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來到「墨子沙龍」,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
許晨陽,1981年生。
2008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13年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
2017年,許晨陽榮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並獲得100萬美元獎金,以表彰他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的貢獻。
您支持題海戰術嗎
提問:我是一名初二學生,請問您支持題海戰術嗎?
許晨陽:一般來講我不支持題海戰術,但我其實是很支持多做數學題的。
因為數學不像看小說,你看一遍就記住了,數學真的需要你拿筆出來算,來思考,你才能完全理解這個理論。
可我不喜歡把同樣的東西翻來覆去地練習很多遍,我不支持重複地做同樣的題,因為這樣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但是,如果你需要進行一些訓練,做一些題,通過這些題把理論完全掌握,有一個紮實的基礎,這個我絕對是支持的。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當時通過數學競賽進了國家集訓隊,數學集訓隊當時一個月大概有10多次小考、1次大考,幾乎每兩天就有一次小考,我覺得真是挺沒意思的,後來集訓隊上課我就不去聽,跑到大學裡去跟別人學打太極拳。
我的意思是,當你意識到做很多數學題對你沒有什麼幫助時,你就不要再做題了。這只是我個人的答案,不算是一個標準答案。
數學學好了奧數就能好嗎
提問:您當年曾經進過數學競賽國家集訓隊,在您看來奧數跟數學的關係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數學學好了奧數就能好,或者說奧數學好了數學就能好?你們當年集訓隊的人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研究數學?
許晨陽:這個問題有不少人問過我,我以前還專門給國家集訓隊寫過一篇文章,談我對數學和奧數之間的看法。
我其實對數學競賽的了解並不多,我唯一一次參加全國級別的數學競賽是在1999年,最後幸運地入選進了國家集訓隊。我覺得,參加數學競賽帶給我的最大好處,就是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自己從小挺喜歡數學的,但我從沒有想過將來要去從事數學研究。我參加奧數比賽的時候認識了很多也同樣喜歡數學的孩子,我們經常在一起比賽,他們對我來說起到了一個正面的影響,我也漸漸有了當一名數學家的理想。
當年集訓隊的隊員中,很多人和我都有著比較相似的興趣愛好,我們有很多共同話題,比如都喜歡科學,除了數學還喜歡物理。
我們那一兩年參加奧數競賽的人當中,雖然並不是每個人現在都從事數學研究,但最後成為數學家的比例還是挺高的。
北大數學學院中,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是通過奧數比賽被招進來的,他們常常來問我:如果以前的奧數不是那麼優秀、那麼出色的話,對學習大學數學有沒有影響?
其實從思維方式來講,我個人覺得奧數與大學數學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打個比方,奧數就好像是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玩一些非常花的技巧;而現代數學是在一個非常大的框架下去思考問題。
有的人可能擅長於玩技巧,但也有的人擅長系統化的思考,當然後者更適合進行數學研究。
我的導師科拉曾經兩度取得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但他卻是匈牙利IMO隊裡為數不多的非特殊數學班的選手。我相信這種更加平衡的教育對他日後數學研究上的成功有很大益處。
因此,我建議對數學競賽佼佼者進行更全面的教育,把數學競賽視為整個科學甚至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我相信這對他們漫長的人生之路而言,是更有益的教育方式。
奧數對學數學有幫助嗎
提問:您剛才說數學和奧數是兩個概念,那麼您覺得對於從事數學研究的人來說,學習一些奧數知識會對事業有幫助嗎?
許晨陽:大概在十年前,我有一次看了那年的奧數題,看了5分鐘,一道題都不會做,我就放棄了。但是,如果你現在讓我做任何奧數題,只要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我一定能做出來。
對於數學研究來說,不需要強調速度,而是強調有一個系統性的辦法去思考問題;你一旦用系統性的辦法去思考奧數題的話,我想一定能夠找到答案。
這就好像你已經開過100公裡的時速,再開20公裡的時速,你不會覺得太快。你一旦進行過數學研究之後,你就很難再覺得做奧數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起碼我自己沒有這種感覺了。
* 本文內容轉載於微信號解放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