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設計未來空間站,像太空城市,可載萬人進行星球移民

2020-11-27 科普大世界

我們生活在地球表面,處於地球的重力環境中,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狀態,但是生活在太空的太空人卻和我們不一樣,在太空無重力環境下,生活上其實有種種不便,比如洗澡,這個問題到現在仍然沒有解決。那麼能不能在太空環境中,人為的創造重力環境呢?其實宇航專家們一直很關注這個問題,也有不少人提出各種設想和方案,美國科學家基普·索恩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製造一個會旋轉的圓盤狀空間站,這種空間站將能很巧妙地解決太空中的重力環境問題。

看過美國科幻大片《星際穿越》這部電影的朋友都看到裡面出現了一架與眾不同的空間站,如下圖,空間站規模很大,總體呈圓環狀,而且一直在太空中不停的旋轉,空間站裡面的太空人則像在地球上走路一樣行走,這就是因為空間站因為旋轉產生了類似地球上的重力的緣故。基普·索恩其實就是這部電影的科學顧問,他本人也於今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為什麼這個旋轉空間站有類似地球重力的效果呢!這其實很好理解,道理也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個旋轉的空間站產生了離心力,如果你不理解,你可以想像一下旋轉的陀螺,它在旋轉時就有一個向外的甩的力量,或者你拿一根繩子,一端系上一個重物,然後把它甩起來,就能感覺到它對我們的手有一種牽引力,那麼繩子另一端的重物為什麼沒有飛出去呢?正是由於繩子的牽引作用,同樣的道理,人在旋轉的空間站中,也會受到空間站旋轉的離心力,但由於腳蹬在空間站外邊緣的內側,因此既不會飛出去,又能因為感受到空間站的旋轉離心力而能像這地球上一樣活動了。

基普·索恩設想的這樣的空間站很巧妙的解決了人在太空中如何向在地球表面一樣生活的難題。他也認為隨著宇航技術的發展,這樣的空間站必然會出現,預估世界航天大國的在數十年後建造的空間站就很可能會造成這個樣子。

不過索恩認為這樣的空間站需要很大的規模才行,因為規模小的話,空間站就必須轉速很快,但是如果轉速太快,人體就會受不了,因為容易讓人感覺眩暈,所以這樣的空間站不可以做的太小,直徑或需要數百米,大的則會超過一公裡,一圈的周長則有數公裡,比航空母艦大多了。《星際穿越》中那個旋轉的空間站規模就挺大。

但是這樣的規模也會耗資巨大,所以這個龐然大物需要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先進行整體性設計,之後每一個參與的國家都做一段太空倉,然後在太空中把它們連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圓環,這個圓環裡面甚至可以容納一萬人,猶如一座太空城市,只需發動機對它施加旋轉動力,它就能在太空中旋轉起來,這樣人類在裡面生活幾乎就和在地面上沒什麼兩樣了。

