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碳積極戰略——1.5°C溫控目標全球宣講會

2020-11-23 LAC景觀網


如今,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項目普遍強調綠色、低碳和可持續性,但從概念到落地,它們面臨著諸多困難。9月22日舉辦的免費網絡雙語研討會「重啟!碳積極戰略」,將把視線投向全球,聆聽國際專家的專業分享,了解成功項目的實施過程。與會專家包括:土人設計首席設計師俞孔堅、「建築 2030」創始人Edward Mazria、SOM事務所合伙人Philip Enquist、HDR Calthorpe設計師Peter Calthorpe、Sasaki景觀、市政工程與生態部主席Michael Grove、Gensler事務所首席項目總監Kirsten Richie等。

會議主要議題:

    - 低碳建築、城市規劃、結構和景觀設計

    - 氣候響應設計

    - 可再生能源

    - 韌性城市

    - 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

    - 低碳建築材料

    - 碳捕捉技術

    - 最新軟體與工具


演講嘉賓

包含三場地區性研討會的所有嘉賓


背景介紹

新冠病毒疫情、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人人擁有可持續能源...我們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當下嚴峻的形勢同時也是一場絕佳的機遇,讓我們評估和重置建設的優先級和行動計劃。



不要忘記我們還擁有一切所需要素,去創造更加光明、充滿希望的未來:平價清潔能源和住宅,氣候適應性建築和規劃,碳匯建築與基礎設施,森林與生物多樣性修復,步行社區,以及開放且鄰近的開敞空間和休憩區域等等。



本次座談會是為期一天的宣講會,將在全球不同地區舉行,為您帶來針對不同地區最有效的建築和規劃策略、建築材料、施工理念、設計工具、實踐和政策,以創造宜居的可持續社區,快速顯著降低隱含碳排放量和運營產生的碳排放量,通過重置目標和行動計劃,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重啟!碳積極戰略》座談會分為上午的全體會議和下午的分組會議,將探討與建成環境相關的所有方面。您可以在日程計劃中查看更多信息。

 


會議時間

美洲地區9月8日

歐洲地區9月17日

亞太地區9月22日


亞太地區註冊地址

https://carbon-positive.org/north_south_america/region-3/

若網站響應速度過慢,可通過以下連結註冊:

https://yoopay.cn/event/27126282


 

2020年9月22日亞太地區會議日程

(北京時間)

上午全體會議


10:00-10:50

WELCOME TO RESET & THE ROAD TO COP26

Farhana Yamin, Track 0


重啟!時間就是一切

RESET! TIMING IS EVERYTHING

Edward Mazria, Architecture 2030

將提出新的使命,確定行動,並提供路線圖,引領全球立即作出響應,使建築環境符合《巴 黎協議》1.5℃的目標。

 

 

10:50-11:20

重啟!城市化:流行病、城市蔓延和氣候變化

RESET! URBANIZATION: Global Sprawl, Climate Change, and Equity

Harrison Fraker, UC Berkeley (Moderator)
Peter Calthorpe, HDR Calthorpe

城市規劃策略、適應性再利用和填充以及智慧城市填充為至 2030 年的全球大量新建築和開發 產生的隱含碳排放提供了減排的重要機會。

 

 

11:20-11:30

過渡環節:合作夥伴認可

Transition: Partner Recognition

 

 

11:30-12:00

重啟! 實踐:專業人士和組織採取重大行動

RESET! PRACTICE & POLICY: Professionals and Organizations Making Big Moves

Carl Elefante, Quinn Evans, Past President, AIA (Moderator)
Caroline Pidcock, Australian Architects Declare

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組織和組織專業人士正在採取重大行動。本次演講將介紹自上而下和自下 而上的行為是如何改變實踐的。

 

 

12:00-12:40

重置!建築:設計滿足 1.5 ºC

RESET! ARCHITECTURE: Designing to Meet 1.5ºC

Luke Leung, SOM

改變設計和建築實踐以減緩氣候變化的領導者將討論他們正在採取的、有影響力的行動,實現 文化、工業和實踐的轉變,以實現 1.5ºC 的目標。

 

