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塑料與淺水珊瑚礁》報告

2020-11-22 騰訊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發布《塑料與淺水珊瑚礁》報告,重點關注淺水珊瑚礁,旨在探究塑料垃圾帶來的影響並闡述現有認知情況及差距。報告主要針對國家和州政府一級的決策者,通過提出輔助科學依據,確保為各國政府官員以及區域環境組織和養護組織提供合理化建議和科學信息。

珊瑚礁

中的

塑料

01

報告指出,自20世紀30年代~40年代塑料行業飛速發展以來,塑料日益佔據了消費市場的主導地位,大量塑料進入海洋環境。2010年,192個沿海國家共產生了約2.75億噸的塑料廢物,其中480萬噸~1270萬噸的垃圾被排放到海洋。

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淺水珊瑚生存的沿海地區是最容易受到塑料汙染的地區之一。在所有活動中,旅遊是產生海洋垃圾的最主要來源。除沿海地區發現大量塑料外,現已在全球五大海洋環流中發現塑料垃圾。截至2010年,據估計僅亞太地區就有111億件塑料垃圾,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57億件。

塑料垃圾

對珊瑚礁

的影響

02

報告指出,全球珊瑚覆蓋率持續下降,全球範圍內珊瑚群落的不斷變化已呈現出令人極為擔憂的態勢。毋庸置疑,與氣候變化和汙染相關的人為壓力是造成這種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海洋垃圾具有跨界性,因而在世界各大洋中隨處可見,即使在人類無法企及的偏遠地區也是如此。

科學家們研究證實,塑料垃圾汙染與珊瑚疾病發病率增加有關。在珊瑚接觸塑料垃圾之後,珊瑚發病率的可能性從4%驟升至89%。塑料垃圾對珊瑚的影響包括:

廢棄的捕蝦籠等海洋垃圾可能對深海珊瑚礁群落造成直接的物理和機械損傷。在發生暴風雨、季風或者冬季冷鋒過境期間,被廢棄的漁具和盆罐就會受風力驅動,從開始被丟棄的地方漂到更遠的地方。這種運動對區域內的海綿體動物、八射珊瑚和石珊瑚造成嚴重破壞。這種機械損傷也與珊瑚等生物體相關疾病程度上升有關。

塑料上沾染「搭便車」的致病菌。塑料垃圾碎片可能對珊瑚組織造成直接影響,為諸如纖毛蟲之類病原體大開方便之門。塑料碎片也可能直接帶入病原體,影響珊瑚礁的健康。

塑料遮擋光線到達珊瑚組織,導致海水低氧。比珊瑚體積大的塑料碎片遮擋光線,並產生利於微生物生長的低氧條件,這可能影響珊瑚礁寄宿生物的微觀生境。

塑料垃圾導致珊瑚內臟堵塞和窒息。珊瑚直接攝入微塑料和納米塑料以及其他一些種類的塑料,導致內臟堵塞。廢棄的單絲釣線通過纏繞珊瑚,也會導致珊瑚窒息,對其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海洋垃圾不僅威脅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和生物多樣性,也對公共衛生、旅遊、航運、捕撈以及水產養殖造成影響,從而使人類社會被迫承擔高昂的經濟成本。目前,只有較少的研究證明塑料垃圾對珊瑚礁生態系統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報告提出需要開展更多的科學研究,深入挖掘塑料垃圾對整個生態系統層面產生的影響。

政策

管理建議

03

為應對塑料垃圾帶來的威脅,報告提出若干建議,希望能夠推動全球海洋垃圾治理工作的開展。

一是強化多方協同合作,從源頭上清除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

二是加強國家級戰略規劃的制定,解決珊瑚礁上的陸源塑料垃圾汙染問題。

三是降低水產養殖、廢棄/丟棄漁具產生的垃圾對珊瑚礁造成的影響。

四是加大監測和研究的投資力度。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報

圖片來源:網絡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有0.5到1米的輕浪;

東海、釣魚島附近海域有1.8到2.8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南海、巴士海峽、北部灣有1到1.8米的輕浪到中浪。

