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趙遠錦教授團隊CEJ:雙響應石墨烯雜化變色水凝膠,作為可視化電子皮膚

2021-02-28 科研志


一、文章概述

刺激響應材料一直在爆炸性發展,其功能是與多信號集成以響應外部環境變化。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雙響應石墨烯雜化結構彩色膜作為電子皮膚。通過將導電性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填料添加到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反蛋白石結構(反蛋白石結構(inverse opal)代表了一大類可望實現完全光子帶隙的結構,這種結構只要填充材料的折射率跟周邊的介質(例如空氣)的比值達到一定的數值時,其周期對稱的結構將出現完全光子帶隙。)中來製作薄膜。(1)反蛋白石結構使該膜具有出色的結構顏色,並且添加rGO使該雜化膜具有出色的導電性。由於PNIPAM聚合物的溫度響應可調節性,所得膜能夠在溫度刺激下改變體積或內部納米結構。(2)此外,得益於rGO的非凡的近紅外(NIR)光熱轉換特性,可以引入具有光敏特性的這種具有溫度敏感聚合物成分的雜化膜。基於這些特徵,當響應溫度和NIR刺激時,混合膜不僅可以反饋電信號,而且還可以在視覺上呈現出顏色變化。此外,已經探索了混合膜在電熱轉化中的價值。結果表明,混合導電結構彩色膜在柔性電子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二、圖文導讀

圖1.可視化皮膚的雙響應石墨烯雜化結構彩色水凝膠的示意圖。

圖2.混合水凝膠膜的溫度響應,顏色感測和電導性能。

(a)隨著溫度的升高,混合結構彩色膜的結構顏色變化的照片。

(b)反射波長和溫度之間的關係。

(c)相對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化。

圖3.具有複雜圖案的雜化水凝膠薄膜作為智能動態防偽標籤。

(a)具有複雜圖案作為防偽標籤的雜化水凝膠薄膜的示意圖。

(b-d)具有複雜圖案的雜化水凝膠薄膜的照片,包括(b)四葉三葉草;(c)CN;(d)SEU。

圖4.雜化水凝膠薄膜的電熱轉化。

(a)混合水凝膠膜的照片,輸入電壓為30V,輸入電流為0.02A。

(b)混合水凝膠膜的溫度與輸入電壓和輸入時間之間的關係。

(c)反射率波長隨電壓的變化。

圖5.應用於電氣皮膚的混合水凝膠薄膜。

(a)(i)附著在拇指上的混合水凝膠薄膜的圖像。(ii)混合水凝膠膜的拇指圖像在溫度為50℃的水下接觸玻璃瓶。(iii)在50℃的溫度下用水接觸玻璃瓶後,帶有混合水凝膠膜的拇指圖像。

(b)(i)附著在手腕上的混合水凝膠膜的圖像。(ii)用混合水凝膠膜照射在手腕上的近紅外光圖像。(iii)在近紅外光照射下具有混合水凝膠膜的手腕的圖像。

(c-d)反覆(c)接觸熱水3s,(d)開啟NIR 3s後,雜化水凝膠膜的實時電阻變化。

三、論文信息

Dual-responsive graphene hybrid structural color hydrogels as visually electrical skin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10.652)

Pub Date : 2021-02-17

DOI: 10.1016/j.cej.2021.128978

Yu Wang; Jiahui Guo; Lingyu Sun; Hanxu Chen; Yuanjin Zhao*

Department of Burns & Plastic Surgery,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e Affiliated Drum Tower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Nanjing 210008, China

