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組織工程支架的3D列印氧化石墨烯水凝膠

2020-10-24 上普生物

石墨烯材料的3D列印技術受限於材料的強度,還有待於進一步優化。清華大學孫偉和龐媛課題組、重慶大學付乾課題組合作在期刊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IF=4.002)發表題為Ferric ion crosslinking‐based 3D printing of graphene oxidehydrogel and its evaluation as bio‐scaffold in tissue engineering 的文章,利用鐵離子交聯劑提高了氧化石墨烯水凝膠的材料強度和3D列印性能,通過冷凍乾燥技術優化了列印材料的圍觀孔隙結構,並探索了該列印結構在肝組織工程的應用前景。

石墨烯材料的3D列印

氧化石墨烯是氧化還原法製備石墨烯的前體,不僅具有良好的強度和導熱性能,同時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極低的密度和加速幹細胞分化的能力,因此在組織工程領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然而當前基於石墨烯材料的3D列印技術中為了達到理想的材料強度,有些需要較長時間的蒸發或凍幹以提高材料濃度,有些則需要引入較高比例的增稠劑。石墨烯材料較為簡單便捷、低成本的3D列印技術還有待開發。

基於鐵離子交聯的氧化石墨烯水凝膠

已有研究表明,二價以上的過渡金屬離子通過配位作用有助於氧化石墨烯溶解交聯生成凝膠。本次研究考慮到三價鐵離子具有較高的配位數和較低的生物毒性,採用鐵離子作為氧化石墨烯水凝膠的交聯劑,以提高其機械強度和列印性能。流變測試顯示,在溶解度以內,提高鐵離子濃度將提高凝膠靜態和動態強度。同時通過列印結構的網格形狀分析,得出鐵離子濃度的提高同時會提升凝膠材料的列印性能。因此選擇鐵離子最高溶解濃度,也就是8mMol/L,作為最優化的鐵離子濃度。

圖(a)氧化石墨烯與鐵離子交聯示意圖

圖(b-d)交聯前氧化石墨烯水凝膠的機械性能
(b: 儲能模量與損耗模量,c:粘度,d: 剪切應力)

圖(e-g)不同濃度的鐵離子對於氧化石墨烯水凝膠性能的影響
(e: 彈性模量與屈服應力,f: 儲能模量與損耗模量,g: 列印性能)

圖(h)不同鐵離子濃度得到的列印網格形狀

基於優化的氧化石墨烯凝膠材料,該研究基於上普生物的ALPHA-CPT1生物3D印表機,通過擠出式3D列印得到了不同絲直徑和絲間距的網絡結構。進一步,通過冷凍乾燥技術在結構中建立微孔結構,以便細胞貼附以及營養物質運輸。通過控制該工藝過程中的冷凍溫度,該研究也對列印結構的孔隙結構進行了優化。

最後,為了驗證該列印結構作為組織工程生物支架的應用前景,將肝細胞系HepaRG接種到結構中並進行了2天的培養,並測量了細胞密度和活性。良好的細胞活性證明該材料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得該結構成為構建肝組織體外模型的一個新的選擇。

圖(a-c)-80℃冷凍條件凍幹後得到的孔隙結構與大小分布

圖(d-f)-20℃冷凍條件凍幹後得到的孔隙結構與大小分布

圖(g-i)在梯度溫度場下冷凍後得到的定向孔隙結構

總結

該研究通過鐵離子交聯劑,優化了基於氧化石墨烯水凝膠的機械強度和3D列印性能,簡化了3D列印工藝。同時3D列印與冷凍乾燥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同時具備宏觀孔隙和微觀孔隙的二級孔隙結構,便於實現細胞與微生物的貼附、營養物質的運輸。基於HepaRG的細胞實驗證明了該結構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總結而言,該研究為肝組織組織工程研究提供了優良的生物直接結構,具有較高的應用前景。

