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高超團隊Nature Communications:液體剪切微印刷術智造...

2020-12-08 騰訊網

研究背景

水作為常見的液體,其分子處於快速運動之中。「抽刀斷水水更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等古語哲言都形象地描述了液體的流動性。由於液體裡的分子自由運動較快、鬆弛時間很短,要在液體裡實現無需外場穩定的自由印刷或雕刻,構建一定的圖案,是極難的。近日,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許震研究員團隊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液晶裡實現了精密印刷,製備出穩定的立體圖案。儘管溶液的含水量在99.5%以上,圖案可以像固態晶體和超材料一樣具有穩定的長周期有序性,作者將其定義為超液晶或液體超晶體 (Liquid Metacrystal)。

液晶兼具液體的流動性和固體的部分有序性,是一類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的中間相。液晶材料廣泛存在於各種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中,在顯示屏、傳感器、智能彈性材料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而對於液晶材料而言,調控其內部的取向有序結構是研究液晶理論和調節液晶材料性能的關鍵。但是,人為引入的取向有序結構會在液晶中引起很大的彈性畸變,從而使這些結構在能量上很不穩定,必須依靠外加的刺激,如電場、磁場、基底的表面錨定效應等來維持,想要得到在自由狀態下穩定存在的取向有序結構還沒有有效的方法。氧化石墨烯作為一種典型的二維材料,在良溶劑中達到一定的濃度以後,會自發形成向列相液晶。液晶相的存在為氧化石墨烯組裝成宏觀材料帶來極大的便利,而調控氧化石墨烯液晶中石墨烯片的取向則對石墨烯組裝體的性能有著很大的影響。現有的調控方法一般是採用高強度的電場、磁場或雷射來實現的,但是這些方法能耗高、精度差、效率低,而且這些取向結構的穩定性也依賴於外場來維持,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石墨烯液晶材料的應用。

本文亮點

1)首次在低粘度的液體裡實現了穩定的直寫印刷,發現液晶的鬆弛時間與相轉變行為直接相關,打開了液晶直印圖案的新思路;

2)發明了液體剪切微印刷術,並與3D列印編程製造相結合,實現了液晶取向結構的三維自由操控;

3)提出液體超材料和超液晶的概念,將膠體液晶和超材料及準晶相結合,創造出具有多種對稱結構的超液晶材料。

視頻

內容簡介

近日,浙江大學高超(共同通訊)、許震(共同通訊)團隊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剪切微印刷術(Shearing Microlithography, SML)實現了對氧化石墨烯液晶內部取向結構的高效高精度調控。同時,研究人員還將這一方法進一步地拓展到了多種膠體液晶體系中,使得SML有潛力成為一種普適性的調控液晶取向的技術。

圖一:

(a)SML的過程示意圖。(b)通過SML得到的取向結構的示意圖。

液晶材料作為一種各向異性材料,對多種外界刺激如:電場、磁場、雷射、剪切力等都有著各項異性的響應。基於液晶材料的這一特性,研究人員提出了SML的方法:使用機械臂控制微米級的探針在液晶中進行可控運動,從而產生剪切場,再利用液晶材料對剪切場的各向異性響應來實現對液晶基元的取向調控(圖一)。相比於現有的其他技術(如:電磁場、雷射、基底表面圖案化等),SML是通過剪切力來實現對液晶基元的取向,不需要能耗極大的電磁場的輔助,生產成本低。同時,SML技術流程簡單快捷、便於操作,對取向結構的調控精度高,適用體系廣,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圖二:

(a,b)具有典型Bravais晶格的氧化石墨烯超液晶。(c)超液晶基元示意圖。(d-g)具有準晶晶格的氧化石墨烯超液晶。

進一步地研究發現:在氧化石墨烯液晶體系中,通過選擇合適的濃度範圍,可以使由SML得到的可控取向結構不依賴於外場,獨立穩定存在,得到了同時具有取向有序性和一定的位置有序性的氧化石墨烯超液晶(圖二)。這一發現打破了傳統液晶材料一般只具有取向有序性而沒有位置有序性的認識,為進一步研究液晶物理學和液晶材料的應用帶來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員指出:氧化石墨烯超液晶是一種典型的動力學穩定性結構,主要依靠石墨烯片超大的排斥體積所導致的巨大的分子運動能壘而實現,與現有的絕大部分熱力學穩定的液晶取向結構有著本質的不同(圖三)。

圖三:

(a,c)氧化石墨烯的液晶相變。(b,d,e)不同濃度氧化石墨烯液晶的鬆弛行為。

得益於3D列印技術可自由編程的特點,研究人員還利用SML技術製備出了具有穩定的微米級圖案的氧化石墨烯超液晶。並通過分層組裝、改變探針角度等方式實現了具有多層結構和三維結構的氧化石墨烯超液晶,進一步拓展了SML技術的應用範圍(圖四)。

