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納高團隊通過剪切微印刷術實現調控氧化石墨烯液晶雜化水凝膠

2020-09-04 小材科研

設計各向異性的體系結構可實現豐富的特性和功能以模擬人造材料中生物學的進化多樣性。液晶(LC)同時兼具晶體的結構有序性及流體的可加工性特徵,使得可調控取向有序的液晶雜化(LCH)水凝膠成為了重要的柔軟材料。通過將取向的LC納米粒子添加到各向同性的聚合物基體中,可以將所得的LCH水凝膠轉化為具有LC位置序的各向異性彈性體。微觀各向異性結構的引入為材料提供了宏觀的各向異性性能,從而實現「編程」水凝膠,使之能夠滿足複雜的機械要求並實現特定功能。由於LCH水凝膠在多個方面的可調控性能,已展現出各種應用,包括生物支架,物質傳輸,驅動和軟體機器人。此外,設計LC取向還可以調控水凝膠材料在均勻載荷下表現出局域的刺激響應並表現出非線性力學性能,這在仿生學和工程學中都非常吸引人。

為了實現LCH水凝膠的性能可編程,自由設計LC位置序以調控LCH水凝膠的各向異性一直是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迄今為止,操縱LC位置主要依靠電磁方法。常規電磁方法利用LC分子或膠體粒子對電磁場的響應,在預先設計的電場和磁場下操縱指向矢。然而,這些電磁技術很難實現任意編程LC位置序和LCH水凝膠,主要受限於自由調節外場的阻礙和所需的超強外場作用。迄今為止,在LC和LCH水凝膠中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位置序可控設計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前期的工作裡,浙江大學高分子工程學系高超(共同通訊)、許震(共同通訊)團隊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剪切微印刷術(Shearing Microlithography, SML)實現了對氧化石墨烯液晶內部取向結構的高效高精度調控(Nat. Commun., 2019, 10, 4111)。同時,研究人員還將這一方法進一步地拓展到了多種膠體液晶體系中,使得SML有潛力成為一種普適性的調控液晶取向的新技術。

最近,浙江大學許震(共同通訊)、高超(共同通訊)團隊與浙江工業大學吳化平(共同通訊)團隊合作通過SML來製備了具有可設計各向異性的GO /丙烯醯胺LCH水凝膠並用有限元模擬揭示了其力學行為。由於機械性能的增強主要表達於GO LC取向的平行方向,因此可以通過簡單地調整取向角度和間距來調控水凝膠的機械性能。通過引入不同的LC局部取向設計組合,LCH水凝膠可以被設計編程,並表現出局部變形,裂紋控制和可編程溶脹驅動。由於其簡單,高解析度和局部可編程性,SML技術為LCH水凝膠的便捷,快速編程和功能設計提供了一種有用的方法,有望實現它們在驅動器,生物支架,仿生材料和可設計軟材料中的廣泛應用。

文章亮點

1)採用了便捷、快速的SML方法,實現了LCH水凝膠中LC位置序的任意調控。

2)通過設計組合不同的LC局部取向,實現了GO/丙烯醯胺LCH水凝膠的性能各向異性設計,並表現出局部變形,裂紋控制和可編程溶脹驅動等行為。

內容簡介

團隊建立了一個SML系統,通過將微針浸入到GO /丙烯醯胺LC中剪切來生成高度局域化的剪切場, 並誘導GO納米片沿著取向方向排列(圖1a)。因此,SML可實現通過預先設計的圖案對LC進行可控編程。通過使用原位聚合將設計的取向LC固定在紫外光引發聚合下,可實現GO LCH聚丙烯醯胺(PAM)水凝膠的取向結構進行可設計編程(圖1b,c)。通過將GO水性LC與丙烯醯胺作為單體,UV引發劑2959和亞甲基雙丙烯醯胺(BIS)混合製備了反應性LC前體。混合物在GO濃度高達5 mg / mL表現出液晶特性,即使在18000 s後,GO /丙烯醯胺LC的剪切取向結構鬆弛也可以忽略不計。這為任意設計GO LCH水凝膠的局域取向結構提供了基礎。

