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整體環境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千百年來人們對於火星的遐想從未停止過。自從2006年6月2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火星上可能有流動的地下水。關於火星上是否有生物生存及移民火星的話題就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SpaceX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表示火星城市的設計將採用玻璃穹頂。埃隆·馬斯克關於移民火星的熱情從未停止過,但是他的行動也和他的熱情一樣從未停止,11月17日12點30分左右,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便是他實現「火星城市」計劃的第一步。
在星際飛船艦隊的幫助下,馬斯克希望在2050年之前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可容納100萬人的永久定居點。他表示,最初是在玻璃穹頂下生活。最終,火星會被改造得足以維繫生命的存在,就像在地球一樣。
然而,火星城市的計劃任重而道遠。2018年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火星上並沒有足量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氣壓力,因此不足以維持人類在火星表面生活。除此之外,火星其他方面的條件對人類的生存來說也不是特別友好,改造起來也很有難度,但也絕非沒有可能:
1、火星幾乎沒有板塊運動,地底能量也散失殆盡,磁場過於微弱無法防禦太陽風和宇宙輻射,大氣也缺少人類呼吸的必要成分。
2、火星大氣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氣的百分之一,表面大氣壓500~700帕,而且以每秒100g的速度流失,終有一天火星大氣會散失殆盡。
3、火星地下含有2%的水分,再加上兩極的冰蓋,含水量達到格陵蘭島的三分之一,可以滿足人類生存需求。4、火星土壤95%以上是礦物質和金屬,兩極區域含有高氯酸鹽可以作為製造氧氣的來源,目前大氣中96%的二氧化碳可以作為人類未來能量和植物呼吸的來源。
5、火星表面有豐富的礦物質和金屬材料,可以採用機器人3D列印技術,完成人類到達之前基地建築的建造。
火星的整體環境與地球相去甚遠,其低溫、低氣壓、缺氧、缺少磁場、缺水、沙漠環境等對人類來說也特別的不友好,但這些限制不會阻止馬斯克實現在火星建立永久定居點的夢想。馬斯克表示:「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將會很慢,我們此生已然無法實現。然而,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在火星表面建立一個人類基地。至少未來的太空文明能發現我們的遺蹟,也會對人類邁出的這一步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一切能按照馬斯克的計劃進行,第一艘星際飛船最早將於2024年前往火星。
關於火星的移民夢想一直沒有停止過,世界各國都在研究火星基地,美國方面NASA,Space-x,俄羅斯的「火星500」系列實驗,中國的火星基地模擬都在進行著火星基地建設的設計和嘗試。荷蘭的Mars One提出了前往火星基地的「單程之旅」,全球數萬人報名自願參加。
不管現在我們覺得「火星城市」這個想法如何荒誕,但是我相信會一步步實現,正如此前大家不相信新能源汽車一樣。科技的進步不僅會改變人類的生活,也會改變人類的認知,雖然徵途漫漫,但馬斯克終會實現屬於他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