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數學家許晨陽:奧數和數學究竟什麼關係

2020-12-05 騰訊網

榮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來到「墨子沙龍」,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

許晨陽,1981年生。

2008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13年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

2017年,許晨陽榮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並獲得100萬美元獎金,以表彰他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的貢獻。

您支持題海戰術嗎

提問:我是一名初二學生,請問您支持題海戰術嗎?

許晨陽:一般來講我不支持題海戰術,但我其實是很支持多做數學題的。

因為數學不像看小說,你看一遍就記住了,數學真的需要你拿筆出來算,來思考,你才能完全理解這個理論。

可我不喜歡把同樣的東西翻來覆去地練習很多遍,我不支持重複地做同樣的題,因為這樣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但是,如果你需要進行一些訓練,做一些題,通過這些題把理論完全掌握,有一個紮實的基礎,這個我絕對是支持的。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當時通過數學競賽進了國家集訓隊,數學集訓隊當時一個月大概有10多次小考、1次大考,幾乎每兩天就有一次小考,我覺得真是挺沒意思的,後來集訓隊上課我就不去聽,跑到大學裡去跟別人學打太極拳。

我的意思是,當你意識到做很多數學題對你沒有什麼幫助時,你就不要再做題了。這只是我個人的答案,不算是一個標準答案。

數學學好了奧數就能好嗎

提問:您當年曾經進過數學競賽國家集訓隊,在您看來奧數跟數學的關係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數學學好了奧數就能好,或者說奧數學好了數學就能好?你們當年集訓隊的人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研究數學?

許晨陽:這個問題有不少人問過我,我以前還專門給國家集訓隊寫過一篇文章,談我對數學和奧數之間的看法。

我其實對數學競賽的了解並不多,我唯一一次參加全國級別的數學競賽是在1999年,最後幸運地入選進了國家集訓隊。我覺得,參加數學競賽帶給我的最大好處,就是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自己從小挺喜歡數學的,但我從沒有想過將來要去從事數學研究。我參加奧數比賽的時候認識了很多也同樣喜歡數學的孩子,我們經常在一起比賽,他們對我來說起到了一個正面的影響,我也漸漸有了當一名數學家的理想。

當年集訓隊的隊員中,很多人和我都有著比較相似的興趣愛好,我們有很多共同話題,比如都喜歡科學,除了數學還喜歡物理。

我們那一兩年參加奧數競賽的人當中,雖然並不是每個人現在都從事數學研究,但最後成為數學家的比例還是挺高的。

北大數學學院中,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是通過奧數比賽被招進來的,他們常常來問我:如果以前的奧數不是那麼優秀、那麼出色的話,對學習大學數學有沒有影響?

其實從思維方式來講,我個人覺得奧數與大學數學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打個比方,奧數就好像是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玩一些非常花的技巧;而現代數學是在一個非常大的框架下去思考問題。

有的人可能擅長於玩技巧,但也有的人擅長系統化的思考,當然後者更適合進行數學研究。

我的導師科拉曾經兩度取得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但他卻是匈牙利IMO隊裡為數不多的非特殊數學班的選手。我相信這種更加平衡的教育對他日後數學研究上的成功有很大益處。

因此,我建議對數學競賽佼佼者進行更全面的教育,把數學競賽視為整個科學甚至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我相信這對他們漫長的人生之路而言,是更有益的教育方式。

奧數對學數學有幫助嗎

提問:您剛才說數學和奧數是兩個概念,那麼您覺得對於從事數學研究的人來說,學習一些奧數知識會對事業有幫助嗎?

許晨陽:大概在十年前,我有一次看了那年的奧數題,看了5分鐘,一道題都不會做,我就放棄了。但是,如果你現在讓我做任何奧數題,只要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我一定能做出來。

對於數學研究來說,不需要強調速度,而是強調有一個系統性的辦法去思考問題;你一旦用系統性的辦法去思考奧數題的話,我想一定能夠找到答案。

這就好像你已經開過100公裡的時速,再開20公裡的時速,你不會覺得太快。你一旦進行過數學研究之後,你就很難再覺得做奧數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起碼我自己沒有這種感覺了。

