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團隊開發出高密度高強度石墨烯微晶格液晶三維列印技術

2020-09-06 白令三維

溶劑化石墨烯基材料是石墨烯宏觀組裝體製備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利用氧化石墨烯(GO)水系分散液的液晶行為和膠體性質,科學家們已發展出了一系列以GO為前驅體製備石墨烯纖維,膜,氣凝膠等宏觀組裝體的路線。然而,這些路線在適配3D列印技術時,出現了新的挑戰。3D列印技術對列印墨水有高粘度,高模量,快速剪切變稀等的嚴苛的流變要求,傳統的GO分散液難以達到。

目前,已報導的文獻中主要以添加劑法和高濃度法兩種策略來實現GO前驅體的流變行為的改性。然而,這兩種方法都未能解決,在3D列印石墨烯前驅體墨水中,高濃度和均相不相容的矛盾,另外,所得到的石墨烯材料局限於多孔結構,強度低,限制了3D列印石墨烯材料的實際應用。設計一種高濃度且均相的石墨烯前驅體墨水,用來製備高密度,高強度,高功能化的石墨烯3D列印材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研究亮點:

· 設計了高濃度均相的GO/甘油(Glycerol)分散液作為3D列印墨水,探索了氧化石墨烯濃度對於分散液流變行為的影響。

· 利用墨水直寫技術,製備石墨烯微晶格材料。得到的石墨烯微晶格材料表現出高密度,高強度,高可壓縮性和高導電性的特質,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跟蹤了高密度石墨烯微晶格材料壓縮形變的微觀結構演化,闡明了多級結構對高可壓縮性的貢獻。



浙江大學高超、許震團隊,利用甘油分子對GO片溶劑化的作用,設計了GO/甘油3D列印墨水。該墨水具有較高的GO固含量(~6wt%),且保持了GO液晶相,實現了GO高濃度的均相分散。利用該墨水製備的石墨烯微晶格材料表現出了高強度(~62.7MPa),高抗壓性(~90% 壓縮形變),高導電性能(x-y平面內導電率2073 S m-1,z方向導電率~250 S m-1)的特性,開拓了新型三維石墨烯框架材料的範疇,為石墨烯材料在儲能,複合材料,催化等領域的應用打下了基礎。

圖1:對比GO/甘油3D列印墨水和重分散GO水系分散液墨水的偏振光顯微鏡照片a)、d),墨水中GO片的顯微照片b)、e)及GO片投影面積的統計結果c)、f)。對比GO/甘油墨水和重分散GO水系分散液在不同濃度(5wt%,6wt%)下的粘度g),動態模量h)和屈服剪切應力i)。圖2:a)不同結構的石墨烯微晶格樣品及圖案光學照片。3D列印柴垛結構石墨烯微晶格外表面b),內部截面c)及放大d)的電子顯微鏡照片。E)對比由GO/甘油墨水和重分散GO水分散液分別所得到的石墨烯框架材料的片層堆疊情況。圖3:3D列印石墨烯微晶格機械性能。a)應變幅度步進的加載循環下的應力應變曲線。b)本文中所製備的石墨烯微晶格壓縮性能及破壞強度與文獻中3D列印石墨烯材料的對比。c)石墨烯微晶格楊氏模量與密度的關係。