相關焦點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團隊開發出用於可視化柔性電子結構色薄膜
    柔性電子器件在健康監測、傳感皮膚、植入式器件等領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水凝膠由於其生物相容性、柔韌性以及人體組織般的機械性能而被認為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候選材料。通過整合導電填料,如碳納米管(CNT)、石墨烯、金屬納米線和導電聚合物,這些水凝膠可以被賦予更好的電性能。
  • 南大《AFM》:可拉縮、粘合、導電的雙信號柔性彩色薄膜
    柔性電子材料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其中水凝膠由於其生物相容性、柔性和類人體組織的力學性能等優點而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材料。將碳納米管(CNTs)、石墨烯、金屬納米線和導電聚合物等導電填料集成在一起,可以提高這些水凝膠的電性能。此外,為了更好地適應皮膚與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時還需加入了天然或合成的粘合劑,使得這些導電水凝膠一定的粘附性。
  • 浙大納高團隊通過剪切微印刷術實現調控氧化石墨烯液晶雜化水凝膠
    液晶(LC)同時兼具晶體的結構有序性及流體的可加工性特徵,使得可調控取向有序的液晶雜化(LCH)水凝膠成為了重要的柔軟材料。通過將取向的LC納米粒子添加到各向同性的聚合物基體中,可以將所得的LCH水凝膠轉化為具有LC位置序的各向異性彈性體。微觀各向異性結構的引入為材料提供了宏觀的各向異性性能,從而實現「編程」水凝膠,使之能夠滿足複雜的機械要求並實現特定功能。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心臟晶片研究獲重要進展
    日前,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心臟晶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基於微流控技術開發了系列仿生螺旋纖維,並將其作為微彈簧用於心肌細胞收縮力學的傳感。
  • 可視化柔性電子
    作者:Young柔性電子器件在很多應用中扮演著不可忽略的角色,比如健康監測,電子皮膚和植入性器件等。開發柔性電子材料已經付出大量的努力,其中水凝膠被認為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候選者,這是由於其生物相容性,柔性和與人類組織相似的機械性能。與導電填充材料如碳納米管,石墨烯,金屬納米線和導電聚合物結合在一起,水凝膠可以被賦予和提升電學性能。
  •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發表時間:2018/4/10
  • 劉洪亮/楊樺/江雷《應用材料界面》石墨烯與導電離子凝膠
    既作為透明電極又作為電致變色層的三元混合FTE應用於緊湊型無銦錫氧化物(ITO)的三層柔性電致變色器件,顯示出快速的開關響應,良好的電致變色對比度和可靠的穩定性。該工作為生成基於石墨烯的FTE和功能器件提供了一種可擴展的,可解決方案的方法。
  • 潘麗坤:電子皮膚應變傳感器的方向感知和超快自修復雙網絡水凝膠
    【科學摘要】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皮膚近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兩個嚴重的問題,緩慢的自我修復和缺乏方向識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電子皮膚的發展。最近,華東師範大學潘麗坤教授團隊首次報導了一種雙網絡柔性水凝膠,該凝膠是通過將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亞胺(PEI)與4-甲醯基苯硼酸(Bn)交聯形成聚合物網絡,然後將MXene摻入到聚合物中而合成的聚合物網絡。
  • Ti3C2Tx MXene雜化水凝膠用於高效產生太陽能蒸汽
    在本文中,我們將垂直排列的還原氧化石墨烯/Ti3C2Tx MXene(A-RGO/MX)雜化水凝膠與排列的通道作為獨立的太陽能蒸汽產生裝置,以高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由液氮輔助定向凍結過程生成的垂直排列的通道不僅將水迅速向上傳輸到蒸發表面,以有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而且還促進通道內太陽光的多次反射,從而有效吸收太陽光。略微減少使RGO具有大量極性基團,有效降低了水汽化焓,從而有效地加速了水汽化。
  • JMCA:納米複合導電水凝膠基柔性應力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c)SDS輔助的碳納米管結合在HAPAM水凝膠中,作為高度敏感的應變和壓力傳感器。美國化學會版權所有2020。(d)具有導電性和自愈性的GO增強和Ca2 +交聯的DN水凝膠的製備工藝及其作為電子鼻的應用。皇家化學會2019年版權所有。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可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的仿生螺旋藤蔓微...
