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明利用電分離篩選iPS、ES細胞的新技術

2020-11-27 科學技術部

    據日本媒體報導,慶應義塾大學宮田昌悟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利用給細胞加電壓時其反應各異的特點,發明了可以從飼養層細胞中簡單分離出所需的ES細胞和iPS細胞的新技術。與以往胰蛋白酶分離辦法相比,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並且不會傷害細胞的優點。

    研究人員預先在長10毫米、寬5毫米的電路板上布排50根20微米的透明電極,然後將含有細胞的培養液灑到電路板上,再給其施加10萬赫茲的交流電壓,由於各類細胞的反應不同,ES細胞等就可以被回收到指定容器,而電路板上只留下了飼養細胞。在1毫升培養液中含有大約1000萬個細胞的情況下,利用此裝置分離細胞,大概需要15-20分鐘就可以完成。雖然此方法與以往「酶」分離方法相比,時間沒有太多變化,但由於操作簡單,不受操作技術是否熟練的影響,即便初學者也可以很穩定地完成細胞分離工作。試驗證實該技術目前的分離率為95%,研究人員稱今後將繼續提高分離率。據有關方面稱,此項技術的發現可以提高大量獲取iPS、ES細胞的效率,對以iPS、ES細胞為主體的再生醫療、新藥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單就日本看,2017年肝癌的死亡率位居第五,僅次於肺癌、大腸癌、胃癌和胰腺癌。對於這種死亡率很高的癌症,如果有能對癌症的形成和發展階段進行解析的「肝癌模型」,則有望極大促進治療研究發展。妹尾教授的研究團隊2012年就利用小鼠iPS細胞成功製備出癌症幹細胞,為癌症研究開闢了新天地。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利用新開發的CRISPR-LICHT技術篩選出決定人類...
    在果蠅和線蟲身上可以常規地進行遺傳篩選。在人類中,存在著豐富的關於遺傳病和疾病相關突變後果的知識,但對人類進行系統性分析是不可能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生物中心(Vienna BioCenter)、維也納大學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這種技術允許在人類組織中並行分析數百個基因。他們將這種新技術命名為CRISPR-LICHT。
  • 前沿 | 日本科學家用ES細胞培育出一毫米大的迷你心臟
    什麼是es細胞?ES細胞發展歷程ES胚胎幹細胞其實並不是新技術,早在1981年,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教授馬丁·埃文斯和馬修·考夫曼就率領團隊建立了小鼠胚胎幹細胞系,1998年,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詹姆斯·湯姆森等人成功建立人胚胎幹細胞系。
  • 日本開發出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了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並通過動物實驗確認了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 日本發明培養肝臟祖細胞的新技術
    新華社東京10月2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研究人員發明了利用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培養肝臟祖細胞的新技術。肝臟祖細胞能分化為肝細胞等,該新技術或可用於重症肝病患者的移植治療。來自九州大學、京都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細胞直接重編程技術,向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導入3個特殊轉錄因子,成功培養出了具有高增殖能力的肝臟祖細胞。肝臟祖細胞具有分化為肝細胞和膽管上皮細胞的能力。
  • 日本利用iPS細胞和ES細胞製成可吸收營養並蠕動的微型小腸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和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1釐米左右的小腸,並觀察到其成功吸收營養的動作。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做到上皮組織、肌肉、神經等細胞協同聯動。    小腸具有從食物中吸收營養、排送廢物,以及避免被細菌感染的免疫功能。在此之前,人們利用ES細胞和iPS細胞已經成功培育了具有吸收營養能力的上皮部分,但是沒能做到與肌肉、神經等細胞聯合起來,再現腸道蠕動。
  • 日本利用新生兒臍帶血培養iPS細胞
    新華社東京8月17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日前利用新生兒臍帶血成功培養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這種方式培養的iPS細胞比來自成人體細胞的iPS細胞品質和安全性更高,將供給相關研究機構使用。iPS細胞一般來說是人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潛力。據日本《每日新聞》17日報導,將iPS細胞應用於再生醫療時,如果使用患者本人的體細胞培養iPS細胞並使其分化為所需細胞,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極高成本。
  • 日本ips技術攻克疑難病病理,有望開發藥品!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研究人員還是沒有放棄這種冷門疾病的治療希望,他們通過ips細胞建立模型還原了CADASIL的致病機制,這對研發治療藥物有非常大的幫助。 CADASIL是什麼? CADASIL為系統性血管疾病,病變常累及外周血管。
  • 如何利用細胞表面標誌分離純化細胞_中科博生
    目前,抗體介導的細胞分離技術主要有:抗體/補體介導細胞溶瘤法、流式細胞儀細胞分選法、平面黏附分離法、免疫磁珠分離法等。從抗體介號技術獲得細胞的角度看,又可分為陽性細胞選擇法和陰性細胞選擇法。擬從混眾細胞群體中獲得表達與抗體相應膜抗原的細胞群,稱為陽性細胞選擇法;反之擬除去表達與抗體相應膜抗原的細胞,而收集其餘的細胞群體,稱為陰性細胞深擇法。
  • 新研究顯示iPS細胞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
    新華社東京3月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再生醫療學會年會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為患有糖尿病的猴子移植由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而來的胰島,可以成功降低猴子的血糖值,未來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  胰島是胰臟中許多大小不等和形狀不定的細胞團,可分泌降低血糖值的胰島素。如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則會患上糖尿病。
  • 日本利用患者iPS細胞尋找藥物獲突破
    新華社東京8月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利用患者自身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進行藥物研究日前取得突破,發現了治療一種罕見疾病的候選藥物,並將於下月開展全球首個基於iPS細胞研究的藥物臨床試驗。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治療人類帕金森病
    新華社東京11月9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9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這種療法在全球尚屬首次使用。
  • 成熟體細胞「重造」,變身多能幹細胞治療肌肉變骨頭怪病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卓思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8月29日,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研究團隊利用iPS(△iPS製作概要(圖片來源:https://www.cira.kyoto-u.ac.jp/j/faq/faq_ips.html)iPS細胞最初於2006年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製作成功,它的發現成為了解決不少疑難罕見疾病的新希望,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 《科學》:科學家開發新技術 培養iPS細胞更安全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培養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的新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培養出的iPS細胞不含病毒載體或外來基因,安全性更高。
  • 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
    2020-10-22 20:58:52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東京10月22日電 據當地媒體22日報導,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於移植的免疫細胞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
  • 如何利用CRISPR技術編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
    上述兩種技術的結合或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效應,利用CRISPR編輯的iPSCs可以使得科學家對基因進行操作來研究在特殊疾病背景下的基因功能,或者去糾正病人細胞中的遺傳缺陷,而其中一種挑戰就是幫助定位的無縫基因編輯技術或許就能夠確定不同ipsC細胞系的遺傳變異,CRISPR-Cas9技術就能夠幫助科學家製造出新型的僅通過單個核苷酸改變且用作特殊個體的質控細胞
  • 新技術培育iPS細胞或可大幅降低排異風險
    新華社東京3月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8日宣布,該所研究人員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不易產生排異反應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將來有望使更多患者受益於iPS細胞「異體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