由於這種空間站的規模非常龐大,裡面不僅可以進行各種科研活動,還可以進行太空觀光旅遊,這個圓環中間的部分也可以利用,可以讓遊客體驗太空失重狀態,或者可以把圓環做成圓盤,人類的邊緣地區生活,向內則可以種植蔬菜、水果、糧食等植物,可以做到自給自足,我們甚至可以把它作為一架超級飛船,用它進行星際旅行,到別的星球上去看一看或者開拓新天地了。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載,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
    原標題: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載,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   人類對於宇宙的觀測雖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直到 20 世紀,人類才開發出了進入太空的航空技術。
  • 城市之窗|移民下一站,未來火星城市
    關於火星上是否有生物生存及移民火星的話題就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SpaceX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表示火星城市的設計將採用玻璃穹頂。埃隆·馬斯克關於移民火星的熱情從未停止過,但是他的行動也和他的熱情一樣從未停止,11月17日12點30分左右,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便是他實現「火星城市」計劃的第一步。
  • 城市之窗|移民下一站,未來火星城市
    埃隆·馬斯克關於移民火星的熱情從未停止過,但是他的行動也和他的熱情一樣從未停止,11月17日12點30分左右,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便是他實現「火星城市」計劃的第一步。在星際飛船艦隊的幫助下,馬斯克希望在2050年之前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可容納100萬人的永久定居點。
  • 太空移民之旅即將登陸全國 COLMO 邀你一起「耀慕未來」
    今年十一長假,COLMO洗衣機將在北京、石家莊、阜陽、赤峰4個城市開展「耀慕未來」主題快閃,以潮流都市氣息與尖端未來科技相結合的沉浸式體驗,為這些城市的消費者帶來一場極致耀慕的移民太空之旅。   除了太空概念的外形設定,消費者可以掃碼領取移民登錄準入證,得到移民身份並與太空人互動、合影,獲得身在宇宙的沉浸式體驗;品牌專區設置了豐富的互動遊戲和驚喜禮品,讓用戶通過太空知識問答獲知COLMO尖端科技的真實體驗;在現場,消費者還能夠與抖音熱門同款網紅滾筒合影,留下自己的「太空艙」照片;在太空能量站中進行能量補給,有機會抓取專屬優惠驚喜。
  • 太空移民,真的靠譜嗎
    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在不斷消耗資源,如果我們想要儘可能延續下去,那麼將人類文明不斷進行移民擴張或許是最好的辦法。要想真的像太空移民形成太空移民村,真的靠譜嗎,能可行嗎?雖然這樣做仍然有成本上的問題,但是相對於一些科學家提出的離心機等設想,載人航天技術相對成熟,風險最低。與此同時,人類建設成功的多個太空空間站也給相關設想帶來更大的支持。除了運送貨物之外,未來很有可能通過可循環利用的航天飛船進行太空移民,並且發展成為普遍化的太空交通工具。假如排除萬難,然後登入太空之後,人類將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就是生存。
  • 100萬人移民火星先從太空快遞開始:月球版順豐要打造第二個王衛
    NASA與SpaceX籤署了第一份合同:向月球空間站運送貨物,SpaceX也學順豐模式,試圖打造第二個王衛,專注於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快遞業務,為100萬人移民火星奠定基礎。在SpaceX的宏偉藍圖中,登月只是一個小目標,最終是要實現100萬人的殖民火星之路,建立火星城市,而特斯拉電動車也適合在火星城市上開。201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為私人公司涉足航天業務奠定了基礎。在重返月球的任務中,NASA計劃在2028年至2030年建立人類第四座宇宙空間站:月球軌道空間站(月球深空棲息地),讓太空人快速在月球軌道和月球表面進行轉移。
  • 移民外星球和移民海底哪個更容易實現?(上)太空移民篇
    如果未來地球大陸環境變得不適宜人類居住,那麼作為高級智慧動物的人類,應該是考慮移民太空還是移民海底呢?。不過科學家從未停止尋找的腳步,即使這樣也不能說明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按照科學家的推測,宇宙中大約有2000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按照銀河系恆星數量2000億的基數計算,全宇宙大約有20-40萬億億顆恆星。
  • 我們要想實現真正的太空移民,走好這3步就可以了?
    第一步,我們需要思考人類為什麼要進行太空移民,這是未來人類發展的方向問題,同時也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思路。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進行太空移民的根本問題在於資源消耗量過大,即便整個太陽系都將在幾十億年後面臨滅亡的結局,地球在人類的開發之下,也很難撐到最後。
  • 地球搖籃孕育人類文明,但宇宙多災多難,太空城市將如何保護人類
    當然,這樣的項目也向目前人類的科學水平提出了許多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空城市的建造問題。在12月30日一項新的研究中,國際科學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在未來,我們是可以看到太空城市的興起的。地球對於人類來說確實是搖籃,不過,人類不可能永遠待在地球搖籃裡止步不前,而我們也不會止步於月球或者火星,面對一些特定的災難,人類需要更特殊的方式保護全人類文明。
  • 讓我們移民火星!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現在也許不再是夢想