相關焦點

  • 【行業動態】3D列印氧化石墨烯方法來了!保留石墨烯理想特性
    西班牙艾克斯-馬賽大學陶瓷與玻璃研究所(ICV)和微電子與納米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使用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支架作為輕質混合結構的基礎,該結構保留了許多石墨烯的理想特性,包括導電性和水吸附能力。
  • 基於水凝膠微粒的直接3D列印仿生細胞球體生長支架
    用PCHμP油墨直接列印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大長徑比和精細結構的仿生結構。3D列印支架支持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球體的形成,這是組織工程中最重要的。用來支持和促進細胞增殖和分化的仿生支架目前已經被用作組織甚至器官再生。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導讀近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工藝,採用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3D列印複雜的石墨烯三維結構。這種方法列印出的石墨烯三維結構,解析度比之前的方法高出一個數量級,並可以保留石墨烯二維材料的卓越機械特性。
  • 用於細胞3D列印的可見光交聯水凝膠
    光固化水凝膠因其在交聯過程易控、固化速度快、非接觸式成型的特點受到廣泛關注。光交聯過程與光引發劑息息相關,常用的光引發劑的吸收峰在250nm-400nm之間,長時間暴露在此光強下會對細胞的DNA造成損傷,增加致癌風險。因此,在細胞3D列印過程中使用可見光交聯是一種更安全的方式。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背景介紹】組織工程(TE)的最終目標是將受損組織完全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同時減少癒合時間和醫療併發症。為此,該領域依賴於能夠在組織形成的初始階段提供結構支撐的人造複合材料(支架)的開發。他們結合了製備顯示出可控性能的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策略的詳細摘要,以及將其摻入水凝膠的不同方法的分析。還綜述了磁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在不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 用於3D列印可伸展、高解析度、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膠
    【PConline 資訊】水凝膠是聚合物鏈的親水性網絡,可以保留大量的水。它們通常用於從軟機器人到生物列印等各種應用,並且已證明可用於其他需要大量變形的應用,如透明觸摸面板。然而,水凝膠的應用受到其製造方法的限制,傳統上它們依賴於模製和鑄造。
  • 生物3D列印高彈性複雜化支架用於高級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生物工程纖維軟骨組織以恢復半月板功能的先進策略是必要的。目前,3D生物列印技術已被用於製造與臨床相關的患者特定的複雜結構,以滿足未滿足的臨床需求。Costa團隊 開發了一種新型的3D雜交組織結構,通過依次將載細胞的結冷膠(GG)和含有豬半月板細胞(PMC)的FB複合生物墨水和絲質甲基丙烯酸酯(SIL-MA)生物墨水(圖1B)共列印,用於纖維軟骨組織的再生。
  • 3D列印水凝膠混合材料新方法可實現具有藥物釋放功能的心血管支架
    儘管最近取得了快速進步,但可以與水凝膠牢固粘合的聚合物主要限於矽橡膠,而水凝膠與聚合物的雜化體的幾何形狀大多局限於層狀結構,這極大地限制了矽橡膠的性能。基於水凝膠聚合物的設備和機器的功能和性能。因此,期望開發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製造具有高設計自由度和豐富材料選擇的基於水凝膠-聚合物的混合結構。以自由形式創建複雜3D對象的3D列印已廣泛用於製造3D水凝膠結構。
  • 中科院科學家3D列印生物陶瓷支架:可用於骨腫瘤治療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小組首次提出將骨組織工程與光熱治療相結合的思想,在製備用於治療與修復骨腫瘤缺損的光熱功能化的生物活性陶瓷支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該研究通過3D列印技術製備出生物陶瓷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支架(見圖1),在超低功率近紅外光下可使支架溫度迅速升高,且其光熱性能可控。
  • 《Science Advances》多種紫外固化聚合物用於3D列印高拉伸水凝膠
