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比如,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了皺紋,那就用iPS細胞修復自己的肌膚,讓自己重返年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 健康系統綜合科學研究科 納米生物系統分子設計學研究室的妹尾昌治教授與Said M Afify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類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育出小鼠的iPS細胞,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肝臟中,製備成肝癌模型。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本發明利用電分離篩選iPS、ES細胞的新技術
據日本媒體報導,慶應義塾大學宮田昌悟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利用給細胞加電壓時其反應各異的特點,發明了可以從飼養層細胞中簡單分離出所需的ES細胞和iPS細胞的新技術。與以往胰蛋白酶分離辦法相比,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並且不會傷害細胞的優點。 研究人員預先在長10毫米、寬5毫米的電路板上布排50根20微米的透明電極,然後將含有細胞的培養液灑到電路板上,再給其施加10萬赫茲的交流電壓,由於各類細胞的反應不同,ES細胞等就可以被回收到指定容器,而電路板上只留下了飼養細胞。
-
用ES細胞和iPS細胞製造胰腺 旨在發現糖尿病的新療法
用ES細胞和iPS細胞製造胰腺 旨在發現糖尿病的新療法 - 日本東工大粂昭教授專訪如果胰臟是由ES細胞/IPS細胞製成的,則遵循圖1所示的過程。首先,ES細胞/IPS細胞產生內胚葉,形成胰臟的前驅細胞。胰臟的前驅細胞是決定成為胰臟的細胞。最後,由胰臟的前驅細胞生成內分泌前驅細胞,然後分化成β細胞。
-
日本利用新生兒臍帶血培養iPS細胞
新華社東京8月17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日前利用新生兒臍帶血成功培養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這種方式培養的iPS細胞比來自成人體細胞的iPS細胞品質和安全性更高,將供給相關研究機構使用。iPS細胞一般來說是人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潛力。據日本《每日新聞》17日報導,將iPS細胞應用於再生醫療時,如果使用患者本人的體細胞培養iPS細胞並使其分化為所需細胞,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極高成本。
-
日本於人類史上首次用iPS細胞製成腎臟組織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據日本新聞網1月23日報導,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長船健二23日宣布,該小組在全世界首次成功使用人類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製成部分腎臟組織。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船健二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這一研究文章。
-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方式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方式肖望教授回答:葡萄糖在不同細胞或細胞的不同部位,運輸方式都有不同。
-
日本使用IPS細胞培育「迷你肝臟」
小細胞塊具有肝功能在橫濱市立大學高級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中,將由iPS細胞產生的正在變成肝臟的細胞(肝前體細胞),血管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周圍細胞(間葉細胞)混合,並在類似於子宮中胎兒肝臟形成過程的環境中培養。然後,細胞間交換信息,並結合毛細血管的結構,形成了具有肝功能的「迷你肝臟」。
-
日本:利用iPS細胞嘗試治療頭頸部癌症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於移植的免疫細胞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日本共同社等22日報導,千葉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本月14日對一名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實施了自然殺傷T細胞(NKT細胞)移植手術。
-
日本開發出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了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並通過動物實驗確認了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
Stem Cell Rep: 利用幹細胞技術培養人體腸道細胞
近日,來自日本的科學家成功從人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培育出類似於人體中存在的小腸細胞。他們聲稱,這種細胞可用於實驗室研究人類小腸藥物的運輸和代謝。小腸上皮細胞是大多數口服藥物吸收和代謝的部位。因此,關於新型口服藥物吸收的研究依賴於體外或動物模型來精確地重建小腸的環境。當前,科學家廣泛使用人類結腸癌細胞系Caco-2作為腸上皮模型。但是,這有其缺點:Caco-2細胞是從結腸細胞中分化得到的,因此,它們相比小腸細胞而言更像結腸上皮細胞。例如,這些細胞不表達細胞色素P450 3A4(CYP3A4),這是一種對藥物代謝至關重要的蛋白質,而該蛋白質在小腸中大量表達。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造出「肝癌模型」
原標題: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造出「肝癌模型」 由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養了小鼠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的肝臟中,成功製作出肝癌模型,這在全球還是首次
-
「微型機器手」 可完好抓起細胞
新微型機器手的結構示意圖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今日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開發的新型微型機器手是一對微型的機器鉗子,具有最靈敏的抓握,可抓起和移動一個細胞,而不破壞這個細胞。此微型機器手可用於組裝細胞到人造組織結構中,或製造微米級和納米級的裝置。
-
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
2020-10-22 20:58:52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東京10月22日電 據當地媒體22日報導,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於移植的免疫細胞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
-
日本利用患者iPS細胞尋找藥物獲突破
新華社東京8月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利用患者自身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進行藥物研究日前取得突破,發現了治療一種罕見疾病的候選藥物,並將於下月開展全球首個基於iPS細胞研究的藥物臨床試驗。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日本科學家利用iPS細胞製作殺傷性T細胞
基於人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日本京都大學病毒與再生醫學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成功製作出可以殺傷癌細胞的免疫細胞——殺傷性T細胞,並宣稱該方法可以在白血病治療方面起到效果。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科學家在人體中開展了基於ips細胞的臨床試驗來治療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ips細胞研究取得的進展,小編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具體而言,Papadopoulos及其團隊使用了稱為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hipsC)的幹細胞,它們是通過對來自人體血液或皮膚的細胞進行重編程而產生的,可以分化為治療時所需的任何類型的細胞。憑著直覺,Papadopoulos在細胞培養液中添加人膠原蛋白,並且添加將hipsC轉化為睪丸間質細胞所需的基因和其他營養成分。膠原蛋白是一種常見的生長基質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