 

12:40-13:20

重啟! 隱含碳:減少,重複使用,碳固存

RESET! EMBODIED CARBON: Reduce, Reuse, Sequester

Carl Elefante, Quinn Evans (Moderator)
Paul Stoller, Atelier Ten
Jeremy Mansfield, Lendlease

全球每年建造 61.3 億平方米的建築物,每年約產生 37.29 億噸的二氧化碳。 本次演講探討重 大機遇、技術和材料創新,以實現在建築材料、基礎設施和恢復性景觀中顯著且迅速的碳固存。

 

 

13:20-13:30

過渡環節:合作夥伴認可

Transition – Partner Recognition

 

 

13:30-14:00

軟體教學:演示 #1

Tool Tutorials: Dedicated Demos #1

觀看可用於減少運營和隱含碳排放影響的軟體工具的演示,或休息!

演示軟體包括:Autodesk, Bimmer + SolarScore, Beacon, cove.tool, EC3, EDGE, One Click LCA, the Pathfinder, Tally



 下午分組會議

14:00-14:45

氣候設計:形式追隨性能

DESIGN WITH CLIMATE: Form Follows Performance

Alfredo Fernandez-Gonzalez, UNLV
Pablo La Roche, CallisonRTKL

設計選擇是節能、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今天的設計實踐中,設計師可以使用哪些區域性的被動設計策略?

 

(重新)設計:重新利用、更換表皮、翻新

(RE)DESIGN: Repurpose, Re-Skin, Renovate

Carl Elefante, Quinn Evans, Past President, AIA

最環保的建築、開發或社區是已經建成的那些。我們能否重新評估如何將貨幣、碳和社會價值 投入在這些現有資產上,以加強對既有建築進行再利用、功能置換、更換表皮和翻新?

 

核心材料:更好的混凝土和更好的鋼材

CORE MATERIALS: Better Concrete, Better Steel

Margaret Hansbrough, Mighty Earth
Dr. Fangjie (Sam) Chen, Arup

僅混凝土和鋼材就造成了全球每年約 20% 的碳排放。現在有哪些混凝土和鋼材的創新實現低 碳材料,還有哪些創新正在發展中?

 

 

14:45-15:30

電氣化!不使用化石燃料為建築物供電

IT』S ELECTRIFYING! Powering Our Buildings Without Fossil Fuels

Erin McDade, Architecture 2030 (Moderator)
Claire McKenna, 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就需要快速淘汰建築供暖、製冷和烹飪使用的化石燃料。熱泵和電磁爐 等無化石燃料的建築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使建築電氣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經濟實惠。行業 的現狀怎樣,發展方向如何??目前在所有地區和氣候條件下,無化石燃料的供暖、供冷和烹 飪是否可行?那麼熱泵和排放氫氟烴類的冰箱呢?

 

城市修復:韌性城市

THE URBAN FIX: Resilient Cities

Doug Kelboug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arrison Fraker, UC Berkeley

我們如何利用城市級別的規劃和設計來實現 1.5ºC 的目標?面對氣候變化,我們的城市如何適 應並變得有韌性?

 

森林與樹木(及草):採購低氣候影響的重型木結構和竹子

FOREST AND THE TREES (AND GRASS): Procuring Climate Smart Mass Timber & Bamboo

Troy Carter, RIZOME

重型木材可以作為混凝土和鋼材的低碳替代品,並且迅速受到市場的歡迎。設計師需要了解哪 些知識才能正確利用重型木結構?還有哪些其他的固碳結構材料可廣泛使用?

 

 

15:30-16:15

推廣可再生能源:產生和採購可再生能源

PROLIFERATING RENEWABLES: Generating and Procuring Renewable Energy

Orrin Cook, Center for Resource Solutions

建築將始終消耗能源,但是能源的來源對碳排放產生重大影響。此會議將深入探討各個區域的 場地內和場地外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以及最佳實踐,推進建築運營使用 100%可再生能源。

 

吸收:在場地內固存碳

SOAK IT UP: Carbon Sequestering Sites

Pamela Conrad, CMG Landscape Architects

在場地開發和景觀設計中有哪些固存碳的機會?哪些是最佳技術,現在和將來可以使用哪些工 具來計算這些景觀材料和策略的碳平衡?場地和基礎設施設計如何減輕熱島效應?

