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繼8月1日在京成功舉辦了「第一期銀行精細化管理專家沙龍」之後,《金融諮詢網》與數浩科技公司今天合作推出了全新的行業專題——「開啟精細化銀行轉型之旅」,專注於推動中國銀行業從粗放式經營向精細化管理的轉型之路。《金融諮詢網》總編輯王向東以「銀行,需要信仰」為題撰寫了專題序言。
銀行,需要信仰
據說,神在造人後,發現泥做的人總是軟軟的,一經風雨就會倒下,於是神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這根脊梁使人遇到無論多大的風雨、多深的坎坷時,終可以讓人類屹立不倒。這根脊梁就是信仰。
作為關注中國銀行業發展13年的媒體人,我想說的是,銀行今天最需要的就是——信仰。
為什麼這兩年「餘額寶」為代表的「寶寶們」等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的出現,讓銀行業同仁異常焦慮,頗有些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因為那些「網際網路的外星人」竟然實實在在地動了銀行業的奶酪,這可是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不可想像的事情。
因為今天中國的銀行業主要還是靠「錢多」活著,「拉存款、放貸款」是銀行的第一要務,如果有人動了銀行的錢,那可是動了銀行的命根子。如果一家銀行沒有了存款,它是不是只有倒閉關門這一條路呢?除了靠錢,銀行還應該靠什麼活著?
不久前銀行業專家李曉楓先生曾發表過一篇觀點獨到的文章《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階段性經濟現象》,筆者認為闡述得非常精闢。為什麼在網際網路與金融都異常發達的美國卻沒有餘額寶這類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呢?因為那裡的銀行不是只靠錢活著,它們存貸差的收入只佔銀行很小的比重,低利率、零利率、甚至還要向儲戶收取管理費,哪裡有「網際網路金融」的生存空間呢?
其實,利率市場化是銀行業走向市場化競爭的最後一道屏障,它才是真正決定未來銀行命運的頭等大事。「網際網路金融」那些「外星人」的非專業騷擾,與利率市場化之後引發的銀行同業競爭相比,還只是小巫見大巫。同業競爭比拼的不是誰的錢多,而是誰的利潤多、成本低——銀行將不再是靠「錢多」而是靠「本事」活著。
實現利率市場化也許還有一段時間,也許還需要一定過渡,但那終將是銀行業的不歸路。當銀行業也和製造業、零售業一樣遵循「叢林法則」之時,當銀行像一個真正市場化的企業一樣去經營之時,銀行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是什麼?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銀行業必將經歷一場從粗放式經營走向精細化管理的轉型之旅,在這個充滿管理變革的時代,需要更多的管理思想和創新實踐,需要更多指點迷津的思想領袖,這也是《金融諮詢網》與數浩科技公司合作推出全新的——「開啟精細化銀行轉型之旅專題」的思考與初衷。
我們始終認可的一種觀點:凡是能用錢買到的東西都不值錢。因為,錢買不來創新、買不到核心競爭力;要想在未來利率市場化的風雨中立於不敗,習慣於躺著掙錢的銀行,需要插上那根脊梁——信仰。
(如瀏覽開啟精細化銀行轉型之旅專題文章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或登陸金融諮詢網-專題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