相關焦點

  • 高功能化石墨烯3D列印材料誕生
    近日,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甘油分子對氧化石墨烯的溶劑化作用,設計了氧化石墨烯/甘油3D列印墨水。該項研究開拓了新型三維石墨烯框架材料的範疇,為石墨烯材料在儲能、複合材料、催化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研究團隊設計了高濃度均相的氧化石墨烯/甘油分散液作為3D列印墨水,探索了氧化石墨烯濃度對於分散液流變行為的影響。他們利用墨水直寫技術,製備石墨烯微晶格材料。
  • 【行業動態】高功能化石墨烯3D列印材料誕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近日,研究團隊利用甘油分子對氧化石墨烯的溶劑化作用,設計了氧化石墨烯/甘油3D列印墨水。該項研究開拓了新型三維石墨烯框架材料的範疇,為石墨烯材料在儲能、複合材料、催化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研究團隊設計了高濃度均相的氧化石墨烯/甘油分散液作為3D列印墨水,探索了氧化石墨烯濃度對於分散液流變行為的影響。他們利用墨水直寫技術,製備石墨烯微晶格材料。得到的石墨烯微晶格材料表現出高密度、高強度、高可壓縮性和高導電性的特質,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AFM》: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
    石墨烯纖維是石墨烯片沿軸向有序堆積排列而成的連續相組裝材料,是由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於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AFM》: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纖維是石墨烯片沿軸向有序堆積排列而成的連續相組裝材料,是由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於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導讀近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工藝,採用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3D列印複雜的石墨烯三維結構。這種方法列印出的石墨烯三維結構,解析度比之前的方法高出一個數量級,並可以保留石墨烯二維材料的卓越機械特性。
  • 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不同於以往的碳質纖維,石墨烯纖維的構築基元是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機械強度等性能的二維晶體石墨烯,纖維的內部結構三維有序、緻密均一,有潛力將碳質纖維的性能推向一個新階段。石墨烯纖維製備的主要原料是氧化石墨烯,其組裝方法多種多樣,目前主流的技術手段是液晶溼法紡絲。
  • 浙大納高團隊通過剪切微印刷術實現調控氧化石墨烯液晶雜化水凝膠
    在前期的工作裡,浙江大學高分子工程學系高超(共同通訊)、許震(共同通訊)團隊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剪切微印刷術(Shearing Microlithography, SML)實現了對氧化石墨烯液晶內部取向結構的高效高精度調控(Nat. Commun., 2019, 10, 4111)。
  • 金屬3D列印重大突破!只需加納米顆粒就能列印高強度鋁合金
    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是指基於離散-堆積原理,由零件三維數據驅動直接製造零件的科學技術體系。基於不同的分類原則和理解方式,增材製造技術還有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製造、3D 列印等多種稱謂。
  • 南科大葛錡團隊合作在液晶彈性體3D列印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副教授葛錡研究團隊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教授Christopher M. Yakacki團隊合作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研究成果,通過數字光處理技術實現液晶彈性體3D列印,用於超輕三維吸能結構的快速成型。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氧化石墨烯(GO)是3D列印氣凝膠在電化學應用中最常用的墨水材料,這歸因於GO墨水的剪切稀化流變行為和可調節的彈性模量。通過基於直接墨跡書寫(DIW)基於石墨烯的3D列印技術構造具有所需的微觀和宏觀結構電極是一種可行的策略。但目前為止,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GO的可印刷性以及構造具有高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的石墨烯基氣凝膠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溼化學製備技術主要通過採用硫酸和高錳酸鉀將石墨氧化插層,並剝離出氧化石墨烯,然後將氧化石墨烯通過自組裝,實現石墨烯之間的連接。這樣製備的塊體材料在冷凍乾燥過程,通過剩餘水分形成的冰晶在真空下升華進而造孔,最後製得三維石墨烯。這種三維石墨烯超輕且彈性優異,可規模化製備。但該製備方法對三維石墨烯的微結構調控有限。
  • 浙大高超團隊在結構功能一體化石墨烯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傳統碳纖維的製備方法主要是由聚丙烯腈纖維和瀝青纖維經過高溫熱處理得到,在高溫熱解過程中,兩者分別融合形成微小的石墨烯微晶。這些較小的石墨微晶間形成了眾多電子和聲子的散射,導致傳統碳纖維在傳導性方面有所欠缺,難以突破結構功能一體化的瓶頸。2011年,浙江大學高超教授團隊提出氧化石墨烯液晶溼法紡絲法製備了由單層石墨烯組裝而成的石墨烯纖維,被寄予厚望。
  • 「創新達人」汪輝亮:苦研十五載 專注高強度水凝膠
    這種水凝膠的機械強度比普通凝膠高出幾十倍甚至上千倍。通過查閱文獻,汪輝亮了解到當時只有另外兩個日本研究團隊曾有過較高力學強度水凝膠的報導。汪輝亮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新興研究領域。因此,回國後,他就立刻著手高強度水凝膠的研究。創新是科研之本。
  • MIT研發出世界上最強、最輕材料
    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的多孔3D石墨烯的強度是鋼的10倍之多,但密度卻只有鋼的20分之一。  MIT的研究小組設計了目前世界上強度最大的輕質材料。通過熔化和壓縮石墨烯薄片,他們將石墨烯做成海綿狀的立體結構,其強度是鋼的10倍,但密度只有鋼的5%。作為最著名的二維材料之一,石墨烯被認為是所有已知材料中強度最高的。
  • 我國科學家構建出同軸3D列印高強度小口徑微管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阮長順團隊、潘浩波團隊與天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劉文廣團隊合作,在同軸3D列印構建高強度小口徑微管領域獲得新進展。儘管同軸三維(3D)列印技術在模擬構建小口徑管狀結構支架方面已取得進展,但所構築的微管類結構支架普遍存在力學性能不足、固有溶脹特性難以控制等缺點,阻礙其作為空心類組織修復支架的醫學應用。
  • 浙大製造出新型石墨烯膜材料:柔性好,導熱強 解決世界難題
    通過巧妙設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石墨烯組裝膜:它是目前導熱率最高的宏觀材料,同時具有超柔性,能被反覆摺疊6000次,承受彎曲十萬次。這一進展解決了宏觀材料高導熱和高柔性不能兼顧的世界性難題,有望廣泛應用於高效熱管理、新一代柔性電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領域。
  • 浙江大學高超團隊Nature Communications:液體剪切微印刷術智造...
    近日,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許震研究員團隊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液晶裡實現了精密印刷,製備出穩定的立體圖案。儘管溶液的含水量在99.5%以上,圖案可以像固態晶體和超材料一樣具有穩定的長周期有序性,作者將其定義為超液晶或液體超晶體 (Liquid Metacrystal)。 液晶兼具液體的流動性和固體的部分有序性,是一類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的中間相。
  • 西工大黃維院士團隊: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實現電極材料新突破!
    目前,由於3D列印電極可以提供更高的活性材料負載量從而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3D列印技術在包括金屬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能源存儲領域的研究逐漸火熱起來。 3D 列印技術包括熔融沉積建模(FDM)、噴墨列印(Ink jetting)、選擇雷射熔融(SLM)和立體光刻(SLA)等。
  • FDM 3D列印石墨烯
    教授組成,並聯合其他幾所大學的團隊,找到了一種3D列印石墨烯的方法。  他們開發的這種技術主要基於FDM3D列印,已發表在今年1月份出版的《AdvancedMaterials》雜誌上,標題為《使用石墨烯進行三維度列印(PrintinginThreeDimensionswithGraphene)》。 要製造石墨烯對象,需要精準地複製出石墨烯六邊形圖案。
  • 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電極 | 黃維院士、官操教授團隊和Jun Ding課題組合作新進展
    Jun Ding課題組合作利用光固化3D列印和化學氣相沉積兩種現代工業技術,製備了一種具有高機械性能和周期性多孔結構的石墨泡沫,最終成功實現了電極的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隨著3D列印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已被廣泛用於3D電極的結構設計,實現高效的能量存儲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