 

生長:用重型木結構和竹子進行設計

GROWING UP: Designing with Mass Timber & Bamboo

Ben Kaiser, Kaiser + Path Architecture
Julian Anderson, Bates Smart

選擇低氣候影響的正交膠合木、膠合木和釘接膠合木這些低隱含碳的系統的影響和優勢是什 麼?對於項目團隊、設計和細節、規劃許可、建設成本、進度和物流,以及業主底線有何影響?

 

 

16:15-16:45

軟體教學:演示 #2

TOOL TUTORIALS: Dedicated Demo #2

觀看可用於減少運營和隱含碳排放影響的軟體工具的演示,或休息!

演示軟體包括:Autodesk, Bimmer + SolarScore, Beacon, cove.tool, EC3, EDGE, One Click LCA, the Pathfinder, Tally



16:45-17:15

軟體教學:演示 #3

TOOL TUTORIALS: Dedicated Demo #3

觀看可用於減少運營和隱含碳排放影響的軟體工具的演示,或休息!

演示軟體包括:Autodesk, Bimmer + SolarScore, Beacon, cove.tool, EC3, EDGE, One Click LCA, the Pathfinder, Tally

 


17:15-18:00

實現零:在新建築和既有建築運營中實現零排放的規範和政策

ACHIEVING ZERO: Codes and Policies for Zero Emissions in New and Existing Building Operations

Vincent Martinez, Architecture 2030 (Moderator)
Shicong Zhang,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在建築運營中迅速實現零碳排放是正碳(CarbonPositive)未來的關鍵。本次演講涵蓋了有 關新建築和既有建築減碳政策的最新政策,包括零碳建築規範、新建築以及既有建築電氣化的 關鍵考慮因素。

 

100 億人口需要糧食!排放、城市農業與開發

10 BILLION MOUTHS TO FEED! Emissions, Urban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Michael Grove, Sasaki
Henry Gordon-Smith, Agritecture Consulting

專家們認為,到本世紀末即使人口在增長,農業用地也只能生產目前的一半糧食。同時,人口 增長的大部分將發生在歷史上農業有限的城市地區。我們的糧食系統應如何轉變以養活不斷增 長的城市人口,保護森林和生物多樣性並優先考慮韌性?

 

合適的尺寸:核心建築材料優化

RIGHT-SIZING: Core Building Material Optimization

Robert Bamford, Web Structures
Gaurav Gupta, Web Structures

在結構設計上,優化材料以減少隱含碳的「最佳點」是什麼?設計者是否可以在設計中使用一 些經驗法則,或者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優化?

 

 

18:00-18:45

能源升級!建築改造展示

ENERGY UPGRADED! Scaling Building Renovations for Decarbonization

Davina Rooney, Green Building Council Australia

在未來幾十年內,大部分既有建築將繼續運營。本次演講將展示設計師們如何升級這些建築並 實現脫碳。

 

城市主導:隱含碳的政策框架

CITIES LEAD: An Embodied Carbon Policy Framework

Natasha Balwit, Architecture 2030

城市往往處於氣候政策的前沿,在城市範圍內實施減少隱含碳的機會很多。目前已實施了哪些 隱含碳政策,未來最有希望的、推動大規模減排行動的機會是什麼?

 

讓我們面對現實:房地產和採購的力量

LET』S GET REAL: The Power of Real Estate and Procurement

Dr Zhiyao LU, SEE Foundation 
Chris Nunn, AMP Capital
房地產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廢棄物、生物多樣性、社會影響、無障礙和供應鏈可持續性等問題和挑戰時發揮的作用是什麼?

