞的。

參考文獻: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35/1/e16


Tawia, S., & McGuire, L. (2014). Early weight loss and weight gain in healthy, full-term, exclusively-breastfed infants. Breastfeeding Review, 22(1), 31-42.


Smith HA, Becker GE. Early additional food and fluids for healthy breastfed full-term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6, Issue 8. Art. No.: CD006462. DOI: 10.1002/14651858.CD006462.pub4.


Marasco L, Marmet C, Shell E 2000,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connection to insufficient milk supply? J Hum Lact 16(2):143-8.

相關焦點

  • 辭職當奶媽,一上工立馬被攔路虎難住了,母乳餵養這些事寶媽須知
    吃母乳是自古至今的餵養方式,每一位新生寶寶出生後,大多數的媽媽都會選擇自然的母乳餵養方式。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種類的奶粉,很多都號稱完全不輸給母乳所能帶給孩子的營養,甚至可以替代母乳,所以有一部分沒條件母乳餵養的媽媽,選擇了用奶粉餵養孩子。
  • 2020年世界母乳餵養宣傳周|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
    2020年8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旨在呼籲社會各界更多關注母乳餵養,重視母乳餵養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重要關聯,激勵大家通過支持母乳餵養來改善地球和人類的健康。
  • 堅持喝母乳的孩子,與喝奶粉的孩子,3個月後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美國兒科學會:孩子在1歲之前,最好選擇母乳餵養地方式,後續時候繼續選擇母乳需要看母親與孩子的意願。 編 輯:柔山 一直以來,可以說母乳都是寶媽的首選,而且在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時,寶媽們都會選擇母乳餵養的方式,可是生活中還是存在些問題,阻礙餵養方式的選擇。
  • 母乳餵養,對寶寶有沒有不好的地方?醫生告訴你答案
    小時候經常聽家裡人說,從小吃母乳長大的孩子和喝奶粉長大的孩子還是有區別的,心裡想,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他們告訴我說:「吃母乳長大的孩子更健康,因為母乳是最天然的營養成分,比牛奶更有營養,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很好,不易感冒生病,還能讓嬰兒的發育更快,比普通孩子生長更快。」
  • 母乳餵養超過1000天是什麼體驗?答案就一個字
    傷口結痂導致奶水擁堵,於是我選擇了通乳師按摩,如何形容通乳的疼痛感呢?我覺得就是比生孩子還要疼10倍吧,要知道我是順產而且沒有打無痛針的。有人說母乳餵養的辛苦在看見孩子可愛的小臉時就煙消雲散了,但對於我來說,孩子很可愛,但我依然很疼。第一階段:純母乳,睡眠?不存在的寶寶6歲以前推薦純母乳餵養,遵循按需餵養,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 如果身邊總有人擔心你的母乳夠不夠,那就離混合餵養不遠了!
    有的媽媽因為身體原因確實母乳不足,需要添加奶粉才能把孩子健康養大。但是同時,我也相信,很多媽媽的母乳不足,實際上與提前加奶粉,提前進行混合餵養有很大關係!有的完全不需要混合餵養,結果因為家長太過擔心,慢慢開始加奶粉,慢慢就成為了真正的混合餵養,慢慢地就導致了母乳越來越少!說一說我自己的經歷吧,如果不是媽媽及時過來和婆婆換班,我兒子也不會實現純母乳的!
  • 便血、哭鬧、吐奶,母乳餵養的寶寶竟也過敏?這份食物清單,新手爸媽...
    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及查體後發現,寶寶自出生以來都是純母乳餵養,最近開始在尿不溼裡發現有帶粘液血絲的大便,吐奶也較前增多,夜間偶有陣發性哭鬧。但檢查沒有發現肛裂,孩子生長發育與正常同齡兒相符。不過孩子的顏面部及肛周有溼疹。 尋找病因,抽絲剝繭,再給孩子查血常規。發現炎症指標均正常,但是嗜酸性粒細胞高達10.9%。
  • 小王子誕生引育嬰討論 健康機構提倡母乳餵養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劉航、羅明、鄭樂欣):最近,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第一個孩子的誕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小王子出生後,圍繞王室寶寶的養育問題又在英國民眾間引發了熱議。其實,如何更好的養育小寶寶是父母們頗為關注而且費盡心思的事,而「小寶寶應該吃什麼」是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嬰兒是否應該只靠母乳餵養?如果是,應該持續多久?
