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是人的第四大本能」,高中時一個熱衷於小道消息的基友經常跟我這麼說,而學長只是笑笑。
到了大學,隔三差五的就被各種熱點刷屏,竟開始懷疑那句話並非他瞎侃的,不過還是不能接受把「八卦」和「食物,防禦,性」並列。
直到前兩天,發現了一部全新喜劇,每集都會拿一個世界名人開涮:
藝術家鮑勃·迪倫,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演員加裡·格蘭特,拳王阿里···
講述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看得學長好爽,或許,八卦真的有那麼重要呢。
學長說的是腐國SKY臺出品的短劇——
《都市傳說》
看這個畫風就知道是不同尋常的故事,全程都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感覺每個故事都是編劇存粹的意淫,但是拍到了粉絲心坎裡,豆瓣8.4分。
原來這個系列是8集,因為麥可·傑克遜那集引起了巨大爭議,天王的家人抗議,被電視臺砍掉,變成了現在的七集···
首集主人公是鮑勃·迪倫,93年,他獨自來到倫敦拜訪一個朋友。
雖然有點胖,鮑勃的神韻把控的還不錯。
在倫敦迷路了的鮑勃,找錯了地方,之後發生的一連串故事。
本集標題為「Bob Dylan: Knockin' on Dave's Door」,很明顯是映射鮑勃·迪倫的那首傳世經典《Knockin' on Heaven's Door》。
這集深得鮑勃生平風格的精髓,神神叨叨的,又很可愛,故事也很驚豔。
(《Knockin' on Heaven's Door》是電影《比利小子》片尾曲,鮑勃·迪倫創作,槍炮與玫瑰樂隊、艾薇兒、黑豹樂隊等都有不同的翻唱版本。)
第二集講述塞繆爾·貝克特送大塊頭安德烈去學校的故事。
標題為「等待安德烈」,完美照應了那部由塞繆爾·貝克特創作的戲劇《等待戈多》。
塞繆爾·貝克特要建一所別墅,請來包工頭來規劃說,三個月可以完工。
隨即,包工頭便開始以各種理由拖延:天氣潮溼,羊群影響心情,要送兩米高的兒子安德烈去學校···
為了早日住進新房,塞繆爾·貝克特主動要求幫忙接送安德烈。他認為只有去學校,安德烈才能有出路。
然後,大塊頭安德烈從開始受同學嘲笑。
在塞繆爾·貝克特幫助下,順利融入。
看上去是那麼一個套路滿滿的故事,結局走向卻是那麼虛無,荒誕,無可名狀。
正如塞繆爾·貝克特是戲劇一樣,一邊探索自我,一邊呼喊自我是不存在的。
最終,別墅終於完工,只不過比預計晚很多,安德烈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只不過並非在學校。
鏡頭好美啊!
第三集標題為「大藝術家希特勒」,講述元首年輕時在維也納藝術學院和好友奧古斯特一起求學的故事。
這個元首還是蠻英俊的,由伊萬·瑞恩飾演。
沒錯,就是《權力的遊戲》中詭詐兇殘的「小剝皮」。
而希特勒的好基友,奧古斯特則是由魯伯特·格林特飾演,《哈利波特》系列中的羅恩·韋斯萊。
這期間應該是對希特勒影響最大的一段時間,屢次被藝術學院拒絕,自負,暴躁的秉性也顯現出來。
在求學期間,希特勒的價值感也主動,被動的樹立起來。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美術學院學生躋身到世界霸主···
第四集是一個有點迷幻的故事,腦洞特別大,各種時空跳躍讓學長想到了《瑞克和莫蒂》,還有指頭叔的友情出演。
一次神奇的旅程,惡搞《西北偏北》,時間線太跳,還打破了第四面牆。
後面幾集還沒出來,靜待···
《都市傳說》是那種上來一臉懵逼,然後越看越有趣的劇。
世界名人非同尋常的故事,多數應該是編劇的惡搞,像是挖掘名人的軼聞趣事。
劇情是的的確確的在瞎扯,但是人物,甚至情節都是真是存在的,下面幫助理解劇情。
第一集:鮑勃·迪倫的個人魅力,荒誕而暖心的故事。
第二集:塞繆爾·貝克特在《等待戈多》首映遭到嘲諷去法國修建別墅,真的有開車送幼年的摔跤手安德烈。
第三集:一腔熱血的藝術青年希特勒曾兩次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奧古斯特是他唯一親密無間的青年朋友。
第四集:影星加裡·格蘭特沉溺於迷幻藥,而蒂莫西·利裡因晚年對迷幻藥的研究而知名,公開支持使用迷幻藥。
雖然真真假假分不清楚,但是故事講得超級好,各種毒舌吐槽。
陣容也不錯,出現的個個是熟臉,編劇為了八卦名人也是挺拼的!
英式幽默中透著一絲溫暖,喜歡這種簡簡單單的有點神經的劇可以開始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