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報告:要實現1.5度溫控目標,全球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減少6%

2020-12-04 騰訊網

12月3日,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機構共同發布的《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研究表明,要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全球每年必須將化石燃料產量削減6%。儘管如此,各國仍計劃在未來10年增加化石燃料產量。

2019年的《生產差距報告》曾對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要求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和各國計劃產量之間的差距進行計算。報告發現,兩者間的差距依然很大:各國到2030年的計劃產量是達到1.5攝氏度溫控目標要求產量的兩倍。

今年發表的專刊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經濟刺激和復甦措施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產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均作出了實現淨零排放的承諾。

「今年發生的極具破壞性的山火、洪水、乾旱和其他不斷出現的極端天氣事件有力表明,人類必須成功應對氣候危機。在各國尋求疫情後經濟重啟之時,對低碳能源和基礎實施進行投資,有利於就業、經濟發展、人類健康和空氣品質。」 UNEP執行主任英格爾·安德森(Inger Andersen)說,「各國政府必須抓住機遇,推動經濟體和能源體系從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轉變,重建更加美好、公平、可持續、具有韌性的未來」。

全球每年化石燃料產量必須每年削減6%

《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如前所述,該報告顯示,為實現該1.5攝氏度溫控目標,2020年至2030年,全球每年化石燃料產量必須每年削減6%。然而,各國每年計劃或預計產量卻將每年增加2%,到2030年,化石燃料產量將比1.5攝氏度溫控目標要求的水平高出一倍以上。

具體而言,2020年至2030年,全球每年煤炭、石油、天然氣產量必須分別削減11%、4%和3%,才能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

報告表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為阻止其蔓延所採取的封鎖措施的影響下,煤炭、石油、天然氣產量出現短期下降,但是各國政府在疫情前已制定的計劃及疫情後所採取的刺激措施或將造成全球化石燃料生產差距進一步擴大,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氣候影響。

根據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二十國集團(G20)經濟體已承諾向化石燃料生產和消費行業提供超過2300億美元的疫情復甦資金,遠遠高於向清潔能源行業提供的資金額(約1500億美元)。

報告認為,為實現氣候目標,政策制定者必須扭轉這一趨勢。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需求遭受衝擊、石油價格暴跌,許多化石燃料依賴型地區和社區的脆弱性再次凸顯。他們擺脫這一陷阱的唯一途徑是淘汰化石燃料,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2020年,許多政府對化石燃料發展持續加碼,造成上述社區的脆弱性進一步加劇」,報告主要作者之一、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可持續能源供應主任依維塔·傑拉辛查克(Ivetta Gerasimchuk)說,「政府應將復甦資金用於經濟多元化發展和清潔能源轉型,以產生更強大的長期經濟發展和就業潛力。這或許是21世紀最具挑戰的任務之一,但這一任務是必要的,也是可實現的。」

國際社會合作促轉型

該報告還分析了全球如何實現從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的公平轉型,指出具有較高融資及制度能力、且對化石燃料生產依賴程度較低的國家應以最快速度削減化石燃料產量。目前,這類國家中的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化石燃料生產大國卻在擴大化石燃料供應。

報告指出,對化石燃料高度依賴且能力有限的國家,需要國際社會支持才能實現公平轉型。該報告並探討了促進國際合作的方式。

「按照《巴黎協定》目標要求削減化石燃料產量,需要得到國際合作和支持」,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報告主要作者之一克裡歐·弗奎吉爾(Cleo Verkuijl)說,「在2021年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各國向聯合國氣候進程提出更具雄心的氣候承諾,就有機會將削減化石燃料產量的目標和措施納入氣候計劃,即國家自主貢獻(NDC)」。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拜登的勝選給全球氣候變化合作再度創造了可能性。

在川普政府的政策之下,美國於2019年11月4日正式啟動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程序。按照聯合國相關規定,退出過程需一年。2020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大選後第二天,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當日,拜登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今日,川普政府正式退出《巴黎協定》。77天後,拜登政府將重新加入。」