    【背景介紹】水凝膠-聚合物雜化物已廣泛用於各種應用,例如生物醫學設備和柔性電子產品。然而,當前技術將水凝膠-聚合物雜化物的幾何形狀限制為由水凝膠與矽橡膠組成的層壓體。這極大地限制了基於水凝膠聚合物的設備和機器的功能和性能。可以自由形式創建複雜3D對象的3D列印已廣泛用於製造3D水凝膠結構。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所謂的氣凝膠,是一種具有海綿狀結構的低密度材料。它可以用於很多重要的用途,比如作為熱和光的絕緣體等。而研究人員們尤為感興趣的是石墨烯與氣凝膠相結合所獲得的一些特別的屬性,比如高壓縮性、高電導率和一直被熱捧的在製造可能的減震結構、固態電池和催化劑等方面的用途。儘管很多人將3D列印技術看作使用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製造複雜結構來用於上述應用的一個很有前途的方法。
  • 藻類將生命注入3D工程組織
    11月19日,研究人員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atter上報告說,3D生物列印藻類可以作為一種可持續的氧氣來源,為經過工程處理的血管化組織中的人類細胞提供氧氣。他們將生物衝洗過的光合藻類和人類肝臟來源的細胞植入3D水凝膠基質中,創造出帶有小葉的蜂窩狀組織,類似於人類肝臟。
  • 自組裝肽基水凝膠的生物3D列印
    三維細胞構建的生物列印具有明確的結構和可控的細胞空間分布,在組織工程領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正在開發新的3D組織模型,以研究在組織發育、受損或疾病組織再生過程中發生的複雜細胞的相互作用。目前,三維細胞列印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能夠形成結構和功能完整的生物結構。雖然3D列印技術取得了進步,但仍然缺乏合適的水凝膠或「生物墨水」來增強可列印性和細胞活力。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理想的組織支架需要與特定的缺陷結構兼容,但它也允許控制負載的細胞,生長因子和水凝膠。此外,根據科羅拉多研究小組的說法,組織的時間控制對種植體組織的生長至關重要。 傳統上,矯形外科醫生使用金屬棒或鋼板植入複雜骨折來穩定骨骼。只有在手術後才能使用含有粉末或糊狀物的生物相容性支架促進癒合。
  • ACS Nano:氧化石墨烯納米帶水凝膠,粘彈性行為和用作分子分離膜
    1 成果簡介 基於碳材料的水凝膠的製備及其粘彈性是其廣泛應用和擴大規模的關鍵。但是,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衍生物和碳納米管上,而石墨烯的窄帶狀石墨烯納米帶(GNR)的行為仍然難以捉摸。
  • 3D列印的組織和器官沒有腳手架
    現在,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Richard和Loan Hill生物工程和骨科教授Eben Alsberg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使用僅由莖組成的「墨水」,無需支架的3D生物組織列印細胞。他們在期刊Materials Horizo​​ns上報告了他們的結果。
  • 中國學者革新3D生物列印,支架孔徑達到細胞水平
    它藉助 3D 生物印表機,製造出細胞支架,再將細胞種入支架中,使細胞得以生長,並根據需要長成組織或器官。但現實往往很「骨感」。在實際操作中,現有的生物墨水通常難以快速列印出孔隙大小合適的細胞支架,這直接關係到附著其上的細胞,能否長成適合人體的「配件」。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圖片提供:萊斯大學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萊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ntonios Mikos說,與許多實驗室正在研發的細胞支撐水凝膠支架不同,這一過程產生的硬植入體可以通過手術移植來癒合骨骼、軟骨或肌肉。這種生物相容性植入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解,最後只留下自然組織。他表示,在通常情況下,3D列印的支架會均勻地植入細胞。
  • 一文看懂生物3D列印技術如何構建強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的組織支架
    ,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單純基於水凝膠類材料的組織構建。,利用多噴頭生物3D列印系統,分別將含細胞水凝膠、PCL、Pluronic F-127(犧牲材料)加載至包含高溫噴頭的不同列印噴頭,通過模型處理軟體設計各噴頭列印路徑,支架列印完成後在低溫條件下去除支架中的Pluronic F-127,最終形成的支架在滿足力學強度的同時也能提供細胞所需的養分、氧氣輸送的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石墨烯是一種擁有獨特性質的二維材料,但要對其展開充分的利用,必須將之以 3D 的形式重現。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