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卓別林是現代喜劇電影的奠基人。作為20世紀影視界集演員、導演、編劇於一身的大師,卓別林的一生創作了幾十部影片,給人們帶來了無數歡笑,可以稱得上是美國默片時代最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塑造的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和拄著文明杖流浪漢形象,是喜劇電影重要的代表元素,至今仍不可磨滅。卓別林的戲劇電影表現小人物的酸辛、對工業時代個人異化的反思而出名。他用鮮明的熒幕形象、深刻的社會批判價值,和獨特的電影喜劇理念,成為全世界人們所愛戴的喜劇大師,人們把他稱為20世紀最卓越的喜劇電影大師,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家。
人們懷念卓別林,不僅是因為他在熒幕上,曾經帶給生活在那個時代裡的人們歡樂,也是因為卓別林始終在用電影講述普通人在各個年代裡的生活樣貌,他「流淚的喜劇」觸動了千萬觀眾的心,他的影片更像是百科全書一樣,記錄下了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的時代變化。
童年動蕩,抓住機遇
1889年,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1896年卓別林的母親失業,他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沒想到不幸再次席捲了卓別林的家庭,在卓別林12歲半的時候,父親酗酒去世了,母親患精神病住進了精神病院,再也無法登臺演出,表演前夕,卓別林代替母親登上了舞臺,那是母親的最後一次表演,也是卓別林演藝生涯的第一場表演。從此以後,卓別林成了一名流浪兒,他先後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遊藝場掃過地。17歲時,卓別林獲得了一個在雜技團雜耍的工作,他機敏地抓住了這次機會,發揮出了自己的表演天賦,因表演出色被倫敦當時大名鼎鼎的卡爾諾劇團相中,他扮演小丑幾乎是場場叫好。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遇到了使他終身受益的良師卡爾諾,獨自漂泊的卓別林深知機會難得,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順勢將小流浪漢的滑稽形象越演越活,在當地徹底火了起來,18歲的他終於如願成為劇團的正式演員,從此走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不幸的童年生活並沒有讓卓別林怨天尤人,他在兩年時間裡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倫敦街區,體驗人生百態。他深知,這段生活對自己的影響是深遠的,將會是他大放異彩、成就人生的寶藏,他把自己難得的人生體驗融合在電影中,才產生了後來的例如《淘金記》《摩登時代》等偉大電影,這些電影都反應出了小人物在大時代環境下艱難求生的現狀。如果沒有這一段經歷,可能卓別林終其一生,也只是一個能逗觀眾發笑的演員,而不是對整個美國影史,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深遠影響的默片之王。
激發天賦,潛心研究
動蕩的童年生活結束了,卓別林在哥哥的支持下開始了自己漫長的演藝生涯,這一次他不再是那個簡單的逗觀眾發笑的小人物了,美國的兩次巡演讓他在演藝界的名氣大增。1914年,卓別林的處女電影《謀生》上映,之後又拍攝了《20分鐘的愛》和《美寶的婚姻》等多部電影。
舞臺表演激發了卓別林的戲劇天賦,但他並沒有停留在成名的喜悅中,他很快投入到對喜劇更深刻的研究當中,從1914到1967年,他在80多部電影裡策劃和扮演了社會上的小人物,他們受到無常生活的打擊,卻從來沒有被擊垮,一次次站起來,保持著自尊和熱情。卓別林幽默的實質是諷刺,但是在諷刺中又體現了對人類的愛,他把嚴肅和滑稽融合在一起,超越了單純的電影滑稽劇。電影導演建議卓別林穿著要滑稽,他便借了一條肥大的褲子,大碼的鞋子左右反穿,套上一件緊身上衣,借來同事的圓禮帽,拄著一根拐杖,貼上一片假鬍子,拖著八字步滑稽前行,這身裝扮成了他以後表演生涯的標誌,也因此創造了歷史上經典的人物新形象——流浪漢夏爾洛。
卓別林的藝術技巧隨同這套戲服一直在發展,從《威尼斯兒童汽車賽車記》到《摩登時代》,卓別林創造的人物形象不斷豐富立體,逐漸深刻飽滿,不僅如此,他還悉心研究了喜劇的結構,為了帶給觀眾更多的歡樂,他分析了喜劇手法的要素,和整個喜劇的各個場景,讓自己的電影作品給電影史填上了不可替代的一筆。
縱觀卓別林的創作生涯,不管身處何種境遇,他總能堅持自己熱愛的領域,潛心研究屬於自己最好的表演方式,就像他自己所說:「我所有的影片都圍繞著使我陷入困境,因此使我有機會積極嚴肅地扮演一名正常的小紳士,所以不管處境多麼險惡,即使剛剛摔倒在地,我也總是非常認真的緊握我的手杖,扶正我的圓頂帽和系好我的領帶。」
堅定自我,放眼未來
卓別林深知,喜劇絕對不是一門簡單的的藝術,他在寫給自己的《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中寫道: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真實。卓別林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曾經有段時間,他遭受著來自社會各方的打壓和非議。1936年上映的《摩登時代》趕上了美國經濟大蕭條,影片揭露了當時資本家和工人階級尖銳的矛盾,展現了工人不合理的生存現狀,引起了眾多工人的共鳴,因為矛頭對準了資本家,引起了資本家們大範圍聲討。
但是卓別林並沒有因為外界的議論之聲,就放棄自己表達的權利,他堅持自己的創作初心和創作理想,還深入的思考了超越時代的智慧。他在影片中設置一個自動助食機,隱喻在資本的世界裡,人會像機器一樣活著,他試圖探討人與機器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影片中查理和流浪女面對困難時做出的反應詮釋了卓別林的觀點,互幫互助與關愛他人,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拋棄的人性光輝,他影片中呈現出來的正能量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觀眾。英國《衛報》給了卓別林這樣的評價:「他是一位為人類根本自由而鬥爭的衛士,他比世界上很多政治家更偉大、更堅決」,他的成就「超越了娛樂的範圍,而為人類追求自由做出了有力的貢獻」。
偉大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通常有著永恆的普世價值,卓別林不僅在電影方面滿足觀眾的需求,他還宣揚和平、人人平等的普世價值觀。戰亂時期的卓別林也沒有沉醉於紙醉金迷中,他始終秉持著正義感、對人類的同情,以及人道主義的價值取向,在伸張正義的旅途上奔走著。最後LEAD 立德人物君想說,無論生活境遇動蕩與否,我們要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不要被周圍嘈雜的聲音幹擾前進的腳步,找到擅長的領域,修煉硬本領,終會在屬於自己的天地裡大放異彩。
版權聲明:文章圖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