 

 

18:45-19:30

為氣候規劃與設計:範式的轉變

PLANNING AND DESIGNING FOR CLIMATE: A Paradigm Shift

Philip Enquist, SOM (Moderator) 
Kongjian Yu, Turenscape
Yinying Zhou, SOM

規劃和設計正碳的建築環境和景觀以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氣候影響,這將是實現1.5℃承諾的關鍵。

 

完成循環:走向循環經濟

COMPLETING THE CIRCLE: Towards a Circular Economy

Richard Boyd, Arup

循環經濟對於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有巨大的潛力。它如何適用於建築和城市?成功的低碳 建築商業案例中的循環策略是什麼?

 

室內設計:材料的影響、創新以及機電設備

INTERIORS MATTER: Material Impacts, Innovation & MEP

Kirsten Richie, Gensler
Louise Hamot, Integral Group

在使用壽命內,建築運營和翻新產生顯著的碳排放影響。在項目的整體碳足跡中,室內材料有 多重要?哪些室內材料最值得關注?正碳是否提供了一個視角,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 為改造周期、韌性和循環經濟進行設計?

 

 

19:30-20:00

軟體教學:演示 #4

TOOL TUTORIAL: Dedicated Demo #4

觀看可用於減少運營和隱含碳排放影響的軟體工具的演示,或休息!

演示軟體包括:Autodesk, Bimmer + SolarScore, Beacon, cove.tool, EC3, EDGE, One Click LCA, the Pathfinder, Tally


 

提示: 

網絡座談會將在Zoom上舉辦,可在手機端或電腦端觀看。

會議語言為英語,提供中文同聲傳譯(軟體演示除外)。

註冊成功後,會議將在9月17日左右發送Zoom連結,請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

 

 

