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各國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降6%方能溫控達標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攜手有關研究機構共同發布《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和《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指出,世界各國需要每年減少6%的化石燃料產量才能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復甦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潛在轉折點,各國必須轉變方向,避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實際生產水平持續保持高位。《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雖然今年各國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採取了多種封鎖限制措施,使得全球碳排放量下降7%,但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微乎其微。

《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於2019年首次發布,旨在衡量《巴黎協定》與各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計劃之間存在的差距。本期報告發現,這一差距仍然很大,各國計劃在2030年生產的化石燃料總量比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所限定的生產水平高出一倍以上。

報告探討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各國政府開展的刺激和復甦措施給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帶來的影響。鑑於疫情促使各國政府採取前所未有的防控行動,以及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主要經濟體陸續承諾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世界迎來了一個降低化石燃料產量的潛在轉折點。

報告說,若遵循1.5攝氏度溫控目標所規定的減排途徑,世界需要在2020年至2030年間每年將化石燃料生產量減少大約6%。然而,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各國計劃每年平均增產2%。如此一來,2030年的產量將是1.5攝氏度溫控目標所要求產量的兩倍多;在2020年至2030年之間,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每年必須逐年下降才能與1.5攝氏度溫控的減排路徑保持一致;疫情及其「大封鎖」措施導致2020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短期下降,但疫情後的經濟刺激措施將推高全球化石燃料產量,有可能進一步加劇氣候變暖形勢;迄今,在二十國集團(G20)政府承諾的抗疫措施相關投資中,對化石燃料生產和消費領域的投入超過2300億美元,遠超對清潔能源的投入(約1500億美元)。決策者必須扭轉這一趨勢,以實現氣候目標;各國政府既需要出臺減少化石燃料供求量的政策,還應該對目前依賴化石燃料的部門和社區給予轉型扶持,助力其逐步與化石燃料脫鉤,實現公正、公平的過渡;擺脫依賴化石燃料脆弱性的唯一途徑是推動相關經濟體實現能源多樣化,各國政府應將恢復資金用於促進經濟多元化和向清潔能源過渡,以釋放長期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潛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當我們致力於在疫情後重啟經濟時,選擇對低碳能源和基礎設施投資,將有利於就業、經濟、健康和清潔空氣。各國政府必須抓住機遇,引導其經濟和能源系統遠離化石燃料,向更公正、可持續和有韌性的未來過渡。」

《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的重要發現是,雖然今年各國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採取了多種封鎖限制措施,使得全球碳排放量下降7%,但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微乎其微。各國需要迅速行動落實新的淨零排放承諾。

該報告發現,2019年包括土地使用變化在內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達到了新高,為59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自2010年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長1.4%,2019年由於森林火災大量增加,增幅高達2.6%。2020年,由於旅行、工業活動和發電量減少,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儘管2020年疫情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預計本世紀全球氣溫仍將上升超過3攝氏度。疫情下的「綠色復甦」可使2030年預計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少減少25%,從而讓世界更接近《巴黎協定》設定的溫控目標。各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和強有力的後續行動,投資氣候變化應對舉措,通過疫情「綠色復甦」計劃,將《巴黎協定》下新的淨零排放承諾納入最新國家自主貢獻中去,推動全球排放水平實現降低2攝氏度的目標。

報告說,「綠色復甦」財政措施包括直接支持零排放技術和基礎設施,減少化石燃料補貼,不建新的燃煤電廠,修復景觀和植樹造林等。迄今,全球在「綠色復甦」財政方面的行動仍然有限,各國仍有很大機會實施「綠色復甦」政策和規劃,必須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一階段的財政工作中抓住機會實施幹預措施。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這是一項「重大和令人鼓舞的進展」。目前,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51%的126個國家已宣布或正在考慮淨零排放目標。

報告指出,特定行業具有減排潛力。佔全球排放量5%的海上航運和航空運輸業需要得到關注,包括實施技術和操作改進以提高燃料效率,儘快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此外,更強有力的氣候行動必須包括改變私營部門和個人消費行為。全球約三分之二的排放與私營企業有關,高收入階層承擔著最大的減排責任。支持和實現低碳消費行動還包括鼓勵和支持自行車和汽車共享基礎設施,提高住房能源效率和減少食物浪費等。

英格·安德森表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同時野火、風暴和颶風、持續乾旱等繼續肆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敦促各國政府在其新冠肺炎疫情財政幹預中支持「綠色復甦」,並在2021年大幅提高針對氣候變化目標的財政幹預水平。(記者楊海泉)