預計後天,

我國近海海況良好。

點擊播放 GIF 1.0M

6月18日20時至6月22日08時西北太海浪數值預報動圖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我國沿岸海域都是輕浪;

上海、舟山海域受海面中雨影響,不適宜濱海休閒觀光活動;

其他沿岸海域適宜濱海休閒。

未來三天詳情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中的「潮汐預報」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上海至普陀山、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有中浪;

我國近海其他主要旅遊航線都是輕浪;

各航線均海況良好,適宜乘船出行。

未來兩天詳情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中的「航線預報」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大連-煙臺;上海-普陀山;海口-北海;廈門-金門;深圳-珠海;海口-海安;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洞頭島、南麂島、釣魚島、永興島附近海域有1.5米以下的中浪,較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其他美麗海島附近海域海況優良,適宜出行和海島遊玩

溫馨提示:某些航線因受海霧的影響而臨時調整進島或出島的時間,請乘客提前關注當地港口渡輪的航班提示信息,做好充分的出行準備。

未來三天詳情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中的「海島預報」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點擊播放 GIF 1.5M

(圖片來自網絡)

國家海洋預報臺

我們提供適應不同需求的海洋預報產品,

總有一款適合您~

相關焦點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020年化石燃料生產差距報告(英文版)
    2019年11月,主要研究機構和專家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合作發布了第一份生產差距報告。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氣溫2100年恐升高3℃
    【環球時報記者 汪品植】據英國《獨立報》9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9日發布報告稱,儘管新冠疫情使得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但這種減排並不具持久性,如當前趨勢無法扭轉,預計到2100年,全球溫度仍將上升3.2℃左右。
  • 最高法:10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5年來百餘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的總體情況。紅星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先後發布15批共135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法從歷年發布的環境資源典型案件中選取了10起案例,已經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 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張志衛博士當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海洋空間規劃顧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是全球領先的環境機構,負責制定全球環境議程,促進聯合國系統內連貫一致地實施可持續發展在環境層面的相關政策,並承擔全球環境權威倡導者的角色。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海洋空間規劃顧問,張志衛博士將協助東亞海協作體(Coordinating Body on the Seas of East Asia)開展東亞9個成員國的海洋空間規劃實施背景評估,促進國家和地區制定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空間規劃政策,提出相關行動建議。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各國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降6%方能溫控達標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攜手有關研究機構共同發布《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和《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於2019年首次發布,旨在衡量《巴黎協定》與各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計劃之間存在的差距。本期報告發現,這一差距仍然很大,各國計劃在2030年生產的化石燃料總量比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所限定的生產水平高出一倍以上。報告探討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各國政府開展的刺激和復甦措施給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帶來的影響。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2020年人類發展報告》
    《多米尼克新聞在線》2020年12月16日報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5日發布題為「下一個前沿:人類發展與人類紀」的《2020年人類發展報告》( 2020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The Next Frontier: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Anthropocene )。
  • 微塑料無處不在,潛在隱患不容忽視!
    該類型塑料較易被海洋生物攝食,但並不能對海洋生物產生類似由大型塑料垃圾引起的纏繞危害。自此,該定義得到廣泛使用,但國際學術界對微塑料的大小、範圍、定義仍然存在爭議。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鑑》三大主要議題之一。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聯合國即將公開發布報告,就海洋塑料汙染潛在的危害警告全世界。(圖片來源:《獨立報》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信蓮)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導,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塑膠袋、瓶子、衣服等塑料汙染滯留在海裡,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會殃及海洋的生態環境。
  • 三機構發布《海草——海洋之肺:海草對環境和對人類的價值》報告|...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中國綠髮會「走出去」辦公室注意到6月8日發布的一份關於海草床的權威報告。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20年6月8日發布的新聞,海草床作為「海洋之肺」,對環境與人類具有重大的價值。