圖1:(a)SML的過程示意圖。(b)氧化石墨烯液晶水凝膠製備方法示意圖。(c)通過SML技術將數字圖像轉換為可設計編程的氧化石墨烯液晶水凝膠。

在GO/丙烯醯胺前驅體的SML編程過程中,首先將前驅體平鋪在玻璃基底上形成均勻的液體層。在剪切過程中,原本平行於基底排列的GO片在局域剪切場的誘導下沿剪切方向取向,形成典型的π向錯(圖2a)。通過SML設計前驅體的取向結構後使用紫外光引發前驅體進行交聯,得到了取向的GO LCH水凝膠。偏光顯微鏡(POM)及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水凝膠表面的斷面表徵證明了在交聯過程中取向結構仍然得以保持(圖2b-i)。

圖2:(a)通過SML取向GO /丙烯醯胺LC分散體的π向錯3D結構模型示意圖。紅叉表示探針朝紙張內部運動,並且GO片在剪切中心逐漸轉沿垂直方向取向。相反,由於剪切之前的刮膜過程,沒有剪切取向的GO片平行於基底排列。水凝膠的(b,c)表面和(f,g)截面POM圖像。凍幹GO-LCH水凝膠(d,e)表面和(h,i)截面圖的SEM圖像,白色箭頭表示GO片的取向方向。

由於LCH水凝膠中GO的局部排列帶來了局部機械性能的各向異性。因此,可以組合局部取向結構以設計整塊水凝膠的力學性能。整體水凝膠的拉伸模量和強度既取決於取向角度(θ),又取決於間距。通過調整剪切程序,可將水凝膠條的長軸從平行(0°)更改為傾斜(30°,4 5°,6 0°)和垂直(90°)(圖3b)。在200μm的相同間距下,LCH水凝膠在平行排列(θ= 0°)中表現出最高的拉伸模量(1.10 MPa),強度(1.03 MPa)和斷裂伸長率(〜650%)。

圖3:(a)具有不同取向角度和間距的GO LCH水凝膠的示意圖。淺藍色區域表示GO的指向矢垂直於紙面,橙色區域代表GO指向矢垂直於橙線長軸。(b,d)拉伸應力-應變曲線,(c,e)分別具有不同取向角度和間距GO-LCH水凝膠的最大拉伸強度和拉伸模量。

由於SML的自由編程優點,可以在水凝膠中設計局部各向異性以實現非線性力學性能(圖4)。通過設計垂直/平行取向區域的組合,製備了垂直-平行-垂直(VPV)及平行-垂直-平行(VPV)組合模式的水凝膠。在單軸應力下,在垂直區域應變得到顯著表達,而在平行區域產生了相對較小的應變。

圖4:GO LCH水凝膠樣品示意圖,樣品的端處有兩個垂直取向的區域,中間有一個平行的區域(a,VPV樣品),樣品的端處有兩個平行的區域,中間有一個垂直的區域(g,PVP)樣品)。(b)VPV和(h)PVP樣品在交叉偏振片之間的圖像。(c)VPV和(i)PVP樣品分別在60%和40%的整體應變的圖像。(d,j)60%和40%整體應變的VPV和PVP樣品應變(εyy)分布有限元分析(FEA)模型。(e,k)在單軸拉伸力下VPV和PVP樣品的局部應變與整體應變曲線。 (f,l)VPV和PVP樣本的取向間距與整體應變圖。

對裂紋的可編程控制可用於設計具有多種功能的複雜構型。基於SML的可設計理念,GO LCH水凝膠可通過組合不同機械性能的區域實現可控斷裂。拉伸實驗表明,平行和垂直區域之間的斷裂行為有明顯的差異。垂直區域傾向於經歷垂直於標距的快速裂紋擴展,而平行和垂直區域的組合則顯示出彎曲的裂紋路徑,該路徑向定向方向偏轉(圖5a,b)。通過設計了具有「棋盤」結構的GO LCH,該結構由35個「 2 mm×2 m m」的區域組成,取向間距為100μm(圖5d,i)。在斷裂時,平行區域起強點作用延緩了裂紋擴展,而垂直區域作為應力集中點促進裂紋擴展。因此,通過合理的程序和定向設計可以誘導裂紋的生長。

