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1)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1R reveals an unusual ligand binding mode」的研究論文,揭示GPCR識別藥物新機制。
該研究主要由邵振華研究團隊完成,論文第一單位為我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腎病研究室,其中,副研究員顏微和博士後程林是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華西醫院楊勝勇教授和馬良教授等都參與了該研究。
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作用於垂體促性腺細胞中GnRH受體 (GnRH1R),進而調節促黃體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釋放,控制性腺發育和性激素的分泌等。GnRH1R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 (GPCR)家族,研究表明GnRH1R是治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 (EMs)、及前列腺癌等相關疾病的直接靶點。
圖a. GnRH1R-Ealgolix複合物三維結構展示. b. 受體識別藥物口袋. c. 受體N端部分與配體共同佔有正位口袋。
Elagolix (商品名Orilissa),首個GnRH1R的口服非肽類小分子拮抗劑,用於治療EMs等疾病。該團隊首次報導了人源GnRH1R受體與藥物elagolix (2018年通過FDA批准)複合物的2.8 Å晶體結構,進一步,採用GPCR信號轉導實驗、分子對接、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手段揭示了GnRH1R識別拮抗劑配體的分子機制,為藥物研發奠定了堅實的結構基礎。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109-w
【來源:四川華西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