  • 聯合國警告海洋汙染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7日發布年度報告,警告全球海洋汙染日益加劇,化學肥料和塑料垃圾汙染令海洋不堪重負。環境規劃署《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鑑》說,氣候變化造成海水酸化,加之海洋過度開發,海洋環境已不容樂觀。現在,化學肥料和塑料垃圾又加劇海洋汙染,致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海洋水質下降、魚群死亡,沿海旅遊業受到影響。
  • ...愛滋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聯合國|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愛滋病...
    聯合國新聞1月11日消息,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呼籲各國採取更多措施解決汙名化問題;並強調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從現在到2030年,可能會導致額外44萬例愛滋病相關死亡。愛滋病規劃署表示,自40年前首例愛滋病病例出現以來,對愛滋病毒攜帶者的歧視「繼續在延緩或完全阻礙著結束這一流行病的進展」。
  • 中國科學家支撐聯合國發布《團結於科學2020》專題報告
    近期,姚檀棟院士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此次發布的《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是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指導下完成的。通過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全球金融業應肩負起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責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22日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7屆全球年會上表示,全球金融業應該聯合行動起來承擔責任,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安德森表示,過去人類不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方式給地球帶來了危機,也正在摧毀人類賴以生存的系統。下一階段,全球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必須攜起手來對氣候變化快速作出響應,迅速採取行動。
  •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代表談隱私洩露
    中國網新聞7月27日訊(記者魏婧) 7月26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對話愛滋病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針對近期在中國發生的愛滋病感染者信息大面積洩露事件,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駐華代表蘇凱琳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愛滋病感染者感覺他們的信息被公之於眾,受到了威脅。目前我們還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了解到的信息是現在官方正在對此展開嚴厲調查。」
  • 聯合國環境署證實貧鈾彈中含有鈾—236
    新華社日內瓦1月17日電(記者 嚴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7日證實,在科索沃地區找到的北約貧鈾彈殘片中的確含有鈾-236,這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貧鈾彈中含有劇毒元素鈽的懷疑。聯合國環境署當天在日內瓦發表的一份新聞公報說,根據實驗室初步分析結果,北約貧鈾彈中含有微量鈾-236,這說明貧鈾彈中的貧鈾是「處理過的鈾」。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發布專題報告
    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的《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發布。        該報告通過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共同努力而完成,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愛滋病仍然是育齡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前夕,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男女之間明顯的不平等繼續使婦女和女童更容易感染愛滋病毒,愛滋病仍然是育齡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二十五年前,各國政府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即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要》,這是實現婦女和女孩的人權並實現性別平等的最全面、最進步的全球政策路線圖。
  • 聯合國秘書長:人類正與大自然進行著自我毀滅式的戰爭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古鐵雷斯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時稱,人類正與大自然進行著自我毀滅式的戰爭。古鐵雷斯稱,「人類正與大自然交戰。這是自殺。大自然永遠都會反擊——而且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猛烈。」據他介紹,生物多樣性正遭到破壞,上百萬個物種正瀕臨滅絕,生態系統正在消失,沙漠面積越來越大。
  • 聯合國秘書長:人類正與大自然進行自我毀滅式戰爭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古鐵雷斯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時稱,人類正與大自然進行著自我毀滅式的戰爭。 AP PHOTO / EFREM LUKATSKY古鐵雷斯稱,「人類正與大自然交戰。這是自殺。古鐵雷斯指出,「世界海洋資源正在枯竭,而且正因塑料垃圾而變得『窒息』。珊瑚礁也正在死亡。」他強調,「每年有900萬人死於空氣和水汙染,這個數字比當前的病毒大流行的死亡人數多出6倍有餘。」據他介紹,人類正越來越多地入侵動物的棲息地,並破壞野生空間。「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病毒和致病感染從動物轉移到人類身上。」
  • Global Pact Coalition獲聯合國環境署認證|綠會國際部全球環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2019年5月,聯大通過決議成立《世界環境公約》磋商工作組。2019年,中法兩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第十二條顯示,「兩國將繼續努力,共同支持『邁向《世界環境公約》』特設工作組根據聯大決議授權開展工作,保持密切溝通,以改善國際環境法及其執行。」世界環境公約的動態是全球環境治理的一個前沿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