    2019年6月19日,東南大學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基於共軸毛細管微流控紡絲技術製備出包裹離子液體的螺旋仿生微導線因此,本研究受自然界中的植物螺旋藤蔓啟發,基於共軸微流控紡絲技術開發出了包裹離子液體的螺旋纖維作為微導線應用於柔性電子的導電研究中。
  • 天津大學封偉:溫度/溶劑/真空/應變響應的液金石墨烯水凝膠海綿
    【科研摘要】基於水凝膠的傳感器因其在人工智慧中的應用前景而備受關注。但是,開發具有可定製功能和出色傳感器性能的堅固水凝膠導體具有挑戰性。最近,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海綿狀多孔水凝膠導體,它具有自愈能力,多種感覺和優異的機械性能。
  • 石墨烯與導電離子凝膠的潤溼誘導製備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極
    ,電學和光學性能,作為商業化銦錫氧化物的替代品,為柔性光電器件提供導電,光學透明和機械堅固的電極備受關注。既作為透明電極又作為電致變色層的三元混合FTE應用於緊湊型無銦錫氧化物(ITO)的三層柔性電致變色器件,顯示出快速的開關響應,良好的電致變色對比度和可靠的穩定性。
  • 《ACS 材料快訊》新加坡俞璟綜述:生物電子學功能導電水凝膠
    【科研摘要】導電水凝膠廣泛用於各種應用中,例如人造皮膚,柔性和可植入生物電子學以及組織工程。然而,配製具有高電導率的水凝膠而不損害其理化性質(例如韌性,可拉伸性和生物相容性)仍然是挑戰。另外,將其他功能(例如自修復,形狀記憶和溼粘合)結合到導電水凝膠中對於水凝膠生物電子的許多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 《材料視野》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最近,比利時根特大學Richard Hoogenboom教授團隊提供了生物啟發的DN水凝膠的最新進展概述,定義為DN水凝膠模仿天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例如各向異性結構的DN水凝膠,包括超韌的能量耗散DN水凝膠,到動態,可行的DN水凝膠。此外,作者討論了生物啟發性DN水凝膠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未來前景。
  • 《Materials Horizons》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已證明具有出色機械性能,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相當大的強度的此類生物啟發性DN水凝膠是生物醫學應用(如組織工程和生物醫學)的有希望的候選者。最近,比利時根特大學Richard Hoogenboom教授團隊提供了生物啟發的DN水凝膠的最新進展概述,定義為DN水凝膠模仿天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例如各向異性結構的DN水凝膠,包括超韌的能量耗散DN水凝膠,到動態,可行的DN水凝膠。
  • 東南大學:首枚會變色的「心臟晶片」問世
    記者日前從東南大學獲悉,該校趙遠錦教授課題組研發出具有微生理可視化功能的「心臟晶片」,為世界首創性成果。  「器官晶片」是通過在微流控晶片上仿生構建微器官替代生物體,達到臨床試驗的效果,更經濟、更快速,同時具有無創傷性。自2000年「器官晶片」興起以來,技術核心專利一直被美國控制。
  • ...Nano》:光熱響應型可伸展人工神經導電水凝膠可與受損周圍神經...
    生物電子材料,特別是水凝膠,由於其更類似於神經組織,已經成為生物電子學及神經組織工程一類很有前途的候選材料。同時,功能性水凝膠與活組織的連接也是當前最受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天然或合成材料作為可植入的神經導管或支架,可用於神經細胞的生長。此外,為了修復10 mm以上的周圍神經缺損,通常需要在人工神經中加入支持細胞,如間充質幹細胞。但神經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需要較長時間,導致神經傳導功能恢復緩慢。
  • 喜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世界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
    日前,天津大學教授仰大勇在世界上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實現了在觀測細胞三維培養過程中基質材料螢光的即時開關可控。該成果近日發表於《先進科學》,相關材料和技術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三維細胞培養技術是目前人類再造人體組織和器官的主要手段。
  • 青島科大林健健教授團隊在水電解催化析氧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化學院青年泰山學者林健健教授團隊,利用鈷、鐵元素之間的協同效應,改變了鐵硫基催化劑的電子結構,使其暴露更多的活性位點,有效增強了電化學活性。TOP期刊,DOI: 10.1016/j.cej.2020.125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