  • 母乳餵養也會過敏?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母乳作為6個月內足月嬰兒的唯一營養來源,6個月後添加了固體食物,也應繼續母乳餵養,並且可以一直母乳餵養到2歲。母乳餵養在營養、胃腸功能、增強寶寶抵抗力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具有公認的好處。 從上面的種種來看,母乳餵養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同樣也聽過一個診斷:母乳蛋白過敏。那麼,母乳蛋白過敏有哪些表現呢?
  • 較真| 有研究從母乳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母乳餵養還能繼續嗎?
    2母乳中有某種病毒不是「不能母乳餵養」的直接證據,只有經過更多的研究,證實母乳餵養嬰兒的患病率大於人工餵養嬰兒,才能說明母乳餵養是新冠病毒母嬰傳播的危險因素。 3新冠病毒十分脆弱,想要通過母乳感染嬰兒並不容易。
  • 母乳餵養謠言多,竟有90%的寶媽相信了
    每次問到「為什麼不餵母乳呢」,總會得到一些千奇百怪的回答。「母乳很稀沒奶粉營養高」「我胸小,應該是沒啥奶」「餵奶會導致胸部下垂」…聽到這些答案的時候,好媽我都是哭笑不得的,因為這些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謠言啊…好媽總結了一些常見的謠言,待產的媽媽要注意躲雷哦。
  • 中國營養學會倡導母乳餵養 探討母乳活性因子等母乳研究
    ——中國營養學會攜手惠氏營養品倡議母乳餵養 (2019年7月30日,北京)在第28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來臨之際,中國營養學會於7月30日在北京舉辦了「促進母乳餵養,助力健康中國」主題論壇,探討母乳營養研究的科學前沿進展,分享母乳餵養的健康建議
  • 奶太多=母乳餵養順利?不要被無良催乳師帶偏了
    很多母乳餵養的專業人士都會感嘆當今母乳餵養的大環境差,科學的母乳餵養知識科普不到位、家庭和社會對母乳媽媽支持不夠、母乳餵養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太多等等。而催乳師作為我們中國特色發展出來的一個為母嬰服務的行業本該是首先擁有專業靠譜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後才能去給媽媽服務的。
  • 把母乳放大5000倍的樣子!終於知道為啥不能急著給孩子斷奶了
    但是隨著經濟條件的變好和社會條件的進步,很多寶媽在生產之後,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無法給孩子餵母乳,從而選擇了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奶粉。有的寶媽是因為事業心比較強,一生完產做完月子就回到了職場上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也就沒辦法給孩子餵奶,只好讓孩子與奶粉相伴。有的寶媽則是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身上沒有奶水,無法提供給孩子母乳。
  • 女人用母乳餵養動物
    女人用母乳餵養動物
  • 母乳餵養中分泌的催產素為何對媽媽和寶寶都重要?
    這使母親更加愛自己的孩子,更願意積極地去母乳餵養和照料自己的孩子。因此,若母親可以在產後立即與自己的孩子親密接觸並在半小時內讓他/她吸吮乳頭,則能在短時間內促使大腦分泌大量的催產素,幫助自己儘快從分娩的疼痛和壓力中恢復過來,這對於預防自身的產後抑鬱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 世界母乳餵養周:看動物媽媽哺乳自己的孩子
    世界母乳餵養周:看動物媽媽哺乳自己的孩子 2017-08-03 13:37
  • 為什麼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這麼多?
    今天我們就收到了一位媽媽的留言: 我家寶寶現在兩個多月,現在是純母乳餵養,但是孩子生下來就一直是拉糊狀便,每天有5、6次,多的時候還能到10次。但是寶寶的精神狀態、吃、睡情況也都還挺好,身高體重增長也都達標。但就是一直腹瀉,去醫院檢查過說沒事。但是我們很擔心,總這樣會不會影響寶寶生長發育啊?
  • 吃母乳好在哪?有幾點優於奶粉餵養,多數媽咪看重後一點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毫無疑問,母乳是餵養寶寶的最佳方式,可是有些媽媽嫌棄母乳麻煩,乾脆為孩子選擇配方奶粉,顯而易見,奶粉寶寶明顯在如下幾個方面比不上母乳寶寶。母乳的好處有哪些?3、親子關係更好母乳餵養的這種身體接觸,可以促進母嬰感情,建立親密的依戀感,哺乳時母嬰的對視,可以傳遞愛和溫暖,這為幼兒成長營造一個健康、溫馨的氛圍,母乳餵養時間越長,母子(女)感情越好。
  • 一位科學家母親掀起「人造母乳」革命,用乳腺細胞合成母乳,志在...
    「昨天死去的那頭牛,在我的實驗室還活著」  斯特裡克蘭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同時她也是研究細胞生物學博士、Biomilq 公司的創始人。  和大部分母親一樣,斯特裡克蘭也希望對兩個孩子進行 6 個月的科學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