圖四:

(a,b)具有複雜圖案及文字的氧化石墨烯超液晶。(c)分層組裝製備的具有莫爾條紋的氧化石墨烯超液晶。(d)具有三維結構的氧化石墨烯超液晶。

此外,研究人員還對這一超液晶的後續結構演化和應用進行了進一步地探索。研究發現,超液晶中的取向結構在乾燥過程中會發生重排摺疊的構象轉變過程,並最終形成類似與山脊形狀的褶皺結構。基於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利用氧化石墨烯超液晶製備出了具有圖案化褶皺結構的氧化石墨烯膜,實現了對氧化石墨烯膜力學、電學性能的有效調控(圖五)。

圖五:

(a)超液晶結構單元在乾燥過程中的變化。(b-d)超液晶結構單元乾燥後的結構。(e-k)超液晶結構對氧化石墨烯膜力學性能的影響。

這一成果的取得也得益於高超團隊之前的積累和對前人工作的學習借鑑。早在2011年,該研究團隊就發現了氧化石墨烯液晶性,並利用液晶進行紡絲,從而開拓氧化石墨烯液晶及其宏觀組裝研究領域。

相關工作包括:ACS Nano2011, 5, 2908.;Nat. Commun., 2011, 2, 571.;Acc. Chem. Res., 2014, 47(4), 1267-1276.;Chem. Rev.,2015, 115(15), 7046 7117.;Adv. Mater., 2016, 28, 7941.;ACS Nano, 2019, 13,8382.;Adv. Mater., 2019, 1902664。