圖5:(a)單軸拉伸時具有平行和垂直區域(VP)樣品的裂紋導向程序的示意圖和(b)裂紋控制程序的拉伸曲線。VP樣品在拉伸實驗中經歷了三種狀態,分別包括共拉伸,裂紋導向和順序斷裂。具有「棋盤」結構的GO LCH水凝膠(c,h)示意圖和(f,k)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最大應變下的Mises應力分布(S)。(d,i)初始「棋盤」 GO LCH水凝膠的圖像,及(e,j)在單軸拉伸力作用下進行裂紋導向後,實驗中預先切割樣品的邊緣(紅色閃電),以確保裂紋發生在圖案化的區域。(g,l)拉伸曲線具有「棋盤」的GO LCH水凝膠,該曲線經歷了與裂紋導向程序相對應的下降。

水凝膠通常表現出各向同性的溶脹行為,而LCH水凝膠則表現出各向異性的溶脹特性。由於垂直於平行區域溶脹的體積差異,設計組合LCH取向微結構可以實現複雜的變形行為(圖6)。同時,溶脹導致的面內應力不匹配使得SML設計二維平面LCH水凝膠發生三維結構的變形成為可能(圖7)。這為LCH水凝膠的變形設計提供了一種通用且方便的方法。

圖6:具有(a)「串聯」,(e)「並聯」和(i)「鉗形」圖案的GO LCH水凝膠的示意圖。分別具有(b)「串聯」,(f)「並聯」和(j)「鉗形」圖案及在去離子水中溶脹後(c,g,k)GO-LCH水凝膠的POM圖像。(d,h,l)分別針對溶脹後「串聯」,「並聯」和「鉗形」樣品的Mises應力(S)分布的FEA模型。

圖7:具有(a)同心圓和(e)徑向放射狀以及(i)兩者結合的GO LCH水凝膠的示意圖。(b,f,j)相應樣品和(c,g,k)在去離子水中溶脹後的POM圖像。紅叉表示樣品從基底向上彎曲。(m)具有多個同心圓圖案的矩形GO LCH水凝膠 示意圖,(n)相應樣品的圖像,以及(o)在去離子水中溶脹後的示意圖。(d,h,l,p)膨脹後具有同心圓,徑向,組合圖案和具有多個同心圓圖案的矩形樣品GO LCH水凝膠的相對應變分布(Uz / R,Uz / W)FEA模型。Uz,R和W分別代表z方向上的應變,圓形半徑和矩形的寬度。

這一成果的取得也得益於高超團隊之前的積累和對前人工作的學習借鑑。早在2011年,該研究團隊就發現了氧化石墨烯液晶性,並利用液晶進行紡絲,從而開拓氧化石墨烯液晶及其宏觀組裝研究領域。相關工作包括:ACS Nano, 2011, 5, 2908.;Nat. Commun., 2011, 2, 571.;Acc. Chem. Res., 2014, 47, 1267;Chem. Rev., 2015, 115, 7046;Adv. Mater., 2016, 28, 7941.;ACS Nano, 2019, 13,8382;Adv. Mater.,2019, 1902664;Nat. Commun., 2019, 10, 4111。

相關成果以「Digital Programming Graphene Oxide Liquid Crystalline Hybrid Hydrogel by Shearing Microlithography」為題發表在ACS Nano(2020, 14, 2336)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高超團隊的博士生馬靜雨。論文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相關經費的資助。

