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的經紀人證實他將缺席春晚,理由據傳是他堅持要唱《一無所有》,而春晚組織方希望他唱《花房姑娘》。網際網路上一些人贊崔健拒上春晚,也多是從政治角度解讀之。
春晚是中國最特殊的娛樂晚會,它的受眾極其廣泛,是中國所有電視節目的「收視之最」。巨大的影響力本身,給這臺晚會慢慢平添了「政治色彩」,並逐漸形成對它的束縛。今年春晚總導演邀請馮小剛擔任,顯然是一種思想解放,它發出的是要突破常年積累的「政治性」、還更多娛樂和歡快給除夕電視觀眾的信號。
這是春晚的重大改革,社會各界理應支持、配合這樣的「去政治化」,讓春晚與年三十這一喜慶時點實現最大限度的契合。
崔健被稱為「中國搖滾樂之父」,但一直沒上過春晚,這些年在各地電視臺出現的機會也很少。馮小剛邀請崔健上春晚,這也是「去政治化」的清晰姿態。以這樣的思路走下去,不僅春晚,中國文藝的路都將越走越寬。
崔健在選歌問題上與春晚組織方有分歧,最終棄演,於他個人沒什麼不妥之處。他有他的個人追求和原則,與春晚有可能對得上,有可能對不上,他可以選擇妥協,也可以自我堅持,這樣的「雙向選擇」在文藝圈裡司空見慣。
問題或許更多出在一些內外輿論對崔健「有骨氣」的政治化引申。這不是在推動春晚「去政治化」,而是從另一角度把春晚朝政治方向推。我們希望春晚的所有節目儘可能遠離政治,尤其不要牽涉有爭議、甚至是尖銳的政治話題。中國社會如今爭論政治的平臺有的是,何必要給春晚也埋一個可能掃了大家過年興致的政治噱頭呢?
春晚難調眾口,在大方向上需要追求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很有爭議的事情,或者應當避免,或者化解為上。邀崔健上春晚是一種開放,他棄演,從政治上解讀、炒作之不是對文藝改革的支持之舉。現在有一些非常崇尚「政治掛帥」的人和力量,他們總是要把很多好的或者正常的事情搞得串了味。
中國社會的多元化,根子在於利益的多元化。春晚應當喜慶快樂,避免某個節目成為「政治黑馬」,這不難理解。但很多爭議者一定會堅持高調發聲,這符合他們自己的利益。讓他們顧全大局的呼聲不太可能有效,中國社會需要適應當前的眾聲喧譁,並把支持主流選擇作為自己的穩定態度。
崔健堅持自己的藝術原則,其影響雖然早已變得有些「小眾」,但確有他自己的可愛之處。但當他同春晚相遇時,「大眾」的接受力非常重要,這件事無論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都是中國社會前進中的一次磨合,各方都會產生一些思考。
否定春晚組織方面的進步,是睜著眼說瞎話。認為春晚既然開放就要開放到底,包括對一些非主流的政治主張開放,這是幼稚的表現。崔健與春晚發生摩擦,大概不能對此做非黑即白的評述,高速前行的中國大社會決不能像兒童世界那樣,只能用「好」與「壞」這樣的簡單詞彙描述一切。 單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