相關成果以「Artificial colloidal liquid metacrystals by shearing microlithography」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 10, 4111.)上,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高超團隊的博士生薑炎秋和郭凡。論文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相關經費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浙大納高團隊通過剪切微印刷術實現調控氧化石墨烯液晶雜化水凝膠
    在前期的工作裡,浙江大學高分子工程學系高超(共同通訊)、許震(共同通訊)團隊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剪切微印刷術(Shearing Microlithography, SML)實現了對氧化石墨烯液晶內部取向結構的高效高精度調控(Nat. Commun., 2019, 10, 4111)。
  • 浙江大學許震、高超團隊:以氧化石墨烯為例初繪二維大分子構象工程...
    基於兩個基本問題的深入思考,近期,浙江大學許震、高超團隊應邀在《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期刊上發表了題為「Co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Two-Dimensional Macromolecules: A Case Study with Graphene Oxide」
  • 發nature communications了不起嗎
    剛才某上海地區的粉絲突然發信「責問」我為什麼沒有發他們課題組成果的宣傳稿,我表示「一臉懵逼」,想起來原來是前些天他也是這樣「隨意」委託過我,說課題組剛剛發了一篇nature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西工大新聞網2月19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IFE)、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與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潤鋒教授,靳繼彪博士研究生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南京郵電大學範曲立教授、趙強教授、陶冶教授等的大力支持。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669-3。
  • 【浙江大學】液體表面張力動態測量實驗儀
    簡介   液體表面張力係數測量是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之一,但目前使用的實驗方法和手段均基於靜態法原理設計,如毛細管上升法、拉脫法、懸滴法、滴體積法、最大氣泡壓力法等。基於「氣泡幅頻當量法」 原理設計的動態液體表面張力測量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將現代測量技術與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緊密結合,提高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液體表面張力動態測量實驗儀是一種應用於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上,面向學生使用的操作性強、可靠性高、重複性好,物理量顯示簡潔並可根據實驗原理進行不同實驗內容測量的實驗裝置。
  • 黃志偉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CRISPR-Cpf1識別crRNA以及剪切...
    CRISPR-Cas系統是細菌編碼的適應性免疫系統,該系統通過RNA引導的效應蛋白剪切病毒的DNA或者RNA從而抵抗病毒的感染。該系統之一的CRISPR-Cas9系統被用來作為可編程的基因編輯工具用於細胞內目的DNA的剪切、激活表達、修飾、突變等。
  • STTT:浙江大學王福俤團隊成功建立藥物誘導鐵死亡小鼠模型
    2020年7月31日,Nature出版集團旗下權威學術期刊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3.493)發表了王福俤/閔軍霞/梁廷波教授團隊合作新成果:Auranofin Mitigates
  • 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揭示GPCR識別藥物新機制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1)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1R reveals an unusual ligand binding mode」的研究論文,揭示GPCR識別藥物新機制。
  • Nature:油墨微筆直寫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技術
    Malfait,Shanyu Zhao在《Nature》期刊上署名發了《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silica aerogels》,報導了一種油墨微筆直寫技術的3D列印增材製造方法,從稀釋的二氧化矽納米顆粒懸浮液(溶膠)中的矽氣凝膠粉末漿液中構建微型矽氣凝膠物。證明了可以結合功能納米顆粒的簡易性。
  • 【科研新進展】(114)沈錫輝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10月23 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生命學院沈錫輝教授團隊張磊副教授完成的題為「Sensing of autoinducer-2 by functionally distinct receptors in prokaryotes」的文章,揭示了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古菌)通過一類功能多樣的跨膜信號轉導蛋白感知通用型群體感應信號分子
  • 阿克倫大學研發剪切增稠電解質 可提升鋰離子電池抗外部衝擊能力
    (圖片來源:阿克倫大學)蓋世汽車訊 儘管電動汽車非常先進,但是其動力來源是一個致命弱點。Zhu博士和其高分子科學和高分子工程學研究生團隊合作,通過創造一個「剪切增稠」電解質(一種能夠在衝擊下變得更加濃稠的物質),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該電解質放置在陽極和陰極之間,使陽極和陰極能夠抗擊衝擊,因而在任何碰撞事故下,都不會引起電池起火或爆炸。而在正常情況下,該新型電解質會保持柔軟狀態。
  • 上大《nature》子刊:揭示低溫下非晶合金的剪切強化機制
    因此,控制剪切帶的動力學行為以提高非晶合金的塑性變形能力是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同時具有至關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目前,有很多研究通過調控微觀結構來提高非晶合金的室溫塑性。比如非晶複合材料,晶體相作為夾雜物與剪切帶交互作用促進多重剪切帶形成並阻礙剪切帶快速擴展,從而實現增強宏觀塑性變形的能力。
  • 美國推出新型剪切增稠液體技術防彈服
    北美地區最大的防彈服(body armor)生產商Armor Holdings公司已首次獲得該剪切增稠液體[(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技術特許,準備年末用此工藝進行生產,關於該新產品的其它特許事宜正在洽談中。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AFM》: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
    石墨烯纖維是石墨烯片沿軸向有序堆積排列而成的連續相組裝材料,是由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於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
  • Nature子刊:水凝膠分區微生物、共培養物、按需生產並保存藥物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Hal S.材料的溫度響應使細胞能夠均勻摻入整個水凝膠中,而剪切稀化使得載有細胞的水凝膠可從噴嘴擠出。這種F127-BUM水凝膠可用於分隔工程微生物聯合體的各種組成生物,固定在水凝膠中的單培養系統和共培養系統可以進行擠壓印刷,以形成固態生物反應器,該生物反應器能夠產生小分子和抗菌肽,並可多次重複使用。
  • Nature Microbiology | 浙江大學於曉方團隊揭示HIV/SIV抑制先天免疫反應調控通路
    2019年10月28號,浙江大學醫學院於曉方團隊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HIV-2/SIV Vpx targets a novel functional domain of STING to selectively inhibit cGAS–STING-mediated NF-κB signalling
  • 同行評審的演變和編輯的角色: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編的...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促進出版過程中的公正性,並促進研究實踐中的道德規範。Macleod等人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隨著編輯政策的變化,自然出版集團旗下期刊的體內研究結果在報導誤差風險方面有顯著改善」,這表明期刊主導的政策產生了積極影響。 我們如何讓同行評審值得信賴?
  • 浙大《Nature》子刊新思路:晶界調控金屬納米結構循環變形行為!
    其中,長期服役過程中應力/應變誘導的不可逆微結構損傷往往導致器件功能退化甚至失效,因此提高納米結構的循環抗力和損傷容限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納米尺度材料變形時極易發生非均勻的缺陷形核(如表面位錯形核),大量缺陷的非保守運動容易誘發剪切局域化和結構失穩,使得調控微納結構材料的可逆塑性變形仍面臨諸多挑戰。
  • 浙大高超團隊在結構功能一體化石墨烯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1年,浙江大學高超教授團隊提出氧化石墨烯液晶溼法紡絲法製備了由單層石墨烯組裝而成的石墨烯纖維,被寄予厚望。但是,石墨烯纖維在紡絲成型過程中,石墨烯片會嚴重起皺,導致片片堆積疏鬆、片間作用力減弱、晶區尺寸不大,因此,其力學、電學、熱學性能遠沒有達到單層石墨烯的水平。
  • 數字印刷成像及數字印刷油墨
    數字印刷的印刷適性也與傳統印刷有明顯的不同.對印刷設備印刷材料,印刷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達到良好的印刷質量和高速度生產,數字印刷材料,尤其是數字印刷油墨的研究和開發顯得更為重要。經過幾年的發展,數字印刷油墨技術已日甄成熟.但數字印刷油墨的高價位仍是制約數字印刷發展的瓶頸。今天,中國紙業網編輯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數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