此前,拜登團隊還在競選期間提出了一項2萬億美元氣候計劃,提出將在15年內建立無排放的電網,併到2050年實現整個經濟淨零排放的目標。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李想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比較確定的是拜登會力推重返《巴黎協定》,但是在這之後,關鍵是在於看明年在格拉斯哥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在會上到時候看看他們的NDC,看看美國自己承諾的減排目標能提到多少。

「拜登在他的選舉過程中提到,希望在2035年美國電力網絡要實現零排放,2050年整個社會層面實現零碳排放,但是能不能在國內通過,並且能不能作為NDC在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來,此事還需觀望。」李想說。

相關焦點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各國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降6%方能溫控達標
    《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指出,世界各國需要每年減少6%的化石燃料產量才能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復甦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潛在轉折點,各國必須轉變方向,避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實際生產水平持續保持高位。《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雖然今年各國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採取了多種封鎖限制措施,使得全球碳排放量下降7%,但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微乎其微。
  • 碳積極戰略——1.5°C溫控目標全球宣講會
    ARCHITECTURE: Designing to Meet 1.5ºCLuke Leung, SOM改變設計和建築實踐以減緩氣候變化的領導者將討論他們正在採取的、有影響力的行動,實現 文化、工業和實踐的轉變,以實現 1.5ºC 的目標。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020年化石燃料生產差距報告(英文版)
    2019年11月,主要研究機構和專家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合作發布了第一份生產差距報告。
  • 報告:到本世紀末全球溫升會達到3.2攝氏度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聯合國:要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未來10年每年全球碳排放需減少7.6%聯合國環境署在26日發布的2019年《碳排放差距報告》(下稱「報告」)中警告,即使考慮到各國已提交的氣候承諾,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還是會達到3.2攝氏度,而要實現1.5
  • 氣候變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 | 聯合報告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只會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速度產生輕微影響,這是過去和現在的排放量加上長壽命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帶來的結果。要穩定氣候變化,就需要持續減排,直至實現淨零碳排放。2020年4月初全球因疫情而採取封鎖措施的高峰期間,全球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日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史無前例地下降了17%,但這仍與2006年的排放量水平相當。這既反映出過去15年排放量的急劇增加,也凸顯出人類社會對化石燃料能源的持續依賴。
  • 全球的化石燃料何時耗盡?
    圖註:世界各地的環保主義者為大幅度減少化石燃料燃燒而大聲疾呼隨著世界各地的環保主義者為大幅度減少化石燃料燃燒而大聲疾呼,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為能源生產開發了綠色解決方案,化石燃料的政治和經濟再次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
  • 《全球天然氣展望報告2050》摘編
    這些措施可能通過深化天然氣市場改革和加強夥伴關係來實現,有助於應對現有的技術和經濟挑戰,從而支持發展天然氣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LNG基礎設施將尤其受益。  報告預計,各國政府對氣候承諾的強調及地方政府和商業機構的努力,將推動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減少。然而,這些政策將很難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同時,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人口和經濟的能源需求。
  • 「溫控2℃目標」系列報導(一)
    時至今日,國際上仍有諸如吐瓦魯一類的小島國,為其國土存亡問題,奔走呼籲著1.5℃減排目標,但從科學計算的減排路徑來看,這一目標幾乎不可能達成。  「雖然圍繞著2℃目標,科學界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但從根本上說,它更多的是一種價值判斷,是各國政治家達成的政治共識。」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教授羅勇說。
  • 新研究顯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不需全民食素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外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除非我們改變種植、食用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否則世界可能無法將全球變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吃素食。研究發現,如果世界食物系統保持目前的發展軌跡,那麼未來80年將產生近1.4萬億噸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來自奶牛打嗝、肥料、土壤管理不善和食物浪費。即便全球停止燃燒化石燃料,食物系統的這種排放量也很可能使地球變暖的幅度超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汙染是食物系統的兩倍。