來源:納米高分子高超課題組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高超團隊Nature Communications:液體剪切微印刷術智造...
    由於液體裡的分子自由運動較快、鬆弛時間很短,要在液體裡實現無需外場穩定的自由印刷或雕刻,構建一定的圖案,是極難的。近日,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許震研究員團隊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液晶裡實現了精密印刷,製備出穩定的立體圖案。儘管溶液的含水量在99.5%以上,圖案可以像固態晶體和超材料一樣具有穩定的長周期有序性,作者將其定義為超液晶或液體超晶體 (Liquid Metacrystal)。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AFM》: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
    不同於以往的碳質纖維,石墨烯纖維的構築基元是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機械強度等性能的二維晶體石墨烯,纖維的內部結構三維有序、緻密均一,有潛力將碳質纖維的性能推向一個新階段。石墨烯纖維製備的主要原料是氧化石墨烯,其組裝方法多種多樣,目前主流的技術手段是液晶溼法紡絲。
  • 浙大團隊開發出高密度高強度石墨烯微晶格液晶三維列印技術
    溶劑化石墨烯基材料是石墨烯宏觀組裝體製備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利用氧化石墨烯(GO)水系分散液的液晶行為和膠體性質,科學家們已發展出了一系列以GO為前驅體製備石墨烯纖維,膜,氣凝膠等宏觀組裝體的路線。3D列印技術對列印墨水有高粘度,高模量,快速剪切變稀等的嚴苛的流變要求,傳統的GO分散液難以達到。 目前,已報導的文獻中主要以添加劑法和高濃度法兩種策略來實現GO前驅體的流變行為的改性。
  • 用於組織工程支架的3D列印氧化石墨烯水凝膠
    基於鐵離子交聯的氧化石墨烯水凝膠已有研究表明,二價以上的過渡金屬離子通過配位作用有助於氧化石墨烯溶解交聯生成凝膠。本次研究考慮到三價鐵離子具有較高的配位數和較低的生物毒性,採用鐵離子作為氧化石墨烯水凝膠的交聯劑,以提高其機械強度和列印性能。流變測試顯示,在溶解度以內,提高鐵離子濃度將提高凝膠靜態和動態強度。同時通過列印結構的網格形狀分析,得出鐵離子濃度的提高同時會提升凝膠材料的列印性能。因此選擇鐵離子最高溶解濃度,也就是8mMol/L,作為最優化的鐵離子濃度。
  • 浙大製造出新型石墨烯膜材料:柔性好,導熱強 解決世界難題
    通過巧妙設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石墨烯組裝膜:它是目前導熱率最高的宏觀材料,同時具有超柔性,能被反覆摺疊6000次,承受彎曲十萬次。這一進展解決了宏觀材料高導熱和高柔性不能兼顧的世界性難題,有望廣泛應用於高效熱管理、新一代柔性電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領域。
  • 南大趙遠錦教授團隊CEJ:雙響應石墨烯雜化變色水凝膠,作為可視化電子皮膚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雙響應石墨烯雜化結構彩色膜作為電子皮膚。通過將導電性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填料添加到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反蛋白石結構(反蛋白石結構(inverse opal)代表了一大類可望實現完全光子帶隙的結構,這種結構只要填充材料的折射率跟周邊的介質(例如空氣)的比值達到一定的數值時,其周期對稱的結構將出現完全光子帶隙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AFM》: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不同於以往的碳質纖維,石墨烯纖維的構築基元是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機械強度等性能的二維晶體石墨烯,纖維的內部結構三維有序、緻密均一,有潛力將碳質纖維的性能推向一個新階段。石墨烯纖維製備的主要原料是氧化石墨烯,其組裝方法多種多樣,目前主流的技術手段是液晶溼法紡絲。
  • 【行業動態】3D列印氧化石墨烯方法來了!保留石墨烯理想特性
    研究人員用醇鹽前體溶液滲透了氧化石墨烯支架,以生產雜化結構,這些雜化結構顯示出潛在的適用性,例如汙染物去除,水過濾,催化,藥物輸送以及能量產生和存儲。但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在開發出一種高解析度3D列印方法(涉及將石墨烯分散在凝膠中以製成3D可印刷樹脂)之後,採取了進一步措施來利用石墨烯的潛力。LLNL還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團隊合作,研究了用於儲能設備中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電極的3D列印技術。
  •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發表時間:2018/4/10