您將與數千名全球與會者一起,塑造全新建成環境,共同實現1.5°C溫控目標。

我們期待與您相見。







相關焦點

  • 重磅報告:要實現1.5度溫控目標,全球化石燃料產量每年需減少6%
    12月3日,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機構共同發布的《2020年生產差距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研究表明,要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全球每年必須將化石燃料產量削減6%。儘管如此,各國仍計劃在未來10年增加化石燃料產量。
  • 全球控溫目標解讀: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
    5月9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宣講會,請來業內專家解讀第五次評估報告中第二、三工作組報告的內容。今天,科技日報帶您翻開這兩份報告,關注我們共同生存的星球上所發生的變化。  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  IPCC第二工作組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所有大陸和各大海洋都在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在許多情況下,全世界尚未做好應對不斷變化氣候風險的準備。
  •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宋承傑):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減排承諾引發世界矚目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義大利環保專家西爾維斯特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舉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 何建坤:實現1.5℃溫升控制目標,甲烷減排刻不容緩
    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侯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和倡導者,共謀全球的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和措施,不斷貢獻中國的智慧、方案和力量。應對氣侯變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推動國內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巴黎協定》承諾的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甚至實現到2050年的碳中和,我們任重而道遠。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溫控2℃目標」系列報導(一)
    本版推出「溫控2℃目標」系列文章《為什麼是2℃》《如果是2℃》《2℃後怎麼辦》,探詢2℃背後的科學和政治問題,揭示人類應該如何應對溫度升高2℃之後的社會。  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量化了每1℃升溫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2008年,歐盟氣候變化專家小組發布《2℃目標》評估報告,認為如果將全球平均升溫幅度控制在2℃以內,人類社會還能夠通過採取措施進行適應,基本能夠承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損失。如果是3℃或是4℃,沒有證據顯示人類社會有能力適應。
  • 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
    能源基金會本次發布的《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全面闡述了中國脫碳戰略,有效識別戰略中整個經濟體系以及各經濟部門的關鍵要素,為後續研究工作指明方向,以支持中國成功實現包括碳中和、綠色增長、生態文明以及可持續發展在內的長期目標。
  • 日本《綠色增長戰略》提出2050碳中和發展路線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綠色增長戰略》,確定了日本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構建「零碳社會」,以此來促進日本經濟的持續復甦,預計到2050年該戰略每年將為日本創造近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 通知| 香港大學 碩士研究生招生宣講會
    6月10日下午3點,商學院將在3104舉辦香港大學碩士電子商貿及網際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兩個專業的招生宣講會。本次宣講會將為同學們進行全面及深入的講解,並有香港大學專業老師為在場同學進行答疑解惑。宣講會主要面向商學院2016、2017級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管理類專業同學,其他年級、專業有意向的同學亦可到場進行了解。
  • 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
    編輯丨國際能源網 聶汐兮 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了本世紀後半葉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正在將其轉化為國家戰略,提出了無碳未來的願景。根據ClimateNews網站匯總的信息,以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標。
  •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固碳11.1億噸
    本報記者 吳兆喆 本報通訊員 李青  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的多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顯示,2010-2016年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吸收約11.1億噸碳,吸收了同時期人為碳排放的45%。這一成果表明,此前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被嚴重低估。
  • 植萬億棵樹:應對氣候變化 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以最低成本實現 1.5℃目標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表明,自然損失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樹木,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佳的碳捕獲與碳封存載體,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化風險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推動再造林的遠大目標與行動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指導並開展大規模植樹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最優方案之一。科研結果已證實,結合樹木的碳捕獲潛力在地球上合理的土地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是以最低成本實現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 1.5℃內的最佳途徑之一。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堅定維護多邊主義,與各方一道落實好《巴黎協定》,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我們積極配合「77國集團+中國」主席國的工作,支持非洲集團協調立場,呼應其在適應、資金問題上的合理訴求,與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等集團開誠布公對話,照顧其在1.5℃目標、損失和損害問題上的關切,維護「77國集團+中國」整體團結。已故南非環境部長莫萊瓦時任「77國集團+中國」主席期間,為維護發展中國家團結做了大量工作。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兩次重要講話,兩次強調我國要「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並兩次提升相關政策規劃目標,體現了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上的態度,也體現了我國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方向上的政策決心。第三,上文說過,在未來一年內,全球主要經濟體均會參與到實現碳中和的進程中來,尤其是歐盟和美國當前都非常重視碳中和,所以在當前貿易摩擦反覆的大背景下,推動碳中和、發展新能源就是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突破口,意義重大。在這三個深層次意義的驅動下,實現碳中和必然會成為我國長期國策,具有政策持續性。1、中國核電收購中核匯能!布局新能源!
  • 石油石化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北方採暖在嘗試「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交通領域在探索「以電代油」「以氫代油」……一種能源被替代,可能不是資源的枯竭,而是新技術帶來的顛覆或替代。  碳中和不等同於碳的零排放而是排放多少碳就做多少抵銷措施。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成為石油公司的不二選擇。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導,日本政府近日表示,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或能在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他執政後的首場施政演講中宣布了上述目標,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變革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碳排放國,日本此前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排放量減少80%,向英國和歐盟看齊,氣候分析師們將日本此前的這一承諾評為「嚴重不足」。
  • 隆基股份王英歌:實現碳中和目標可再生能源企業要率先垂範
    本報記者 張英英 北京報導王英歌表示,隨著我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每年將會以更快比例提升,我國也將加速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一般辯論會上提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新科學家》考研英語閱讀題源報刊雙語精讀版訓練--全球糧食系統排放阻礙1.5℃溫控目標實現
    「如果不改變生產糧食的方式,我們在30到45年內就無法實現1.5℃的目標,」牛津大學的麥可·克拉克說。「假設所有其他排放源都奇蹟般地減少了。」他們發現,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措施改革全球糧食生產,該部分將產生相當於1300億噸的二氧化碳。
  • 專家:我國履行《全球植物保護戰略》取得積極進展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胡璐)在《全球植物保護戰略》框架下,我國2008年發布《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10-2020)》,制定了中國植物保護十六個目標的實施計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8日說,最新評估顯示,我國履行這項戰略取得積極進展,約75%的目標基本實現。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三、碳中和相關國際協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指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於1992年5月9日通過的一項公約,於1994年3月21日生效。該公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終極目標是將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在該水平上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的危險幹擾不會發生。