  • ...2050年完全實現零碳排放量 升溫幅度不超過1.5°C以應對全球暖化
    報告指出,如果要將地球變暖限制在只比工業革命前溫度僅上升1.5°C(2.7華氏度),我們就需要社會各界快速、長遠和前所未有的變革,致力於到2050年完全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實現零碳排放量。環境科學家Debra Roberts是IPCC發布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未來幾年可能是我們歷史上最關鍵的時期」。
  • 解決化石燃料問題的計劃是氣候雄心峰會的關鍵
    最新的聯合國報告顯示,化石燃料生產計劃可能使巴黎協定的目標無法實現。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察員在巴黎協定周年峰會上呼籲各國政府直面化石燃料生產問題。   肯亞奈洛比2020年12月10日 /美通社/ -- 隨著《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的臨近,世界各國領導人呼籲重啟國際合作以制定一項計劃,遵循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既定目標減少化石燃料的生產,並提出實現這一目標的路線圖。
  • 新研究顯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不需全民食素
    外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除非我們改變種植、食用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否則世界可能無法將全球變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吃素食。據美聯社紐約11月5日報導,研究人員考察了食物系統的五種廣泛修複方法,並計算出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對抗全球變暖。
  • 生物燃料乙醇在碳減排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日前,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氣候雄心峰會召開,全球70多個國家的首腦共同參與。各國履行《巴黎協定》承諾的成果在會議上得到檢閱,一些國家也在這次大會上確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新目標。其實,自上世紀以來,人類就開始不斷追求平衡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並試圖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眾多環境保護議題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是世界各國的主要目標之一。
  • 報告稱全球變暖將導致全球糧食產量大幅減少
    中國網3月21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3月19日報導,一項新的調查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導致糧食產量大幅減少,下滑幅度超出預先所想,會加劇糧食短缺。由澳大利亞、英國及美國科學家共同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這種糧食產量下滑的情況將會在本世紀後半葉更加嚴重,且熱帶地區會比溫帶地區更糟。
  • ...原創首發:儘快推行糧食系統優化策略,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摘要 2020年11月6日《Science》發表題為「Global food system emissions could preclude achieving the 1.5° and 2°C climate change
  • 氫燃料和氨燃料將取代化石燃料 用於船舶發動機
    慧聰化工網訊:氨氣和氫氣是未來脫碳航運業中最是有希望的燃料,為了實現國際海事組織(IMO)關於減少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初戰略所設定的目標,航運業必須改用替代的零碳燃料。     國際海事組織的EdmundHughes表示,2018年通過的最初的溫室氣體戰略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航運需要做出調整。
  • 《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發布
    安全受到氣溫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的威脅,從1981年至今,世界主要作物的產量潛力下降了1.8-5.6%。在發展中國家,高溫正日益影響人們的戶外工作能力,進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去年,全球因高溫損失了3020億工時,其中印度一個國家的損失就佔了全球的40%。
  • 巴黎協定5周年盤點,都有哪些變化?
    到目前為止,還有5個方面沒有發生根本轉變。1)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上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長,2015年至2018年間,每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0億噸。發達經濟體的減排速度不夠快,不足以抵消其他國家碳排放的增長。
  •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但仍未達到聯合國每年7.6%的目標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但仍未達到聯合國每年7.6%的目標  Connor Feng • 2020-05-20 21:
  • 全球控溫目標解讀: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
    IPCC表示,1970年以來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增速加快,各種情景研究認為,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是可能的,這意味著與2010年相比,到本世紀中葉要將全球溫室氣體減少40%至70%,到本世紀末減至近零。  土地是2℃目標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減緩毀林並種植森林已阻止甚至逆轉了因毀林產生的排放增加。通過造林,土地可用於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