* 本文內容轉載於微信號解放周末。

相關焦點

  •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我們的奧數世界一流,數學研究並不是
    許晨陽在已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5位科學家中,1981年出生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是最年輕的。獲獎理由是「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的極其深刻的貢獻」。許晨陽是一位理論數學家,研究代數幾何。許晨陽說: 「奧數不見得是我們全民數學教育的基礎一環,但是我們一定要提供這個選擇給大家,可以讓數學上面有天賦,喜歡在數學上面從事。」當然,明明不喜歡卻非要強迫學奧數是不鼓勵的。許晨陽對話青少年36歲的許晨陽已經在數學上有了自己的建樹。王強問:數學成就屬於老年還是青年?許晨陽引用馮諾依曼的話:數學家的頂點是26歲。
  • 許晨陽:思考人生的數學家
    許老師自己都沒有的普林小虎隊獨家照片)興趣-最好的老師普林小虎隊:「可以談談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數學的嗎?」許晨陽:「有記憶以來,我好像就挺喜歡數學的。我小時候最喜歡的課是數學。許晨陽:「除了數學課,我還挺喜歡體育課的。(笑)」普林小虎隊:「 你喜歡什麼體育活動?」許晨陽:「我以前還比較喜歡打籃球。在北大的時候,我是北大數學學院院隊的,當然我是替補。
  • 80後數學家許晨陽: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首位華人得主
    小學期間,許晨陽曾多次的拿到奧數比賽的一等獎。1998年,許晨陽入選四川省數學代表隊。同年一舉奪得當年的奧數金牌後來又被選入國家奧數代表隊。許晨陽之後進入北京大學就讀本科。3年就完成了本科的課程,在當時北京大學數學教授田剛的帶領下開始了研究生課程的學習。
  • 獨家專訪 | 純粹數學家——認識許晨陽
    這位在代數幾何領域以突出的研究成果飽受國際同行讚揚的數學界新一代領軍人物,儘管已有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青年科技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拉馬努金獎等諸多榮譽加身,但他卻始終謙虛地強調:「我不是什麼數學家,只是一名數學工作者,探索數學是我的興趣所在。」
  • 許晨陽:數學是我最好的選擇
    「數學是我最好的選擇」 ——訪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許晨陽教授 飛快的語速,讓人羨慕他思維的轉換與跳躍;縝密的邏輯,讓人驚嘆他思考的廣度與深度;年輕的抱負,讓人佩服他探索的執著與堅定······他便是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許晨陽教授。
  • 數學家許晨陽:站在代數與幾何的交界處
    就像格羅滕迪克所說:「構成一個研究者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本質,是他們聆聽事情內部聲音的能力。」這裡沒有等級高下,沒有階層之分,在對未知的探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擁有絕對的自由。每一個數學家願意孜孜不倦研究數學的最主要動力不是別的,是我們享受那種日復一日,能夠從現實生活中超越出來,去聆聽,和發現世界運行規律的時刻。
  • 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榮獲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
    2016年6月22日,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印度科技部(DST, Government of India)和國際數學聯盟(IMU)共同頒發的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The Ramanujan Prize)揭曉,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許晨陽教授榮獲該獎。
  • 墨子嘉賓 許晨陽:我覺得數學很美
    2012年,他和北大的學弟、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的李馳,共同證明了田剛關於Fano代數簇的K-穩定性的兩個定義的等價性的猜想,這是代數幾何中非常重要的成就。 田剛是知名數學家,現為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曾指導許晨陽完成碩士研究。
  • 中國數學家許晨陽獲國際代數最高獎
    據美國數學會(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MS)官網消息,當地時間 10 日,2021 年度科爾代數學獎(The 2021 Frank Nelson Cole Prize in Algebra)授予中國數學家
  • 中國數學家許晨陽斬獲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11月10日,中國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得知這一好消息,國人震驚、欣喜、自豪和驕傲。要知道這是科爾代數學獎第一次花落中國,許晨陽也成了首位獲得這一重量級大獎的中國人!時隔幾年,許晨陽帶著大獎,帶著耀眼的光環再次走進大眾的視野!
  • 中國數學家許晨陽獲國際代數領域最高獎
    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授予中國數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許晨陽,以表彰他在代數學領域取得的傑出成果。圖片來源:AMS 網站截圖據美國數學會(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MS)官網消息,當地時間 10 日,2021 年度科爾代數學獎(The 2021 Frank Nelson Cole Prize in Algebra)授予中國數學家
  • 許晨陽發表獲獎感言:數學家並非不食人間煙火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博雅講席教授、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許晨陽發表了獲獎致辭。丁磊、李飛飛、勵建書、李凱、田剛、夏志宏、江南春、馬化騰、王強等為許晨陽頒獎。以下是許晨陽發言部分內容: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表彰,也是對所有數學學者的鼓勵。吸引數學學者們進入這個學科的,是數學裡簡潔、優美的美感,基礎數學的本質是思維的邏輯。
  •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11月10日,中國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得知這一好消息,國人震驚、欣喜、自豪和驕傲。要知道這是科爾代數學獎第一次花落中國,許晨陽也成了首位獲得這一重量級大獎的中國人!
  • 許晨陽:研究數學的人都處在一種恐懼感中
    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 許晨陽,一個數學天才,在美國留學後回國工作,5年後又離開
    在數理化裡面,數學更是各種自然科學的基礎,很多自然科學都以數學為工具。所以在大多數時候,一些理化學家,都是數學家。我國為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在很多大學都設置了數學專業。然而數學專業的學習是很枯燥的, 而且很難轉化為經濟效益,所以研究和學習數學的,大部分都是有天賦而且能耐得住寂寞的。
  • 許晨陽:加入麻省理工是去世界頂尖的地方看看,不代表不回來
    「數學是基礎理論的學科,你做出任何東西都是對人類知識的進步。不管我走到哪裡,我做出來的工作,別人都會定為一個中國數學家做出來的工作。」許晨陽說。代數幾何:魔鬼給的工具,作為交換的靈魂很少有人能否認的是,數學家的長成和天賦有著一定關係。
  •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友許晨陽獲科爾代數獎!
    該獎項將在2021年1月舉行的聯合數學會議上頒發。許晨陽的論文「A minimizing valuation is quasi-monomial」(獨立作者)證明了Jonsson和Mustaţă關於log-典範閾值的猜想,以及2000級院友李馳的關於體積函數的猜想。
  • 許晨陽獲2021年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80後許晨陽一直被冠以「數學家」的尊稱。此外,許晨陽還因「北大數學天才」、首位入選龐加萊講席的中國青年數學家等等標籤,在大眾心中樹立了大神一般的形象。那麼,許晨陽這次的獲獎理由是什麼呢?1K-穩定性研究奇點構造模空間將物體參數化,一直被視為代數幾何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芒福德(D.
  • 數學家許晨陽今年秋將出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相關新聞:  許晨陽:數學是我最好的選擇 一生的熱愛
  • 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獲選龐加萊講座教席
    Henri Poincaré)官網最新公布的消息,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獲選2017/2018龐加萊講座教席(The Poincaré Chair)。>許晨陽教授近照龐加萊講座教席由龐加萊研究所和克雷數學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於2013年1月共同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