    2002年6月,埃隆·馬斯克投資1億美元創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出任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2004年,埃隆·馬斯克向特斯拉汽車公司投資630萬美元,出任該公司董事長。2012年5月31日,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 低重力、缺氧氣,人類該如何設計火星殖民城市?
    編者按:火星生活會面臨的眾多挑戰無疑會重寫城市設計的一些規則,但通過重新定義我們與自然以及與我們與自己的互動方式,太空移民為重塑地球都市生活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機會,本文作者是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The Earth Institute)的 Sarah Fecht。
  • 為什麼人類不將核廢料扔到太空或其它星球上?原來後果如此嚴重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提出這樣一個疑問:既然在地球上處理這些核廢料如此麻煩和危險,那為什麼不將它們扔到太空或其它星球上?可能有人覺得,人類現在的太空科技雖然還不是很強大,但是將一些核廢料送入太空或其它星球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為什麼科學家不這麼做呢?
  • 軍用空間站:從戰略欺騙的星球大戰計劃,到真金白銀的太空霸佔
    文:桌面戰爭兵棋 | GEN 1983年,美國總統裡根發表演說,開啟「星球大戰計劃」,雖然之後解密的資料顯示此計劃只是為了進行「太空軍備競賽」,從而拖垮前蘇聯經濟的騙局而已。
  • 真的能移民其他星球?科學家給出一則好消息,讓全人類激動不已
    ,其他的生物的數量壓在不斷的減少,人類的生存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科學家們對此也很擔心,之前還有人提出了移民其他星球的假設,那麼我們真的可以移民其他的星球嗎,除了要有大氣層包裹以外還必須要在自然環境上等很多的方面也和地球相同,找到這樣的一個星球是非常困難的,在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人類就已經對外太空進行探索了,這麼多年的努力的確是有了很大的發現,了解了很多的關於其他的星球的知識,更好地認識了我們生活的這個大環境,隨著人們對於太空的認識的不斷加深,人們提出是否可以在太空中找到一顆替代地球,保證人類未來能夠在這裡生存的星球呢?
  • 日科學家建議空間站安裝雷射器 射殺太空垃圾
    這個雷射系統可利用空間站上的望遠鏡 搜尋和鎖定62英裡(約合100公裡)外的太空垃圾,而後發射雷射。強大的雷射脈衝能夠將太空垃圾推入地球大氣層,最後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理化學研究所 的文章刊登在《宇航學報》上。
  • 土衛六未來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移民星球嗎?看完科學家的答案明白了
    霍金曾經也說過,地球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有可能也就是幾百年的時間,人類可能就要面臨移民外星球的選擇。想要移民外星球,那必須要找到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才行,可是這樣的類地行星都在太陽系之外,以人類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可能幾百年的時間我們還無法在飛船速度方面取得質的突破,讓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因此未來幾百年的時間內,移民到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是很難實現的。
  • 30年內100萬人上火星?火星移民計劃可行嗎?
    同時人類也必須要注意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有辦法上去,可能也只能依靠地球的資源進行支配才行,很明顯這也不是一個長久的計劃。 當然如今科學家們是在加速的解決這個問題,火星食品的研究確實在部分方面也有了突破。
  • 馬斯克細說火星移民計劃 稱不會先去「送死」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最早於2018年發射一艘無人飛船前往火星,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於2025年將人送達火星,逐漸將火星「船票」降至20萬美元甚至10萬美元,最終在火星建立能生活100萬人的城市。  「你準備好送死了嗎?如果準備好了,你就可以成為前往火星的人選。」
  •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富氧星球,人類未來星際移民有望了?
    9000光年,所以目前還沒有這顆星球的具體數據,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科技水平有限,另一方面這顆星球剛剛發現,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的探測和研究。,所以這個人類新發現將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們的科學家還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起碼在正常的星雲中誕生的星球,基本都有金屬,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方向了。
  • 揭秘中國未來太空計劃:2050年將載人登陸火星
    航天技術的問世,使人類進入到太空文明的時代。我們為何不斷探索宇宙?耗資億元的各類火箭飛船都是何用?它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地球將不再是我們唯一的一個生存之本,未來新生命將誕生於另一顆星球。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未來有一天,在太空是否能出生一個生命,或者在地外星球上出生一個生命?從歷史的發展來看,遠洋航海技術的出現創造了全球文明的時代,開展了一個全球貿易。而在當代的航天技術的問世,又使我們人類進入到太空文明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地球不是我們唯一的生存之本,可以開發地外星球,來解決人類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