  • ACS Nano:氧化石墨烯納米帶水凝膠,粘彈性行為和用作分子分離膜
    1 成果簡介 基於碳材料的水凝膠的製備及其粘彈性是其廣泛應用和擴大規模的關鍵。但是,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衍生物和碳納米管上,而石墨烯的窄帶狀石墨烯納米帶(GNR)的行為仍然難以捉摸。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文章主要針對不同的刺激類型,對不同的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進行了介紹。1. 內部刺激調控下的納米複合水凝膠1.1 PH響應型A)胺基官能化二氧化矽納米顆粒與乙醛側鏈兩性離子聚合物通過席夫鹼相互作用自組裝雜化水凝膠示意圖。這種水凝膠顯示出固有的自愈性能和對pH變化的高度敏感性。
  • 浙江大學許震、高超團隊:以氧化石墨烯為例初繪二維大分子構象工程...
    系統總結了團隊關於氧化石墨烯(GO) 2D大分子的單分子構象行為、液晶凝聚態以及宏觀材料的工作進展。以單層GO為實驗模型,總結了構象以及構象轉變的基本原理與規律,展望了構象精確設計與控制的發展方向;提出了一種新的構象工程方法學,為典型二維石墨烯的宏觀材料的「加工—結構—性能」提供了系統的思路,用以指導2D聚合物宏觀材料的結構精確設計與控制 (圖1)。
  • Ti3C2Tx MXene雜化水凝膠用於高效產生太陽能蒸汽
    在本文中,我們將垂直排列的還原氧化石墨烯/Ti3C2Tx MXene(A-RGO/MX)雜化水凝膠與排列的通道作為獨立的太陽能蒸汽產生裝置,以高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由液氮輔助定向凍結過程生成的垂直排列的通道不僅將水迅速向上傳輸到蒸發表面,以有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而且還促進通道內太陽光的多次反射,從而有效吸收太陽光。略微減少使RGO具有大量極性基團,有效降低了水汽化焓,從而有效地加速了水汽化。
  • 基於水凝膠微粒的直接3D列印仿生細胞球體生長支架
    然而,優化粘度、剪切強度、壓力和保真度是具有挑戰性的。人們必須仔細平衡水凝膠的粘度、溶膠-凝膠轉變和強度,才能實現可接受的印刷。這樣的水凝膠顆粒可以很容易地通過30g的針用低擠出力注射。顆粒之間的氫鍵、靜電相互作用、客體-宿主化學和硫醇-烯點擊化學在高剪切時破裂,一旦去除剪切就會迅速恢復。然而,由於大多數水凝膠顆粒很弱和脆弱,這樣的水凝膠膠體在列印幾層後不能維持其自身的重力。
  • 高功能化石墨烯3D列印材料誕生
    近日,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甘油分子對氧化石墨烯的溶劑化作用,設計了氧化石墨烯/甘油3D列印墨水。該項研究開拓了新型三維石墨烯框架材料的範疇,為石墨烯材料在儲能、複合材料、催化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研究團隊設計了高濃度均相的氧化石墨烯/甘油分散液作為3D列印墨水,探索了氧化石墨烯濃度對於分散液流變行為的影響。他們利用墨水直寫技術,製備石墨烯微晶格材料。
  • 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不同於以往的碳質纖維,石墨烯纖維的構築基元是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機械強度等性能的二維晶體石墨烯,纖維的內部結構三維有序、緻密均一,有潛力將碳質纖維的性能推向一個新階段。石墨烯纖維製備的主要原料是氧化石墨烯,其組裝方法多種多樣,目前主流的技術手段是液晶溼法紡絲。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溼化學製備技術主要通過採用硫酸和高錳酸鉀將石墨氧化插層,並剝離出氧化石墨烯,然後將氧化石墨烯通過自組裝,實現石墨烯之間的連接。這樣製備的塊體材料在冷凍乾燥過程,通過剩餘水分形成的冰晶在真空下升華進而造孔,最後製得三維石墨烯。這種三維石墨烯超輕且彈性優異,可規模化製備。但該製備方法對三維石墨烯的微結構調控有限。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
    內部刺激調控下的納米複合水凝膠 1.1 PH響應型 A)胺基官能化二氧化矽納米顆粒與乙醛側鏈兩性離子聚合物通過席夫鹼相互作用自組裝雜化水凝膠示意圖。這種水凝膠顯示出固有的自愈性能和對pH變化的高度敏感性。
  • 《Chemical Reviews》擠出型生物油墨凝膠可印刷性的物化因素
    印刷結果與流變性質之間的關係流變學是研究物質流的物理學分支。它已被證明對生物墨水的開發非常有用,並且有幾種流變學測試可應用於生物印刷。大多數水凝膠表現出非牛頓行為。這種特性通常通過掃頻來測量,其中材料在一定頻率或剪切速率範圍內以恆定應變進行測試(圖2A)。圖2.與生物墨水可印刷性相關的常見流變學指標。4.
  • 新型石墨烯-釩柔性混合電池/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直接翻倍
    加拿大皇后大學石墨烯集成功能技術(GIFT)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石墨烯柔性混合電池-超級電容器裝置。混合電池/超級電容器的結構圖像該裝置由高比表面積電極與電解質組合而成,電解質中含有可以兩種以上氧化狀態存在的氧化還原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