責任編輯: 索煒

相關焦點

  • 重磅報告:要實現1.5度溫控目標,全球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減少6%
    12月3日,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機構共同發布的《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研究表明,要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全球每年必須將化石燃料產量削減6%。儘管如此,各國仍計劃在未來10年增加化石燃料產量。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020年化石燃料生產差距報告(英文版)
    2019年11月,主要研究機構和專家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合作發布了第一份生產差距報告。
  • 聯合國三大機構:全球每年1/4死亡人數與環境汙染有關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陳馮富珍、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在世界衛生組織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氣溫2100年恐升高3℃
    【環球時報記者 汪品植】據英國《獨立報》9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9日發布報告稱,儘管新冠疫情使得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但這種減排並不具持久性,如當前趨勢無法扭轉,預計到2100年,全球溫度仍將上升3.2℃左右。
  • ...愛滋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聯合國|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愛滋病...
    聯合國新聞1月11日消息,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呼籲各國採取更多措施解決汙名化問題;並強調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從現在到2030年,可能會導致額外44萬例愛滋病相關死亡。愛滋病規劃署表示,自40年前首例愛滋病病例出現以來,對愛滋病毒攜帶者的歧視「繼續在延緩或完全阻礙著結束這一流行病的進展」。
  • 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張志衛博士當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海洋空間規劃顧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是全球領先的環境機構,負責制定全球環境議程,促進聯合國系統內連貫一致地實施可持續發展在環境層面的相關政策,並承擔全球環境權威倡導者的角色。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海洋空間規劃顧問,張志衛博士將協助東亞海協作體(Coordinating Body on the Seas of East Asia)開展東亞9個成員國的海洋空間規劃實施背景評估,促進國家和地區制定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空間規劃政策,提出相關行動建議。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全球金融業應肩負起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責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22日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7屆全球年會上表示,全球金融業應該聯合行動起來承擔責任,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安德森表示,過去人類不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方式給地球帶來了危機,也正在摧毀人類賴以生存的系統。下一階段,全球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必須攜起手來對氣候變化快速作出響應,迅速採取行動。
  • 解決化石燃料問題的計劃是氣候雄心峰會的關鍵
    最新的聯合國報告顯示,化石燃料生產計劃可能使巴黎協定的目標無法實現。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察員在巴黎協定周年峰會上呼籲各國政府直面化石燃料生產問題。   肯亞奈洛比2020年12月10日 /美通社/ -- 隨著《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的臨近,世界各國領導人呼籲重啟國際合作以制定一項計劃,遵循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既定目標減少化石燃料的生產,並提出實現這一目標的路線圖。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衡量人類進步增加一項新指數
    12月15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紐約發布《人類發展報告》30周年紀念版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近年來發生最嚴重的一次世界級危機,但這可能不會是最後一次,除非人類停止對自然的貪婪掠奪。▍把環境因素納入衡量發展與進步維度報告建議各國領導人立即做出取捨與決策:立刻採取積極大膽的舉措,減少人類生活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否則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將停滯不前。該報告新增了一項衡量人類進步的指數:「地球壓力調整後的人類發展指數」(PHDI),該指數納入了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和「物質足跡」的概念。
  •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阻止HIV傳播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阻止HIV傳播 2019-05-06 07:16:47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最高法:10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5年來百餘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的總體情況。紅星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先後發布15批共135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法從歷年發布的環境資源典型案件中選取了10起案例,已經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塑料與淺水珊瑚礁》報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發布《塑料與淺水珊瑚礁》報告,重點關注淺水珊瑚礁,旨在探究塑料垃圾帶來的影響並闡述現有認知情況及差距。報告主要針對國家和州政府一級的決策者,通過提出輔助科學依據,確保為各國政府官員以及區域環境組織和養護組織提供合理化建議和科學信息。
  • 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由於化石燃料是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主要部分,其開採、燃燒耗用等方面的數量都很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  開採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最典型的是煤炭開採,包括開採對土地的損害、對村莊的損害和對水資源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平均每開採萬噸煤炭塌陷農田0.2公頃,平均每年塌陷2萬公頃。
  •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現狀》演講(全文)
    今天,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兩份新的權威報告告訴我們氣候災難正在步步逼近。2020年正在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三個年份之一——儘管今年出現了拉尼娜降溫效應。過去十年是人類歷史上氣溫最高的十年。海洋溫度達到了創紀錄水平。
  •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代表談隱私洩露
    中國網新聞7月27日訊(記者魏婧) 7月26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對話愛滋病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針對近期在中國發生的愛滋病感染者信息大面積洩露事件,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駐華代表蘇凱琳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愛滋病感染者感覺他們的信息被公之於眾,受到了威脅。目前我們還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了解到的信息是現在官方正在對此展開嚴厲調查。」
  • 體驗張家口氫燃料電池大巴車:加一次氫跑三百公裡,只排放水
    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的氫燃料電池轎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供圖在國內,氫能及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被列入發展規劃。2016年8月,全球環境基金(GE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科技部啟動「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該項目在北京、上海、鄭州、鹽城、佛山等多個城市開展112輛燃料電池客車、轎車、物流車、郵政車等商業化示範運行。
  •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我們的星球已經崩潰」!
    今天,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兩份新的權威報告告訴我們氣候災難正在步步逼近。2020年正在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三個年份之一——儘管今年出現了拉尼娜降溫效應。過去十年是人類歷史上氣溫最高的十年。海洋溫度達到了創紀錄水平。
  • 我們星球的現狀——聯合國秘書長對哥倫比亞大學的講話
    今天,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兩份新的權威報告告訴我們氣候災難正在步步逼近。2020年正在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三個年份之一——儘管今年出現了拉尼娜降溫效應。過去十年是人類歷史上氣溫最高的十年。海洋溫度達到了創紀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